「對在線醫療抽『蘋果稅』」 罔顧社會利益

2021-01-10 同花順財經

俗稱為「蘋果稅」的蘋果商店服務費延展到在線醫療平臺。近日,多家在線醫療平臺收到蘋果公司要求,應用內購買需要使用IAP(InAppPurchase應用內購買)服務,並繳納30%的交易所得。截至目前,多家在線醫療平臺已經無法更新App。(7月16日中國青年報)

兩年多前,蘋果就曾出臺規定,規定應用內所有訂閱、遊戲幣、付費內容、解鎖等產生的支付,必須通過IAP完成,即蘋果平臺要收取30%的服務費。微信公號的打賞功能、直播平臺的打賞行為亦被蘋果認定為購買交易。映客等直播平臺都根據蘋果商店的規定進行IAP分成。此舉當時引發輿論譁然。此後,蘋果取消了第三方應用中個人對個人的打賞抽成。

現在蘋果又將矛頭對準了在線醫療平臺,要抽後者的「蘋果稅」。按照商業邏輯來看,蘋果是「我的地盤我作主」,用戶使用了他們的平臺,在自己的地盤上收取服務費用,似乎並無不妥。但要看到,蘋果對在線醫療服務收取高昂的「蘋果稅」,會大大增加醫療成本。醫療問診服務與遊戲、直播、資訊服務有所不同,醫生提供的在線問診服務,是針對患者的個性化需求,提供的是一對一線上醫療服務,所以,這並非單純的應用內購買行為。不應像遊戲、直播、資訊服務一樣收費。

最為關鍵的是,在線醫療服務並非普通的商業服務,而具有很強的普惠性及公益性,事關廣大公眾的身體健康,與民生密切相關,國家近年來也在大力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行業的發展。正如春雨醫生方面稱,在線醫療平臺是遠程醫療的承載工具,在接受有關部門監管和備案前提下,為常見病和慢性病患者提供電子處方業務。

所以,就算蘋果有「我的地盤我作主」的權力,但作為一家企業,也有責任擔起自身的社會責任,更不應站在社會發展、公眾利益、社會利益的對立面。對在線醫療服務收取「蘋果稅」,將大大增加醫患雙方的負擔,對在線醫療服務的發展造成阻力。

蘋果不能只顧及眼前利益,而要從長遠著想,對在線醫療抽「蘋果稅」更像是短視之舉。制訂「霸王條款」能維護自身利益,但這與公共利益相齟齬,最終會失了民心,直至失去用戶、失去消費者的支持。

正如馬雲所說,好的企業應該用商業手法解決社會問題。反過來也可以說,只有「不好」的企業才會為了自身利益對公共利益進行「掠取」。選擇做一個「好的企業」,要在企業利益與公共利益、社會利益之間尋求平衡,並找到契合點,這樣的企業才可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企業,也才可能在市場上屹立不倒。

相關焦點

  • Telegram CEO炮轟蘋果 蘋果稅再惹爭議
    來源:OFweek 作者:佚名 關注中金在線
  • 「蘋果稅」直接砍半 有何寓意?
    一直以來,「蘋果稅」都存在著非常大的爭議。主要的原因是上線在App Store裡的APP都要被蘋果抽成30%,這讓很多開發APP的公司對其詬病不已。這也是蘋果為什麼多年以來都不肯下調30%「蘋果稅」的原因。   「蘋果稅」下調15%   然而一貫強硬的蘋果突然在前些日子宣布,開發者在蘋果 App Store 應用商店的佣金費率將從 30% 降至 15%。此消息一出,在行業內引起不小的震動。
  • 蘋果稅又成「被告」:日本樂天在歐盟指控蘋果用壟斷行為打擊對手
    騰訊科技訊 美國政府多個機構對四大科技巨頭的反壟斷調查包括了蘋果公司,外界指控蘋果商店存在諸多不公平競爭行為,尤其是三成佣金的「蘋果稅」。據外媒最新消息,日本科技和電子商務公司樂天早前向歐盟委員會提交了正式投訴,指控蘋果的多項不公平競爭行為。據英國一家權威媒體日前報導,號稱「日本亞馬遜」的綜合網際網路服務商樂天公司在今年三月份向歐盟委員會提交了投訴。
  • 效仿「蘋果稅」 谷歌頂風抽成30%
    因為30%的「蘋果稅」被群起而攻之,蘋果剛剛選擇暫時讓步,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谷歌突然入局,加入了徵收「買路錢」的隊伍。應用開發商仿佛被「自己人」捅了一刀,「蘋果稅」尚未完全解決,「安卓稅」卻已在路上。這意味著,此前的應用者聯盟所做的努力很可能付諸東流,而30%的抽成卻可能成為常態化。谷歌的壟斷「黑帳本」上,也可能又多了一筆。
  • 谷歌明年對應用內購買抽成30%!「蘋果稅」正陷壟斷風波
    應用商店佣金是谷歌和蘋果無法放棄的「大蛋糕」據悉,谷歌此次收取30%的分成與「蘋果稅」的做法相同。蘋果要求在App Store內購買虛擬物品和服務的交易都要向蘋果公司繳納30%的服務費。這被外界稱為 「蘋果稅」,受到了不少爭議。
  • Epic帶頭反對,「蘋果稅」走到十字路口
    為何Epic想要繞過App Store或Google Play支付渠道,直接原因莫過於蘋果、谷歌對上架遊戲或應用統一採取的「三七分成」機制:第三方開發者從App Store或Google Play上架遊戲或應用中獲得的收入,不管本體還是內購收入,作為銷售渠道的蘋果/谷歌均要抽成30%,開發者只能拿到餘下70%的收入。
  • 暫時取消App 30% 「蘋果稅」 Facebook仍不滿意
    蘋果終於在備受外界詬病的應用商店「蘋果稅」問題上做出讓步,但獲益者Facebook似乎還不滿意。美東時間25日周五,Facebook表示,蘋果已經同意,允許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被迫通過Facebook App在線上開展付費活動的小企業,無需支付30%的蘋果App Store交易收入抽成,對這種蘋果稅的豁免期為三個月。
  • 迫於無奈再次修改「蘋果稅」:不再全收30%了
    【9月19日訊】導語:對於很多iPhone手機用戶而言,相信對於「蘋果稅」也是再熟悉不過了,也正是因為「30%蘋果稅」原因,導致同款APP應用的付費服務,在iPhone手機和安卓手機用戶之間會出現不同的價格,iPhone手機用戶往往要更貴一些,例如滴滴打車、遊戲充值服務等等,所以很多用戶也直接吐槽到
  • 公司業務轉移至線上後,「蘋果稅」隨之而來
    ClassPass並非唯一遭蘋果索取「蘋果稅」的公司。據兩名知情人士透露,自2016年就在線下推出「Experience」體驗活動的Airbnb,因疫情因素也不得不轉向「線上體驗」,在線提供虛擬烹飪課程、冥想課程和變裝皇后主題體驗活動過後,也遭到蘋果類似的索求。
  • 硬核聯盟的鬆動,會否從蘋果稅讓步開始?
    消息放出之後,第一時間讓人想起前不久因為對「蘋果稅」不滿而不惜讓《堡壘之夜》退出iOS生態的epic(其現在正試圖通過雲遊戲方式曲線回歸iOS)。epic顯然不是那類年收入在百萬美元以下的小型企業或個體開發者,所以,《堡壘之夜》短期之內依然無法通過正常渠道回歸。
  • 因拒交30%蘋果稅,蘋果威脅下架「Hey」,歐盟啟動反壟斷調查
    相信大家對「蘋果稅」都早有耳聞。蘋果堅持對iOS系統中的付費收入,抽取30%提成的行為,之間因強制執行在微信付費閱讀中,還引發了騰訊的不滿。近期又有一款名叫「Hey」的APP因蘋果稅問題,和蘋果公司發生了正面衝突。
  • 從Epic起訴講起,為什麼軟體公司都要圍剿「蘋果稅」
    「蘋果稅」再度成為眾矢之的。蘋果、谷歌旗下應用商店平臺對開發者30%的抽傭規則正面臨法律、監管和輿論的多重挑戰。人氣遊戲《堡壘之夜》製造商Epic Games對蘋果和谷歌發起的訴訟,將蘋果和谷歌的抽傭規則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也引來眾多知名科技公司和民眾的支持。現在,針對蘋果應用商店規則的「圍剿」仍在繼續。
  • 中國何以擁有在線醫療的獨特經驗
    在中國,在線醫療服務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尤其受到歡迎,因為醫院和醫療機構當時人們為患。許多人對前往公共場合心存擔憂,因為在這些地方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相對高。為數眾多的在線醫療服務幫助患者進行線上初步問診,由此減輕了醫務人員的負擔,因為大部分醫務人員都投入了抗疫。聊天機器人和在線問診的醫生們初步評估病人的症狀,確定他們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程度。
  • 「蘋果稅」減少到15%,巨頭終於退步了,小公司的勝利
    說起「蘋果稅」,大家或許不是特別清楚,因為這個收費和我們各人幾乎沒有什麼關係,簡單來說就是蘋果公司要對所有在蘋果手機內購買的虛擬產品,都要收取30%的佣金。假如我的軟體價值10美元,每有一個消費者購買了我的軟體,我就要向蘋果支付3美元。
  • 在線抽盲盒:抽了個「智商稅」
    除了可以在線抽取盲盒,還能提供盲盒公仔直接回收的服務,一旦玩家抽到不喜歡或重複的盲盒公仔,App運營方可以立即回收,免去轉售、發貨等等繁雜的過程。這對於很多盲盒玩家而言似乎真的是一個「好消息」。「你知道嗎,我手裡光是畢奇的馬戲團系列,就有將近80隻重複款。」
  • 福彩曝黑幕 中彩在線高管涉數十億利益輸送
    福彩曝黑幕 中彩在線高管涉數十億利益輸送2016年08月30日 10:28:17 來源: 產業報協會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作品標題福彩曝黑幕 中彩在線高管涉數十億利益輸送參評項目通訊刊播單位經濟參考報首發日期2015-05-15刊播版面(名稱和版次)財智周刊   11作品字數(時長)2323︵ 採 作 編 品 過 簡 程 介 ︶    彩票業是以國家信用作擔保的特殊行業,福彩發行機構——中彩在線公司被中國福利彩票中心稱為內設部門
  • 好大夫在線2018戰略升級:賦能基層醫療
    目前全國已有17萬名醫生通過好大夫在線平臺,向全國患者提供諮詢服務。統計數據顯示,僅2017年的前10個月,好大夫在線平臺的醫生們總計為社會貢獻了166萬小時的業餘碎片時間,且這些碎片時間主要被醫生用於直接向患者提供疾病諮詢服務。
  • 原神在線抽卡模擬器地址 網頁版卡池祈願抽卡模擬器
    首頁 > 部落 > 關鍵詞 > 原神最新資訊 > 正文 原神在線抽卡模擬器地址 網頁版卡池祈願抽卡模擬器
  • 拋棄社會責任去維護個人利益不可取
    這正是社會治理的複雜性所在。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沒有哪種觀念像個體意識與利益訴求一樣,如此席捲人心。從「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到「我的地盤我做主」,從「言利未必非君子」到「無利不起早」,個人利益已經成為很多人處理社會關係的出發點。或含蓄或直白,或溫和或激烈,對個體的強調,迅速在社會價值譜系中全線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