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為「蘋果稅」的蘋果商店服務費延展到在線醫療平臺。近日,多家在線醫療平臺收到蘋果公司要求,應用內購買需要使用IAP(InAppPurchase應用內購買)服務,並繳納30%的交易所得。截至目前,多家在線醫療平臺已經無法更新App。(7月16日中國青年報)
兩年多前,蘋果就曾出臺規定,規定應用內所有訂閱、遊戲幣、付費內容、解鎖等產生的支付,必須通過IAP完成,即蘋果平臺要收取30%的服務費。微信公號的打賞功能、直播平臺的打賞行為亦被蘋果認定為購買交易。映客等直播平臺都根據蘋果商店的規定進行IAP分成。此舉當時引發輿論譁然。此後,蘋果取消了第三方應用中個人對個人的打賞抽成。
現在蘋果又將矛頭對準了在線醫療平臺,要抽後者的「蘋果稅」。按照商業邏輯來看,蘋果是「我的地盤我作主」,用戶使用了他們的平臺,在自己的地盤上收取服務費用,似乎並無不妥。但要看到,蘋果對在線醫療服務收取高昂的「蘋果稅」,會大大增加醫療成本。醫療問診服務與遊戲、直播、資訊服務有所不同,醫生提供的在線問診服務,是針對患者的個性化需求,提供的是一對一線上醫療服務,所以,這並非單純的應用內購買行為。不應像遊戲、直播、資訊服務一樣收費。
最為關鍵的是,在線醫療服務並非普通的商業服務,而具有很強的普惠性及公益性,事關廣大公眾的身體健康,與民生密切相關,國家近年來也在大力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行業的發展。正如春雨醫生方面稱,在線醫療平臺是遠程醫療的承載工具,在接受有關部門監管和備案前提下,為常見病和慢性病患者提供電子處方業務。
所以,就算蘋果有「我的地盤我作主」的權力,但作為一家企業,也有責任擔起自身的社會責任,更不應站在社會發展、公眾利益、社會利益的對立面。對在線醫療服務收取「蘋果稅」,將大大增加醫患雙方的負擔,對在線醫療服務的發展造成阻力。
蘋果不能只顧及眼前利益,而要從長遠著想,對在線醫療抽「蘋果稅」更像是短視之舉。制訂「霸王條款」能維護自身利益,但這與公共利益相齟齬,最終會失了民心,直至失去用戶、失去消費者的支持。
正如馬雲所說,好的企業應該用商業手法解決社會問題。反過來也可以說,只有「不好」的企業才會為了自身利益對公共利益進行「掠取」。選擇做一個「好的企業」,要在企業利益與公共利益、社會利益之間尋求平衡,並找到契合點,這樣的企業才可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企業,也才可能在市場上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