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馮明生 侯馬市人民醫院
小孩精力旺盛,活潑好動,不管是數九寒天,還是夏日炎炎,只要不是坐著上課、寫作業,就在活蹦亂跳,嘻戲打鬧。操場上跳繩踢毽,球場上踢球投藍。節假日玩滑輪也是你追我趕,風馳電掣。
不過,只要運動難免會有損傷,特別是腳崴傷非常多見。
腳崴傷的可以是腳踝各部位的韌帶及骨骼,但多數是腳內翻位受傷所致的足踝外側跟腓韌帶和距腓前韌帶的損傷。
韌帶是連接骨與骨的纖維組織,附著於骨的表面或與關節囊的外層融合,以加強關節的穩定性。
當遭受暴力,產生非生理性活動時,韌帶被牽拉並超過其負荷,就會發生損傷。韌帶損傷分為部分斷裂和完全斷裂,也可將其附著部位的骨質撕脫。
韌帶部分斷裂時必然會伴隨著局部的小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腫和組織液滲出而水腫。一般要經過數小時左右停止出血,經過48小時左右停止滲出。
如果受傷後立即按摩揉搓,熱敷暖燙,繼續活動,勢必會在揉散一部分瘀血的同時加重出血和滲出,加重損傷、加重疼痛。
韌帶完全斷裂時,不但有局部的血腫和水腫,還會有關節的不穩定、半脫位甚至完全脫位。
如果腳崴傷後置之不理,韌帶會疤痕癒合而松馳,局部軟組織發生粘連,不是關節不穩定、習慣性崴腳,就是遲發性踝關節骨性關節炎。還不說天陰下雨等天氣變化時的局部酸脹疼痛。
腳崴傷時,別說是患兒或家長,就是專業醫生不拍片子也不能排除撕脫骨折,不做核磁共振也不能區別是韌帶部分斷裂,還是完全斷裂?
所以腳崴傷後,不要掉以輕心,更不能不看醫生、自以為是不做影像學檢查,更不能不予正確處理。
發生踝關節扭傷一定要緊急就醫,在就醫前的緊急處理需要遵循RICE原則,這是踝關節扭傷經典的緊急處理措施。
Rest(休息)
停止走動,減少進一步損傷。
Ice(冰敷)
傷後48小時內冰敷降。
低受傷部位的溫度,減少出血、減輕炎症反應,抑制腫脹,緩解疼痛。
Compression(加壓)
彈力繃帶適度加壓包紮損傷處,可壓迫止血,限制水腫。
切忌過度加壓,否則會加重肢體遠端的腫脹甚至影響血供缺血。
Elevation(抬高患肢)
患肢抬高到高於心臟的位置,促進靜脈和淋巴回流,減輕腫脹,促進恢復。
腳崴傷經拍片,排除腳踝骨折後最好石膏託固定3周,這不能說是過度醫療。
石膏託固定有利於韌帶部分斷裂的完全修復。對於完全斷裂,在不能接受手術時石膏固定也就是最好的方法了。
3周是軟組織等韌帶損傷修復的最短時間,不夠3周韌帶還會斷裂,超過3周,關節會僵硬。腳內翻損傷固定在腳外翻輕度背伸位,腳外翻損傷固定在腳內翻輕度背伸位。
因為腳只有背伸時,踝關節最穩定,距腓前韌帶最松馳,斷端間最緊密,癒合時產生疤痕最少。不過腳崴傷後是很難到達背伸位的,90度的功能位就可以了。
大多數時候,因腳踝腫痛患兒是不能配合骨科醫生行踝關節前後抽屜試驗及內外翻應力試驗的。所以醫生不能確定韌帶是部分斷裂還是完全斷裂時需要行踝關節的核磁共振檢查,這絕對不是過度檢查。
距腓前韌帶很少單獨完全斷裂,最常見的是與跟腓韌帶同時斷裂,且在止點處。這兩組韌帶完全斷裂時是有手術指徵的。小切口微創手術通過兩顆鉚釘對患者的韌帶進行重新固定就可以了。
臨床上經常遇到這樣的患者,崴腳後沒當回事,直到踝關節反覆疼痛,才到醫院來檢查,這時不得不進行韌帶重建手術、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或踝關節融合手術。
因為崴腳會造成足踝關節外側的韌帶鬆弛或拉長,使關節不穩定,時間久了會導致踝關節的骨關節炎,軟骨磨損,間隙變窄甚至消失,從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嚴重後果。
家長朋友們,小孩腳崴傷,再也不能不當回事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