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崴腳不容小視,處理不當引發大麻煩

2020-12-11 唯醫骨科

作者:馮明生 侯馬市人民醫院

小孩精力旺盛,活潑好動,不管是數九寒天,還是夏日炎炎,只要不是坐著上課、寫作業,就在活蹦亂跳,嘻戲打鬧。操場上跳繩踢毽,球場上踢球投藍。節假日玩滑輪也是你追我趕,風馳電掣。

不過,只要運動難免會有損傷,特別是腳崴傷非常多見。

腳崴傷的可以是腳踝各部位的韌帶及骨骼,但多數是腳內翻位受傷所致的足踝外側跟腓韌帶和距腓前韌帶的損傷。

韌帶是連接骨與骨的纖維組織,附著於骨的表面或與關節囊的外層融合,以加強關節的穩定性。

當遭受暴力,產生非生理性活動時,韌帶被牽拉並超過其負荷,就會發生損傷。韌帶損傷分為部分斷裂和完全斷裂,也可將其附著部位的骨質撕脫。

韌帶部分斷裂時必然會伴隨著局部的小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腫和組織液滲出而水腫。一般要經過數小時左右停止出血,經過48小時左右停止滲出。

如果受傷後立即按摩揉搓,熱敷暖燙,繼續活動,勢必會在揉散一部分瘀血的同時加重出血和滲出,加重損傷、加重疼痛。

韌帶完全斷裂時,不但有局部的血腫和水腫,還會有關節的不穩定、半脫位甚至完全脫位。

如果腳崴傷後置之不理,韌帶會疤痕癒合而松馳,局部軟組織發生粘連,不是關節不穩定、習慣性崴腳,就是遲發性踝關節骨性關節炎。還不說天陰下雨等天氣變化時的局部酸脹疼痛。

腳崴傷時,別說是患兒或家長,就是專業醫生不拍片子也不能排除撕脫骨折,不做核磁共振也不能區別是韌帶部分斷裂,還是完全斷裂?

所以腳崴傷後,不要掉以輕心,更不能不看醫生、自以為是不做影像學檢查,更不能不予正確處理。

發生踝關節扭傷一定要緊急就醫,在就醫前的緊急處理需要遵循RICE原則,這是踝關節扭傷經典的緊急處理措施。

Rest(休息)

停止走動,減少進一步損傷。

Ice(冰敷)

傷後48小時內冰敷降。

低受傷部位的溫度,減少出血、減輕炎症反應,抑制腫脹,緩解疼痛。

Compression(加壓)

彈力繃帶適度加壓包紮損傷處,可壓迫止血,限制水腫。

切忌過度加壓,否則會加重肢體遠端的腫脹甚至影響血供缺血。

Elevation(抬高患肢)

患肢抬高到高於心臟的位置,促進靜脈和淋巴回流,減輕腫脹,促進恢復。

腳崴傷經拍片,排除腳踝骨折後最好石膏託固定3周,這不能說是過度醫療。

石膏託固定有利於韌帶部分斷裂的完全修復。對於完全斷裂,在不能接受手術時石膏固定也就是最好的方法了。

3周是軟組織等韌帶損傷修復的最短時間,不夠3周韌帶還會斷裂,超過3周,關節會僵硬。腳內翻損傷固定在腳外翻輕度背伸位,腳外翻損傷固定在腳內翻輕度背伸位。

因為腳只有背伸時,踝關節最穩定,距腓前韌帶最松馳,斷端間最緊密,癒合時產生疤痕最少。不過腳崴傷後是很難到達背伸位的,90度的功能位就可以了。

大多數時候,因腳踝腫痛患兒是不能配合骨科醫生行踝關節前後抽屜試驗及內外翻應力試驗的。所以醫生不能確定韌帶是部分斷裂還是完全斷裂時需要行踝關節的核磁共振檢查,這絕對不是過度檢查。

距腓前韌帶很少單獨完全斷裂,最常見的是與跟腓韌帶同時斷裂,且在止點處。這兩組韌帶完全斷裂時是有手術指徵的。小切口微創手術通過兩顆鉚釘對患者的韌帶進行重新固定就可以了。

臨床上經常遇到這樣的患者,崴腳後沒當回事,直到踝關節反覆疼痛,才到醫院來檢查,這時不得不進行韌帶重建手術、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或踝關節融合手術。

因為崴腳會造成足踝關節外側的韌帶鬆弛或拉長,使關節不穩定,時間久了會導致踝關節的骨關節炎,軟骨磨損,間隙變窄甚至消失,從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嚴重後果。

家長朋友們,小孩腳崴傷,再也不能不當回事了啊!

相關焦點

  • 崴腳後做好3件事,正確處理傷情
    踝關節扭傷往往不會出現骨折的情況,但即使沒有骨折的情況,踝關節周圍韌帶的損傷也不容小覷。踝關節扭傷不能輕視!如果不小心出現踝關節扭傷,沒有採取正確的方法進行治療,或者並不重視。很有可能會導致症狀遷延不愈,引起反覆發疼痛、腫脹。甚至因為踝關節不穩定,導致日後出現習慣性的崴腳,影響足部健康。
  • 小心,別拿崴腳不當病
    崴腳幾乎是大多數人都有的經歷
  • 男子崴腳不當回事,半年後出現可怕一幕
    崴腳,應該是人人都有過的體驗。大多數人會覺得,這是最常見的運動損傷,不是什麼大事,休息幾天就好了。但骨科醫生告訴你崴腳不能忽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崴腳可能不亞於骨折!「腳踝多處韌帶撕裂並有積液近日,浙江省海寧市市民陸先生一瘸一拐來到骨傷醫院就診。
  • 處理崴腳要牢記「八字訣」:休息、冰敷、加壓、抬高
    建議崴腳後最好及時去醫院的足踝專科就診   文/羊城派記者 陳輝 通訊員 遊華玲  很多人崴腳後覺得小事一樁,根本就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其實,崴腳後大約有80%-90%的病人伴隨有踝關節韌帶的損傷或撕裂。不少人因崴腳後處理不當導致踝關節不穩,最後發展成習慣性崴腳不得不手術治療。
  • 「崴腳」了可怎麼辦?急性踝關節扭傷應當這樣處理!|踝關節|崴腳|...
    踝關節扭傷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損傷,俗稱「崴腳」。(那感覺非常酸爽)尤其路面不平、穿高跟鞋或厚底鞋時更容易發生踝關節扭傷。「崴腳」後千萬不要認為忍一忍就過去了,不當處理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
  • 崴腳非小事,處置不當可能要手術!醫生:這6種情況要注意
    這不是危言聳聽,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運動醫學科宋斌副教授提醒:崴腳若處置處理不當,會發展為「習慣性崴腳」,出現慢性踝關節不穩,這時就需要手術治療了。  老是崴腳,可能真不怪「走路不小心」  宋斌介紹,踝關節是人體距離地面最近、負重最多的大關節。踝關節扭傷是一種很常見的損傷,尤其當人們跳起落地、下樓踩空、穿高跟鞋時扭傷最為多見。
  • 崴腳後千萬別這麼處理!很多人都這麼做過
    崴腳非小事,如果早期處理不當,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將留下習慣性崴腳等後遺症。崴腳後千萬不要這麼處理誤區一用紅花油或藥酒按摩患處很多人崴腳之後第一時間會想到用紅花油去按摩、推擦患處,這些方法都會促使受傷軟組織的血管擴張,使血流加快和滲出增加,加劇局部腫脹和疼痛。誤區二立即熱敷熱敷會引起局部血管擴張,導致局部軟組織腫脹加重,使神經受壓,產生更大的痛感,有的還會出現局部水泡。
  • 崴腳後到底熱敷還是冰敷,資深崴腳倒黴蛋告訴你,咋處理好得更快
    #百裡挑一#對很多喜歡運動的年輕朋友來說,崴腳脖子似乎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很多朋友對這種運動損傷重視不夠,沒有及時有效地處理,就可能反覆發作。一旦造成了踝關節永久性的傷害,很可能失去參加體育運動的機會,對今後的生活留下非常不好的影響。踝關節連接著我們的小腿和足部,是支撐人們日常運動的重要樞紐,同時還需要承受大部分的體重。踝關節具有運動和承重的雙重功能,但卻非常脆弱。
  • 不慎崴腳沒關係?小心引發「後遺症」
    下樓梯時踏空、跑步時踩到小石子、打籃球踩到別人腳上……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過崴腳的經歷,大部分人都會覺得這不過是個小問題,休息兩天就好了,但骨科專家卻持不同意見。徐州市中醫院骨科足踝專病門診專家指出,崴腳即踝關節扭傷,是一種常見的肌肉骨骼損傷;如果扭傷後沒有及時接受專業處理,很可能會引發更為棘手的問題,比如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以及慢性踝關節不穩等。
  • 崴腳後得牢記這4點,正確處理腳傷,遠離疼痛
    崴腳是我們在日常生活,尤其是運動時,最常見的一種腳部急性損傷,醫學上稱為踝關節扭傷。人體的踝關節是由骨頭跟韌帶、肌肉一同構成。多數情況下,崴腳並不會造成骨折,更多的是韌帶的斷裂。而韌帶的表面附著許多神經跟血管,韌帶受損的時候,這些血管跟神經也會受到影響,所以崴腳者多有踝關節的腫脹跟疼痛。不過,因為踝關節周圍有很多的韌帶和肌肉,大多數的崴腳者,只是損傷到一部分或少部分的韌帶。所以在崴腳後疼痛跟腫脹感不強,可以自行走路,是輕度崴傷並不意味著可以不用治療。
  • 跑步崴腳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會處理
    雖然說跑步不像其他對抗性很強的運動項目那樣高,但是在跑步時粗心大意、路面不平或者發生緊急情況,急停或者緊急變向的時候,最容易出現急性腳踝扭傷,俗稱崴腳。預防、處理為預防扭傷,運動前熱身很關鍵。發生扭傷後,立即進行PRICE 處理,防止症狀惡化。腫痛嚴重時應儘早就醫。可不要小看這個腳踝扭傷,因為跑步時候速度快、衝擊力大,發生急性扭傷的話,還是需要重視起來。
  • 崴了腳,處理不對當心變「慢性病」!3個動作,遠離習慣性崴腳
    崴腳後沒有進行正確的處理和保養,導致踝關節周圍的韌帶鬆弛、穩定性變差,踝關節就容易出現二次扭傷,形成「慢性踝關節不穩」,即習慣性崴腳。據相關數據統計,在崴過腳的人裡,有40%會發展為習慣性崴腳。習慣性崴腳是一種長期的慢性損傷,不僅會影響日常活動,還可能誘發骨折、出現關節炎,形成惡性循環。如果沒有引起重視,等疾病發展到晚期,就只能通過手術進行補救了。因此,崴腳後進行正確的處理並及時就醫,才能避免埋下健康隱患。
  • 崴腳後的正確處理方法與康復圖鑑
    錯誤1不把崴腳當回事,甚至在崴腳之後自行掰弄腳骨,甚至刻意劇烈活動,抱著僥倖心理以為活動活動筋骨就行了,其實,這樣做是錯誤的,且容易出現新的損傷。正確的做法:立即停止一切活動,制動處理。崴腳後,第一時間的正確處理很重要(正確及時治療+康復鍛鍊顯著降低發生率)01 損傷初期(48小時內)保護受傷的部位,使之不受二次損傷,條件允許時
  • 別把崴腳不當回事,做好四不要四要,遠離崴腳後遺症
    跑步、下樓梯、穿高跟鞋容易崴腳;疲勞、突然變向、場地不平整、跳起落地、踩到別人腳上或球上也容易崴腳。 其實,崴腳不可怕,怕的是崴腳後處理不得當,加上缺少正確治療、康復和防護觀念。急性崴腳很有可能演變為以腳踝反覆崴傷(踝關節不穩定)和慢性疼痛為代表的後遺症,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更不要說重返運動了。
  • 【關注】小心崴腳會「習慣」
    崴腳如何一步步走向習慣01扭傷崴腳最常見的是踝關節外側的扭傷,導致外踝骨性結構或外側韌帶損傷,若治療不恰當會引發踝關節外側不穩定,從而變成習慣性崴腳。04其他崴腳也與路面不平及運動量過大有關。因此,避免上述的這些因素就能有效防治崴腳。崴腳最易損傷的就是踝關節的外側韌帶,韌帶就像皮筋一樣,崴腳時就像突然有很大的暴力作用於這根皮筋,要麼拉斷或拉斷一部分,要麼將皮筋拉長拉細。若反覆拉傷,皮筋就失去了原有的力量。
  • 崴腳不是小傷,小心形成習慣性崴腳!
    這裡有專業的醫生為你講述健康知識、急救知識、以及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哦~在大多數人眼裡,崴腳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可以說,幾乎我們所有人都有過崴腳的經歷。所以,大部分人對於崴腳處理起來很簡單。只要自己感覺沒有傷到骨頭,在家休息幾天,養一養就可以走路了。但其實崴腳真的沒有那麼簡單,不注意的話,嚴重起來也是十分要命的。崴腳也就是踝關節扭傷是臨床常見的疾病。在關節及韌帶的損傷中發病率是最高的。因為踝關節是全身負重最多的關節,在我們日常生活與體育鍛鍊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孩子總是崴腳,這是為什麼?
    前段時間,有個媽媽諮詢我,為什麼孩子總是三天兩頭崴腳,有時候走路走著走著都會崴腳,這是為什麼?生活中,很多寶爸寶媽都會面臨這個問題,那今天我就給大家說崴腳的事!首先說下什麼是崴腳?如果不注意,最終就會導致孩子步態發生變化,甚至會走路一瘸一拐。習慣性崴腳出現的很大原因就是崴腳後治療不規範,不停扭傷,韌帶不停拉伸的惡性循環。那孩子崴腳之後怎樣才算是規範治療呢?一般來說,比較科學的是遵循RICE原則,用中文就是休息、冰敷、包紮、抬高四個步驟。
  • 我家孩子總崴腳怎麼辦?
    為什麼孩子總是崴腳?有時候走路走著走著都會崴腳,為什麼?生活中很多寶爸寶媽都會面臨這個問題,那今天我就給大家說崴腳的事!說下什麼是崴腳?崴腳在醫學上稱為「足踝扭傷」。主要是踝關節周圍的韌帶損傷,腳上的韌帶像橡皮筋一樣有彈性,崴腳就像猛地用非常大的力氣來拉皮筋,橡皮筋可能會斷裂,或者變細或變長。隨著時間的流逝,橡皮筋失去了原來的彈性。
  • 崴腳後應該怎樣處理
    【崴腳後應該怎樣處理】如果受傷現場有醫生,馬上讓醫生檢查,根據醫生的醫囑處理。 如果附近沒有醫生,建議傷者立即停止運動、局部冰敷、加壓包紮。然後再去醫院骨科,最好是運動醫學門診就診。 有經驗的醫生可以根據查體,判定你是否有骨折,是否有韌帶斷裂。輕者建議拍 X 檢查,排除骨折。
  • 新劇《朱顏》擬定3月開機,女主任敏也不容小視!
    新劇《朱顏》擬定3月開機,女主任敏也不容小視!要說起肖戰這個名字的話,想必每一位小夥伴們都不陌生吧?他算是娛樂圈中的演技擔當了,尤其是憑藉《陳情令》的熱度,真的是讓自己名聲大振。同時也因為風頭太大,給自己招來了不少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