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主體民族的拉丁人,為何在羅馬滅亡後「墮落」,沒能東山再起

2020-12-15 知行路上話歷史

公元476年,隨著西羅馬的皇帝羅慕路斯二世的退位,西羅馬宣告滅亡。但是,在西羅馬滅亡後,並沒有一個新的拉丁民族政權重新建立,相反各個其他在羅馬時期被認為是蠻族的民族卻在歐洲先後建立了大大小小數不清的國家,隨著西羅馬的滅亡,歐洲也進入了暗無天日的中世紀時期。

拉丁民族為什麼不能重新建立統一政權

正如人的生老病死一樣,每一個國家都有強盛的時期,也會衰亡。相應的,羅馬的衰亡不是十幾年或者幾十年的事情,而是從公元180年馬可奧勒留皇帝的去世開始,在公元193年康茂德遇刺後加劇,持續了數個世紀。

在三世紀危機短短的五十年的時間裡羅馬換了多達二十四位皇帝,在中國則只有五代十國時期能與之相比了。儘管戴克里先的即位結束了三世紀危機甚至一度阻止了羅馬的衰落,但是羅馬的衰落已是大勢所趨,是歷史的必然。一如中國的五代時期,由於中央政府衰弱,遼、大理和西夏等國開始出現。

而在羅馬帝國,日耳曼人屢屢入侵其西方諸省,東方地區亦受到撒薩尼亞人和波斯人的劫掠。儘管戴克里先的出現結束了羅馬的三世紀危機。

但是帝國在這數個世紀的衰落中已經千瘡百孔了,同時帝國遼闊的疆域也使得統治極為不便,為此戴克里先將羅馬一分為二,其本人親自管理帝國東部,西部則由其任命的「二皇帝」管理,這也是羅馬帝國分裂的開端。

作為羅馬帝國的兩個直接繼承者之一的西羅馬,在繼承了羅馬帝國西部的廣闊土地時也繼承了其遺留在帝國西部的各種矛盾。而為何拉丁民族在西羅馬覆滅後未能形成新的統一國家的一個最直接的原因就在於其境內複雜的民族問題。

早在羅馬帝國擴張時各個民族的矛盾就開始滋生。但是作為羅馬的主體民族,拉丁人依舊處於強勢的狀態,能夠壓制羅馬境內的其他民族。

然而當羅馬開始衰落後,其民族問題被全面暴露了出來:首先,就是原本作為主體民族的拉丁人在羅馬的人口比例中極大的降低了,以前的人口優勢喪失殆盡。其次,在羅馬人生活奢靡,導致拉丁民族腐化墮落,強勢的拉丁人逐漸被周圍的民族所取代。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在西羅馬覆滅後拉丁民族未能形成統一國家的直接原因之一就是作為主體民族的拉丁人不能再次強盛。

事實上,在西羅馬覆滅甚至羅馬分裂之前,其境內就有大量獨立於中央政府的軍閥政權了,例如高盧蘇瓦松騎兵長官叛亂的蘇瓦松,不列顛的羅馬不列顛政權等等大大小小各種政權,他們幾乎都是使用拉丁語,在羅馬式的官僚體制下依照羅馬的法律來治理國家。

不過因為一系列的變故,這些國家都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未能有效的建立起一個拉丁民族為主體的國家,更別提統一西羅馬了。當然除了以上國家以外還有東哥特人所建立的王國,在其統治下的義大利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均超過了西羅馬末期的水平。

同時儘管法蘭克羅馬原本的官僚體制,但是其本身相較於羅馬來講只是一個蠻族國家。再從宗教原因來講,東哥特人所信仰的是阿里烏派基督教,但是拉丁民族信仰天主教。

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兩個民族互相不信任,不過因為當時統治者狄奧多裡克的處置得當,加上經濟社會的穩定,兩者之間的矛盾被隱藏了起來。不過在狄奧多裡剋死後矛盾就暴露了出來並被激化,國家出現了內亂。

而同時東羅馬也乘機進攻,儘管收復了義大利大量的失地,但是也摧毀了大量義大利城市,同時東羅馬也因此耗空了國庫無法在義大利重新建立起有效的統治,便很快放棄了義大利。此後法蘭克人、倫巴第人進入了義大利,從此這裡變成了各個蠻族的角力場。

長年的戰爭使得古羅馬的文明被徹底破壞,這從根源上毀滅了拉丁人重新建立一個強勢政權的可能性。

因此可以看到,在西羅馬覆滅後,拉丁人依舊為拯救或者說重建一個拉丁民族為主體的國家做了各種努力,但是羅馬自身的衰敗導致了各種努力成功的可能性極小,同時由於外部蠻族的強勢使得拉丁人的努力更是無從談起。

羅馬境內拉丁民族持續衰亡的原因

而一個帝國的衰亡其背後則是整個民族的衰弱,在羅馬帝國衰弱的過程中,不難看出作為主體民族的拉丁民族在不斷的腐化墮落以至於衰落。

在現在看來羅馬帝國境內的拉丁人逐漸孱弱可以歸根為四點原因:

第一,經濟不斷地衰退。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羅馬帝國境內拉丁人的經濟一直都是奴隸制經濟,而在奴隸制經濟中,奴隸的生產積極性低下,同時作為一種生產工具,奴隸制經濟阻礙了先進生產工具的推廣與使用,這使得生產力發展非常緩慢。

而在羅馬帝國後期,因為擴張已經達到了極限使得對外戰爭減少,因此奴隸的來源減少,奴隸價格上升,勞動力減少,因此嚴重影響了農業和商業的發展,兩者也日趨衰落。

同時,作為一個農業國家,經濟制度的核心問題是土地問題,貴族不斷地進行土地兼併使得大量的農民不得不北上前往高盧等地進行殖民,到一世紀時隸農制的發展使封建因素漸趨增長,使得拉丁民族開始衰弱。

第二,行政問題日趨嚴重。

政府的財政開支不斷擴大,而政府的財政開支有很多是花費在生活享樂或者軍事等等上的,同時政府的經濟來源有巨大的問題——對地方政府徵收重稅並經常通過發行劣幣來增加財政收入。

這樣一來社會矛盾日積月累,拉丁民族逐漸失去了其他民族的擁護,並且使得拉丁民族加速腐化。

第三,軍隊戰鬥力下降。

帝國興起時因為土地、財富和奴隸的誘惑使得軍隊戰鬥力極其強悍,但是當帝國擴張時,可徵之地越來越少,軍隊的戰鬥力也隨之下降。

自馬略改革後各個將領擁有私兵的可能性加大,而這些士兵作為將領的私有資產很少會為帝國發揮作用,相反其增加了將領的野心。

為了縮減財政開支,中央政府不得不削減軍隊數量,同時各個將領為了自身利益反而會增加自身所擁有的士兵。到最後因為軍隊質量和數量的下降,民族內部逐漸分崩離析。

第四,蠻族的不斷入侵。

作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蠻族」不斷通過各種方式滲透羅馬的內部。圖拉真時期後,因羅馬軍隊數量和質量的下降,蠻族僱傭兵在羅馬軍事力量的比例越來越高。

眾所周知的是,羅馬的不斷擴張正是不斷地壓縮周邊蠻族的領地,因此這些僱傭兵本身就和羅馬人具有各種各樣的矛盾。

而在帝國衰亡時,他們又趁機介入羅馬的政治,參與帝國的權力鬥爭。更可怕的是在四世紀後期,隨著匈人的入侵日耳曼人也不得不西遷進入了西羅馬境內,加速對帝國境內拉丁民族的同化。

西羅馬覆滅時東羅馬採取了哪些行動

上文提到了在西羅馬覆滅時東羅馬的所作所為,那麼為什麼東羅馬不能幫助西羅馬境內的拉丁民族重新建立一個統一拉丁國家呢?

事實上,作為同種同源的東羅馬帝國很明顯在西羅馬帝國覆滅時不會坐視不管,唇亡齒寒的道理在東羅馬看來不僅是然。實際上,東羅馬帝國在西羅馬即將覆滅時甚至在覆滅後竭盡所能做了其全部所能做的。例如上文所提到的收復了義大利地區,東羅馬帝國因此也國庫空虛導致國力大減。

在現在看來東西羅馬是羅馬分裂後所形成的兩個國家,但實際上東西羅馬是後世學者所劃分的,歷史上並沒有所謂的東羅馬和西羅馬。

因此作為兄弟國家,甚至本身就是同一個國家來講,東羅馬在西羅馬面臨危機時竭盡全力地幫助了西羅馬。首先在西羅馬面臨西哥特人的進攻時,霍諾留缺乏軍隊,且軍隊譁變頻頻,是東羅馬派遣的數千名士兵為西羅馬提供了幫助,擊退了西哥特人。

而且,每當西羅馬因為皇帝的逝世而陷入混亂,局勢動蕩時,東羅馬總是會派遣部隊幫助西羅馬,不僅僅是幫助皇帝即位,還會幫助西羅馬重建軍隊和社會秩序。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東羅馬支持的安特尼烏斯上臺後,東羅馬傾盡國庫打造了強大的海軍以幫助西羅馬收復迦太基和阿非利加。

但是結果不盡人意——整場戰爭對東羅馬帝國財政的消耗是毀滅性的,東羅馬一直到阿斯納塔休斯時期才勉強恢復,而戰後不久安特尼烏斯被裡西莫殺害,東羅馬遂與西羅馬斷交。

但是東羅馬仍然沒有放棄恢復帝國西疆域的努力,在裡西莫死後東羅馬支持尼斯波斯稱帝,不過此舉因義大利地區的實力派軍人奧列斯特的行動而被迫流產。

儘管最終奧列斯特立自己的兒子羅慕路斯為帝,但是法蘭克、高盧等地區的總督和埃及的狄烏斯只承認尼波斯的權威。而東羅馬放棄西羅馬一直要到羅慕路斯被廢黜之後,西羅馬無帝,東羅馬才不得不接收這一現實。

由此可見,從羅馬的隕落到西羅馬的覆滅,不僅僅是各個在西羅馬境內的拉丁人不斷努力著希望重建一個統一的拉丁民族國家,東羅馬帝國也在竭盡全力幫助西羅馬以期西羅馬能夠復興。

但是在各種嘗試均宣告失敗後,以前的所有努力都只能延緩西羅馬的覆滅而已,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不可阻擋,東羅馬的消失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相關焦點

  • 羅馬主體民族的拉丁人,為何在羅馬滅亡後「墮落」,沒能東山再起?
    公元476年,隨著西羅馬的皇帝羅慕路斯二世的退位,西羅馬宣告滅亡。但是,在西羅馬滅亡後,並沒有一個新的拉丁民族政權重新建立,相反各個其他在羅馬時期被認為是蠻族的民族卻在歐洲先後建立了大大小小數不清的國家,隨著西羅馬的滅亡,歐洲也進入了暗無天日的中世紀時期。
  • 漢朝亡了中華不滅,羅馬帝國滅了就沒了,為何羅馬人不再造羅馬?
    漢朝亡了中華不滅,羅馬帝國滅了就沒了,為何羅馬人不再造羅馬? 東方的漢朝、西方的羅馬,這兩個同時期的超級帝國都曾統治超過5000萬人口和500萬平方公裡以上的領土,但是兩個帝國滅亡後,各自的歷史卻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漢亡後東方誕生了眾多以漢朝為基礎的王朝;羅馬帝國滅亡後,帝國的廢墟上卻再也沒建立羅馬人的國度。 一個被繼承,一個被遺失,那麼為什麼羅馬後人不選擇再造羅馬呢?
  • 曾經與漢朝齊名的大羅馬帝國,為什麼滅亡後再也沒有重建過?
    在兩個帝國滅亡後,東西方的歷史卻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漢代以後,東方周而復始地誕生了眾多以漢朝疆域為基礎的王朝,並最終孕育了現代中國。而羅馬帝國滅亡後,帝國的廢墟上再也沒建立羅馬人的國度,為什麼羅馬人民不選擇再造羅馬呢?
  • 強悍如牛的羅馬人是義大利人的先祖麼?義大利人體質為何下降
    羅馬人,民族大融合  圖蒙森的《羅馬史》說:羅馬人不是徵服義大利,而是把義大利的所有民族統一成了一個國家。  羅馬人誠然是這些民族中最強大的一支,但只不過是一支而已。  羅馬最初只是一個城邦,羅馬城創建於公元前753年,包括帕拉蒂諾、卡皮託利、埃斯奎利諾等七個山丘,史稱七丘之城。
  • 羅馬不再是羅馬,羅馬不再有信仰——重新思考羅馬帝國的滅亡之說
    我們可以知曉羅馬的衰敗、墮落、滅亡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它的原因不止一個。而是很多種誘因集中爆發而造成的客觀事實。但是這麼多種原因內是否有幾個共性特徵?這些特徵又是否能夠將羅馬衰亡的各種原因串聯起來呢?其實現在最普遍的學說就是羅馬因為腐敗而造成了自己的滅亡。這當然有很多事實可以證明。但是單純的腐敗是否就能夠造成一個帝國因此而滅亡了呢?
  • 作為羅馬發展的啟蒙導師,伊特拉斯坎人為何不被羅馬人承認?
    正如西方流行的諺語所說的一樣:「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早期的羅馬人羅馬地區很早就有人居住,考古人員在郊外發現了約3萬年前的尼安得特人頭骨。新石器時代,利古利亞人也來到了義大利,大概從非洲經西班牙和法國一帶進入的。大約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古義大利人的祖先進入到義大利,他們屬於印歐語系人種。其中包括了後來羅馬人的主祖先「拉丁人」。
  • 「我思故我在」,從羅馬人的拉丁語演變看整個地中海文明變遷
    拉丁語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構成英語的字母叫拉丁字母,又叫做羅馬字母,從這個叫法也能看出英語與拉丁語的淵源,但是古代壁畫中的羅馬人(拉丁人)拉丁人也就是後來的羅馬人,從羅慕路斯的王政時代開始,拉丁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在拉丁人不斷的展開徵伐的腳步的時候,同時也把拉丁語推廣到其他的部族
  • 義大利統一後定都羅馬,為何卻不恢復「羅馬」作為國名?
    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871年撒丁王國軍隊進入羅馬城,分裂長達1400年的亞平寧半島才重新實現統一,這個新國家被命名為「義大利」,首都還是羅馬城。 羅馬城不但是義大利的政治和經濟中心,以羅馬語為核心的拉丁語同樣也是現代義大利語的基礎。那麼,為什麼義大利統一後,卻沒有恢復「羅馬」的國名?
  • 羅馬象徵著輝煌歷史,義大利統一後為何不用含有「羅馬」的國名?
    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871年撒丁王國軍隊進入羅馬城,分裂長達1400年的亞平寧半島才重新實現統一,這個新國家被命名為「義大利」,首都還是羅馬城。羅馬城不但是義大利的政治和經濟中心,以羅馬語為核心的拉丁語同樣也是現代義大利語的基礎。那麼,為什麼義大利統一後,卻沒有恢復「羅馬」的國名?
  • 羅馬是如何起源的
    從傳說的羅馬建城時期(公元前753年)到西羅馬帝國滅亡,中間相隔一千多年,這一漫長的時期處在古羅馬文明影響之下。研究這個歷史時期包括三個相繼接連的方面。首先是在希臘文明光輝閃耀的時候,艱難創業,變故頻仍,建立起包括大部分歐洲的世界上第一個大帝國--羅馬帝國。
  • 羅馬人+達契亞人=羅馬尼亞人
    ,表示地區,羅馬尼亞意為「羅馬的地方」;同樣,羅馬尼亞語也由拉丁語演變而來。 自此,羅馬帝國開始給這個新省注入羅馬文化:首先屯駐大量士兵,實行羅馬的政治制度,移民拉丁人,建設拉丁人的城鎮,傳播羅馬文化,尤其是拉丁語等,一系列政策將這一地區快速羅馬化,經與達契亞人深度融合而形成了羅馬尼亞人。
  • 羅馬滅亡是因為鉛中毒?誰才是讓羅馬帝國崩潰的真兇?
    以鉛為原料的羅馬輸水管好了,在普及完鉛元素的危害性後,接下來筆者就要簡單聊聊鉛和羅馬帝國的不解之緣,以及為何會有一大批吃瓜群眾會認為鉛應該為羅馬帝國的衰亡負責。2,羅馬對鉛錯誤的認知在沒有現代醫學以及元素認知的時代,羅馬人對鉛的危害幾乎是一無所知。貴族體內攝入超過250微克的鉛,這將會導致長期的鉛中毒,而羅馬帝國後期貴族絕後多,並且戰鬥力弱或許也和長期的鉛中毒有關。而為何貴族攝入的鉛含量往往能達到平民的接近十倍呢?
  • 古羅馬文明——伊達拉裡人和拉丁人
    義大利是古代羅馬文明的發源地,它位於地中海的中部,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居民生活了。這裡的居民早在公元前500年就已經開始耕作、畜牧和制陶了。到公元前8世紀,伊達拉裡亞人進入義大利的第伯河和亞努河流域,並不停地擴張勢力範圍。
  • 歐洲的主要民族都是怎麼來的?
    這三支日耳曼民族在馬略的軍制改革後,被羅馬共和國徹底擊垮,其人民全部遭到屠殺,從此在歷史上銷聲匿跡。大約是由於條頓人是這三支民族中最有名的一支,並且是最早給羅馬帶來巨大打擊的民族,因此日耳曼人頗有點以條頓人的後繼者為榮的意思,在中世紀開始,德意志人也時不時地喜歡自稱條頓人。哥特人分為三支,東哥特人,西哥特人和格皮德人。
  • 羅馬帝國戶口讓人趨之若鶩,1500年為何還不能創造羅馬民族?
    公元前750年,羅慕路斯建立羅馬,正式擔任第一任國王。在經歷了百年血與火的徵戰後,羅馬發展成為了橫跨歐亞非三洲,稱霸地中海的龐大帝國。在羅馬帝國的鼎盛時期,地中海成為其內湖,在拉丁平原無人能夠與之抗衡。
  • 雅利安人是日耳曼人,拉丁人,斯拉夫人的老祖宗
    歐洲四大主體民族歐洲主要是歐羅巴人種。也就是我們說的,白種人,白種人在這個世界上是分布最廣的,大約佔到全世界45%面積的人口。如果簡單一點,我們可以把歐洲分成4個主體民族:日耳曼民族,拉丁民族、斯拉夫民族和凱爾特民族。雅利安人為了把這4個民族說清楚,首先要把雅利安人說清楚。雅利安人是生活在中亞烏拉爾山脈的白人,也就是歐羅巴人。
  • 羅馬帝國曾那麼強大,義大利統一全國後為何不用「羅馬」為國名
    羅馬帝國 中國的大漢帝國和羅馬都有一個相似之處:一旦國力達到了鼎盛,其很可能就盛極而衰了。西漢帝國在漢宣帝劉病已駕崩後盛極而衰,東漢帝國在漢和帝劉肇駕崩後盛極而衰。而羅馬帝國也在公元364年瓦倫蒂尼安王朝建立後逐步走向衰落。公元395年,東西羅馬帝國分裂。西羅馬帝國以羅馬帝國正統自居,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其首都羅馬城失去了往日的風採。
  • 蠻族滅亡西羅馬帝國後 羅馬法在中世紀歐洲是怎樣延續的
    羅馬法是指古羅馬國家從形成到滅亡整個歷史時期全部法律的總稱。它既包括自公元前8世紀羅馬國家產生至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這個時期的法律,又包括查士丁尼時期拜佔庭(即東羅馬帝國)的法律。以至於在野蠻時代復歸那些日子裡,各民族都把羅馬法忘到了腦後,如果有人援用羅馬法來為自己辯護,甚至會受到嚴厲的懲罰,在西班牙甚至會被判處死刑。義大利的貴族們也多以遵行羅馬法處事為恥,只遵從倫巴德人的法律。
  • 2.拉丁人
    2.拉丁人埃涅阿斯的船隊離開了迦太基
  • 古羅馬,東、西羅馬,神聖羅馬,第三羅馬,新羅馬,都是咋回事?
    我們都聽到過特洛伊的故事,特洛伊被攻破後,皇族中的埃涅阿斯及其追隨者逃出來逃了出來,延續了特洛伊王族的香火。後代中的羅穆路斯建立了一座城,因為名字叫做羅穆路斯,所以這座城就諧音取名羅馬城,成為第一代國王。 此後,羅馬確立了議會制,進入了羅馬共和國時代。在羅馬共和國時代,出現了凱撒,能徵善戰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