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運會足球年齡段的尷尬,也是體校和足校結合,培養人才的尷尬

2020-12-11 騰訊網

其實現在看,最近全運會足球比賽的規格改變又一次暴露了中國足球的問題,其實現在看,全運會應該是需要U19,U17,U21年齡段的球員參加比賽的一項賽事了,但是現在應該是U21,U19參加比賽的賽制吧,但是今年這個賽制改了兩次,最終還是原來的方案,導致很多省份重新開始重組自己的青年隊參加全運會,也許我們都忘了全運會的足球比賽重要性了,其實現在的全運會足球比賽,才是地方更加重視的比賽,這也是中國足球的現實!

原來的全運會足球比賽其實算是讓地方青年隊培養人才的一個方法,很多年輕球員其實就是靠全運會才有機會打比賽,但是有些地方不是,所以,其實未來全運會是需要改變參賽年齡了,不如變成真正的青年隊比賽得了,17,19,21歲年齡段的比賽!

現在看,要是有中超球隊的省份參加比賽,或者有職業聯賽球隊,至少是中甲級別球隊參加比賽的省份,基本上全運會的球隊組成是這些球隊的青訓球員組成的,山東一般就是魯能足校和青島的青訓隊伍一起組隊參加比賽的,上海其實一般就是根寶基地加上申花和上港的一些年輕球員組隊參賽的,所以很多時候全運會的比賽中,這兩個地方算是一直的王者般的存在,而且這兩個地方青訓已經堅持了很長的時間了,基本上正常的年齡段的球員都是有的,但是其實這些球員都是為自己球隊培養的,有機會參加全運會就是了,但大部分地方還是體校培養的球員參加比賽,然後比賽打完就解散球隊,好的球員去職業球隊了,所以,全運會大部分參賽球隊其實就是體校培養的人才!

這就是現在的尷尬之處,足校培養模式現在看,幾乎很長時間沒有培養出人才了,以前的體校模式是培養出來一批能夠參加2002年世界盃的球隊,但是足校模式下,現在的青年球員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但是最近的全運會冠軍基本就是足校培養人才多的地方獲勝的,這就是一個尷尬之處,但是其實這也是一個無奈的讓地方有青訓的辦法,要是沒有全運會這樣的比賽,各個地方早就沒有年輕球員這個選項了,所以未來如何讓地方體校也培養出真正的職業球員才是我們需要思考的!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要讓全運會參賽年齡減小的原因,因為年齡越小,如果表現一般,其實未來可以選擇的更多,如果是21歲左右的球員參加比賽,比賽結束後就解散球隊,大部分打不上職業聯賽的球員是幾乎沒有很好的未來選擇的,然後21歲年齡段,很多省份體校還需要專門為這批人出一部分培養資金,出成績還好,但是如果不出成績,這其實也算是一個浪費,所以未來21歲以上或者甚至19歲以上就參加正常的青年聯賽就行了,19歲以下的年齡段參加全運會合適,然後這樣才能真的體校和足校好好的結合培養的人才,這也許才是全運會足球存在的意義!

相關焦點

  • 恆大足校又出新招 打造中國足球青訓MCN 聯手30名校選人才
    終究就是人才出現了斷檔,究其源頭還是青訓出了問題。青訓培養的缺失,導致沒有源源不斷的人才湧現,國內球員之間就形不成競爭的氛圍,年輕人只能靠U23政策撈出場機會,自然而然國足的實力就下降。要想能夠在亞洲層面保持衝擊世界盃的希望,也就是需要歸化球員的助陣。
  • 解決校園足球短板!恆大足校聯合30所名校培養足球精英人才
    不遠的將來,中國足球也將培養出自己的&34;。此次,恆大足校向全國30所名校以及近3萬名學生輸出自己的青訓模式,具體將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其一,彌補缺少專業的培養理念和青訓大綱的短板。在日本,足球項目被列入中小學教學大綱之中,在足球教育活動中,學生的學訓是一體的。
  • 世界季軍、全運會大滿貫...普陀這位好校長究竟培養了多少人才?
    世界季軍、全運會大滿貫......普陀這位好校長究竟培養了多少人才?、無私奉獻的精神,成功趟出普陀女足青訓體教結合一條龍模式,為女足國家隊輸送數十名隊員,培養出多位優秀青年教練,成就普陀青少年業餘足球運動在區內多個中小學校內落地生根、欣欣向榮。
  • 鞍山七虎背後的體校痕跡
    這七名球員出自鞍山體校,2006年悄悄在上海足協註冊,加入根寶基地,現在有三個能踢中超,已經相當不錯。前些年中國足球的青訓,一個現象是全運會的影響,全運會適齡球員能得到各地足協和體育局的重視,俱樂部肯投入資源,結果是球員分批出,這一批跟上一批相差四歲,如果所有小球員都能得到同樣的重視,那球員的數量和質量肯定都比現在強,但足協和俱樂部沒有動力這麼做。
  • 恆大足校與30座足球名校強強聯合,助力中國足球騰飛
    北京時間8月24日,中國足球圈內又被一則消息引燃了,恆大足球學校聯手全國30所足球人才輸送名校進行強強聯合,未來雙方達成了深度的戰略合作關係,將會在人才培養、人才輸送、體系化、規模化、專業化的人才輸出上做到極致,為中國足球輸送出源源不斷的足球人才。
  • 恆大青訓人才井噴!兩大新星相繼爆發 人才培養體系獲認可
    無獨有偶,在2020恆大杯U18冠軍聯賽揭幕戰上,恆大足校3比3戰平富力足球學院,恆大小將吳俊傑表現驚豔,在比賽中上演帽子戲法。譚凱元、吳俊傑相繼迎來爆發,這絕不是偶然。恆大足校的人才培養體系,在球員成長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8年28億,探訪打造足球人才「兵工廠」的恆大足校
    據介紹,在恆大足校,擁有40名外籍教練,110名中方教練,平均每7名在校學生,就配備一位足球青訓專業教練,這樣的教練配比,比肩歐洲足球發達國家,而且具有歐足聯和亞足聯頂級資質也就是職業級教練達到28人。在培養模式上,恆大足校自成體系。2018年,恆大足校實現「全精英」辦學,9-18歲的精英生有1100多人,確立5年國內特訓、5年海外深造的人才培養模式。
  • 足球青訓傳喜訊!恆大足球與15省30校合作直擊培養難題
    對於很多熱愛足球且有天賦的孩子來說,找到好的足校和教練至關重要,這幾日,足球青訓傳來好消息!8月24日,恆大足球學校與全國15省30所名校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各省足球青訓中心,從基礎抓起,從娃娃抓起,專業化、體系化、規模化培養近3萬名學生,加快擴大足球精英人口。
  • 8年28億 探訪打造足球人才「兵工廠」的恆大足校
    據介紹,在恆大足校,擁有40名外籍教練,110名中方教練,平均每7名在校學生,就配備一位足球青訓專業教練,這樣的教練配比,比肩歐洲足球發達國家,而且具有歐足聯和亞足聯頂級資質也就是職業級教練達到28人。在培養模式上,恆大足校自成體系。
  • 探訪打造足球人才「兵工廠」的恆大足校!
    僅恆大足校的建設,就花了足足19億,包括50片標準足球場、26幢學訓大樓和學生公寓。2018年之後,恆大足校推出更宏偉的計劃:每年投入超2億元,精英生訓、賽、學、吃、住、穿等生活保障全免費!與之相對比的是,恆大大足校擁有最頂級的軟硬體設施——教練團隊、理療設備、培養模式,在中國足球的青訓中,這都是「頂配」。
  • 中國足球青訓突破口在哪裡?全運會槓桿作用不可忽視
    全運會槓桿作用不可忽視 目前,中國足協旗下共有U-21國青(1999年齡段)、U19國青(2001年齡段)、U16國少(2004年齡段)三支男足低齡國字號球隊,他們的發展前景和目標各不相同。
  • 世界季軍、全運會大滿貫……普陀這位好校長究竟培養了多少人才?
    張翔,上海市普陀區青少年業餘足球學校校長,國家一級教練,自1993年結緣普陀女足以來,他始終牢記「為中國足球培養優質幼苗」的初心和使命,以振興普陀足球為畢生事業和追求,引導隊員「踢好球、讀好書、做好人」的同時,以強烈的責任心、事業心和敢為人先、無私奉獻的精神,成功趟出普陀女足青訓體教結合一條龍模式
  • 媒體聚焦丨《8年28億 探訪打造足球人才「兵工廠」的恆大足校》
    據介紹,在恆大足校,擁有40名外籍教練,110名中方教練,平均每7名在校學生,就配備一位足球青訓專業教練,這樣的教練配比,比肩歐洲足球發達國家,而且具有歐足聯和亞足聯頂級資質也就是職業級教練達到28人。  在培養模式上,恆大足校自成體系。
  • 闖新路,謀思路,拓出路,恆大牽手全國30所名校培養綠茵精英
    此前一天,恆大再次釋放重磅猛料,引來廣泛聚焦,可以說為這場比賽做了一個很好的預熱和鋪墊。這次的猛料,官方說法是「恆大正式與全國15個省區市30所名校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通過共同建設各省足球青訓中心,實施專業化、體系化、規模化培養模式,從7歲開始夯實青少年足球人才基礎,大力提升當地青少年足球培養質量,不斷擴大精英足球人口基數,助力足球青訓強基工程」。
  • 恆大足校攜手全國30所名校,助力足球青訓強基工程
    全世界最大的恆大足球學校又有大名堂!24日,恆大足球學校與全國15個省區市30所名校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通過共同建設各省足球青訓中心,實施專業化、體系化、規模化培養模式,從7歲開始夯實青少年足球人才基礎,大力提升當地青少年足球培養質量,不斷擴大精英足球人口基數,助力足球青訓強基工程。
  • 足球小將福音 恆大足校有135名持證教練 媲美歐洲頂級足球國家
    中國足球要發展,除了要發掘青訓人才外,對於青訓教練的培養同樣也是要重視。沒有好的青訓教練,就不可能在根基上為小球員打好基礎。在恆大足球學校,共有135名教練員持有D級或更高級別的證書,平均每十名在校學生就配備一位足球青訓專業教練,能夠充分照料到每名孩子的自身特點和訓練情況。要知道,在不少中國本土的足球特色學校中,一位青訓教練時常要指導上百名孩子。而在英國和德國的一些足球訓練地基,一位青訓教練會負責指導10到20名隊員。也就是說,恆大足校的教練人數配備,已堪比歐洲頂級足球國家。
  • 新華社對恆大足校的調研報告:中國足球青訓的「分水嶺」到了?
    近日,記者走訪了恆大足校,以一校對中國足球的「管窺」難免不夠全面,但仍可見一斑——中國足球的人才基礎可能已經迎來了一個「分水嶺」,而足球青訓的理論和實踐也正在經歷從依靠經驗到依靠科技的深刻變化。「分水嶺」來了?
  • 恆大足校為何開啟免費模式 ?
    關於恆大足校,其實外界或多或少還是有質疑和誤解的,簡單說來有這麼幾條。 1,恆大足校成立8年了,輸出的明星球員有誰?看看魯能足校,中超遍地開花,國字號一抓一大把。看看徐根寶的崇明島基地,全運會冠軍拿到手軟,以崇明島青訓球員為框架的上港甚至奪得過中超冠軍。恆大怎麼和人家比?
  • 恆大足校託起少年足球夢
    恆大足校十分注重訓練和比賽實戰結合,從2012年建校之初,就確立了校內聯賽制度,在一周文化課學習和足球訓練課結束後,學生們每周六上午參加校內聯賽,得以提前適應每周一賽的「職業聯賽」節奏。辦學8年來,恆大足校校內聯賽不斷強化競爭,引入了跨年齡段比賽、淘汰賽等賽制,目的就是讓小球員們接受更高質量、更高強度的實戰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