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翔,上海市普陀區青少年業餘足球學校校長,國家一級教練,自1993年結緣普陀女足以來,他始終牢記「為中國足球培養優質幼苗」的初心和使命,以振興普陀足球為畢生事業和追求,引導隊員「踢好球、讀好書、做好人」的同時,以強烈的責任心、事業心和敢為人先、無私奉獻的精神,成功趟出普陀女足青訓體教結合一條龍模式,為女足國家隊輸送數十名隊員,培養出多位優秀青年教練,成就普陀青少年業餘足球運動在區內多個中小學校內落地生根、欣欣向榮。
足球要從娃娃抓起,是張翔畢生的追求
「普陀足球是我畢生的事業。」這是張翔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櫛風沐雨,薪火相傳;篳路藍縷,玉汝於成。用這句話形容張翔紮根普陀足球事業的27個春秋並不為過。普陀女足各梯隊的建設以及取得的優異成績,離不開他的精心培育;區內各中小學校學生足球訓練基地次第開花,折射出他的智慧火花;一批批學生運動員的成材之路,記錄著他對足球事業的追求與奉獻。2017年,普陀青少年業餘足球學校首次獲評國家重點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成為全國120家重點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中唯一一家上榜的足球單項體校,也成為張翔努力振興普陀足球事業的最佳註腳。
每次外出比賽,張翔總是親自帶隊
敢為人先,以空白起步勾畫普陀女足輝煌
1993年,曾經是河南省隊主力隊員的錢惠以及曾經是安徽省隊主力隊員的張翔從上海體育學院畢業。錢惠選擇在金沙江路小學建立起第一支普陀區學生女子足球隊;而張翔當時作為錢惠的男友,在上海體院執教之餘力所能及幫助錢惠培育隊員。1996年,當意識到隊員們升入初中將面臨無球可踢的困境時,張翔心焦如焚,經過慎重思考,他以專業足球人敢為人先的勇氣和敢打敢拼的精神,放棄高校教師大好前程,勇擔普陀女足初、高中隊伍建設和隊員培育的重任。
這一選擇張翔至今無悔。27年間,他和隊員們同吃同住同訓練,亦師亦友、如父如母般關愛著隊員們的訓練、學習、生活以及身心健康。在他的努力下,普陀女足戰績輝煌:第11屆至第16屆市運會女足比賽全部冠軍,全國U-16女足聯賽亞軍,在歐洲青少年女足邀請賽上四奪冠軍、兩奪亞軍,更代表中國拿到第18屆世界中學生運動會女足比賽季軍。第十三屆全運上,上海女足取得大滿貫,其中有近30名隊員都經由張翔培養輸送。
銳意進取,以先進青訓理念夯實普陀足球事業騰飛基礎
「踢好球、讀好書、做好人」,既是普陀女足建隊之初張翔對隊員們提出的要求,也是普陀女足寶貴的精神財富並傳承至今。在張翔擔任普陀足校校長,全面推進青少年足球運動的過程中,這九個字更成為區內所有熱愛足球運動的孩子們共同努力的目標。而這作為張翔對中國足球後備人才培養的積極探索,雖然在以比賽成績說話的大環境下並不多見,卻夯實了普陀足球事業騰飛的基礎。
在張翔耳濡目染之下,「踢好球、讀好書、做好人」不僅刻在了孩子們的心裡和行動上,也幫助普陀足球贏得了區體育局、教育局、各中小學校相關負責人以及越來越多家長、教練員們的支持,促成了具有普陀特色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人才共育、特色共建」體教結合模式。2015年普陀足校被上海市體育局命名為上海市青少年足球精英培訓基地,普陀區教育局被上海市教委評為上海市青少年足球精英訓練營,開啟了普陀體教兩家「雙精英」合作化道路。
率先垂範,以對事業的追求和奉獻成為普陀精神文明建設典範
據普陀足校青年教練不完全統計,在近十年3650多天中,張翔在足球場上累計出現3500多天。作為教練,不論是盛夏嚴冬,還是高燒、膝關節積水,張翔總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指導隊員們訓練;作為校長,張翔充分利用雙休日、寒暑假、國定節假日等本該用於休息的時間,走遍區內每所開展足球訓練的學校,用滿腔熱情提供幫助和精心指導。
張翔以27年對事業孜孜不倦的追求和無私奉獻,為促進普陀區足球文化的發展,為推進普陀區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作出巨大貢獻。他身上展現出的優秀共產黨員先鋒模範形象,感染和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在他的言傳身教和影響下,越來越多優秀青年加入到普陀足校青年教練員的隊伍中,一批又一批從普陀足校走出的孩子,在職業運動員、人民警察、人民教師、主流媒體等崗位上愛崗敬業,為社會做著積極貢獻。
記者:吳越凡編輯:吳興婷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11條中心城區道路今年告別積水
普陀這個新晉「網紅」街區改造成功
免費提升!居民們網速upupup
普陀這場冬季養生講座好評不斷
上海「高鐵朋友圈」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