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真問道|「靜、淨、敬、境」之緣起

2020-12-23 課虛責有

天行有常,中國人擅長在動態的大自然中把握「常道」,立足自身,順應變化,掌握規律。

前人告訴我們,中國畫寫生時首先需要靜觀,此既是錘鍊筆墨之際,更是靜觀萬物變化之機。一定程度之後,由自己錘鍊出來的筆墨表現萬物變化之規律(象),從而與自己的性情交相呼應,這就又是一個層次的天人合一。

以我觀物,是以自身的角度看待事物,易由私心產生欲望,並沒有說欲望不好。但是如果不加節制,過多的私心容易產生過多的欲望,最終本我將被外物、欲望所驅使。

以道觀物則是由公心出發,為他人想,為萬類想。萬類包含一草一木,處處為萬類想,又能生大慈悲心,公為大,公心生大氣,所以說是大公。《禮記》:「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鄭板橋就是通過竹子關天下之心,「一枝一葉總關情」,關者,觀也。能離欲,便合道。以小我成就大我,我以為這是中國繪畫所具有的本質意義之一。

一泓碧 69×45cm 2019年

款識:千仞灑來寒碎玉,一泓深去碧涵天。

山間寫生,心無掛礙,塵俗盡忘,沒有包袱,沒有成見,遠離欲望,讓內心還原成一個本來狀態,如「在山陰道上行」(《世說新語》)。

在寂靜的天地間,虛靜的心就是一面鏡子:頭上飛過一隻鳥,心中飛過一隻鳥;天上飄過一朵雲,心中飄過一朵雲。山在長、水在流,天地清朗,萬物純淨,心中也純淨一片,成為無所不包的「天府」(莊子語)。

這時候看到的天地萬物是沒有主觀價值判斷的,即使這座山裡有「金礦」,但在虛靜的內心的觀照下還是一座山。沒有了功利心,此時所感,完全來自於天地萬物對自己的作用。能打動自己內心的,就是大自然的美。

沉寂千年的內心,像古鏡一樣清靜入定。大自然的美映照內心之時,像清風吹過水麵。被打動的內心慢慢醒來,才發現,這種美,是穿越千年的「流美」,沒有時間,沒有空間。

月光曲之詩舞 247×62cm 2019年

美緣乎情,情發乎性,性本乎心,心即宇宙。(陸九淵:「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這種美,既是自然所本有,也是本我所獨有。個性化寫生,正是以自我本真之心生發出的性情,來感知大自然中與自己性情相符的美的元素,經過長期錘鍊,形成自己個性化藝術語言。

倪雲林說他畫竹子時聊寫胸中逸氣,他以自身之逸氣觀照竹之逸氣。我則在高原的多年寫生中感受到「靜、淨、敬、境」。

靜似春山空;

淨如水芙蓉;

敬若端坐佛;

境乃白首翁。

(此文是2015年的寫生札記,2020年整理,桂兆海)

月光曲之訴說 247×62cm 2019年

局部

局部

局部

淨土 扇面 2015年

心印 45×69cm 2019年

思浩蕩神飛揚 60×100 cm 2018年

晨雪 139×34cm 2019年

澡雪圖 180×100cm 2015年

視頻:負重前行,守望淨土(2016年)

視頻:靜淨敬境——桂兆海寫生微紀錄(2020年)

END

桂兆海

1974年生於安徽太湖,現居北京。師承李小可先生、賈又福先生。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李可染畫院青年畫院副秘書長,君山書畫院執行院長,瀚墨雲橋藝委會委員,中國文聯新文藝群體二期學員。

桂兆海作品承"李家山水"衣缽,源於生活,尊重傳統,注重表達。十幾次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舉辦的全國性展覽中入選並獲獎,多次參加"苦行探道"賈又福工作室優秀學員作品巡展(張家港、南京、青州、杭州、廣州),並在新加坡、廣州、張家港、東莞、大連等地舉辦個展。

2012年7月以來,桂兆海十幾次深入川藏四姑娘山和西藏寫生。經過在西部高原長期寫生創作,不懈地探索,終於在這片令人神往的土地上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有特色的繪畫語言。西部高原的靜美,給了桂兆海超乎尋常的現實體驗。一般這種體驗只有在他的想像中、與古人交流中(讀書)或者夢境中出現,但是西部高原直接將這種體驗呈現於他的眼前。有四個字可以有表達桂兆海的感受:「靜,淨,敬,境」。漸漸地,桂兆海將這四個字作為自己的創作思路。

桂兆海展覽概況

中國美協展覽概況:

◎作品《雪域交響》入選2018"翰墨神木"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神木,中國美術家協會,2018年)

◎作品《靜觀》入選"金城流韻——21世紀新絲綢之路"全國中國畫作品展(蘭州,中國美術家協會,2018年)

◎作品《品淨思高寒》入選"吉祥草原·丹青鹿城"2018年全國中國畫、油畫作品展(包頭,中國美術家協會,2018年)

◎作品《山川雪霽現崢嶸》入選「神聖長白」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延邊,中國美術家協會,2018年)

◎作品入選中國(南昌)軍事美術作品展並獲入會資格。(南昌,中國美術家協會,2017年6月)

◎作品《紅色的旋律》入選"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北京,中國文聯、中國美協,2016年6月)

◎作品《流淌的月光》入選"翰墨齊魯"全國中國畫展(東營,中國美術家協會,2015年5月)

◎作品《淨土》入選首屆"八大山人"全國山水畫展(南昌,中國美術家協會,2015年4月)

◎作品《明月前身》入選"悲鴻精神"全國中國畫展(南京,中國美術家協會,2015年1月)

◎作品《靜靜的布達拉峰》獲2014"萬年浦江"全國中國畫展優秀獎(浦江,中國美術家協會,2014年8月)

◎作品《月光下的布達拉》入選"墨韻嶺南"全國中國畫展(東莞,中國美術家協會,2013年10月)

聯展概況:

◎作品參加"苦行探道"賈又福工作室優秀學員作品巡展。(廣州,2019年4月)

◎作品參加"水墨新浪——當代青年水墨畫展。(北京,2018年6月)

◎作品參加"苦行探道"賈又福工作室優秀學員作品巡展。(杭州,2018年4月)

◎作品參加"苦行探道"賈又福工作室優秀學員作品巡展。(青州,2017年9月)

◎作品參加"李可染畫院青年畫院首屆作品邀請展"(北京,2016年10月)

◎作品參加"苦行探道"賈又福工作室優秀學員作品巡展。(張家港,南京,2016年5-9月)

◎作品參加《藝術市場》第二屆新青年藝術家提名展(北京,2016年5月)

◎作品獲"慶祝建國65周年河北省美術作品展覽"優秀獎。(石家莊,河北省文化廳,2014年9月)

◎作品參加賈又福工作室畢業展。(北京,中央美術學院,2014年7月)

◎在新加坡舉行"匯流"六人展。(Asia art collective,2014年3月)

◎作品參加"山林清音"李小可藝術工作室水墨作品展(北京,李可染藝術基金會美術館,2010年11月)

個展概況:

◎在大連東港國際會議中心舉辦"靜、淨、敬、境"——桂兆海山水畫展(大連名流畫苑主辦,2019年7月)

◎在東莞君山書畫院舉辦"靜、淨、敬、境"——桂兆海山水畫展(李可染畫院青年畫院主辦,2018年12月)

◎在張家港蘇華美術館舉辦"靜、淨、敬、境"——桂兆海山水畫展(李可染畫院青年畫院主辦,2018年7月)

◎在新加坡視覺藝術中心舉辦"神遊淨土"——桂兆海水墨個展。(Asia art collective,2016年3月)

◎在安徽省太湖縣圖書館舉辦個展(安徽省太湖縣文聯主辦,2016年2月)

◎在廣州舉辦"天象無形--桂兆海水墨山水"個展(廣州二沙島國彩藝術館,2012年7月)

相關焦點

  • 儒、道、佛三家的「明心見性」,就在於追求敬、真、淨之善
    儒家是藉由教學以覺悟自己的本心本性:人性本為善,反身而誠敬,居敬則行善。道家是藉由坐忘以見到自己的真心真性:人性本是真,修道以為真,德真則德溥。佛家是憑藉自證悟以見如如不住之心性:人性本是淨,遣之則得淨,自證而善果。
  • 問道於荒寒之境
    自藏山水冊之一 65x33cm 2012年 紙本水墨設色 問 道 於 荒 寒 之 境——李曉松山水畫之我見比如他的畫面中不太經常使用雲氣來渲染氣氛,而一旦使用起來必是見「絕殺」之趣。雲煙堆疊於山巒之上,迂迴流動之中見高肅之情,使人起仰止之意。但細究其意境的組織卻不是平常的寫實手法,而是植入了許多畫家自己的心靈修正的成分。或者說,就是曉松本人的心理意象,而不是自然山水的本來面目。它們既在形式上與古典的作品有所關聯,又存在著一種陌生化的傾向,使人在似曾相識之後陡然生出一種高深冷峻而又不曾熟悉的感受來。
  • 道德經:能做到這三個字,「敬」、「靜」、「淨」,便是不枉此生
    父母的養育之恩也不用多說了,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孝敬父母,父母對我們的生養之恩,是我們無以為報的,所以,二要敬我們的父母。三便是要敬這世上所有人,論語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何況這世上千百萬人,我們時刻要有謙卑之心,不可驕傲自大,要知道,所有人都有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地方,孤芳自賞,最後只會落得個枯枝敗葉的下場。
  • 【天雨流芳】方放書法的「唯美四境」
    書之歲華,其曰可讀。」    古人云:「淨幾明窗,一軸畫,一囊琴,一隻鶴,一甌茶,一爐香,一部法帖;小園香徑,幾叢花,幾群鳥,幾區亭,幾拳石,幾池水,幾片閒雲……」    推薦大家靜心品讀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工作室導師方放最新出版的《當代名家書法創作經典——方放書法作品選》。
  • 問道十二境 陽明文化新IP
    在「陽明·問道十二境」的遊學線路上,以陽明洞、龍岡書院為核心建立起中國陽明文化園作為傳播和弘揚陽明心學的重要平臺和載體,自開放以來,陸續開展了包括陽明文化節、龍場論道、國學交流與培訓、企業家論壇與六藝培訓等一系列活動,通過多層次、全方位的體驗與互動,讓陽明心學得以深入人心。
  • 貴州旅遊新晉人文旅遊線路:「陽明·問道十二境」-經典遊學線路!
    迷途旅遊網聯袂發布「陽明·問道十二境」文化符號及經典遊學線路。結合王陽明在貴州參學悟道這一中國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深度體驗貴州文化中王陽明思想傳播活動。「陽明·問道十二境」為:龍場悟道、興隆書壁、平越思隱、古道心旅、陸廣曉發、水西論象、龍岡開講、貴陽傳道、南庵答和、南祠詠懷、東山遺韻、鎮遠留書。這條線路及十二境有3個顯著特點:一是集陽明文化之精粹;二是彰顯古今巨變時代發展;三是輻射了豐富的貴州文化資源。500年前,王陽明被貶謫居貴州,在貴州兩年,「龍場悟道」,成為中國儒學一大高峰「心學」的起點。
  • ...雲茶之邦」杯茶與築國際茶空間設計大賽論壇頒獎儀式圓滿落幕!
    論壇邀請了多位茶行業大咖、設計大師、企業領袖以「茶空間之淨、靜、境、敬」為主題,共同探討茶空間設計的發展,並見證本次獲獎作品與獲獎設計師的誕生。、靜、境、敬」為主題,展開精彩對話,以大咖觀點,解讀「無我」。
  • 第九屆「雲茶之邦」杯茶與築國際茶空間設計大賽論壇頒獎儀式圓滿...
    論壇邀請了多位茶行業大咖、設計大師、企業領袖以「茶空間之淨、靜、境、敬」為主題,共同探討茶空間設計的發展,並見證本次獲獎作品與獲獎設計師的誕生。、靜、境、敬」為主題,展開精彩對話,以大咖觀點,解讀「無我」。
  • 四種緣起——佛教對宇宙萬法的詮釋
    末那識將第八識阿賴耶的功能與作用恆審思量認作「我」,將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這六識,以及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將與自己身心相關的六塵(又稱六境,即包括一切事物在內的色、聲、香、味、觸、法)執著為「我的」,從而每時每刻從不間斷地思量、計較,致使我們時時、處處皆執著於自我。
  • 靜和淨:一字之差,兩種修法
    靜是沒有幹擾。一個人的心不想受到幹擾,通常只因為一件事:思。所以學者喜歡安靜的環境,一間雅室,隔絕外在的紛擾,專注於閱讀和寫作,享受其中的樂趣。畫家也是如此,筆下遊走,心思綿密,不喜歡被其他事打斷思緒。但念佛是無思的,口動心至即可,並不需要太靜。一句佛號,在嘈雜的菜市場也可默念幾遍,工作期間敲著鍵盤,在家裡拿著奶瓶帶娃也都無礙。不然何以叫最方便的法門?
  • 釋家緣起論與中醫學
    釋家緣起論說的是,一切事物都是有因果關係的,在《雜阿含經》中釋迦牟尼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緣起論是釋迦牟尼悟道成佛的證悟。是佛教的基本原理,以緣起解釋世界,生命及各種現象產生之根源,以此建立與其他教派不同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 起信論如來藏緣起
    三、起信論的如來藏緣起馬鳴菩薩寫這本論,基本是在「如來藏緣起」基礎上寫的。小乘經典講「業感緣起」,般若經典講「性空緣起」,唯識宗講「阿賴耶識緣起」。起信論不是講這三種緣起思想,而是講「真心(真如)緣起」、「如來藏緣起」的思想。而且,華嚴宗的法藏法師還進一步提出了「法界緣起」。
  • 十二緣起支與六道輪迴
    第六緣起支為「觸」,處於母胎中的眾生,其六識已發展完備,六識藉由六根與外界的六塵產生作用,從而產生「觸」。此時,根、境、識已然開始相互影響。六道輪迴圖中,以接吻的人比喻「觸」,其意涵在於「觸」必須由根、境、識三者相互接觸,方能產生作用。
  • 新年伊始,念誦緣起咒,願所有不好的緣起都能消除!
    ༄༅།།རྟེན་འབྲེལ་བསྟོད་པ་བཞུགས་སོ།།【 緣  起  贊 】ན་མོ་གུ་རུ་མཉྫུགྛགྷོཥཡ།།敬》隨時隨地都可以念,是講空性最殊勝的法門,功德非常非常之大。念《緣起贊》,《緣起贊》的力量非常非常之大,即便是犯太歲或有魔障的情況,其他經文都不能消除的東西,《緣起贊》都能消除,所以《緣起贊》的力量非常非常之大。。。所以大家有時間要多多念《緣起贊》,新的一年各方面順順利利的。
  • 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王國維有我和無我有什麼區別?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餘謂:北宋以前之詞,亦復如是。隨後,王國維提出了自己對於「境界」的理解:然滄浪所謂興趣,阮亭所謂神韻,猶不過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為探其本也。
  • 一年之計在於始,念誦《聖八吉祥頌》《緣起咒》一切吉祥如意!
    本文來源:慈誠之光新的一年已經到來,不管之前是喜是悲,是好是壞,都已過去。新的一年要有新的開始,不好的要變好,好的要變更好。回首己亥之年,我們無數次的禮拜,不計其數的回向,成就現前當下的一念永恆!所願皆成的 《八聖吉祥頌》(誦三遍)做任何事之始,念誦一遍,能順利如願成就,故當銘記。
  • 人敬拳 拳靜人!
    在許多太極拳著作中,都有強調這個「靜」字。有說:太極拳必須遵守的基本規律。然而陳鑫先生提出「能敬則靜」。「敬」和「靜」有什麼不同呢? 陳鑫先生「能敬則靜」中的前一個「敬」有多種含義,其一是說練拳中動作要恭敬、規距,這不僅要求動作高度熟練,還要把拳理拳法落實到拳架上;其二是要尊師重道,不僅要尊敬老師、拳友,還要明確太極拳在你生活中的分量
  • 多念《緣起贊》,新的一年各方面順順利利
    岡西瑟祥松巴義    由 見 說 何 法千東頓巴拉那滅    智 說 成 無 上加瓦丹將只瓦炯    勝 者 見 緣 起瑟向當巴代拉堆    垂 教 我 敬 禮顯示以宣說緣起方面   讚嘆的理由( 誰 能 得 餘 者貢貢間拉讓裡巴    由 彼 彼 依 緣疊疊讓新吉東西    說 彼 彼 性 空松巴得利央燦比    離 此 更 何 有萊當側尼傑西有    希 有 善 教 誨以一緣起之因成為不同補特伽羅
  • 說淨:「淨行之式微,實無可諱言」
    武淨之正戲,為數本屬寥寥,自《拿高登》《鐵籠山》《四平山》《九江口》《通天犀》《霸王別姬》諸劇為武生兼演後,武淨益無用武之地矣。紅淨似專為關雲長、趙玄郎輩而設,實則為淨角中之文武兼重者,故須有正淨之穆肅威儀,宏韻聲口,副淨之神妙做派,武淨之穩練打武方可,唯此角久為生行所兼演,一切均與生角為近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