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色光-投資有道
業績虧損多年剛於今年8月被取消退市風險警示的ST新海,今年前三季度業績又回到虧損狀態。近日,公司披露擬通過出售參股公司股權獲得2億元的現金,預計對公司業績產生1.4億元的正向影響,此次股權轉讓也成為了ST新海的「救命稻草」。不過事情進展似乎沒有那麼順利,甚至還被交易所發現財務數據上或存在漏洞。
新海宜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ST新海,證券代碼:002089.SZ)主營業務為通信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業務,IDC業務、軟體與服務業務以及鋰電材料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業務。公司目前逐步剝離非主營業務,聚焦通信業務。
擬2億元出售參股公司股權,預計利潤影響1.4億元
12月9日,ST新海公告披露,公司於2020年12月7日與江西迪比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迪比科」或「標的公司」)股東曾金輝和江西若彥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若彥實業」)籤訂《股份轉讓協議》,約定公司將持有的迪比科17.86%股權以2億元價格轉讓給曾金輝和若彥實業。其中,11.61%的股份以1.30億元轉讓給曾金輝;6.25%股份以7000萬元轉讓給若彥實業。
(圖片來源於攝圖網)
資料顯示,迪比科經營範圍為綠色高性能鋰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等。ST新海稱,隨著5G時代的到來,公司利用在通信領域積累的豐富資源和經驗,適時做出戰略規劃調整,回歸通信主業。本次出售所持迪比科股權的事宜,將有利於減少新能源行業政策波動對公司業績的影響。
此次收購方曾金輝則系迪比科的法定代表人,持有迪比科38.69%股權。ST新海2016年參股迪比科公司。2016年7月30日,江西迪比科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1500萬股,認購價格每股人民幣13.33元。蘇州新海宜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9月名稱變更為如今的新海宜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貨幣方式認購1500萬股。本次股份發行後,迪比科的註冊資本為7500萬元,ST新海持有20%股份。2017年6月17日,迪比科公司經歷了又一輪增資,增資事宜完成後,ST新海持股比例變更為如今的17.86%。
收購當年曾金輝在《增資擴股協議》中對迪比科盈利預測及補償作出了明確承諾,承諾迪比科2016年度、2017年度和2018年度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累計淨利潤不低於3.93億元,如標的公司未能實現上述業績承諾,其將根據屆時公司所持標的公司股份的比例,按照實際淨利潤與業績承諾的差額對公司進行補償。
而ST新海此次出售股權事項的公告顯示,2016年至2018年度迪比科年扣非後淨利潤分別僅為3802.86萬元、256.49萬元和-1.01億元,遠遠未達到承諾的業績。經測算,業績補償款為人民幣8105.32萬元。但截止此次公告披露,業績承諾人尚未履行承諾。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股權轉讓同時約定自協議生效之日起,曾金輝、若彥實業無需再向ST新海承擔任何業績補償責任。ST新海公告中給出的解釋為,公司持股權益評估價值加上業績補償款合計1.99億元,該金額是低於公司所持標的公司股份出售價格的。
再來看此次出售股權,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如何。ST新海對迪比科投資成本2億元,損益調整-1006.82萬元,其他權益變動1299.80萬元,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1.28億元,投資餘額(帳面成本)7514.56萬元,同時有2000萬元尚未支付並由本次購買人承擔支付義務。計算之後,此次出售預計對ST新海利潤正向影響為1.4485億元。
退市風險壓身,出售股權或成「救命稻草」
就上市公司自身情況來看,今年前三季度,ST新海實現營業收入1.23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76.4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4556.14萬元。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ST新海的貨幣資金總額2.54億元,其中凍結資金6948.63萬元、保證金17305.76萬元、可用資金1170.11萬元。
12月8日,ST新海披露,近三個月內公司到期的短期負債為1.84億元,其中5000萬元交通銀行的貸款已逾期,剩餘1.34億元將在三個月內陸續到期。公司提示,鋰電材料、通信製造和IDC機房等業務板塊運營正常,通過剝離非主營業務籌集資金也在進行中,後續如發生資金回款緩慢、向金融機構申請融資、續貸、展期未獲通過等情形,不排除存在到期債務無法如期償付的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因2017年度、2018年度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淨利潤均為負值,公司股票交易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又因為2019年度歸股淨利潤6323.61萬元業績扭虧為盈,撤銷了退市風險警示。不過,ST新海,2019年度被出具了帶有強調事項段及帶有與持續經營相關的重大不確定性段落的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儘管股票撤銷了退市風險警示,但依舊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在退市邊緣徘徊的ST新海,今年前三季度歸股淨利潤已經虧損4556.14萬元,若全年業績再次虧損,則面臨退市風險。
此次出售迪比科股權或也成為ST新海的「救命稻草」。事實上,ST新海在2020年半年報中就披露,報告期內,公司剝離了部分與主營業務關聯度較低的資產,2020年6月4日,公司和江西迪比科已籤訂框架協議,由迪比科公司回購新海宜所持有的迪比科股權,標的金額不低於2億元,約定2020年底迪比科支付給新海宜1億現金。出售股權所得款項將主要用於公司補充流動資金、擴大生產規模等。
若此次成功出售迪比科股權,預計對ST新海利潤正向影響1.45億元。虧損業績有望逆轉,實現成功「保殼」。
關注函暴露公司財務漏洞?
然而,事情的進展似乎沒有那麼簡單。此次出售子公司股權隨即也被交易所下發了關注函。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本次轉讓迪比科股權預計將增加公司當期利潤1.45億元。關注函要求ST新海補充披露本次交易會計確認的時點、會計處理及依據,相關會計處理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並結合本次交易的目、商業實質等說明公司是否存在年末突擊交易進行資產處置規避虧損的情形。並要求年審會計師核查並發表明確意見。
此外,標的公司2019年業績出現兩處披露不一致的情況。關注函顯示,ST新海出售股權公告顯示,迪比科2019年度營業收入11.94億元、淨利潤3944.10萬元、資產總額12.41億元、股東權益4.26億元,但公司已披露的2019年報「主要子公司及對公司淨利潤影響達10%以上的參股公司情況」中迪比科的營業收入為2.77億元、淨利潤-1044.53萬元、資產總額7.90億元、淨資產3.85億元存在重大差異。關注函要求公司詳細說明上述財務數據不一致的具體原因。
那麼,到底是公司年報數據正確,還是本次出售股權公告的數據精準?我們還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