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為何要投筆從戎,為何出使西域?外戚宦官之爭又是什麼?

2020-12-26 澡久丸流

王莽時期,西域與中原斷絕關係,分裂成許多小國。東漢初年,匈奴的影響再次延伸到西方國家。漢明帝統治時期,東漢恢復了對西域的保護,派班超到西域南部各國,爭取這些小國斷絕與匈奴的關係,與東漢共同抵抗匈奴。自1973年起,東漢班超多次奉命出使西域。他首先到達撣邦,襲擊並殺死了北匈奴的使者,使撣邦加入東漢。然後向西到于闐,逼于闐王殺了北匈奴使者,投降漢朝。

之後班超在西域打拼,與地方各國聯手抗擊匈奴。到1991年,他成功地驅逐了北匈奴的勢力,徵服了鄯善、于闐、龜茲、古墨等西方國家,被封為西域都護府。1994年,西域50多個國家向漢朝投降。

「拋筆從軍」的典故出自西方名將班超,意為棄文從軍。

班超因為家境貧寒,為了生計,為政府做了一些抄寫和書寫的工作。有一天,他把筆扔在桌子上,嘆了口氣說:「一個人如果做不了別的大事,就應該像張騫一樣到邊疆去,為國家的創業事業做出貢獻!怎麼能和筆墨打交道一輩子?」

班超感嘆的那一天,也是東漢初期軍隊急需用人的時候。漢明帝招兵買馬,班超真的「參軍」被任命為假司馬。竇固派兵攻打義烏,與呼延王在普雷海交戰。他靠「斬首」獲得了巨大的勝利,因此受到竇固的賞識。

外戚指的是皇帝的母親和妻子,即太后和皇后的親屬,太監指的是在宮中為皇帝和他的后妃服務的人。東漢皇帝早年即位。一般來說,他們的母親皇太后在法庭上聽政治。慈禧太后信任父親和哥哥,讓他們管理國家事務,從而形成了外戚掌權的局面。年輕的皇帝長大後,想從外戚手中奪回權力,就依靠身邊最親近的宦官來攻擊外戚。宦官贏得了皇帝的信任,也控制了國家大事,把皇帝當成了傀儡。

外戚利用皇帝對宦官的不滿,捲土重來。這就是「外戚與宦官之爭」。

漢和帝10歲即位,竇太后臨朝。其弟在朝廷身居要職,把持大政,橫行京城。永元四年(1992年),漢和帝利用宦官鄭眾之權消滅外戚竇氏的勢力,鄭眾參政封侯,這是宦官專權封侯的開端。和帝、殤帝之後,13歲的漢安帝即位,太后鄧上臺,用外戚宦官治理。鄧皇后死後,安皇帝與宦官合謀消滅鄧氏外戚,而燕皇后的弟弟燕仙也身居要職,這仍然是宦官與外戚共享專屬權力的局面。東漢時期,外戚與宦官之間持續不斷的權力與利益之爭,從而使朝政日益腐朽,東漢開始走向滅亡。

相關焦點

  • 出身史學世家的班超為何投筆從戎出使西域?紀錄片《中國》為你...
    棄筆從戎,奇襲獲勝 東漢時期,出身文史之家的班超被任命為管理皇家圖書館的蘭臺令史。但班超卻認為,自己的歷史不應該用筆來書寫。匈奴對西域的騷擾,讓班超棄筆從戎,奉命出使鄯善國。
  • 投筆從戎的班超,在西域經歷了怎樣的傳奇故事?
    自從西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之後,中原政府便十分重視與這一地區國家的外交關係,並在那裡建立起了西域都護府,以維持自己的威望。不過到了東漢時期,漢政府對於西域的影響力持續下降,因此西域各國紛紛停止了對於東漢的貢奉。
  • 出使西域,一戰成名,班超究竟依靠什麼名垂青史?
    在東漢時期,當時的西域之地由於種種原因與中央王朝失去了緊密的聯繫,而北邊的匈奴們就抓住了這一巨大的漏洞,大膽地侵佔了西域之地,在奪取了他們的物力財力之後,依舊貪心的想要進攻中央王朝,於是就試圖通過不斷地騷擾邊境地區的人民,吸引中央王朝的注意。對於當時來說,在那裡的百姓生活簡直是苦不堪言,民不聊生的日子久了之後,就會產生很多暴亂。
  • 投筆從戎、出使西域、為東漢譜寫新歷史 紀錄片《中國》走近無畏...
    棄筆從戎,奇襲獲勝東漢時期,出身文史之家的班超被任命為管理皇家圖書館的蘭臺令史。但班超卻認為,自己的歷史不應該用筆來書寫。匈奴對西域的騷擾,讓班超棄筆從戎,奉命出使鄯善國。鄯善是中原前往西域的必經之地,也是西域南北交通幹道的分岔點,戰略地位重要,漢朝和匈奴爭奪激烈。
  • 漢朝牛人班超有多猛?西域諸國:別惹他,三十六人分分鐘讓你滅國
    如果說班昭一家主要是研究記錄歷史的話,班超則是一個另類,他要自己去創造歷史讓後人銘記。 二、 轉行太牛,41歲前做文章,41歲後投筆從戎,帶領36人平定西域50多國,專治各種不服 班超父親班彪去世得早,因此班超家貧,因文學功底深厚,班超常常替官府抄寫文書賺錢維持生計,奉養母親。
  • 成語故事匯:投筆從戎的典故
    「投筆從戎:扔掉筆去參軍。多指文人從軍。」01、出處《後漢書·班超傳》 :「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02、典故班超,是東漢名將。他父親班彪、哥哥班固、妹妹班昭都是當時著名的歷史學家。
  • 一介書生投筆從戎出陽關,三十年如一日留下西域傳奇
    旁邊的同事們見他又發飆了,就嘲諷他說:「班超,你這早上又忘吃藥了吧,整天神神叨叨的,腦袋裡到底在想什麼呢。你還不趕緊寫,領導馬上要用了。」年輕人對眾人的嘲諷嗤之以鼻,淡淡地回了一句:「你們這幫慵人哪裡會知道我的遠大抱負呢。」
  • 班超機智出使西域
    當時竇固很賞識班超的才幹,於是就派他與郭恂出使西域。當班超初到鄯善國(即樓蘭)時,鄯善王很熱烈的歡迎他,禮數也非常的周到。但是不多久,態度突然變得很冷淡了,甚至不怎麼見班超他們。大家都在納悶,這是為什麼呢?班超就對他的部下說:「鄯善王對我們突然變得很冷淡,一定是因有匈奴使者來了,使得鄯善王打不定主意要親善哪一方。
  • 無畏的探險者班超,再通絲綢之路,紀錄片《中國》還原穿越歷史的...
    班超投筆從戎,出使西域,為東漢譜寫新歷史的故事,也被紀錄片《中國》在近期播出的《視野》這一篇章中,深度還原,讓觀眾感受到了一種無畏與執著的精神力量。東漢時期,出身文史之家的班超被任命為管理皇家圖書館的蘭臺令史。但班超卻認為,自己的歷史不應該用筆來書寫。匈奴對西域的騷擾,讓班超棄筆從戎,奉命出使鄯善國。
  • 中外 | 姚勝:甘英出使大秦原因考
    [8]對於甘英為何出使大秦,本文將試圖從三個方面加以分析:一、當時的漢匈關係;二、班超的個人因素;三、甘英的出使路線。1  從當時的漢匈關係看甘英為何出使大秦欲探究班超為何派甘英出使大秦,必須將其置於整個東漢與北匈奴的關係,以及東漢與北匈奴在西域爭奪的大背景中去考察。永元六年,班超平定西域,東漢在該地的統治達到了頂峰,但從歷史上來看,其統治並不穩固。
  • 既然外戚屢屢威脅皇權,為什麼還讓太后執掌朝政?│406
    西元97年,班超曾經帶著軍隊到達今天的歐亞交界處的裡海,然後派使者甘英出使大秦國。這個大秦國,是古代中國對羅馬帝國及近東地區的統稱。不過此時的班超,已經是六十多歲,將近七十的老人了,常年軍旅生涯,多年住在偏遠的異國他鄉,使得班超越來越思念起家鄉來。
  • 乾隆朝既沒宦官幹政,也無外戚幹政,為何清朝卻開始衰退
    古代很多王朝的衰敗,都是從宦官幹政,或是外戚幹政開始的。比如西漢時呂后幹政,她的兒子劉盈死後,她就找了個小孩子,號稱是劉盈的兒子繼承皇位。好在她去世後,眾人扳倒了呂氏一族,才迎立劉恆為帝。 後來的東漢,也是隨著皇帝越來越弱,年紀越來越小,致使政權逐漸被外戚、宦官掌控。
  • 班超出使西域,殺掉西域城國的受寵國師,國王看到後立即歸順大漢
    班超出使西域,殺掉西域城國的受寵國師,國王看到後立即歸順大漢「西漢有張騫,東漢有班超,皆一時人傑,不可多得。吾謂超之功尤出騫上……」——《後漢演義》評價班超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從此開拓了絲綢之路。
  • 漢桓帝-漢靈帝:宦官、外戚與清流派的權力鬥爭
    漢桓帝生前有無立儲之意,終究埋藏在歷史迷霧之中,但也拉開了靈帝初年朝堂之上宗室、清流、外戚、宦官互相傾軋的大幕。靈帝劉宏繼位,主少國疑,對朝廷的黨派之爭,毫無制衡之力。當時掌權者分為宦官、外戚兩派。宦官派有曹節、王甫等人,任用私人,敗壞朝綱。外戚派有竇武等人,相對清廉持重。靈帝登基第一年,外戚派竇武與清流派陳蕃商議,除掉大宦官曹節、王甫。
  • 班超一人穩西域三十載,一個人的力量到底可以有多大?
    其間,一度被中央召回,可西域人民不舍,竟有痛哭而刎頸者,於是,班超留於西域,一呆就是三十年。而當他年邁,不得不回到洛陽時,整個西域就像被抽走了定海神針,霎時大亂。班超在,西域歸心。班超走,西域崩盤。一個人,為何可以有如此之大的力量?答:人對了,時機對了,方法對了。
  • 張騫出使西域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文/史逍遙兩千多年前,漢朝有個叫張騫的文官,在公元前140年,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從而促成了一條在極其有名的路——
  • 漢代絲綢之路的保護者,西域都護府
    匈奴是當時生活在北方的遊牧民族,發展強大後開始了對外擴張,向西攻破河西走廊,統治西域各族,絲綢之路被匈奴人阻斷。在北方,匈奴不斷攻擊漢朝的邊境,對大漢天下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漢武帝時期是西漢最強大的年代,一邊通過和親政策瓦解匈奴內部的統一,一邊派遣大將衛青、霍去病將匈奴從西北一帶趕走。由此才有了張騫順利出使西域,促進了經濟文化交流。
  • 人治vs法治,外戚vs宦官,世家vs寒門,細說東漢晚期的權力之爭
    人們常說,東漢王朝亡於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亂政。真相究竟如何?大鵬給大家分析一下。東漢時期,宦官、外戚之間的鬥爭,是從漢和帝奪權開始的,到袁紹把宦官全部殺光為止。這一百來年的宦官外戚鬥爭,以梁冀被自殺為時間節點,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 東漢班超出使西域被冷落,憑藉8個字,讓國王回心轉意,更成名句
    說起西域、絲綢之路,大家立刻就會想到"張騫",而在東漢,有一個功勞絲毫不弱於張騫的"班超"。班超是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曾經屢次出使西域,憑一己之力威震西域30年。漢明帝時期,曾經派遣他與同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班超到了西域鄯善王國後,鄯善王廣禮節非常周全地招待他,後來忽然就變得馬虎怠慢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