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南宋王朝在蒙古鐵騎的蹂躪之下,山河破碎,崖山之役後,最終陸秀夫背著年幼的末代皇帝蹈海殉國,十萬軍民也隨之自殺殉國。每當想到崖山之後無中華的悲劇,總會讓許多仁人志士心痛。今天每念及此及明季甲申崇禎帝自縊殉國的舊事,心中還會隱隱作痛。會痛恨漢奸賣國,遺憾中華發展被遲滯。
每當民族危亡之際總有些媚外求榮之徒做些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歷史總在不斷地重複上演許多類似的劇集,新時代的今天抗疫期間仍有許多諸如阿丘、方舟子、許可馨、方方……之流媚外求榮,認米國特沒譜、碰瓷獒……之輩為父,可恨可惡!
南宋滅亡,蒙元入主中華,起初廢除科舉,斷了讀書人的進取之路。漢族讀書人感念故國之餘,只能寫些散曲和雜劇來抒發胸懷。因此,元曲大盛,元曲作家輩出。張可久就是元代著名的散曲作家,他的《人月圓·山中書事》,1首48字的小令,寫盡千古興亡,傾訴了心中的黍離悲家國情,同時又描繪了一個讓人嚮往的桃源世界。
張可久小令,桃源夢,黍離悲家國情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
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元·張可久《人月圓·山中書事》
這首48字的小令,上片詠史抒情。寫千古朝代興亡,多少繁華落盡終成大夢一場。世事滄桑,繁華如夢,作者在慨嘆興亡變遷。詩人看倦了這遍及天涯的人事變遷。千古聖人孔老夫子是萬世楷模,而今只是孔林中大樹掩映下的一抔荒冢而已;春秋曾雄霸天下的吳國,宮室繁華而今只是長滿蔓草荒村而已;曾經的大楚江山社稷遼闊興盛,而今楚廟破敗荒廢只是一片寒鴉的棲息地而已!作為一個南宋遺民的子弟怎能不想起當年繁華一時的大宋,心中怎能不生出故國之思,生出深沉的黍離之悲!念及家國興亡,身世浮沉,詩人張可久此時應是百感交集!
下片寫山中,即事抒懷。描繪了一幅讓人嚮往的桃源世界的美好畫卷。幽僻的山村裡,詩人老來身居幾間清淨的茅舍之中。茅屋裡藏有讀不完的萬卷詩書,讀書是讀書人的最愛。讀書之餘,還有何事可做呢?用松花釀成美酒,用春水煮好香茶。美酒一杯,香茶一碗,詩書一卷,茅屋之外,山水如畫。這不正是一生只做過幾日小官,厭倦了浮生如夢的詩人的桃源世界嗎!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歸隱田園,棲居山林,曾做過桃源夢。對,只能是桃源夢而已,因為現實的世界裡它從來就沒有存在過!只能是不得志的讀書人的一個夢而已!而曾經感嘆「百無一用是書生」的苦悶失志的詩人,何嘗不是也做了個桃源夢而已!
全曲虛實相生,樸實直白,我們聆聽到一顆憤激、苦悶的心中發出的隆隆心聲。多少無奈,幾多不平!深沉的感傷,傷己、傷事、傷家國、傷古,更傷今!愁苦如山嶽,堆積在心頭,浩浩如江海在詩人心中澎湃激蕩!有無限的渴望,渴望施展讀書人的抱負,然而終是窮途,無路可走,無門可入,只能寫一曲小令抒懷,做個桃源夢解愁!
尾
今天,商品社會的今天,資本的影子無處不存!許多人讀書人忘記了讀書人的本分,掉進了錢眼裡,名利薰心。前面講到的阿丘、方方……之流媚外求榮,藝人們大搞飯圈文化圈粉得利,無良媒體搞些無聊節目追逐收視率而獲利,所謂大師登壇談玄吹牛博眼球兒賺錢,幾個如馬保國之類的一代宗師大忽悠騙人錢財……他們的家國情懷何在!
想想焦裕祿、孔繁森、錢學森、鄧稼先、鍾南山、袁隆平、陳薇、李蘭娟、屠呦呦……這些不逐名利的精英楷模才是民族的脊梁,才是共和國的中流砥柱!今天再讀張可久的這首小令《人月圓·山中書事》,心中感慨萬千。新時代為我們提供了人盡其才的大好機遇,每個人都應慶幸不是生在張可久那個報國無門的時代。每一個炎黃子孫,每一位華夏兒女都應不負新時代,樹立崇尚遠大的理想,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圖自網絡,涉權請刪。#張可久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