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久48字小令,做了個桃源夢,黍離悲家國情讓方方之流情何以堪

2020-12-22 雅室雕龍

南宋王朝在蒙古鐵騎的蹂躪之下,山河破碎,崖山之役後,最終陸秀夫背著年幼的末代皇帝蹈海殉國,十萬軍民也隨之自殺殉國。每當想到崖山之後無中華的悲劇,總會讓許多仁人志士心痛。今天每念及此及明季甲申崇禎帝自縊殉國的舊事,心中還會隱隱作痛。會痛恨漢奸賣國,遺憾中華發展被遲滯。

崖山之後無中華

每當民族危亡之際總有些媚外求榮之徒做些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歷史總在不斷地重複上演許多類似的劇集,新時代的今天抗疫期間仍有許多諸如阿丘、方舟子、許可馨、方方……之流媚外求榮,認米國特沒譜、碰瓷獒……之輩為父,可恨可惡!

媚外求榮,方方微博截圖

南宋滅亡,蒙元入主中華,起初廢除科舉,斷了讀書人的進取之路。漢族讀書人感念故國之餘,只能寫些散曲和雜劇來抒發胸懷。因此,元曲大盛,元曲作家輩出。張可久就是元代著名的散曲作家,他的《人月圓·山中書事》,1首48字的小令,寫盡千古興亡,傾訴了心中的黍離悲家國情,同時又描繪了一個讓人嚮往的桃源世界。

張可久散曲小令

張可久小令,桃源夢,黍離悲家國情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

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元·張可久《人月圓·山中書事》

張可久這首小令書法

這首48字的小令,上片詠史抒情。寫千古朝代興亡,多少繁華落盡終成大夢一場。世事滄桑,繁華如夢,作者在慨嘆興亡變遷。詩人看倦了這遍及天涯的人事變遷。千古聖人孔老夫子是萬世楷模,而今只是孔林中大樹掩映下的一抔荒冢而已;春秋曾雄霸天下的吳國,宮室繁華而今只是長滿蔓草荒村而已;曾經的大楚江山社稷遼闊興盛,而今楚廟破敗荒廢只是一片寒鴉的棲息地而已!作為一個南宋遺民的子弟怎能不想起當年繁華一時的大宋,心中怎能不生出故國之思,生出深沉的黍離之悲!念及家國興亡,身世浮沉,詩人張可久此時應是百感交集!

下片寫山中,即事抒懷。描繪了一幅讓人嚮往的桃源世界的美好畫卷。幽僻的山村裡,詩人老來身居幾間清淨的茅舍之中。茅屋裡藏有讀不完的萬卷詩書,讀書是讀書人的最愛。讀書之餘,還有何事可做呢?用松花釀成美酒,用春水煮好香茶。美酒一杯,香茶一碗,詩書一卷,茅屋之外,山水如畫。這不正是一生只做過幾日小官,厭倦了浮生如夢的詩人的桃源世界嗎!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歸隱田園,棲居山林,曾做過桃源夢。對,只能是桃源夢而已,因為現實的世界裡它從來就沒有存在過!只能是不得志的讀書人的一個夢而已!而曾經感嘆「百無一用是書生」的苦悶失志的詩人,何嘗不是也做了個桃源夢而已!

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全曲虛實相生,樸實直白,我們聆聽到一顆憤激、苦悶的心中發出的隆隆心聲。多少無奈,幾多不平!深沉的感傷,傷己、傷事、傷家國、傷古,更傷今!愁苦如山嶽,堆積在心頭,浩浩如江海在詩人心中澎湃激蕩!有無限的渴望,渴望施展讀書人的抱負,然而終是窮途,無路可走,無門可入,只能寫一曲小令抒懷,做個桃源夢解愁!

張可久這首小令書法

今天,商品社會的今天,資本的影子無處不存!許多人讀書人忘記了讀書人的本分,掉進了錢眼裡,名利薰心。前面講到的阿丘、方方……之流媚外求榮,藝人們大搞飯圈文化圈粉得利,無良媒體搞些無聊節目追逐收視率而獲利,所謂大師登壇談玄吹牛博眼球兒賺錢,幾個如馬保國之類的一代宗師大忽悠騙人錢財……他們的家國情懷何在!

馬保國大忽悠

想想焦裕祿、孔繁森、錢學森、鄧稼先、鍾南山、袁隆平、陳薇、李蘭娟、屠呦呦……這些不逐名利的精英楷模才是民族的脊梁,才是共和國的中流砥柱!今天再讀張可久的這首小令《人月圓·山中書事》,心中感慨萬千。新時代為我們提供了人盡其才的大好機遇,每個人都應慶幸不是生在張可久那個報國無門的時代。每一個炎黃子孫,每一位華夏兒女都應不負新時代,樹立崇尚遠大的理想,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鍾南山

圖自網絡,涉權請刪。#張可久散曲#

相關焦點

  • 黍離之悲
    但等到讀了白居易的作文,特別是看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忍不住大為嗟賞,連聲說:「道得個語,居亦易矣。」白居易這首詩,並非真的登原狀景,而是考試作文。但他選擇離離原上草,正是上承《黍離》,並借用離離之卦,加以升華。又送王孫去,正是「離王公也」。「晴翠接荒城」,說的正是「焚如,棄如」。這暗指的是安史之亂。
  • 四塊玉·樂閒——元·張可久
    四塊玉·樂閒——元·張可久 遠是非,尋瀟灑。地暖江南燕宜家,人閒水北春無價。一品茶,五色瓜,四季花。 詩詞文本從《全元散曲》
  • 姜夔被冠以「詩詞無敗筆」,他詩詞中的「黍離之悲」意象是?
    姜夔那一種可燃的淑世情懷識者甚少,今以筆者三十餘年膜拜捧讀姜夔文化的體悟,以呈現姜夔詞中「黍離之悲」意象的冰山一角,願給讀者還原姜夔文化本真面貌,提供點滴縱橫線索。作者:姜清水姜夔「黍離之悲」的藝術風骨,最著名的詞是範成大「以為」的《揚州慢》。該詞是姜夔處於熱血青年時期,在1176年22歲時所作。
  • 張可久: 人月圓·客垂虹
    陸龜蒙,唐朝詩人,農學家,出仕幾年後筆床茶灶,一葉扁舟,負鍤躬耕於吳江太湖之濱,有詩云:「漸入新豐路,衰紅映小橋。渾如七年病,初得一丸銷。(《歸路》)」 。    範蠡,家喻戶曉了,也是三高祠裡最受爭議的一個。幫助越王勾踐滅了吳國之後,帶者西施從吳江入太湖歸隱了。
  • 吊人胃口讓人情何以堪?
    讓人情何以堪啊。 趕緊的,做完了之後,把成品圖拍個1000來張,大大方方的偷一次稿。 作者自述: 先發個半成品,做模型嘛,最煩不是遮蓋,最煩的就是零件打磨
  • 無名的天下:《詩經·黍離》中的春秋微言
    《黍離》末句的「悠悠蒼天,此何人哉」,根據毛詩的解釋,是在追問周之所以衰的根源。但這一追問的深度如果不是從天下之義出發來思考,而是從周之為國的盛衰來提問,那麼,《黍離》之思就被降低到梁惠王問題意識的層面了(即孟子見梁惠王而後者僅關心「何以利吾國」)。於是,我們作為讀者,也就實際上成為「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的一員,而不是「知我者謂我心憂」的同道。
  • 借山·黍離·愁城
    我想用這幅山水來祈福—祈求家國完整不再受黍離之痛,祈求自己生活清逸能安享晚年。欣欣向榮的桃源仙境,與荒寒冷寂的殘痕廢墟,往往只是一枚硬幣的兩面。這宿命般的道理我懂,所以我不願意畫那誤入青溪深處的顢頇漁夫。落筆,畫成。這是我晚年所繪最盡興的一張山水畫作,沒有之一。
  • 楊雨品古詩詞丨01:張可久《人月圓·山中書事》
    今天的這首詩,更準確地說是一首散曲小令,很有些特別之處。首先呢,這是我們這個詩詞系列課程中唯一一首入選的元曲,它跟元散曲的主流又有一些不同,具體是哪些不同,留待後面細說。我們先一起來看看元代散曲家張可久寫的這首《人月圓》: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 「情何以的堪」百家號綜合領域排行-百家號收益分析如何賺錢?
    「情何以的堪」百家號綜合領域排行-百家號收益分析如何賺錢? 備註:本文數據來自站長之家移動傳媒平臺,文章涉及的數據依託平臺大數據計算所得,非百度官方數據,僅供參考。
  • 3月網劇備案:重紫、衾何以堪、異物志等籌備!你家房子塌了嗎?
    從類型上看,小說改編依然佔一定比例,例如《重紫》《重生之門》《點道為止》等小說就在此次備案名單中。同時備案中甜寵劇佔的比例不小,《將軍,請接招!》《衾何以堪》《臻心喜歡你》等等。《重紫》《重紫》要拍成網劇了,期待嗎?
  • 李白酒宴上遇到美女,寫首肉麻情詩求愛,其中5個字讓人情何以堪
    而我本期要介紹的這首詩正是李白在酒宴上遇到一位美女,當場寫下的一首肉麻求愛詩,其中5個字當真可謂大膽,讓人對「詩仙」的撩妹技能有了直觀認識。《贈段七娘》唐-李白羅襪凌波生網塵,那能得計訪情親?千杯綠酒何辭醉?一面紅妝惱殺人。
  • 又胸又猛的肌肉女,讓男人情何以堪
    有些姑娘去了健身房只做有氧運動大部分時間只在跑步機上跑跑步,器械區很少去,女人想練出肌肉是非常困難的,根本就不用擔心會練出肌肉這樣的肌肉女都是常年服用多種激素藥物再加上超負荷的大力量訓練才能練的出來!要知道她們練出這樣的肌肉要比男人付出的更多!
  • 小令講座一
    再說,句子的節奏停頓,詞和詩有時也不相同,如絕句的五言句「綠樹村邊合」節奏是二二一,「開軒面場圃」節奏是二一二;詞的五言句有時卻是一二二,如「望長城內外」節奏則是如此,因為「望」是個領字(統領下面文字的字)。(2)按譜填詞。詞有詞牌,牌有詞譜,譜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還有一定的韻腳。
  • 好色女人四個特徵 這要男人情何以堪
    好色女人四個特徵 這要男人情何以堪 2015.11.11 18:16:17來源:新浪健康作者:新浪健康 如果你還認為「好色」二字只是用來形容男人的話,那表示你已經out了。
  • 向太發文力挺郭碧婷,真是愛屋及烏,讓她的另一個兒子情何以堪
    時隔不久向太陳嵐在微博發文力挺郭碧婷,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她對兒媳婦的關心之情。 向太陳嵐在向佑犯錯時都沒有借用任何關係幫助他,而是讓他直面自己犯下的錯誤藉此得以成長,卻對兒媳婦郭碧婷這麼愛護,她這是愛屋及烏,是內心感情的真實流露,這讓向佑情何以堪。
  •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我在北京晃蕩了也有十年之久,再看羅孚的文字,才覺得他與吾輩為稻粱謀不同,好像是涉及政治方面問題而羈留的,羅孚本人絕口不提,連好友陳子善亦是「不該問的就不要問,不該說的也不必說」。只有他的筆名露出一點馬腳:柳蘇者,取子長子瞻之貶謫也。然而這所謂貶謫,卻催生了《北京十年》。
  • 阿香:我與他傾心一世,到頭來他不知我我不知他,情何以堪
    阿香:我與他傾心一世,到頭來他不知我我不知他,情何以堪《靈魂擺渡黃泉》,這部電影開播是也是足足賺足了小編的眼淚,不管是三七和長生,還是老孟婆和幾個配角,包括戲份不多的趙吏,這部劇雖然製作上沒有太多一線明星,而且宣傳也不高調,可是還是有無數人受到安利看了這部電影。
  • 桓溫 樹猶如此 人何以堪
    人們總是在渴盼一個轟轟烈烈的故事,不管是喜是悲,就像放鞭炮似的,圖的就是最後那一聲響,震耳欲聾,大快人心。桓溫的故事,有著濃墨重彩的過程卻在最後關頭變成了一個啞炮,聽的人好沒意思。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只是勾起人們長久的沉默桓大司馬乘雪欲獵,先過王、劉諸人許。真長見其裝束單急,問:「老賊欲持此何作?」桓曰:「我若不為此,卿輩亦那得坐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