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敏 揚州發布記者 胡儉 趙磊
桃園社區「智慧社區」系統。趙磊 攝
老小區安裝門禁「人臉識別」系統,業委會盤活10多萬元集體資產,不要業主花一分錢;社區開發「智慧社區」系統,轄區內軟體公司全免單;社區工作人員結合工作實踐不斷改進軟體模型成了系統的「程式設計師」……
記者近日獲悉,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揚子津街道桃園社區居委會與業委會、駐地單位三方聯手用活網際網路,「零成本」打造「智慧社區」樣本,被譽為基層社會治理「桃園三結e」。
什麼叫「智慧社區」?「智慧社區」有什麼好處?
揚州市桃園社區黨總支書記薛彥列舉了一組數據: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揚州市金湖灣小區累計發生盜竊刑事案件25起;2018年7月至今僅有5起。這個分水嶺就是2018年6月在小區兩個門口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讓違法犯罪分子望而生畏,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感。
近年來,「人臉識別」系統被廣泛應用於居民小區智能管理,但因經費問題,眾多小區難以推廣。據金湖灣小區業委會常務副主任仇志強介紹,2017年業委會改選後,他們陽光運作,清理和追繳小區公用房屋租金、公共部位廣告收益,盤活近20萬元的集體資產。經過廣泛徵求業主意見,花費14萬元安裝了兩個「人臉識別」系統,並完善小區亮化工程和景觀改造工程,沒有增加業主一分錢負擔。
家住桃園社區的段金明,在市開發區智谷大廈開辦了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對小區業委會的自治模式大為讚賞。去年8月,社區通知他來申領創業補助金。他發現申報填表等手續繁雜,需要跑腿幾趟,便建議社區打造智慧管理系統,既方便群眾辦理事務,又能減少社區工作量。開發「智慧社區」系統,推進社會治理走向「社會智理」,這一想法得到社區認可,但設計運營維護費用市場報價需上百萬元,社區負責人嚇得連連搖頭。
桃園社區副書記李金才大學專業是計算機編程,他提出「社企合作」設想:以桃園社區為試點,軟體系統開發全部免費,社區幫助完善數據模型,這個合作模式讓段金明茅塞頓開。桃園「智慧社區」系統成熟運營後,既成為軟體公司的形象廣告,更為企業拓展業務提供示範。
歷經一年時間努力,桃園「智慧社區」系統框架已基本搭建完成,政務管理、網格管理、應急管理等功能模塊相繼上線。自由職業者辦理醫保,只要點開「網上辦事」板塊,輸入姓名、身份證號等信息,網格長收到平臺指令後,全程協助審核辦理。為強化社區環境常態長效管理,社區工作人員參與「文明隨手拍」埠編程,大家都成了智慧系統的「程式設計師」。
揚子津街道黨工委書記丁家泉表示,桃園社區的「智慧」模式實現公共空間裡的共駐共建與互聯共享,讓居民辦事更加便利。
【來源:中國江蘇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