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集團CEO寫下車企《出師表》!吐露四化轉型心事

2020-12-18 車東西

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作者|六毛編輯 |曉寒

汽車四化浪潮將整個汽車行業引入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中,原有的遊戲規則被改寫,電驅動系統取代了內燃機、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徹底改變了車輛駕乘體驗、軟體開始定義汽車……

特斯拉等新玩家搶佔了智能電動汽車時代的先機,傳統車企的改革,迫在眉睫。

在德國汽車產業老將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出任大眾集團CEO後,這個擁有12個汽車品牌的車企巨無霸發起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打造MEB純電平臺、組建上萬人的軟體團隊、大力投資自動駕駛技術、砍掉傳統業務、與福特深度合作等等。

這既讓大眾集團成為傳統車企擁抱變革的急先鋒,舉世矚目,同時內部也開始出現阻力。

在與監事會發生一些衝突後,迪斯於今年六月被撤去了大眾乘用車品牌的CEO,但保留了集團CEO職位。隨後,集團旗下又有多個品牌的CEO或高管被換。

大眾集團陷入劇烈變化之中,迪斯本人的大眾集團CEO的任期也即將在2023年結束。

據路透社報導,迪斯日前向大眾集團高層發出了延長任期的申請,後者或將於本周召開會議討論是否接受這一申請。

可以說,這場即將召開的內部會議正決定著迪斯和大眾集團未來10年的命運。

就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迪斯在領英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我們如何改變大眾》的長文,向外界詳細介紹了當下汽車產業的形勢、自己在大眾集團作出的努力和成果,以及自己推進改革時遇到的各種阻力與困難,並在最後發出了大眾集團將會轉型成功的吶喊,簡直就是車企版的《出師表》,非常值得一看。

以下是迪斯長文《我們如何改變大眾》的全文編譯,車東西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略有刪改。

一、帶領大眾轉型,是我職業生涯中最大的挑戰

對於任何職業經理人來說,大眾集團都是獨特的。它是一個龐大、極其複雜的集團,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只需要一些事實和數據就能說明其規模之龐大:每年銷售汽車(包括乘用車、商用車、摩託車)1100萬輛,擁有12個品牌,67萬名員工,家族持股超過50%,下薩克森州聯邦持股20%,影響力很大的工會,以及牽涉進不同利益關係的股東。

在費迪南·皮耶希(Ferdinand Pich)的影響下,公司經理人會接受關於內部競爭的教育及培訓。然而,面對當前劇變,大眾集團的龐大規模、歷史、品牌價值以及它在傳統汽車製造業中積累起來的獨一無二的知識,無法再作為護身符。

全球最大的汽車公司正在經歷經濟史上最為徹底的變革。我把成功帶領這艘大油輪開往未來視為我在大眾的責任,同時這也是我職業生涯中最大的挑戰!

二、大眾集團必須轉型成為一家數字公司

目前,由大眾集團汽車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中的佔比是1%。僅僅是出於這個原因,我們就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負有責任。關於未來,我的目標很明確:帶領大眾集團邁入一個可持續的和成功的未來。

不管有沒有大眾集團,全球汽車行業的轉型都將持續約10年。為緩解氣候危機,必須讓我們汽車的動力總成轉向電動化。而AI方面的進步,尤其是在情境感知上取得的進展,將使人類駕駛員很快被學習型全局神經網絡(一種AI算法)取代。這將讓個人出行變得可持續,安全性和便利性也將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

為了讓大眾集團和我們的供應商及其他合作夥伴在汽車新時代取得成功,我們必須做出徹底改變。要從一家靠著眾多有價值的品牌、能取悅客戶的精湛技術的汽車公司,變成一家能可靠運營數百萬臺出行設備的數字公司。它要能夠和客戶持續溝通,每周甚至是每天對自己的服務、舒適度、安全性做出改進。

三、阻力只會激勵我們

對於作為集團CEO的我來說,高管團隊和經理人對現狀感到滿意,但是關鍵問題在於:我們如何讓這個龐大的集團和它所有的利益相關者重新思考他們的觀點,在不考慮過去成功的前提下,從根本上改變它的優先事項並努力發展新能力。

我們不是初創公司——我們的組織架構和流程經過數十年的有機發展,已開始定型。其中,有許多現在看去已經是過時的、複雜的。最重要的,集團內存在多方利益關係和政治類議程。這些問題的存在,讓現在正在推進的一些挑戰性工作變得更加困難和複雜。然而,所有的阻力都只會激勵我們向前。

五年前我加入大眾集團的時候,我們的時間已經比較緊張,現在依然如此。即便如此,大眾集團在電氣化和數位化上還是滯後於市場。這也是為何我們5年前就開始徹底去重新考量我們的戰略,為未來規劃新路線。全新的戰略只有在所有經理人和利益相關者都支持的基礎上,才能實施。

四、整合是關鍵的手段

通過以往的類似情況,我掌握了一種有效的管理工具:由弗雷德蒙德·馬利克(Fredmund Malik)提出的整合思想。這個工具可以讓參與者分解複雜的大公司中的複雜挑戰,並和主要利益相關者一同應對這些挑戰。

他們分析情況、進行辯論,然後一同制定戰略,最後把這個戰略帶到公司裡去實施。我發現馬利克教授的方法獨特而且有效,下面兩個來自大眾集團的例子表明了這一點:

在我於2015年秋季在大眾集團(剛開始,迪斯是在大眾乘用車品牌任職)開始工作之後,我們馬上為大眾乘用車品牌組織了第一次戰略研討會。後來因為柴油門事件,研討會被推遲到了11月召開。最終,醜聞推動並加速了大眾集團的轉型。

除柴油門醜聞和由此產生的巨額成本損失以外,我們核心的大眾乘用車品牌也遇到了問題:車型在某些地區過時了(拉丁美洲),或變得不合時宜(美國),利潤率降低到2%以下——這甚至不夠為當前的業務提供支持,更不必說對未來進行投資了。

▲2015年,第一次馬利克研討會

事情必須被改變!來自大眾乘用車品牌的42位高管參加了2015年11月舉行的研討會。馬利克的方法始終是以一個問題作為開始。在這種情勢下,當時的開場問題是「在之後的3~6個月裡,我們明顯要做哪些事情,才能把這場危機轉化成我們邁向未來的機會?」

為了給這個問題找到最佳答案,高管們進行了分組討論。馬利克表示,設置這些小組是為了用最好的方式進行授權,利用參與者的集體智慧。和傳統方法不同,這個過程能讓每個人都得到充分發揮,而不是把每個人都簡化成公分母。

這場研討會給「轉型2025——新大眾的戰略」鋪平了道路。5年後我們再次回顧此事,發現竟然有如此多的點子被應用到了實踐中,這在此前幾乎從沒發生過。

這其中一項關鍵的舉措是,我們不打算使用MQB平臺用來開發電動車,儘管MQB平臺是集團乘用車業務的技術基礎。我們計劃打造一個專用的電動汽車平臺,以最大程度地發揮電動車的優勢。

現在的結果是,僅明年我們就有5個品牌基於MEB平臺推出共10款電動車,與此同時福特也會基於這個平臺製造汽車。

我們還開發了一款使用少量中央計算機的新的電子電氣架構——支持更新並允許客戶直接訪問——並將其應用於電動汽車。

為了進行資金投入、改善運營,我們在許多地方推行了周轉計劃——每一項計劃都包含有關效率提升、以新的汽車產品刺激增長的內容。總得來說,集團決定把更多的經歷投入到能明顯產生更多利潤的SUV細分市場上。在這些市場上面,大眾集團有很多競爭對手沒有的優勢。

在沃爾夫斯堡,我們也開始作出調整並把權力下放。我們對車型系列做了重組,讓其變得更加現代化,以此解決在開發過程中出現的阻礙產品決策的問題。某些地區被賦予了更多的決策權,以更快決策、和當地的市場進行更緊密的聯繫。

我們與員工代表籤署的「面向未來的契約」(Pact for the Future),讓我們能在實現可持續地降低固定成本的目標時,可以依據人口統計因素削減勞動力規模,而不是採用強制裁員的方式。

新的戰略分為三個階段。目前,我們正處在第一個階段收尾的時候,我們的核心品牌開始恢復盈利,推出首款純電動驅動的、完全聯網的、具備可持續性的大眾品牌車型(大眾ID.3)。關於緩解氣候危機,我們的目標如今變得更加雄心勃勃,這也將進一步加速我們轉型。另一方面,擁有類似於IT行業屬性的新的競爭對手們(如特斯拉),正在加快發展、樹立起新的標準。

五、為狙擊特斯拉 成立項目組「Mission T」

結果就是,為了跟上這些新的競爭對手,我們不得不調整大眾集團的戰略。為此,我們在2020年4月和馬利克教授共同組織了第二次研討會。來自大眾乘用車、奧迪和保時捷的31名高管參加了項目組「Mission T」(根據此前曝出的消息,Mission T是在大眾集團層面成立的一個特別小組)。

第二場研討會圍繞我們怎樣追趕特斯拉展開——特斯拉是一家專注未來的公司,它沒有傳統的汽車業務。特斯拉矽谷式的生態,深受軟體能力的影響,並專注於技術和風險文化。

這次的研討一共進行了三天,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參與者都戴了口罩、彼此間保持社交距離。而這次討論的問題是「在未來6個月裡面,我們要做到哪些事,才能讓我們在2024年之前在技術上趕上特斯拉?」

▲2020年,第二次馬利克研討會

我們得出的答案是以更快的速度提高軟體能力,將軟體和硬體資源集中到奧迪,並在Markus Duesmann(新任奧迪董事會主席)和一個屬於現有企業結構之外的Artemis項目的領導之下,實現這一目標。

我們為什麼需要一個新的組織部門?在推出MEB平臺及其車型系列和軟體架構時,我們意識到我們的企業組織架構讓我們沒辦法在研發速度、能力上,和特斯拉等那資金充足、沒有官僚作風、能承擔更大風險的創企抗衡。

於是,我們在10月份成立了新的組織部門。這個部門在它第一次參加大眾集團的管理大會時給人留下了能力強且果斷的印象。這是我們和馬利克在4月份研討會中對所討論的問題確定下的目標。

我確定我們最終會像上次一樣,實現馬利克研討會的目標。這個方法對成功的影響和意義,不容低估。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對現狀有了共同的看法,有了共同的規劃、共同的協議和承諾——這些都是成功實施的必要條件,在像大眾集團這樣複雜的體系裡面尤為如此。

Artemis項目和軟體組織為我們整個集團都需要的技術(特別是數位技術)提供了基礎。這些技術會讓我們的汽車變成為數字設備,給用戶出行提供之前未曾有過的新選擇,給他們的出行提供安全性、舒適性和可持續性方面的保障。

六、我作出調整,讓自己適合沃爾夫斯堡的作風

對於我們來說,大眾集團的企業文化是轉型過程中一個至關重要的方面。當我開始在沃爾夫斯堡工作的時候,我已經決定要改變「大眾系統」。我的意思是,打破其陳舊的結構,讓公司變得更靈活和現代化。在周圍許多有相同想法的人的支持下,我成功地在幾個領域做到了這一點,但是在某些領域沒有做到;這其中最重要的,當屬位於沃爾夫斯堡的公司總部出現的變化。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通過強調並解決亟需解決的事情,我帶來了不少改變,產生了一些積極的結果。有時,我的個性頗具對抗性,但上述變化和結果部分得益於我的個性。我所帶來的變化中有一些對於被提到的公司至關重要——大眾就是這樣一種情況。

當然,在大眾集團工作的5年時間裡,我也重新評估了我的領導風格,讓工作方式和它變得匹配。

熟悉公司總部體系的、經驗豐富的高管們如今承擔了更多的責任:Gunnar Kilian(大眾集團人力資源負責人), Ralf Brandsttter,(大眾乘用車品牌CEO),Thomas Schmall(大眾集團零部件部門負責人), Christian Vollmer(西雅特副總裁)——他們知道公司總部的運作方式,他們的風格沒那麼具有對抗性,也更有同情心。他們優異的成績不言而喻!

七、將來最有價值的公司是出行公司

汽車行業的未來令人興奮和著迷——大約十年之後,我們將會迎來自動駕駛汽車的時代。這個一個巨大的新領域,會創造更多新機會。例如,它將為患病的兒童和殘障人士帶來全新的出行方式。

對於許多公司而言,前往這個目的地的旅程將充滿了挑戰。 當然,這也是大眾集團的挑戰。然而,我堅信,面對變革,領導前進的道路是值得的,而且我們能夠成功。我們該把變革視作機遇。十年後,出行公司將再次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

相關焦點

  • 躍躍哲談:「新四化」變局下,車企得學會「彈鋼琴」
    全球車市持續遭遇挑戰,「新四化」變革不斷深入,加之今年新冠疫情的突襲,讓處於轉型期的汽車產業面臨更多的挑戰和更大的不確定性。對於車企而言,要想跨越「新四化」轉型的關口,不僅得跟上未來出行變革的節奏,而且還得保住傳統業務板塊的優勢。
  • 路透社:大眾集團即將召開會議,討論CEO迪斯任期延長問題
    ▲路透社報導截圖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於2015年加入大眾集團。2018年,迪斯接替穆倫出任大眾集團CEO一職。今年7月,因為和大眾集團監事會的衝突,迪斯失去了對大眾乘用車品牌的直接控制權,從大眾乘用車品牌CEO的職位上離開,其大眾集團CEO的職位得到保留。而根據合同,迪斯在大眾集團CEO職位上的任期將於2023年結束。
  • 車企VS科技巨頭:萬億投入上的巔峰對決
    東風汽車計劃在「新四化」上投入約200億元以推動集團轉型,從去年開始,這些業務已經開始逐步落地,包括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汽車共享平臺等。與東風集團對未來轉型投入規模相似的是上汽集團,這家中國TOP3汽車集團在今年8月宣布,在「十四五」期間將投資200億元用於相應的技術研發。「十三五」期間,上汽的投入也是這樣的水平。
  • 頭部車企全速向科技企業轉型
    頭部車企全速向科技企業轉型 2020-10-16 08:39:04 來源:經濟參考報
  • 被寫入新代碼的大眾汽車集團
    摘要在外部,這看似是一場集團軍的「冒險」,但在大眾汽車集團內部也許是對下一個十年的精準判斷。我們近期走訪了德國大眾汽車集團位於沃爾夫斯堡的總部,通過深度探訪,來 Decode(解碼)這家轉型中的汽車巨頭——Decode 他們在新能源、數位化等領域的「原始碼」、「API」、和「系統的新架構」,以此看到這個正在被寫入新代碼的大眾汽車集團究竟發生了什麼?改變了什麼?
  • 諸葛亮真的寫了《後出師表》嗎?
    據史料記載在建安六年(228年)諸葛亮又寫了一篇《出師表》,即建興五年的《前出師表》與建興六年的《後出師表》,《前出師表(出師表)》被公認是諸葛亮親筆所寫,從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至今仍然陪著祖國的花朵們。但是對於《後出師表》學界大多數人都認為不是諸葛亮所著而是後人偽作,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大眾計劃出售布加迪背後:與集團轉型戰略不甚匹配
    (原標題:深度|大眾計劃出售布加迪背後) 過於小眾的市場定位以及大馬力內燃機的品牌形象與集團的電動化轉型戰略不甚匹配
  • 2020供應鏈大會丨李中兵:「新四化」下的汽車生態探討
    從宏觀環境來看,汽車行業競爭開始進入存量市場競爭時期,頭部效應開始顯現,前15強也就是20%車企在9月份的市場份額是79%,而後50家車企份額僅5%。一方面來自主機廠的降價壓力,另一方面來自上遊原材料的漲價壓力,還有自身業務轉型以及新四化技術的投入增加,零部件行業生存壓力驟增,競爭也在加劇。從競爭格局上看,2020年全球零部件百強榜中,收入突破千億元的企業共有22家,德國、日本、美國零部件排位靠前,中國有11家企業入選。
  • 大眾內鬥再升級,CEO迪斯上書「出師表」
    大眾集團工會副主席貝尼拉·拉瓦羅(Daniela Cavallo)在75周年慶典上針對迪斯指責工會阻擾改革進行申辯11月27日,大眾集團工會75周年慶,在沃爾夫斯堡舉行了盛大的儀式,德國前總理施洛德(Gerhard Schrder)特地趕到沃爾夫斯堡參加慶祝活動。
  • 四化」引領+智能製造!無錫產業轉型之路越走越寬廣
    四化」引領+智能製造!堅持以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高端化為引領,聚焦先進位造業和新興產業,是無錫產業轉型重振雄風的關鍵,兩年來,道路雖然曲折艱辛,但取得的成就更讓我們滿懷喜悅和信心。堅持「四化」引領,將智能製造作為創新驅動重要引擎,無錫在產業強市的道路上將越走越自信、越走越寬廣。   兩年前,無錫出臺《關於以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高端化為引領 全力打造無錫現代產業發展新高地的意見》。
  • 德國三大車企發力電動化數位化轉型 看好中國市場
    截至當地時間4日,德國三大車企大眾、寶馬、戴姆勒均公布了未來5年內加速電動化和數位化轉型的重點投資和發展計劃。
  • 全球最大的車企大眾集團是怎樣誕生的?
    大眾集團是當今全球最大的車企,也是中國銷量最高的合資車企。2019年,大眾集團全球銷量1097萬輛,中國市場銷售了628萬輛。其旗下的保時捷銷量28萬輛,也是全球銷量最高的豪華車品牌。2016年大眾汽車銷量達到1031萬輛,超越豐田成為全球最大的車企,並且至今連續四年穩居全球第一。
  • 李東輝任集團CEO,吉利控股轉型創新科技
    原任常務副總裁兼財務長(CFO)李東輝出任吉利控股集團執行長(CEO),吉利控股或再一次戰略轉型,朝全球創新型科技企業轉型升級。 吉利轉型未止步 11月30日,吉利控股集團和丹麥盛寶銀行合資成立的金融科技公司——盛寶金融科技成立,新任吉利控股集團CEO李東輝也參加了這次盛寶金融科技在華啟航儀式,而盛寶金融科技的成立以及李東輝的晉升不謀而合,這或代表未來吉利控股欲推新的商業規劃運營。
  • 奧迪「升級」:將100%被大眾控股 新任CEO接手大眾集團研發工作
    近日,大眾汽車集團(以下簡稱「大眾集團」)宣布,奧迪新任CEO 馬庫斯·杜斯曼將全權接手集團的相關研發工作。奧迪品牌總部英戈爾施塔特將成為「Car.Software」部門的組織架構核心,到2025年將自主研發的汽車軟體份額提高至不低於60%。對於馬庫斯·杜斯曼進入大眾集團核心業務部門,大眾集團CEO迪斯博士給出的解釋是:「為了進一步加強奧迪品牌的戰略地位。」
  • 大眾汽車品牌任命新CEO 現任COO接任迪斯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大眾汽車品牌任命新CEO,現任COO接任迪斯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王琳琳)6月9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從大眾汽車集團官方獲悉,大眾汽車集團將重新分配集團和大眾汽車品牌的管理層職責。自2020年7月1日起,大眾汽車品牌現任COO Ralf Brandsttter將出任大眾汽車品牌CEO一職。與此同時,大眾汽車集團還表示負責集團零部件和採購的管理委員會成員Stefan Sommer將於6月30日離開委員會。大眾汽車品牌現任COO Ralf Brandsttter將出任大眾汽車品牌CEO一職。
  • 焦灼的大眾,進擊的豐田,跨國車企在華「冰火兩重天」
    ​作為在華影響力最大的跨國車企,大眾集團雖然守住了份額,但同比下滑10%的銷量表現依然暴露出它的焦灼之勢。 中國車市風景這邊獨好,跨國車企在海外市場受挫後,愈加重視對中國市場的耕耘力度。大眾、通用、豐田、日產等車企掌門人,都不斷重複著那句「中國最重要」的口號,並以實際行動力求從這裡賺取更多的利潤。 然而,在車市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正如中國品牌進入到了殘酷的洗牌期,跨國車企在中國市場的處境也可以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
  • 傳統車企2020:憋屈、轉型與新能源汽車「軍令狀」
    當下,各大傳統車企加快了轉型步伐,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出了更大的聲量。然而,傳統車企既要保持現有經營,又要發展「B計劃」新能源汽車,壓力是顯而易見的。在產品方面,除了比亞迪和新近發力的「新星」上汽通用五菱,傳統車企少有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當電氣化逐漸成為汽車產業的共識,傳統車企紛紛轉身,也意味著新的格局正在重塑,屆時,造車新勢力的榮光能否再續?誰又能擔綱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 跑贏整體車市 大眾汽車靠什麼?——專訪大眾汽車集團CEO馮思翰博士
    回望上半年,據統計,近70家車企銷量下滑,31家銷量腰斬,超過20家車企銷量已經跌至兩位數或歸零。一場疫情之下,只有一部分汽車品牌能夠繼續乘風破浪,而另一部分車企已經走到了生死邊緣,或者直接出局。車市競爭早已刀光劍影,開啟刺刀見紅的角逐。然而,大佬就是大佬,傳奇就是傳奇。即使在這樣的車市中,大眾汽車依然是車市中最強勁的領跑者。
  • 大陸集團超寬帶技術:明年上車寶馬5系,手機能取代車鑰匙
    在傳統車企積極轉型的當下,這場人事大變動顯然將決定這這家全球最大汽車集團未來數年的命運。一、大眾集團需要綜合領導力 正在各個品牌培養人才在接連換帥之後,大眾集團執行長迪斯終於發聲。他說,目前這種「綜合性」的領導風格比對抗性的領導風格更加有效。
  • 大眾內鬥暫緩,迪斯先下一城
    10天前,大眾集團CEO赫伯特·迪斯一篇「出師表」,將內部矛盾公開化,試圖通過輿論的力量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包括董事會。具體細節我們曾在《要麼全力支持迪斯,要麼換掉他》一文中詳述。在迪斯的抗爭下,這場如同宮鬥一般的鬧劇開始有了實質性的進展,迪斯也如願成為這一階段的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