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出師表》大家都不陌生,它是蜀國丞相諸葛亮在建興五年(227年)第一次北伐前所做,全文六七百個字,雖無一句華麗的辭糙,卻處處彰顯出諸葛亮深厚的文字功底,同時又飽含他的萬千深意,讀來令人墜淚。
據史料記載在建安六年(228年)諸葛亮又寫了一篇《出師表》,即建興五年的《前出師表》與建興六年的《後出師表》,《前出師表(出師表)》被公認是諸葛亮親筆所寫,從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至今仍然陪著祖國的花朵們。
但是對於《後出師表》學界大多數人都認為不是諸葛亮所著而是後人偽作,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第一點,《後出師表》最早見於東吳學者張儼的《默記》,在陳壽的《三國志》本傳於《諸葛亮集》裡都沒有收錄《後出師表》,而是後世為其作注的裴松之加到了《三國志》的註裡面,其史料來源確實有可信度的問題。
第二點,《後出師表》的整體文風與論點和諸葛亮的才華與堅持北伐的精神不符。《後出師表》全文沒有對天下局勢進行分析,沒有對蜀漢未來的路線進行設計,沒有對國內的任何安排,而是論證了數次北伐失敗的原因,而不是僅僅陳述第二次北伐必行的理由,用六大未解原由來解釋北伐失敗的原因,幾乎佔據了《後出師表》的全部,表不符當時的景況。
第三點,《後出師表》中存在明顯的與歷史記載不相符的錯誤。《後出師表》中說道:「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根據《三國志》記載,趙雲去世於建興七年(229年),前文說過 《後出師表》公開的時間是建興六年,時間上出現了無法解釋的情況。
因此有人認為《後出師表》並不是諸葛亮所著而是後人偽作。那麼你認為《後出師表》是諸葛亮所寫還是後人借用諸葛亮的名氣所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