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中諸葛亮《出師表》能否刪除?教授:應該刪除,宣傳愚忠思想

2020-12-18 解讀有趣的歷史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出師表》是中學語文經典文章,也是必須背誦的一篇文言文。關於《出師表》這篇文章有多經典,早已被歷史所證明,比如宋朝詩人陸遊就高度評價,「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白居易在讀了《出師表》後也頗為感慨,「託孤既盡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前後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

《出師表》是諸葛亮出師北伐前夕,給後主劉禪寫的表文。稍微對三國歷史有所了解的人,在看完《出師表》後,都會被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所感動。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出師表》都是千古名篇,它能入選就語文教材多年,也足以說明這篇文章價值所在。

然而,近些年來出現了將《出師表》從教科書中刪掉的消息。筆者注意到,2007年4月西安陝西省西安市委黨校65歲歷史學教授胡覺照,給國家教育部教材司寫了一封建議信。胡覺照在信中建議,「中學語文課本撤銷《出師表》,用華歆的《止戰疏》代之。」

儘管當年網際網路沒有如今發達,可依舊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作為著名教授,胡覺照為何要提出把《出師表》從教材中刪除呢?胡覺照教授在《 關於用<止戰疏>代替<出師表>的建議信》中給出了自己的觀點。胡覺照教授認為,「《出師表》作為初三語文的必修課文,宣揚一種『愚忠』,不利於辨識能力不完全的中學生形成『止戰生息』等正確的軍事觀。」

這種觀點一經公開,立即遭到了網友的謾罵。胡覺照教授的回應是,「人們已經把諸葛亮看成了神,現在他們已經是在護法護神了。」在這位教授看來,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對戰爭缺乏兩面性的看法,他忽視了蜀漢「民眾厭戰苦戰希望休養生息的強烈願望缺乏體察。」

筆者不敢苟同這個觀點。諸葛亮為何要北伐?有一點大家需要明白,諸葛亮與同時期天才軍事將領相比,確實差點火候,但他是治理國家的一把好手。陳壽在《三國志》中也給予了很客觀的評價,「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

劉備病死白帝城之後,加上之前丟了荊州以及夷陵大敗,蜀漢一下子成為三國中最弱小的存在。正如此,諸葛亮在《出師表》中開頭就寫道,「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諸葛亮堅持北伐,根本目的在於轉移蜀漢內部矛盾,因蜀漢本質上是一個外來政權。劉備集團來自荊州勢力,張松、法正、李嚴等人屬於東州集團,而當時益州還是一股勢力,益州集團。這三股勢力爭權奪利,同時益州周邊多少數民族,使得蜀漢內外矛盾重重。諸葛亮深思熟慮後,決定通過發動戰爭來轉移矛盾,將蜀漢幾股勢力捏在一起,進而延續蜀漢的國祚。

參考資料:《三國志》、《三國演義》

相關焦點

  • 諸葛亮《出師表》應該從課本刪除?教授:應該,宣傳了愚忠思想
    任職西安市委黨校歷史系的教授胡覺照,便是其中代表,他主張將《出師表》撤出中學課本,他認為《出師表》有「負價值」,其中既有諸葛亮「愚忠」的思想,更有諸葛亮對戰爭的宣揚,不顧及蜀國民眾厭戰情緒而發動北伐,這些顯然不利於成長期的中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2007年4月時,他甚至親自修書一封致教育部,提出以華歆的《止戰疏》取而代之。
  • 大教授建議諸葛亮《出師表》從課本刪除,因古今思想衝突,有理?
    因為他足智多謀,是歷史上不可多得的政治家、軍事家,與此同時,他還是一個很成功的文學家,比如他所創作的《出師表》流傳了千年,至今仍然能夠在教科書中看到它的身影。其實《出師表》是諸葛亮為數不多的作品之一,他雖有滿腹經綸,但由於一心撲在沙場上,所以流傳下來的作品並不多。
  • 有教授建議刪除諸葛亮《出師表》?他一針見血指出:宣揚愚忠思想
    華歆的思想似乎與諸葛亮"北定中原,愚鈍精竭,遠離罪人,恢復漢室,回歸故都"的觀點背道而馳,因此胡覺照教授批評諸葛亮"沒有民本思想"、"視百姓如草芥",認為《出師表》的基本觀點和思路是完全錯誤的。2007年4月28日,胡覺照在社交平臺上發表了一封建議信,信中指出了將《出師表》從教材中刪除的幾點原因。第一,他認為人們把諸葛亮神化了,他有必要幫助人們把諸葛亮從神壇上搬下來。胡覺照說,如今人們在評價諸葛亮時喜歡情緒化,不自覺地"站在他的影子裡",容不得任何不好的言語,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現象。
  • 西安教授:《出師表》應該從中學課本移除,因為是「愚忠」的代表
    如同千古名篇《出師表》,一直都以鞠躬盡瘁,以身報國的思想感化世人,然而這篇名篇卻遭到了一位退休教授的抨擊,否定了諸葛亮在其中所傳達的忠君愛國思想,將其定義為「愚忠」思想,甚至提議應從課本刪除
  • 知名教授建議課本刪諸葛亮《出師表》,按他的邏輯古文要被刪不少
    近幾年來,關於課本上的哪些文章該被刪除的問題,一直都是網友們關注的重點。 諸葛亮一生存世的作品不多,《出師表》是其中最有名氣的,目前已經入選課本多年。但是陝西的胡覺照教授,卻建議課本刪掉《出師表》。至於理由,說出來你可能都不會信。他不是說這篇文章寫得不好,而是說文章裡傳遞的是一種愚忠的價值觀,他認為這種觀念孩子不該學。那麼胡教授說得有沒有道理呢?
  • 知名教授建議將諸葛亮《出師表》移出課本,他的理由有沒有道理?
    公元227年,46歲諸葛亮終於決定北上伐魏,走之前他給年輕的後主劉禪寫下了《出師表》,先生洋洋灑灑寫了700多字,可謂句句發自肺腑。此文一出受到了不少文壇名家的推崇。陸遊在《書憤》一文中稱:「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放翁一生心系抗金大業,諸葛亮心中的苦他怎會不知?
  • 有家長建議課本刪除文天祥《過零丁洋》,並給兩個理由,有理嗎?
    這就是為何時代在變遷,但很多經典作品卻在課本中一躺就是幾十年,因為有些東西咱們永遠不能忘。前幾年,陝西的教授胡覺照先生曾建議課本刪除諸葛亮的《出師表》,他認為諸葛亮這文章裡寫的是愚忠,不適合孩子們讀,這一觀點遭到了網友一邊倒的反對。
  • 他是詞中之龍,一首佳作孤篇壓南宋,為什麼有人建議將其移出課本
    那麼這7個字有什麼特殊含義呢,其實在幾年前,一位叫胡覺照的教授,就曾經主張將《出師表》從語文課本移除,原因就是《出師表》處處都體現出愚忠的觀念,胡教授認為這樣的觀念會影響青少年的發展,制約他們思想上的進步。
  • 為啥《孔雀東南飛》這麼經典文章,要從課本刪除?原因太扎心了
    在誦讀文章的過程中也會令人覺得朗朗上口,這就是人們喜愛的原因。其中《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詩》同齊名,都是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可是最近的教科書當中,前篇文章卻被直接移了出去。這令很多的人都覺得遺憾,甚至覺得有些不太接受。意境如此之好的作品,為什麼不讓學生去學習呢?原來這與這首敘事實所存在的背景有很大的關係。
  • 教授建議將朱自清的《背影》從課本刪除,為何?理由讓人難以接受
    在現代散文中,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絕對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將父愛描寫得細膩溫暖,感動了不少人,所以這篇文章也成為了語文課本中的必學文章。但卻有教授建議將朱自清的《背影》從課本刪除,為何?說出來的理由讓人難以接受。《背影》1925年,那還是一個社會動蕩的年代,但即便如此,也不影響這世間溫暖的愛的表達。
  • 嶽飛《滿江紅》膾炙人口,卻被中學語文課本刪除,究竟是為什麼
    從網上獲悉,不知何故,這首一直入選我國初中語文課本的詞作,已被專家悄然刪除,取而代之的是秋瑾的同名詞作。嶽王廟中武穆像為此,果爸找來果兒的九年級語文課本,並從中得到了證實,現在課本中的《滿江紅》是鑑湖女俠秋瑾所作。
  • 諸葛亮真的寫了《後出師表》嗎?
    據史料記載在建安六年(228年)諸葛亮又寫了一篇《出師表》,即建興五年的《前出師表》與建興六年的《後出師表》,《前出師表(出師表)》被公認是諸葛亮親筆所寫,從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至今仍然陪著祖國的花朵們。但是對於《後出師表》學界大多數人都認為不是諸葛亮所著而是後人偽作,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有家長建議「醉裡挑燈看劍」移出課本,只因其中7個字,為什麼?
    雖然辛棄疾沒有「寫詩使世界安全」,但他一生中卻在600多首詩中獲得了龍的地位。雖然他不能「上馬決定成敗」,但他卻是千百年來文壇上唯一一個能載數十位學者進犯萬人敵營的人。 但近年來,由於《出師表》是否應該從教科書中刪除的問題,辛棄疾經典《破陣子》也一直備受爭議。
  • 《孔雀東南飛》被語文課本移除,原因何在?你看文中說了啥
    我國經典的文學作品不計其數,有很多經典的佳作都曾經入選語文課本,我們至今都記憶猶新。比如我們今天要說《孔雀東南飛》,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也是樂府詩中的巔峰之作,有後人把《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合稱為「樂府雙璧」,在我國漫長的文學發展史上,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學界大多數人為什麼都認為《後出師表》不是諸葛亮寫的?
    《出師表》是武侯諸葛亮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無可比擬的地位。根據史料,諸葛武侯分別在建興五年(227年)和建興六年(228年)寫了《出師表》,即《前出師表》與《後出師表》。《前出師表(出師表)》被公認是諸葛武侯親筆所作,至今仍入選了中學語文課本。然而《後出師表》的作者卻存在巨大的爭議,很多學者認為《後出師表》不是諸葛武侯寫的。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首先,《後出師表》最早見於東吳學者張儼的《默記》,後被裴松之放進了《三國志》的注。
  • 語文愛國課文四篇被刪除,新增西方名人故事,清華教授:崇洋媚外
    語文課本是學生學習語文這門課程的重要載體。隨著教育的發展,國內的語文課本經過多次改變,很多語文課文被刪除,同時也有一些文章被收錄到語文課本中。語文課本的編訂並不是小事,關乎學生的素質教育。建國後,為了振興教育,眾多教育家與文學家參與到語文課本編訂的工作中。隨著時代的發展,語文課本常變常新,適應了時代的發展要求。對於語文課本的編訂,人們看法不一,尤其是課本中收錄與刪減的文章,引起人們熱議。
  • 課本為何刪除《狼牙山五壯士》?專家給出了解釋,卻讓人憤怒
    而在《狼牙山五壯士》這篇堪稱是字字浴血的課文之中,我們能夠從中讀出那五位民族英雄的大無畏英雄主義,讓我們能夠從他們的身上學到正確的民族思想與精神!與此同時,這篇課文還可以讓我們了解到一個時代的縮影,讓我們銘記那一段交織著苦難與抗爭的民族歷史。
  • 北外教授屢次建議刪除朱自清《背影》:醜陋的世界觀都是鏡面的!
    然而,前不久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系教授丁啟陣曾建議將《背影》從中學課本中刪除,原因是《背影》中朱自清的父親去買橘子的時候跨過了車站裡的月臺,違反了交通規則。其理由簡直是荒謬絕倫,貽笑大方。筆者通過丁啟陣的微博中發現,早在10年前丁啟陣就曾發表博文《我贊成把朱自清<背影>從語文課本中刪去》,以違反交通規則和形象不瀟灑等為由建議在語文教科書中刪除《背影》,其言辭尖銳,態度堅決,大量引用偏激的修辭手法來抨擊《背影》的教學意義和普世價值,有失一個教育工作者應有的職業素養和道德底線。
  • 《後出師表》是諸葛亮所寫還是後人模仿?所有史實都更偏向於後者
    《後出師表》中有一句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許多文臣武將常常用它來向君王宣誓:表示自己會像此文作者效忠漢室一樣效忠君王,這句話就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口中的作者則是蜀漢丞相諸葛亮。老版《三國演義》劇照但是《後出師表》真是諸葛亮所寫嗎?
  • 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北伐?《後出師表》6個不解,打了多少人的臉
    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北伐?《後出師表》6個不解,打了多少人的臉?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這些說法都出自《三國演義》。稍微有些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正史上的諸葛亮其實只北伐了五次,姜維北伐則是有十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