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爭議很大,為什麼還有人認為《後出師表》是諸葛亮所寫?

2020-12-22 鬼說天下

本鬼在前文《學界大多數人為什麼都認為<後出師表>不是諸葛亮寫的?》中提到:很多學者都認為《後出師表》不是武侯諸葛亮所寫,而是他人冒名的。該觀點在如今學術界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支持。

雖然在學術界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支持,但「《後出師表》不是武侯諸葛亮所寫」的觀點卻一直沒有成為定論。至今仍有學者認為《後出師表》確實是諸葛武侯親自寫的而非他人冒名。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認為《後出師表》不是諸葛武侯所寫的論據主要有三個:一是陳壽編撰的《三國志》和《諸葛亮集》沒有記載;二是文風立意與諸葛武侯的其它文章相差很大;三是與史書記載的趙雲去世時間不符。

然而認為《後出師表》是諸葛武侯所寫的人對這三個論據都提出了反駁:第一,陳壽編撰的史料並不是完全沒有錯誤和疏漏的,這也是裴松之作注的意義。陳壽有可能在記載中遺漏了《後出師表》。

第二,《後出師表》與《前出師表》的發表時間和政治背景都存在差異,因此立意上存在差異也不奇怪。而大才子創作不同文風的作品在歷史上並不罕見,比如豪放的辛棄疾也有水平極高的婉約詞。

更何況諸葛武侯有很多文章已經失傳,他的文風究竟是什麼樣到現在也說不清楚了。正因如此,《後出師表》的文風立意與諸葛武侯的其它已知文章相差很大並不能肯定地證明該文非諸葛武侯所寫。

第三,趙雲去世時間在陳壽的《三國志》中有明確記載。但正如之前所述的那樣,陳壽編撰的《三國志》也是存在少量錯誤和疏漏的。有可能是陳壽記錯了趙雲的去世時間,而《後出師表》是正確的。

綜上所述, 很多學者依然認為《後出師表》確實是諸葛武侯所寫。在更可靠的史料研究成果和考古發現之前,「《後出師表》是否為諸葛武侯所寫」的相關爭論恐怕還會持續下去。

相關焦點

  • 學界大多數人為什麼都認為《後出師表》不是諸葛亮寫的?
    《出師表》是武侯諸葛亮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無可比擬的地位。根據史料,諸葛武侯分別在建興五年(227年)和建興六年(228年)寫了《出師表》,即《前出師表》與《後出師表》。《前出師表(出師表)》被公認是諸葛武侯親筆所作,至今仍入選了中學語文課本。然而《後出師表》的作者卻存在巨大的爭議,很多學者認為《後出師表》不是諸葛武侯寫的。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首先,《後出師表》最早見於東吳學者張儼的《默記》,後被裴松之放進了《三國志》的注。
  • 諸葛亮真的寫了《後出師表》嗎?
    對於《出師表》大家都不陌生,它是蜀國丞相諸葛亮在建興五年(227年)第一次北伐前所做,全文六七百個字,雖無一句華麗的辭糙,卻處處彰顯出諸葛亮深厚的文字功底,同時又飽含他的萬千深意,讀來令人墜淚。據史料記載在建安六年(228年)諸葛亮又寫了一篇《出師表》,即建興五年的《前出師表》與建興六年的《後出師表》,《前出師表(出師表)》被公認是諸葛亮親筆所寫,從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至今仍然陪著祖國的花朵們。但是對於《後出師表》學界大多數人都認為不是諸葛亮所著而是後人偽作,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後出師表》是諸葛亮所寫還是後人模仿?所有史實都更偏向於後者
    《後出師表》中有一句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許多文臣武將常常用它來向君王宣誓:表示自己會像此文作者效忠漢室一樣效忠君王,這句話就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口中的作者則是蜀漢丞相諸葛亮。老版《三國演義》劇照但是《後出師表》真是諸葛亮所寫嗎?
  • 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北伐?《後出師表》6個不解,打了多少人的臉
    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北伐?《後出師表》6個不解,打了多少人的臉?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這些說法都出自《三國演義》。稍微有些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正史上的諸葛亮其實只北伐了五次,姜維北伐則是有十一次。
  • 諸葛亮真的寫過《後出師表》嗎?這幾點告訴您答案!
    消息傳到成都後,諸葛亮認為北伐的大好時機來了,於是在次年親率大軍準備伐魏。臨行前,他給劉禪上了一道奏章,這便是著名的《出師表》。因為數年後,他還上過另外一道出師的表章,為區別,故稱前、後《出師表》。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公元228年(建興六年),曹休在石亭被陸遜所破,東吳派人去到蜀漢,請其發兵伐魏,劉禪派人告知駐軍在漢中的諸葛亮。
  • 三國迷案:「三顧茅廬」的不同版本,《後出師表》的作者爭議
    「三顧茅廬」的故事不止有一個版本,還有很多種說法。但因為《三國演義》詳細、生動地藝術化描寫,在民間流傳甚廣,再加上諸葛亮自己也曾經模糊地講過這段際遇,以至於歷史的真相到底如何,現在沒有辦法說得清,只能姑且這麼認為。那麼,「三顧茅廬」有什麼爭議呢?諸葛亮所作的《出師表》是否也有問題?
  • 古文賞析——諸葛亮《後出師表》
    今天我睡了一個懶覺,快9點才起床,導致整天頭腦都很舒適,下午臥在沙發上看書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了《古文觀止》的後出師表。很多人上學時都背過前出師表,今天帶大家賞析後出師表,權當為少年生涯的缺失畫上句號。後出師表【諸葛亮】版本:清 · 吳楚材、吳調侯編選,吳兆基編譯;長城出版社出版,1999年3月第一版。PS:在讀文章之前,看到編選、編譯人的筆名,大家有沒有熟悉的感覺?本篇選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
  • 大教授建議諸葛亮《出師表》從課本刪除,因古今思想衝突,有理?
    因為他足智多謀,是歷史上不可多得的政治家、軍事家,與此同時,他還是一個很成功的文學家,比如他所創作的《出師表》流傳了千年,至今仍然能夠在教科書中看到它的身影。其實《出師表》是諸葛亮為數不多的作品之一,他雖有滿腹經綸,但由於一心撲在沙場上,所以流傳下來的作品並不多。
  • 諸葛亮的《出師表》中的明顯錯誤,後漢之傾頹豈是六個字能說清
    劉備在臨死前,上演了一出白帝託孤,將自己的兒子劉禪託付給了諸葛亮。讓劉禪拜諸葛亮為相父。為了興復漢室,完成先帝劉備的事業。公園227年,諸葛亮決定北伐討伐魏國,完成先帝未竟的事業,恢復漢王朝的天下。臨行之前上書後主劉禪。這就是人們一直傳誦的《出師表》。諸葛亮為什麼要寫這篇《出師表》呢?
  • 知名教授建議課本刪諸葛亮《出師表》,按他的邏輯古文要被刪不少
    很多家長們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比如有些家長認為一些愛情詩詞不適合孩子們讀,所以秦觀的《鵲橋仙》有人建議刪掉;還有一些知名專家,認為有些古文對孩子們影響不好,比如《水滸傳》中的名篇《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就有專家認為打鬥場面太多,不適合孩子。
  • 諸葛亮真的聰明?《出師表》是誰寫的?解密真實的「三顧茅廬」
    小說中把諸葛亮描寫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冠絕群雄,以至於很多人認為小說過於寄出諸葛亮的個人英雄主義,難怪魯迅先生評價《三國演義》時說」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言下之意小說對人物刻畫分寸過分,適得其反。小說終歸是小說,只是依據史料臆想擴展出來的。那麼抹去主角光環的諸葛亮,到底是什麼樣的實力呢?我們通過解密真實的」三顧茅廬」來猜想一下。
  • 《後出師表》作者到底是何許人也?作者成謎,一般人想不到
    就此可見諸葛亮有多麼的「高逼格」。對於一個傳奇人物,那八卦肯定是少不了的,爭議也是一籮筐的。作為一個名人壓力還是要有的。所以到現在為止,對於諸葛亮最大的爭議便是那篇老有名的《後出師表》。就其內容而言,我們這兒可以暫且稱它為「新伐魏宣言」,想必大夥沒啥意見。
  • 《後出師表》留下的千古謎題
    在這份奏表中,諸葛亮首先申明了先帝的遺志,表明不北伐沒有出路的道理,否定那種偏安的思想,認為不徵伐曹賊,先帝所創建的事業就會丟掉,與其坐等滅亡,不如去討伐敵人。先帝常稱讚曹操是個有才能的人,他還有這些失誤。第五件,我率主力來漢中才一年,期間失去了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邰、鄧銅等人,加上部曲中的首領、屯兵中的將官共七十多人,各族將士以及散騎、武騎等騎一千多人,這都是幾十年來從四處聚集起的力量,不是一州所能具有的。再過幾年就將損失全軍的三分之二,那時拿什麼兵力去消滅敵人呢?
  • 三國風雲:《後出師表》真偽難辨,通過這些點可以看出真相
    我們在中學的時代都學過諸葛亮的《出師表》,不僅學習了,還要求我們背誦,那成為了很多人一段痛苦的記憶。但是長大後,我們又無限感激當年背過它,可以顯得自己有文化。所以《出師表》一直都是一部膾炙人口的佳作。諸葛亮的文筆確實不錯,文章之中包含了他的一片赤膽忠心,但是《出師表》還是他作品的前半部分而已,還有一部叫《後出師表》的作品。《後出師表》為什麼沒有被選入中學語文的教科書呢?因為作者存疑。千百年來很多人都質疑過《後出師表》的真實性,認為這是一部模仿的偽作。其實,理由也很充分。
  • 課本中諸葛亮《出師表》能否刪除?教授:應該刪除,宣傳愚忠思想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出師表》是中學語文經典文章,也是必須背誦的一篇文言文。關於《出師表》這篇文章有多經典,早已被歷史所證明,比如宋朝詩人陸遊就高度評價,「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白居易在讀了《出師表》後也頗為感慨,「託孤既盡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
  • 看「出師表」跟著諸葛亮學習如何提高情商
    劉禪劉備死後,蜀國實際的掌權者是諸葛亮。諸葛亮在蜀國擁有的權重甚至要大於曹操在漢獻帝那裡所擁有的權重。諸葛亮在處理與劉禪的關係上是小心翼翼,既要達到目的,又不要引發皇上對自己權重的猜忌。語氣與用詞都十分慎重,這點從「出師表」中就能細品出來。為了在自己走後能有人「照看」劉禪,諸葛亮要把自己信任的幾個文臣武將安排到劉禪身邊。諸葛亮特別注意要怎麼寫才能讓劉禪能心甘情願地接受這些人。「出師表」中有不少地方體現出諸葛亮用心之苦。
  • 諸葛亮《出師表》應該從課本刪除?教授:應該,宣傳了愚忠思想
    任職西安市委黨校歷史系的教授胡覺照,便是其中代表,他主張將《出師表》撤出中學課本,他認為《出師表》有「負價值」,其中既有諸葛亮「愚忠」的思想,更有諸葛亮對戰爭的宣揚,不顧及蜀國民眾厭戰情緒而發動北伐,這些顯然不利於成長期的中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2007年4月時,他甚至親自修書一封致教育部,提出以華歆的《止戰疏》取而代之。
  •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提到的將軍向寵,為何在歷史上沒有存在感?
    向寵並非沒有存在感,能夠被諸葛亮寫進《出師表》並推薦給皇帝劉禪的人,並不是一個沒有存在感的人,只是他在歷史上留下的事跡太少了。如果比較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所提到四個人,就會他們四人都有幾個共同點:1、都是荊州籍貫人士。
  • 諸葛亮的《出師表》裡提到的名將為什麼不是趙雲魏延?
    《出師表》是諸葛亮北伐前向後主劉禪上表的一道表文。其內容,除了說明北伐的重要性和相關細節以外。最重要的是針對當下局勢對劉禪的一些勸勉。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諸葛亮希望劉禪能夠繼承先帝劉備的意志。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
  • 知名教授建議將諸葛亮《出師表》移出課本,他的理由有沒有道理?
    公元227年,46歲諸葛亮終於決定北上伐魏,走之前他給年輕的後主劉禪寫下了《出師表》,先生洋洋灑灑寫了700多字,可謂句句發自肺腑。此文一出受到了不少文壇名家的推崇。陸遊在《書憤》一文中稱:「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放翁一生心系抗金大業,諸葛亮心中的苦他怎會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