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前,大眾集團CEO赫伯特·迪斯一篇「出師表」,將內部矛盾公開化,試圖通過輿論的力量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包括董事會。具體細節我們曾在《要麼全力支持迪斯,要麼換掉他》一文中詳述。
在迪斯的抗爭下,這場如同宮鬥一般的鬧劇開始有了實質性的進展,迪斯也如願成為這一階段的勝利者。
儘管續約的要求依然沒能被滿足,但是一直被否定的人事調整的提議終於順利通過。近日,大眾集團監事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成員們『一致決定』全力支持集團執行長赫伯特·迪斯的戰略,特別是向電動化和數位化方向的轉型發展。未來幾年,執行董事會將在赫伯特·迪斯的領導下實施這一戰略。」
為了幾年,可能三年也可能五年,迪斯清楚的知道,大眾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但其合約僅籤到2023年。也就是說,迪斯想要親自完成對大眾艘巨輪的轉向,續約是必不可少的路。
值得注意的是,據德國媒體報導,在最近的監事會上,為了讓眼下的工作可以如期開展,迪斯最終放棄了提前續約的訴求。畢竟,只有把眼前的事情幹好了才有資本去談未來。
在這次會議上,迪斯的「心腹」順利到崗,並且是要職要崗,控制這大眾集團的命脈。首先是現任奧迪財務主管阿諾·安特利茨將接替弗蘭克·威特出任大眾集團財務長。可以說,在財權上,迪斯拿到了一定的話語權,至少不會再像從前那樣,在用錢方面被束縛。
從大眾宣布數位化轉型開始,各式各樣的項目投資總計超百億,但幾年下來進度緩慢,有重要原因就是資金不能順利到位,可以預見這樣的情況之後將得到緩解。此外,在集團其他方面的支出也可以有所把控,有利於降低運營成本。
據消息人士透露,安特利茨升任大眾汽車集團CFO一職最初遭到工會方面的反對,因為他在擔任大眾汽車主要品牌財務總監時曾令工會不滿。他的上任足以說明,迪斯在監事會已經得到了強大的支持,大到可以否定工會意見。
除了在財權上給予充分支持外,關於供應鏈方面的人事調整也換上了迪斯提交的人選。
自2021年1月1日起,大眾集團的採購與零部件部門將被分拆,大眾品牌董事會成員、採購業務負責人穆拉特·阿克塞爾將負責分拆後的採購部門;現任大眾集團零部件公司CEO託馬斯·施馬爾將接管零部件部門,負責電池研發、製造、採購,充電樁和充電體系建設,以及向其他車企推銷MEB平臺。
這兩個要崗直接決定著迪斯的豪言壯語能否順利完成,在監事會上,迪斯承諾,「為了給轉型提供資金支持,整個集團將在2023年前將固定成本降低5%,未來兩年內將生產材料成本降低7%。」
看似數值不大,但是對應整個大眾集團百億級的體量,這已然是一筆巨額開支。熟悉銷售業務的朋友應該知道,在企業發展前進的過程中,迪斯安排下的這幾個崗位應該說是最容易滋生問題的地方,也是改革者最容易做出成績的地方。
不久前,我國一汽集團就公布了其連續兩年開展營銷、採購等領域專項治理成果,黨紀政務處分153人,處理合作商376家,斬斷靠車吃車的利益鏈條。
儘管國情不一樣,但人性的弱點一樣,迪斯在的改革無疑動了不少「既損利益者」的蛋糕,不管他承受來自工會及內部有多大的阻力都不令人意外。幸運的是,迪斯在人事調整方面的提案順利通過,這也是其漫漫整改長路上較為重要的一步。
在勞工組織所擔心的未來失業問題上,大眾集團承諾,將加大在沃爾夫斯堡工廠上的資源投入。原本尚有爭議的德國沃爾夫斯堡的工廠將成為高度自動化生產電動汽車的"先鋒工廠",未來大眾乘用車公司的旗艦電動車將在這裡生產。
為達到這一目的,大眾計劃成立一個類似於奧迪Artemis的項目,涵蓋從汽車研發端到生產端的工作,這意味著未來狼堡工廠還能保住很多人的就業,不會因為全球都有電動汽車工廠而衰退。
在此之前,因為大眾集團電動化轉型帶來的裁員問題,一直被工會深深忌憚,而在MEB工廠建造事宜上,由於大眾集團把更多的資源分配在漢諾瓦、茨維考、埃姆登、德勒斯登等地區,忽略了位於下薩克森州的總部沃爾夫斯堡工廠,為此州長魏爾也與迪斯爆發了些許不愉快。
在迪斯承諾將MEB工廠搬到沃爾夫斯堡後,魏爾州長從大局出發轉而支持迪斯。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不論是為了長遠考慮還是照顧工會的情緒,迪斯在鬥爭中也做出了一些折中與退讓。
為了讓迪斯放開手腳,更好的進行改革。會議結束後,大眾集團監事特別強調了迪斯近5年來對大眾集團所做的貢獻,表示在集團電氣化、數位化轉型,以及提升各品牌的利潤和效率方面,監事會將全力支持迪斯和管理委員會成員。
有業內人士表示,「這終結了管理層和其他關鍵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過度摩擦,至少目前如此。決議明確了管理層的職責,並提供了一個關注大眾根本問題的機會。」
雖然續約的要求未被確認,但總體而言,本次「內鬥」以迪斯小勝告終。
黃雲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