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Mission T」巧合「翻紅」的背後,能否打通迪斯的續約之路?

2020-12-11 易車網

通過12月1日,長達3個小時的討論,大眾執行長赫伯特·迪斯(HerbertDiess)與勞工委員會主席伯恩德·奧斯特洛(BerndOsterloh)之間的爭端,似乎再次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據內部人士透露,現場不僅請來了集團監事會主席漢斯·迪特爾·珀茨(HansDieterPtsch)作為調解員,當天會議結束後,第二天晚上甚至還臨時召開了一個執行委員會會議,繼續討論迪斯的去留。

猶如忽然忙碌起來的手術室,這一系列緊張的舉動無疑透露著一個跡象——迪斯的「情況」似乎並不是太好。

續約機會渺茫

很快,這種跡象便得到了證實。

12月3日,在會議結束的兩天後,有德國媒體報導,大眾集團執行委員會將拒絕迪斯提前續約的要求。也就是說,迪斯想要提前確定留任的提議再次遭到了拒絕。

這已經是今年以來,迪斯第二次因續約問題,和大眾集團發生激烈衝突了。上一次是在上半年,最後以迪斯卸任大眾品牌CEO才算收場。而按照這樣的局勢發展,最多到2023年2月,大眾將再次迎來一位全新的CEO。

事實上,雖然對於迪斯的去留,集團對外一直三緘其口,內部還在繼續進行討論,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迪斯想要實現續約的道路十分艱難,因為他和董事會內很多擁有決策權的對象,「關係」都十分緊張。

首先,便是此次與他發生激烈爭執的勞工委員會。身為主席的奧斯特洛先是一口否決了迪斯的兩項人事安排——後者打算推舉現任奧迪財務長阿諾·安特利茨(ArnoAntlitz)晉升為大眾集團財務長,零部件業務負責人託馬斯·施馬爾(ThomasSchmall)則是集團首席採購官員的候選人。同時,對於迪斯提前的續約要求,奧斯特洛也堅決地投了反對票。

左為大眾執行長赫伯特·迪斯右為勞工委員會主席伯恩德·奧斯特洛

向前回望,這並不是奧斯特洛第一次公開表達對迪斯的不滿了。上半年,當ID.3還未面世,便被曝出遭遇了無法解決的軟體問題時,作為集團內部的一份子,彼時的奧斯特洛並沒有選擇在公眾面前為集團進行「危機公關」,反而是用一句「震驚於大眾董事會在整個項目之初就表現得如此軟弱無力」作為回復,頗有一番落井下石的意味。

仔細探尋不難發現,讓奧斯特洛幾次三番向迪斯「開炮」的種子,或許從五年前便已種下。2015年,迪斯進入大眾不久,就大刀闊斧地對勞工委員工會進行了一次規模性裁員,一舉為大眾品牌去掉了3萬個工作崗位,節省下了37億歐元的成本支出。

成為CEO後,迪斯更是將「精打細算」進行到底。特別是在今年,受疫情和電動化轉型的影響,迪斯從年初開始就曾多次提出裁員,進一步削減德國公司的成本支出,以投入更多資金用於電動化和自動駕駛研發,而這無疑徹底點燃了他和勞工委員會之間的矛盾。

幾乎在第一時間,他們就對大眾的裁員計劃表示了強烈的反對,並指出如今高成本和低利潤的局面,是由於高層的失誤所造成,而並非業務贅餘。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作為高層的領導者,迪斯自然成為了勞工委員會針對的目標。

而被勞工委員會「盯上」,在大眾集團內部,實在算不上什麼好消息。這個看起來只是代表工人階層的組織,在大眾集團內,卻擁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到大眾集團的一個組織——監事會。2015年,大眾集團開始採用雙軌制管理模式,由董事會和監事會分別擔任公司的經營管理和監督職責,而監事會同時還擁有任命董事會成員的權利。也就是說,監事會才是整個大眾集團的決策機構。

那麼,監事會的成員又是由誰組成的呢?首先,是同時擁有保時捷和大眾集團股份的保時捷家族和皮耶希家族,他們以52.2%的股份佔比,成為了集團內最具影響力的存在,自然在監事會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其次,是德國下薩克森州,雖然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其賣出了部分大眾集團的股份,但迄今為止,下薩克森州仍然擁有大眾20%的股份,是第二大股東;

最後,不得不提的,便是勞工委員會。雖然在股份上沒有優勢,但憑藉著人數眾多,勞工委員會依然有著很大的話語權——一共只有19個人的監事會中,勞工委員會便佔據著9個席位。所以得罪了他們,無疑就等於為自己的前進之路,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如今便是引爆的時刻。

但迪斯引爆的還遠不止這一顆「炸彈」。前段時間,大眾宣布了一項五年投資計劃,為全面推動電動化轉型,集團決定向德國茨維考和埃姆登工廠分別投入大約10億歐元,將其改造為能夠生產MEB平臺產品的工廠。

也就是說,這樣一來,除沃爾夫斯堡工廠外,大眾集團在德國的所有工廠都將引入MEB生產線。而隨著ID.系列產品的比重不斷增加,可以預見的是,沃爾夫斯堡工廠存在的意義將越來越小,最終勢必難逃被出售甚至關停的下場。而「巧合」的是,沃爾夫斯堡工廠正位於下薩克森州。

很難說,這裡沒有迪斯的私心。畢竟現在對於這位CEO而言,想盡一切辦法衝破牢籠,掙脫權力的枷鎖,或許是他最想做的事情。

但,還沒等到那一天的到來,下薩克森州總理StephanWeil便率先提出了異議。他希望大眾能夠一碗水端平,並指出「沃爾夫斯堡員工的未來必須要有保障。」

面對著這樣一位想放棄沃爾夫斯堡工廠的CEO,相信在大眾監事會內部的下薩克森州代表,很難能為他投出「贊成票」。

現在,迪斯手中唯一的砝碼就是擁有絕對權力的保時捷家族和皮耶希家族,如果他們能站出來為迪斯說話,那麼後者仍然有很大勝算。但,從目前的形式來看,這位最大股東似乎並不想趟這攤渾水。

雖然在此次的會議舉行之前,保時捷汽車有關發言人曾表示,「家族將繼續支持迪斯」,但從目前並沒有實質進展的局面來看,保時捷和皮耶希家族似乎並沒有在實際上給予迪斯支持。

隨後,大眾集團股東之一,SanfordC.Bernstein分析師阿恩特·艾林霍斯特(ArndtEllinghorst)為兩大家族寫信,希望他們能公開說明到底是否支持迪斯的舉動,也進一步證實了我們的猜測——對於整個監事會而言,現在的關鍵問題是能否儘快找到迪斯的代替者,如果能找到更合適的人選,那麼迪斯便隨時可以離開。

「翻紅」的「MissionT」

有趣的是,在迪斯與監事會的抗爭仍處於焦灼局面時,一條「大眾發布『MissionT』挑戰特斯拉『的消息,卻成為了各大媒體爭先報導的對象。一時間,不免給人一種錯覺,迪斯似乎已經贏了這場「戰爭」。

但現實的情況是,「MissionT」最近一次被提起,是在迪斯於11月28日發布的那篇長文中,只是當時人們的關注點幾乎都集中在了前半段——迪斯對於大眾集團的不滿與抱怨。而這一段改革的舉措,則出現在了文章的最後部分。

不過,這也算不上是媒體的失職,畢竟「MissionT」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實在也不能算作是新聞。

「我們於2020年4月,與來自大眾、奧迪和保時捷的31位高級管理人員參與了一項名為『MissionT』的活動。這次活動正是圍繞著,我們如何能在2024年前追趕上特斯拉的方向而展開。」這是迪斯在文章中對於這項任務的描述。

迪斯在文中的配圖:大眾集團最近一次召開董事會的情形

「我們要以更快的速度提升軟體能力,在奧迪執行長馬庫斯·杜斯曼(MarkusDuesmann),和首款概念車Artemis項目的帶領下,集中集團內部軟體和硬體資源,來加速有競爭力的電動汽車推出。」

這的確是個非常好的計劃,只是好像在哪聽過。

6月份,在迪斯被迫卸任大眾品牌CEO後,監事會高層曾表示,雖然監事會仍然會支持他的轉型計劃,但卻不得不進行一些人事決定,因為迪斯發起了許多項目,幾乎從未徹底完成過。

其中,他們特別提到了一項名為「火箭(Rocket)」的新項目:任命馬庫斯·杜斯曼為項目負責人,研究如何在2024年前趕上特斯拉,旨在推進大眾集團的軟體開發……

雖然只寥寥幾句,但從這些核心信息中我們還是可以確定,當時監事會口中的「火箭」,正是如今迪斯所說的「MissionT」。

只是,在半年前,這個新項目就已經遭到了監事會的批評,因為「即使在今天,也幾乎沒有一行軟體代碼來自我們。」

雖然到現在,ID.3的軟體問題依然沒能解決,但迪斯想要追趕特斯拉的決心卻沒有因此消失。時隔半年後,我們在他的文章中,也對這項計劃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一個以起品牌及發動機而聞名的集團,必須將自己轉變為一家數字公司,能夠管理且能與數百萬臺『帶輪子的計算機』進行通訊,隨時為它們提供服務和協助。」身為「軟體定義汽車」的創作者,迪斯非常明白智能汽車的含義,但他更清楚的是,在大眾現有的體系內,想快速完成轉型,幾乎是件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要改變數十年來發展起來的複雜的內部程序並不容易,但對於一家剛起步的公司而言,處理那些不斷進步的新技術,要比那些依靠過時的流程而興旺發達的公司容易的多。」所以,迪斯的言外之意已經十分明顯,想要實現追趕特斯拉的目標,就必須要組建一個規模較小、技術優勢明顯、流程簡單的團隊,正如特斯拉的組織架構那般。

在文中他還透露,「一個全新的組織在10月份建成,並且已經開始運作,而這個組織也將是大眾數位化變革的基礎。」

迪斯有意無意的文字,與這一輪過分集中的宣傳,讓我們很難相信,這只是一個巧合。畢竟這是個已經開始8個月,且進展並不算順利的項目,甚至在文章發出的那幾天,都沒能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但此時,這個需要到2024年才能驗證結果的項目,卻突然成為了新聞熱點,這一波恰到好處的宣傳,在重申大眾堅定轉型戰略的同時,無疑也為迪斯的續任造著聲勢——一旦這個計劃成為人盡皆知的消息,大眾大概率會將其推行下去。這樣一來,如果進展順利,迪斯續任的可能性將會大大提升;而哪怕奧迪沒能成功,到2024年,迪斯或許仍然會以大眾集團CEO的身份,接受來自社會和監事會的審判。因為在此之前,即使迪斯任期屆滿,應該也沒有人願意冒險來當這個「接盤俠」。

我們可以看到,雖然掌管著全球最大汽車集團,但迪斯仍然有著太多的無可奈何。無論此次「翻紅」的「MissionT」是否有人故意為之,我們都希望迪斯能夠繼續帶領大眾集團向著轉型的方向走去,畢竟市場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經不起來來回回的反覆。

至於那些已經曝出的,未來幾年間要投入350億歐元,推出30輛新車的計劃,現在討論還為時尚早,在提出這些數字的人還未塵埃落定時,一切或許都是未知數。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蕊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133614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易車號作者提供

相關焦點

  • 大眾執行長迪斯續約仍未如願
    在接手大眾集團執行長一職後,迪斯一直試圖將大眾從全球最大的內燃機汽車製造商,轉變為一家能夠大規模生產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的公司。與主要競爭對手相比,大眾現在面臨效率低但成本高的問題。迪斯認為,必須通過削減成本來釋放更多資源,用以生產高科技汽車,推動大眾電氣化轉型。
  • 「逼宮」失敗,沒有迪斯的大眾將何去何從_易車網
    作者:陳婧涵近幾日,受困於大眾監事會及工會的阻撓,迪斯的「續約保衛戰」可以說是12月車圈最大的瓜了。12月1日,在德國北部「狼堡」的大眾集團總部,一場長達三個小時的監事會小組會議落下帷幕,外界都在焦急地等待著「重磅」消息的傳出,但遺憾的是大眾汽車監事會針對大眾汽車CEO赫伯特·迪斯的審議沒有拿出解決方案。
  • 大眾CEO迪斯在權利鬥爭中勝出,兩位心腹升任大眾集團高管
    此前大眾集團CEO迪斯正謀求安插自己的兩位親信進入集團要職,據悉迪斯向監事會施壓的一種手段,以迫使後者同意自己的續約申請。經過一番內部鬥爭,迪斯曾推薦2名「心腹」升任大眾集團高管一事得以成功。大眾集團CEO迪斯計劃推舉奧迪財務長阿諾·安特利茨(Arno Antlitz)晉升為大眾集團財務長;推舉集團零部件業務負責人託馬斯·施馬爾(Thomas Schmall)晉升為大眾集團首席採購官員。
  • 大眾CEO迪斯在權利鬥爭中勝出 兩位心腹升任大眾集團高管
    CEO迪斯正謀求安插自己的兩位親信進入集團要職,據悉迪斯向監事會施壓的一種手段,以迫使後者同意自己的續約申請。經過一番內部鬥爭,迪斯曾推薦2名「心腹」升任大眾集團高管一事得以成功。大眾集團CEO迪斯計劃推舉奧迪財務長阿諾·安特利茨(Arno Antlitz)晉升為大眾集團財務長;推舉集團零部件業務負責人託馬斯·施馬爾(Thomas Schmall)晉升為大眾集團首席採購官員。
  • 大眾叫停鐵腕CEO迪斯續約事宜
    在大眾集團向德國檢方支付了900萬歐元罰金後,該公司CEO迪斯和監事會主席潘師正式從「排放門」案件中解脫出來,未來也不會再因該案件而陷入司法審判。事後,心情大好的迪斯向監事會申請延長自己的工作合同到2025年,但據德國媒體《經理人雜誌》報導,迪斯的申請遭到大眾集團監事會、保時捷家族和皮耶希家族的「三重否定」。『迪斯』據悉,迪斯的「續約申請」遭拒可能與近期大眾集團接二連三的負面事件不無關係。
  • 大眾內鬥暫緩,迪斯先下一城
    儘管續約的要求依然沒能被滿足,但是一直被否定的人事調整的提議終於順利通過。近日,大眾集團監事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成員們『一致決定』全力支持集團執行長赫伯特·迪斯的戰略,特別是向電動化和數位化方向的轉型發展。未來幾年,執行董事會將在赫伯特·迪斯的領導下實施這一戰略。」
  • 迪斯獲監事會全力支持,大眾加快變革腳步
    大眾集團監事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成員們「一致決定」全力支持集團執行長赫伯特·迪斯的戰略,特別是向電動化和數位化方向的轉型發展。董事會方面也表示:「未來幾年,執行董事會將在赫伯特·迪斯的領導下實施這一戰略。」不過,據接近監事會的人士透露,迪斯最終放棄了提前續約的訴求。
  • 迪斯要求進行信任投票 大眾尋求避免危機
    迪斯(圖片來源:大眾) 知情人士透露,本周早些時候,迪斯曾要求執行委員會對他的改革努力投下信任票,要求提前續約,但是公司的主要利益相關者反對此舉
  • 迪斯獲監事會全力支持,大眾加快變革腳步_車市動態_汽車_中金在線
    大眾集團監事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成員們「一致決定」全力支持集團執行長赫伯特·迪斯的戰略,特別是向電動化和數位化方向的轉型發展。董事會方面也表示:「未來幾年,執行董事會將在赫伯特·迪斯的領導下實施這一戰略。」不過,據接近監事會的人士透露,迪斯最終放棄了提前續約的訴求。
  • 大眾未對迪斯進行信任投票 監事會討論具「建設性」_車市動態_汽車...
    12月9日,大眾集團監事會召開會議,以尋求平息領導層危機的方法。此前,迪斯要求提前續約,以及為其改革努力提供更多支持。迪斯一直尋求將大眾從全球最大的內燃機汽車製造商轉型為能夠量產電動車和自動駕駛車的公司。但其改革的步伐和深度(包括在德國降本和將大眾轉型為科技公司)導致他與渴望保護當地就業的勞工領導人多次發生衝突。
  • 路透社:大眾集團即將召開會議,討論CEO迪斯任期延長問題
    ▲路透社報導截圖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於2015年加入大眾集團。2018年,迪斯接替穆倫出任大眾集團CEO一職。今年7月,因為和大眾集團監事會的衝突,迪斯失去了對大眾乘用車品牌的直接控制權,從大眾乘用車品牌CEO的職位上離開,其大眾集團CEO的職位得到保留。而根據合同,迪斯在大眾集團CEO職位上的任期將於2023年結束。
  • 大眾內鬥再升級,CEO迪斯上書「出師表」
    早在今年6月份,迪斯就曾申請延長合同,被工會拒絕,在一次3000多名管理人員參加的內部會議中,迪斯當眾指責監事會成員中有內鬼,將大眾高度機密的軟體問題洩露給媒體,導致了鋪天蓋地的關於大眾高爾夫8和I.D3軟體問題的報導。迪斯言辭過於激烈,徹底激怒了監事會,甚至考慮與迪斯終止合同,最終以迪斯的公開道歉、被剝奪大眾品牌的管理權雙方和解,在迪斯的落敗中告一段落。
  • 迪斯獲監事會全力支持 大眾加快變革腳步_易車網
    迪斯獲監事會全力支持大眾加快變革腳步中國網汽車我要分享大眾集團監事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成員們「一致決定」全力支持集團執行長赫伯特·迪斯的戰略,特別是向電動化和數位化方向的轉型發展。董事會方面也表示:「未來幾年,執行董事會將在赫伯特·迪斯的領導下實施這一戰略。」
  • 迪斯和大眾沒有勝者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原標題:《迪斯縱火》 3個小時後,大眾汽車監事會針對大眾汽車CEO赫伯特 · 迪斯(Herbert Diess)的審議沒有拿出解決方案,迪斯沒有下課,同時也沒有贏得續約合同和填補空缺職位的支持。 由迪斯點燃的衝突無疾而終,沒有勝者。
  • 大眾再度上演「權力的遊戲」,CEO與工會衝突升級,誰能勝出?
    誰能勝出,決定了大眾集團的改革能否順利進行。文/宋雙輝作為全球第一大汽車集團,大眾集團這些年沒少上演內鬥戲碼。就在今年6月,大眾集團CEO迪斯突然被削去了大眾汽車品牌CEO的頭銜,還因為言辭不當而向監事會成員道歉。
  • 迪斯縱火
    3個小時後,大眾汽車監事會針對大眾汽車CEO赫伯特 · 迪斯(Herbert Diess)的審議沒有拿出解決方案,迪斯沒有下課,同時也沒有贏得續約合同和填補空缺職位的支持。 由迪斯點燃的衝突無疾而終,沒有勝者。
  • 迪斯變法,未完待續
    儘管他本人的續約請求沒有下文,那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權力得到了足夠的鞏固和展示。除了聲明的支持,不乏實質性信號:監事會同意提拔阿諾·安特利茨作為集團財務長,同時分拆零部件和採購部門,託馬斯·施馬爾作為零部件負責人獲得管理委員會職務。這兩位均為迪斯的友軍。
  • 大眾內卷和懸崖上的迪斯
    這一天,大眾汽車集團面臨領導危機。3名消息人士對路透社透露,大眾汽車集團正在召開執行委員會,討論其執行長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提出的延長合同要求。但是最終,大眾汽車集團執行委員會避免討論迪斯的合同續約問題。
  • 大眾汽車集團CEO迪斯正在謀求信任投票及提前延長個人合同
    記者 | 李亦萌一名知情人士在近日透露,大眾汽車集團最高管理層正設法避免與集團現任執行長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就潛在的續約一事進行討論,以化解這家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迫在眉睫的領導危機。
  • 大眾「宮鬥」告一段落:CEO迪斯遜位,電動化革命火種得以延續
    作為一名改革者,迪斯面臨著巨大阻力,而這場改革的成功與否很可能決定著大眾未來的生死存亡。而隨著迪斯的未能續約,其所提的戰略方向卻得到認同,大眾改革之路愈發變得撲朔迷離。以上任命對於迪斯的電動化改革計劃十分重要,迪斯在重要的崗位上都安插了自己信任的幫手。長期以來一直與工會進行鬥爭的迪斯試圖以降低大眾在德國的製造和開發成本,從而將甲殼蟲的品牌推向一個更加現代化的科技公司。遺憾的是,他個人最終無法完成續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