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皇子兄弟,為何雍正與十三阿哥感情這麼好?

2020-12-23 夜裡的貓頭雕

1730年,已經四十四歲的康熙的第十三個兒子胤祥生病去世了,這讓雍正皇帝十分悲痛傷心難過。雍正和胤祥在古代的皇室之中可以說是少見的兄弟情深,不管是二人之間的深厚情誼還是當時的政治背景,兄弟二人之間的感情都是不容置疑的。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兩位皇子成為「模範兄弟」呢?

圖為雍正皇帝

實際上,關於胤祥和當時的胤禛的年少時期的歷史記錄很稀缺,我們從史書典籍之中所能知道的就是二人從小一起長大,胤禛比胤祥大八歲,他負責教弟弟胤祥算數,二人也是因此形影不離。胤祥的生母地位低下且去世較早,但是前期的胤祥聰明機智,能文能武十分受康熙的寵愛,可惜的是後來因為政治事故而被冷落,漸漸被康熙疏遠。至於胤禛更不用說了,簡直是皇室的標準典範。

圖為雍正生母,孝恭仁皇后

所以兩人在這莊嚴的紫禁城中也算是難兄難弟了,從小二人就棠棣相依,相互依靠:

「憶昔幼齡,趨侍庭闈,晨夕聚處。比長,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學,日事討論。每歲塞外扈從,形影相依。賢弟克盡恭兄之道,朕兄深篤友弟之道。天倫至樂,宛如昨日事也。」——出自雍正寫給怡親王胤祥的祭文

甚至兩人在一起同康熙下江的時候二人每天窩在一起。康熙還曾命兩人眾大臣引得眾人稱讚。

「令內侍引諸臣至行宮左廂、恭視皇四子皇十三子書聯。諸臣環立諦視、無不歡躍欽服。」——選自《清聖祖實錄》

圖為愛新覺羅胤祥

即使後來胤祥失寵遇冷,親王也經常會和他在康熙眼皮子底下書信往來,從兩人還是孩子時候寫的東西到後來對唱的詩詞,胤禛皆「吉光片羽,特診唉存錄,藏之宮中」,後整理編篡成集。

康熙皇帝

幾十年的父子兄弟各種爭鋒博弈,幾乎所有的皇子都想弄死他,甚至就連自己的親媽都不疼愛自己,還幫著自己的弟弟十四阿哥恨不得他早早死去。可能是因為年輕時候的心理陰影,導致雍正一生都「喜怒無常」,情感十分極端。就連後世也認為雍正有些冷血殘酷。

後期胤祥境遇一落千丈,為了維護弟弟的政治形象,雍正上臺後將弟弟的黑歷史藏得嚴嚴實實,所以胤祥為何遭到康熙的不公待遇便成為了歷史懸案。不過兩人在奪嫡的數十年間刀光劍影共患難中早已建立了「至誠相託」的感情。雖然胤祥被廢,但是他依然堅定的支持胤禛,為胤禛奪得皇位做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這也就是為什麼二人之間能擁有如此深厚的感情了吧。

參考文獻:

《清聖祖實錄》

《劍橋中國史》

《細說清史》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八爺黨為何敵不過病入膏肓的十三爺?
    詩文翰墨,皆工敏清新」——《清史稿》在清朝初期,皇子們非常辛苦,既要習文,又要練武,筆者在前一篇問答中寫過,文採和弓馬最嫻熟的皇子是三阿哥胤祉,但是要論最勇敢的皇子應該是胤祥。胤祥可手刃猛虎而面不露懼,吟詩作文也是清新流暢,也是文武雙全不可多得的人才。
  • 李元吉為何站隊李建成,十三阿哥為何支持雍正,奪嫡之爭中應該如何...
    自從夏啟開啟了家天下的歷史之後,兄弟之爭便愈演愈烈,縱觀夏、商兩朝,因為爭奪王位而造成的宮廷內亂數不勝數。到了周朝,為了消除這一隱患,便制定了嫡長子制度,才讓王位繼承有禮法可依。春秋戰國時代禮崩樂壞,兄弟奪位更是造成國家動蕩,從而被強國所滅。
  • 雍正王朝:康熙為何只給太子和十三阿哥火爐,唯獨大阿哥沒有?
    大阿哥胤褆《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和十三胤祥沒有殺人的心,大阿哥胤褆愚蠢還殺心甚重,在年輕的時候,也算是一位猛將,曾經跟隨康熙親徵葛爾丹,他也算是身先士卒,就是腦子不夠用,因為孤軍深入,被葛爾丹俘虜。幸虧有自己的妹妹藍琪兒相救,要不然他的命運還不知道怎麼呢?我們看一個人是否成大事,一般看他身邊的人就知道了。
  • 康熙圈禁幾個皇子和後來雍正圈禁那些兄弟,環境條件怎麼樣?
    從清朝諸位皇子不同圈禁和環境來看,什麼權勢地位,金錢名利,在政治鬥爭面前都不堪一擊,只有擁有自由才是最真實寶貴的。圈禁是清朝最常見的懲罰,坐牢也是分等級和待遇的,在當時圈禁一共有四種:牆圈、屋圈、坐圈、人圈。從字面上看不難看出圈禁的環境是有差別的。
  • 鄔思道以「天子無私事」為由讓雍正不要見十七阿哥有何深意?
    我認為這有點過度解讀了,雍正雖有除掉鄔思道的想法,但不至於讓自己的弟弟,一個皇子來幹這種見不得光的事情,隨便找一個粘杆處的侍衛就能辦了。十七阿哥胤禮來的目的無非是向雍正匯報關防事宜和表功,因為雍正登基當晚,十七阿哥在幫著十三阿哥胤祥控制了豐臺大營以後,然後十三阿哥安排他領兵在暢春園外勤王護駕。
  • 雍正一生褒貶不一,對兄弟更是無情,可為何對十三爺屢破規矩?
    那別看雍正對其他兄弟痛下殺手,可這個胤祥截然不同。雍正一登基,馬上下詔封老十三胤祥為四位總理事務大臣之一,晉升為和碩怡親王,全權協助雍正治理江山。 雍正曾感慨無比,在他眼裡,其他兄弟那都是渣。胤祥是哪哪都好,渾身是寶全是優點。等到後來政局平穩,胤祥更是不顧病體總理朝政,日理萬機,身兼九職是鞠躬盡瘁。財政搞好了,水利搞好了,攤丁入畝了,大清穩當了。 難得的是,雍正一朝非常重視人才選拔,只要是老十三推薦的,雍正往往不許考核並予以使用。認為怡親王慧眼識人,為國薦賢之處甚多。
  • 雍正繼位後,「九子奪嫡」各位阿哥的真實下場
    諸子均隨「胤」字,雍正帝胤禛即位後為避帝王諱,諸皇子名中「胤」字改為「允」字。皇位爭奪的主要參與者為九個阿哥,分別是:大阿哥、二、三、四、八、九、十、十三、十四阿哥,分為5派。大爺黨:直郡王胤禔、納蘭明珠、餘國柱、佛倫。
  • 十阿哥胤?在眾兄弟當中為何這麼豪橫?他到底什麼背景?
    有這麼一句話,每一個優秀的程式設計師都是雍正皇帝,為什麼呢?因為雍正皇帝是幹掉八阿哥(bug)的人,聽了這個諧音梗,王建國會不會生氣呢?康熙晚期九子奪嫡,這位人稱八賢王的八阿哥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在他的身邊有哼哈二將,其中之一,就是康熙爺的第十個兒子,十阿哥胤?!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兵變」,康熙為何同時加封四位皇子為親王?
    可在《雍正王朝》中,卻有著這樣的一段劇情,當康熙面對太子胤礽的「叛亂」的時候,竟然同時將自己的四位皇子晉封為了親王。 康熙為何要「一口氣」連著封了四個親王,他真正的目的又是什麼呢?這裡我就來為大家做一個解讀。
  • 同為八爺黨成員,雍正為什麼放過了十阿哥,背景強大只是一方面
    兩人於雍正四年先後病逝於監所,也有說是被雍正皇帝下了黑手。但是同為八爺黨的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既沒有被逼改侮辱性的名字,也沒有「病逝」,這實在是太巧合了。都是八爺黨成員,為什麼雍正要區別對待,本篇重點講講十阿哥胤䄉得以善終的原因。從《雍正王朝》裡我們可以得知,八爺黨的首腦是八爺胤禩,他這個人頗負韜略,可以說有頭腦有城府,是個精明能幹的皇子。
  • 老十二未奪嫡對雍正也沒威脅,雍正為何欺負他?胤陶:看我老實?
    最終在這場大亂鬥之中,四阿哥胤禛贏得了勝利走向了那張至尊皇位,四阿哥登基對於當時的清朝來說是好事,因為康熙晚年的爛攤子實在是太亂了,急需像雍正這樣的鐵腕君王,可是對於他的兄弟來說實在是不是一個很好的消息。因為雍正這個人很腹黑,心機也很深,可以說是睚眥必報,當年和他一起爭奪皇位的那些兄弟除了一直支持他的黃十三子允祥之外,另外七個都沒好下場。
  • 雍正繼位,對其他爭儲兄弟極為狠厲,為何對廢太子禮遇優待
    1647年,赫舍裡氏因為生太子去世了,於是康熙就把所有的愛都轉移到了兒子允礽身上,孩子一歲的那年就被立為太子了,而且是秘密進行的,這完全是出於個人感情。這可苦了太子,從小就被無數雙眼睛盯著。等長大後,開始有了政敵。後來在廢太子之處,就出現了九子奪嫡,再也沒立過太子,直到自己去世前宣布雍正繼位。
  • 雍正登基後,那些參與九子奪嫡的兄弟們下場如何?一個比一個慘
    在爭奪皇位的後期,這些皇子大致分為兩派,以四阿哥胤禛為主的四爺黨,他們這派勢單力薄,只有老十三支持四阿哥;另一派則是以八阿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相比之下八爺黨實力雄厚,除了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以及十四阿哥的鼎立支持,還有很多朝廷重臣的支持。
  • 雍正登基第二天,十三爺從閒散宗室一躍為親王,康熙這棋走的漂亮
    二、十三爺被康熙雪藏,實則是成了雍正的好幫手,這步棋下的好十三爺允祥其實深受康熙喜愛,他六歲進宮學習文武知識,電視劇中都說十四爺武功卓越,其實那是沒有給允祥機會,如果讓允祥出徵,恐怕不見得比老十四差勁吧。
  • 雍正登基後直言:「誰想當皇帝讓給他」,為什麼他敢這樣說?
    雍正剛剛繼位,就敢於和兄弟們說出這樣的話來,這是影視劇中虛構的場景,歷史上真實的雍正有沒有這樣的操作真的不好說,那麼雍正為何敢這麼做呢?難道他就不怕有人答應嗎?這樣對於剛剛坐上皇位的雍正而言,那可就不僅僅是打臉那麼簡單了,畢竟君無戲言,你讓他到底讓不讓這個皇位呢?
  • 在《雍正王朝》中,為什麼十三爺在軍隊中有著很高的威望?
    胤祥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這使他失去了倚靠,其他皇子都有母親背後的家族勢力幫助,他自小就是兄弟們欺負的對象,尤其是九阿哥、十阿哥沒少折騰他,甚至稍微有點身份的太監都敢作弄他,而且他的月例銀子也比其他阿哥少。只有太子和四阿哥胤禛經常關照他,但太子並不和他交心,真正愛護的只有胤禛,所以他屢次在關鍵時刻給予胤禛強有力的支持。
  • 雍正皇帝登基後,善待廢太子一家,為何不肯赦免大阿哥?
    雍正繼位之後,肯定要收拾曾經在奪嫡大戰中的對手,但是為何他如此善待廢太子,但是對待大阿哥卻絕不留情呢?一、雍正為何不放過大阿哥大阿哥胤褆是康熙第一個孩子,但是很可惜她的母親並非正視,所以他只是庶出,沒有資格做太子。不過清朝亂不是沒有原因的,在未來皇位的繼承上沒有做過硬性規定,而是賢者上。
  • 九子奪嫡最後雍正獲勝,那些沒參與奪嫡的阿哥們過得怎麼樣?
    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最後四阿哥胤禛勝出,在康熙帝去世後繼承皇位,成為雍正帝。  4、十七阿哥允禮——1738年病逝,享年42歲。  十七阿哥允禮沒有直接參加奪嫡,但擺明也是四爺黨的,理由很簡單,雍正二年八月,雍正發上諭給宗人府:著加怡親王俸銀一萬兩,果郡王著照親王給與俸銀俸米。  怡親王也就是十三阿哥,雍正的死黨,他享受親王雙俸待遇,而允禮身為郡王,卻能享受親王的待遇,不是雍正的人那就見鬼了。
  • 歷史上三阿哥胤祉奪嫡心思並不明顯,為什麼還被雍正囚禁致死?
    至於說胤祉第一個向雍正磕頭稱臣,歷史上沒有這一回事,這是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的橋段,而且是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他迫於當時的形勢才跪下來稱臣的,十三爺胤祥沒來之前,隆科多沒有捧出遺詔之前,他都沒有甘心,他不相信康熙會傳位於胤禛,即使康熙臨駕崩之前對他們在場的所有阿哥說傳位於四阿哥,他還是不願意承認,因為他自始至終看不上他的這個刻薄的四弟。
  • 康熙的九位皇子為何要拼了命爭奪皇位,卻不願做個無憂無慮的王爺
    比如,康熙皇帝的十三阿哥胤祥,因為在「一廢皇太子」時遭到了康熙的厭惡,直至康熙去世都沒有在對其進行任何的封賞,這就使得身為康熙皇子的胤祥生活極為拮据,常常需要依靠雍正的救濟才能勉強度日。除此之外,十六阿哥胤祿是過繼給了莊親王博果鐸,襲承莊親王的家族世系爵位,而其他皇子,包括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等,均為貝勒、貝子級別,還有像十三阿哥胤祥這樣沒有得到冊封爵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