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我國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有利於世界各國建立和加強互通互聯的夥伴關係,引導全球治理體系的有效變革,實現全球共同發展繁榮貢獻的中國智慧和方案。
站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關口,我們國家已制定了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關鍵階段的強國方略:面向未來,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智能製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推動數位技術產業化、傳統產業數位化,以數字經濟賦能內循環。利用數位技術,把產業各要素、各環節全部數位化網絡化,推動業務流程、生產方式重組變革,進而形成新的產業協作、資源配置和價值創造體系。這是我國在特殊時期籌劃的更深層次的改革,提出的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施我所長、盡我所能,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優勢和潛能新的治國方略。
構建什麼樣的數字經濟生態體系有效賦能內循環,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由「掃一掃」專利技術發明人徐蔚博士創立,基於「掃一掃」等一系列專利體系和「數字人」概念發展創立的碼鏈數字經濟理論;碼鏈技術與一體四商的落地實踐;打造碼鏈數字經濟生態體系;通過「統一發碼」、「統一掃碼」全球授權合作平臺,由發碼行倡導發起並聯合全球「掃一掃」應用技術的各類生產商、服務商、消費商、交易商及品牌商和運營商,共同組建「發碼全球聯盟」;打通物聯網時代下的二維碼大數據流,依託碼鏈「點、線、面、體、系」,以「掃一掃」為基點,構築「碼鏈數字經濟生態體系」;實施「碼鏈重構新世界」;打造全球數字資產數字貨幣發行與流通、交易的平臺;向全球願意接受共識的機構授權「掃一掃」發明專利,提供「統一發碼」軟體服務。這不但給出了有效賦能內循環的解決方案,也給出了在數字經濟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方案,並且一直在行動中。
基於掃一掃的碼鏈技術在內外循環中的賦能作用 碼鏈技術通過「碼」來標識數字人的行為,並建立數字身份體系。碼鏈技術讓人類社會在信息傳遞這個尺度上,建立一個以「碼」為單位的信息維度(簡要來說包含5W元素,即時間、地點、人物+前因後果)。這個「碼」可以是「一維碼,二維碼,多維碼,隱形二維碼等多種條形碼點陣圖的表現方式」,通過「掃一掃」接入碼鏈的方式,來建立一個真實世界與數字世界一一對應的多個平行世界(不僅不是數字孿生,更非虛擬的IP世界),這是對「香農定律」的一個突破,由於這個平行世界有多個乃至無限多個平行世界的維度,即實現從三維世界到四維世界的映射,這個數位化的平行世界,是可以以自由意識進入,這就完全不同於基於IP的虛擬世界的網絡空間,在碼鏈的世界中,人的行為表現為數位化的行為方式,即數字人的表達。「碼」(不局限於QR二維碼)的唯一性、安全性、不可篡改性以及龐大的數量和時間戳,通過「掃一掃」接入,給予了它成為我們在數字世界中的身份標識,也是搭建數字世界的基礎,因此,通過「掃一掃」生成動態碼來標識數字人行為的這一專利發明的意義,遠遠大於「二維碼」只是靜態標識信息本身。在碼鏈的數字人世界裡,新生成的「碼」代表著用戶(或商品)的身份信息所有權,用戶可以通過「掃一掃」,在獲取一個外部世界的「碼」(二維碼等)中,植入自己的數字人DNA後生成新的「碼」,存儲在碼鏈網絡中,這樣就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基於這個「碼」的身份系統,碼鏈體系可以為每一個數字人「掃一掃」即「點」,搭建起屬於自己的價值傳遞網絡。這個可以傳遞價值的人類社會化行為的社交網絡就是「價值鏈」。價值鏈指的是用戶基於「碼」這個數字身份構建的人際關係網絡。而無數的「點」與無數的「線(價值鏈)」,即構建成基於特定主題即產業的數字人云平臺伺服器,即「產業碼」。每個碼(每一次交互)可包含其發行人(數字人)和服務列表,每次掃碼接入,代表一次連結(交互),將發行人所提供的服務和掃碼的「數字人」連接起來,通過「數字人」之間相互交換數據來使得掃碼的「數字人」獲得他所需要的服務。所有「數字人」能獲取的服務,以及獲取每個服務的「數字人」這兩個維度構成一個「人一服務」的連結矩陣,這個矩陣即「智慧碼鏈」網絡。碼鏈不僅記錄所有過去發生的連結,同時記錄根據人的意願而將要發生的可能連結,從而杜絕發生不符合人意願的連結發生,並挖掘出人們所需要的潛在服務。
由於掃碼連結,自動接入獲取地理位置信息,從而使得碼鏈的接入這一人類的數位化行為可以與物理空間網格(簡稱「物格」)緊密耦合在一起,從而可以根據智能合約自動匹配「掃碼連結」產生的收益到該「物格」裡去,收益可包含「掃碼開卡漫遊,掃碼購物提成,以及掃碼支付費率」等多重可能,因此「數字人」可以盤活每一個人類的行為,物格可以盤活「每一寸土地」的活力,從而最大限度激發社會的活力。
碼鏈理論中,物格作為「數字土地」,從經濟學理論上回歸體現了「土地是財富之母,勞動是財富之父」這一人類社會的基礎共識,可杜絕金融投機思維的「一夜暴富,不勞而獲」。
「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是形成有效、良性內循環的核心。供給可以創造需求,需求可以引導供給。要形成良性有效的內循環,就必須要推進供給側的改革,當下,就是要通過要素流動和資源的再配置,來滿足已經變化的國內市場需求。而碼鏈數位技術,可以把產業各要素、各環節全部數位化網絡化,從而推動業務流程、生產方式的重組變革,形成新的產業協作、資源配置和價值創造體系,賦能內循環。碼鏈強調人與人(數字人)、人與物(物格)的連結。人與萬物直接相連從而完整融合線上、線下,可以記錄人類行為的每一次交互,從而使得好的商業服務傳播效率更高效、安全、可靠,同時又能有效保護個人隱私。是賦能內循環,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的創新。
而物格的價值是基於人類的數位化行為,因此,「物格」可以成為最廣泛的人類共識的價值錨定物,從而擺脫了依靠算法算力的IP機器人世界的規則,進而成為全人類共識的數字時代的基礎建設。
用碼鏈打造安全公平的多邊貿易環境
在全球經濟體中,國別、地區間產品和服務互補性很強,易貨交易、投資需求非常旺盛。而傳統的易貨交易模式已無法滿足當下經濟發展的需求。這是因為,現有貿易結算單位存在沒有錨定物的缺陷。各國中央銀行控制的非實物貨幣供給帶有較強的主觀性,最顯而易見的就是濫發貨幣,導致貨幣貶值。而目前的國際貿易結算中,美元佔比41.68%,人民幣佔比只有1.9%,這就導致中國在國際貿易中不得不使用美元作為結算,而美元不斷地增發有可能引起美元信用危機,而緊盯美元,最終只會引爆人民幣的信用危機。因此,如何建立有「錨定物」的數字貨幣就很重要。而現有的「數字貨幣」同樣擁有與生俱來的缺陷,例如,以區塊鏈為底層技術的比特幣,因為其基於IP網際網路的共性,存在天然的安全隱患——去中心化(丟失無法追回),匿名性,總量有限(不利於經濟發展的增長)。而「基於物權把控的碼鏈數字貨幣體系」和以碼鏈技術為基礎的「碼鏈數字經濟技術」等研究成果,將可以解決現在的貨幣、數字貨幣體系的種種缺陷,有效推動國際多邊貿易的易貨交易,從而構建一個安全、公平的國際貿易環境。
以碼鏈數字經濟技術為基礎的數字資產及計量單位與現有的區塊鏈數字貨幣的區別在於物權把控。以「智能二維碼」為介質,將各行業產業鏈的合約轉化為可分割、可交易、可轉讓、可兌換、可追蹤的「智能合約」,且在碼鏈內進行物權交換。以碼鏈數字經濟技術為基礎的數字資產及計量單位體系中,「智能二維碼」即「特別提物權SGR」。即每一個商品對應一個「智能二維碼」,而這個「二維碼」代表該商品「特別提物權」。通過特別提物權的交換,實現商品與商品的交換(物物交換)。這個代表「特別提物權」的二維碼,可同時作為數字貨幣的載體與支付手段,可通過「掃碼」完成支付。而特別提物權的定值與市場流通的實物是直接掛鈎的。例如,在易貨交易的操作過程中,物物等價交換的供應鏈智能合約可以分為一份份的智能二維碼。即以碼鏈數字經濟技術為基礎的數字資產及計量單位是基於物權把控,所以不存在增發、通貨膨脹。比如,可以在「一帶一路」的推進中,以剛需品「高鐵」作為錨定物,奠定「數字貨幣」的基礎。同時,以以碼鏈數字經濟技術為基礎的數字資產及計量單位是以智能合約為憑證進行物權交換,所以可高效流通。以碼鏈數字經濟技術為基礎的數字資產及計量單位的引入,將使得易貨交易從「點對點」單線交換變成「多對多」的多元交換,增加了貿易的自由度和便捷度,幫助易貨交易更快更好地發展。
在數字貨幣方面,二維碼掃一掃技術已日趨成熟與普及,「數字貨幣」和「掃碼支付」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但以數字貨幣的代表「比特幣」而言,其底層技術區塊鏈也是一種根植於網際網路的技術,要從根本角度解決國家經濟安全管理隱患,碼鏈這種完全脫離網際網路的技術應當是一種可靠選項。
用碼鏈構建互聯互通的全球利益共同體
碼鏈理論源自「以人為本,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世界大同」五千年中華文明的傳承;碼鏈技術是把碼鏈理論與現代科技相融合的創新。碼連結入體系,是區塊鏈的升級版,區塊鏈的底層是IP,是機器(機器為本);而碼鏈的底層是碼,是數字人,是數字人行為的記錄,更是數字人提供服務的表達(以人為本);碼取代IP成為聯網接入的本質,相對於網際網路區塊鏈,碼鏈理論從哲學高度到科技深度,不僅是一場技術革命,更是思想革命,文明之爭。
如果說網際網路是由滑鼠點一點來推動的,那麼「移動網際網路」及5G時代的「萬物互聯」的物聯網,則將由「掃一掃」開啟。發碼行正通過「統一發碼中心」,制定用「碼」取代「IP」,擺脫以美國為網際網路管理中心的網絡霸權,建立同時向下兼容網際網路,又「以人為本」的萬物互聯的物聯網。
據了解,目前,碼鏈思想創始人正在致力於架構建立以「掃一掃」接入協議統一發碼+管理中心+5G網絡+北鬥組成的一個全新的網絡,這個全新的網絡足以構建一個「既擺脫美國網際網路的控制」,同時「又向下兼容網際網路的應用」,同時又是一個「互通互聯」的新世界。
在這個互通互聯的網絡上,人與人是通過「數字人的行為形成新的碼,碼與碼形成鏈條」,人與物(物格)是通過每一次掃碼的行為都映射對應到了特定的物理空間網格即物格,就可以從三維世界映射到四維世界,形成「物格數字地球」(既非數字孿生,也非虛擬世界),而是可以真正通過無數的物格構建形成網絡--發碼行網絡,來推進「地球碼鏈化,土地物格化」的偉大構想。
基於人類行為標識而形成的「掃碼產物-健康碼」已經昭告全球,在抗疫,恢復重建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基於人類行為標識所在的物格,來形成的全網公鏈,則可以成為全球最權威的公鏈,構建而成的是「基於人與人,人與物的萬物互聯共識」而形成的公鏈,則不僅可以成為凝聚全球人類最廣泛的共識,更可以從理論到實踐上成為恢復公平公正,構建利益攸關,即真正意義上的一個全球利益共同體的構建,誠如是,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同世界,指日可待!
來源:中國雙擁雜誌
責任編輯:侯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