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平縣新圩鎮長彬村原有貧困戶88戶共304人,是我市貧困人口最多的一個省定貧困村。近幾年,在省人社廳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長彬村的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日子越過越紅火。
陳得春原是長彬村的貧困戶,由於老伴患有腦溢血需要治療,自家種植的幾畝青梅收入又不穩定,經濟十分拮据。駐村扶貧工作隊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經積極協調,2017年底,陳得春與本村的梅業公司籤訂了合作協議,不僅青梅銷路不再愁,自己平時還給梅業公司打工,有了穩定的收入,擺脫了貧困,去年家庭年可支配收入超過了6萬元。
新圩鎮長彬村村民 陳得春:青梅賣給梅廠,每斤比市場價格高了兩三角,在這裡打工每個月工資平均兩千四五百元,生活比往年好。
村民陳賢民近幾年在外打工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可今年受疫情影響,工廠生產受影響,他也下崗了,面臨返貧的困境。5月份,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陳賢民與一家餐飲公司籤訂合作協議,開始創業養殖獅頭鵝。餐飲公司不僅為陳賢民提供鵝苗,墊付七成養殖資金和提供養殖技術支持,還承諾保價收購生鵝。
新圩鎮長彬村村民 陳賢民:有扶貧工作隊幫忙,還有飄香餐飲公司來幫助,我們生活基本有保障。
省人社廳駐長彬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長彬村第一書記 殷秀才:先期養殖我們村籤協議是12戶,一年可以養三批,我們每戶一年至少可以養到1500隻,如果市場正常的話,一隻鵝可以淨賺,保守預計是80至100元。
近年來,駐村扶貧工作隊結合長彬村實際情況,對貧困戶實施「一戶一策」「一人一策」精準扶貧政策,從就業、技能、產業、教育等進行全方位幫扶。到2019年底,全村88戶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
省人社廳駐長彬村扶貧工作隊隊員 黃志彬:能發展種養的,就因地制宜,結合貧困戶的意願,還有當地的實際支持鼓勵他們發展一些種養,能外出工作的,我們就推薦外出就業,不能外出的需要照顧小孩老人的,我們就優先安排他們到企業作坊就業,還有落實公益性崗位。
為發展壯大長彬村的特色農業,駐村扶貧工作隊發揮人社部門的職能優勢,加強對村民的技能培訓,大力發展電商行業。由駐村扶貧工作隊牽頭,新圩鎮農村電商公共服務站進駐長彬村,為當地村民開辦電商網站、推銷當地特色產品提供一條龍服務。
省人社廳駐長彬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長彬村第一書記 殷秀才:通過這個平臺,銷路不成問題,價格也不成問題,它可以賣出比現貨市場高出30%到50%的價格。像今年我們村的荔枝,收購價是6塊錢,但是我們通過電商平臺可以賣到10塊錢。
2019年底,長彬村原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至1.6萬多元,比2016年初增長了4倍多。村集體收入超過35萬元,比2016年增長了4倍多。隨著經濟的發展,近幾年,村裡陸續新建了文化廣場、體育廣場、紅色文化長廊等一批公共文體場所,如今的長彬村村容整潔、環境衛生、文明有序,村民的生活蒸蒸日上。
新圩鎮長彬村黨委副書記 陳戊坤:通過工作隊對我們全村貧困戶的就業、技能、產業、教育的全面幫扶,全村的貧困戶已經全面脫貧,實現了人人有就業,家家有收入,生活有保障。
目前,依託人社部門的資金扶持,長彬就業扶貧基地、「粵菜師傅」技能培訓服務示範中心、長彬返鄉創業孵化基地等項目正同步推進,項目建成後將對村民的勞動技能和就業能力提供全方位、多樣化培訓服務,為他們的創業提供平臺和服務,脫貧致富的路子將越走越寬。
省人社廳駐長彬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長彬村第一書記 殷秀才
通過這幾個大項目的建設,以此來達到,不但要脫貧,還要致富,也想解決長效和高質量脫貧的問題。就是說你脫貧不能停留在低水平的生活,而且要追求質量。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系列「造血式」的幫扶措施,激發了貧困戶的內生動力,提高了村民們的勞動技能,引導他們自立自強,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脫貧致富,大家的美好生活也將越過越有底氣。
來源:潮州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