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丨追求傳統制茶工藝,傳承茶中好滋味

2020-12-17 騰訊網

來源:《鄉村振興進行時》欄目

播出時間:每晚18:30

每年十月前後,是漳州華安縣鐵觀音的採茶、制茶期。十幾名採茶工人分布在茶園,用傳統的方式採摘著秋茶。

茶廠內,茶農忙著曬青、揉捻、烘乾,一道道工序進行得遊刃有餘。

華安縣華豐鎮半山村種植戶 黃素西:我們現在的工藝,機械只能起輔助作用,如果全部用機械取代手工,做出來的肯定沒有傳統的味道。

保持傳統工藝,是這一群茶農的追求。黃素西告訴我們,他們除了保障茶葉源頭之外,茶葉的加工過程也堅持傳統,只為做出傳統好滋味。

華安縣華豐鎮半山村種植戶 黃素西:傳統的東西會受到現代工業的衝擊,而真正懂鐵觀音的,喜歡傳統的喝道,所以我們堅守傳統。

像黃素西這樣追求傳統工藝的制茶人在華安縣還有很多,華安縣森林資源豐富、氣候宜人,生產高品質的茶葉產品,除了精心管理、傳統加工之外,自然環境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依託優越的生態資源,當地茶農對未來發展越來越有信心。

華安臺 楊毅君 吳麗萍

圖文編輯 海茵

看都看完了,還不點這裡試試

相關焦點

  • 秉承匠心精神 溪谷留香創始人傳播千年制茶工藝
    圖:溪谷留香創始人——葉家亮先生 然而,卻有那麼一個人,堅守傳統制茶手藝近三十年,十六歲伊始,便師從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會長、武夷山市巖上茶科所所長
  • 廣西梧州大山深處飛出茶「鳳凰」 千年六堡茶成致富黃金葉
    為了改變村裡貧困落後的舊貌,祝雪蘭將商機鎖定在名聲日隆的六堡茶上。「村子裡一直有種植六堡茶的傳統,只是以前都是各家散種,不成規模。」於是,祝雪蘭帶領鄉親們改造了300畝低產茶園,進而又擴種了300多畝。面對山坪村各家各戶制茶手法不一,茶葉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祝雪蘭還把自家祖輩相傳的六堡茶製作工藝無償教給民眾。
  • 大山深處六堡人的古茶新香
    在追求六堡茶復興的過程中、在追求幸福小康生活的路上,很多六堡人不懈努力,他們用一顆心、一雙手、一輩子,詮釋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近日,記者來到六堡鎮,探尋屬於他們和六堡茶的故事。信念六堡茶鄉地處桂東大桂山脈的延伸地帶,西高東低、群山起伏。舊時,梧州及周邊,熟悉六堡的人都用一個很形象的粵語詞彙「山」來形容這裡,意思是很偏僻、交通不便。
  • 雲璽號:老、中、青三代制茶大師的匠心傳承
    融合了「雲南老字號—昌寧龍潤茶廠」老、中、青三代制茶大師的制茶理念、精神和匠心,三代人共同的使命情感、匠心技法的傳承和創新、現代設備的科學數據檢測,精益求精,賦予了茶葉的自然本真。60年崢嶸歲月,60年淬鍊技藝,60年匠心芳華,60年堅守傳承,刻在了一代代昌寧制茶人的心裡、血裡和生命裡,成為一部恢弘的昌寧制茶史詩,足讓世人無限品味和敬仰。
  • 首屆國際茶日,御茶王「特上茶」做出現泡的好味道
    作為一款「真正好茶」的代表,御茶王「特上茶」始終遵循和傳承中華茶文化的本質意義,以精品好茶,傳播禮儀之邦的生活品味。從古至今,茶一直都是全民的健康「飲品」,在長時間的發展演變中,茶文化已經成為匠心傳承的其中一環。
  • 葉志堯:「東方美人」制茶師,百年傳承,以匠心做好茶
    葉志堯先生秉承祖傳百年制茶工藝,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多次在國內茶葉評比中獲獎。制茶世家 世代相傳葉志堯先生從小生長在制茶世家,在耳濡目染的環境下長大,他的祖父葉竹霖,是東方美人制茶工藝的始祖,茶界奇人,發明、創新更改過很多制茶機械。
  • 靈源萬應茶秘制工藝
    其深厚的歷史淵源、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徵、獨特的工藝傳承和優越的自身品質,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靈源萬應茶是草本植物茶,是晉江靈源禪寺高僧祖傳秘方藥茶,製作技藝獨特,是防病祛病、居家必備良藥,對於保健藥用研究,有著相當的作用和深遠影響,具有獨特的科學研究價值。
  • 邵克平:好人好自己,好茶和天下
    作為一名茶人,邵克平始終不忘初心,牢記做好茶的祖訓。其祖輩邵維羨是現代白茶工藝的創始人,他自小在白茶產區生活,對傳統白茶加工工藝耳濡目染,經過多年的學習和實踐,於2016年被評為福鼎白茶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除了不斷提高個人的制茶技藝水平,他還通過成立福建省技能大師工作室、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實現傳、幫、帶,培養新一代年輕高技能人才,使他們分別在各自崗位上獨擋一面。
  • 六大茶類裡,什麼樣的茶才是好茶?請認準產區、工藝、儲存三要素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 《1》 不同的人,對美有不同的標準。
  • 福建林陽順帶著使命做好茶
    摘要:12月9日,讓茶葉更有利於健康養生,這是福建省林陽順一生的使命,也是他一生的追求。促使閩北烏龍茶整體的加工水平,使茶農收益成倍增長。不斷創新、不斷精進,引領茶產業走出一片新天地。
  • 非遺傳承一杯茶丨雲霄首屆茶葉製作專項培訓班開班
    12月12日,全省首個烏龍茶製作工藝培訓班在雲霄縣和平鄉泮坑共享茶廠開班,這也是雲霄縣首屆茶葉製作專項培訓班。雲霄縣海茶會會長王彩雲希望全體學員要珍惜這次的學習機會,認真鑽研專業知識,真正掌握烏龍茶製作的理論知識與實操技術,做一個有知識、懂專業的行家裡手,共同推動茶文化發展,助力雲霄茶葉事業的發展。
  • 喝「崖柏」茶的注意了!央視報導--崖柏「茶」的驚人內幕!
    ◆報導一線產區最新諮詢丨分享產區工廠製作工藝◆微信號:18631467726
  • 湖北女茶人「守藝」44年:「古技藝」 研製「七味茶」
    ,尹炳珍來到自家的茶葉店,開始當天的「早課」:給22歲的兒子教授傳統制茶技藝。11歲時,她開始跟隨母親學習制茶技術,不久便進入了恩施市芭蕉鄉茶葉科學研究所參與制茶。進入茶科所後,尹炳珍對傳統制茶技藝很「上手」,她還經常到茶田觀摩種茶、採茶,然後細細研究。儘管制茶的日子很苦,薪水也很低,但是熱愛制茶的她沒有和別一樣選擇放棄。
  • 恩施玉露茶的加工工藝
    恩施玉露茶的加工工藝  恩施玉露是中國傳統名茶,屬於綠茶類,產於湖北省恩施市,其製作工藝也比較複雜。
  • 福建工夫茶對話廣東工夫茶
    工夫茶,這三個字在2020年賺足了眼球。以福建與廣東為要的工夫茶文化受到更多人的關注。12月18日,一場關於福建與廣東兩省工夫茶的深刻對話在福建安溪展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及兩大代表性傳承人共話工夫茶,以前瞻的眼光、開放的視野,共同探討烏龍茶的文化與市場,傳承與發展。
  • 【茶與文化 】「國粹瑰寶 • 詠春與茶」
    • 俊詠堂(國際)、雲南詠春拳總會、武漢孤讀禪文創社、一道茶網協辦的【國粹瑰寶 • 詠春與茶】活動在深圳第13屆中國國際茶產業博覽會隆重舉行。活動在一曲悠揚的古箏琴聲中開始,優雅端正的茶藝師合著琴聲表演茶藝
  • 疫情下充滿未知 這家茶企掌門人為何說「最難的時候已過去」
    按照往年,西湖龍井核心產區採茶時間在3月中下旬左右,受疫情影響,今年採茶時間並不確定。對杭州正浩茶葉有限公司這種收購型茶企來說,今年仍是一個未知數。「往年我們在一級產區的收購量在6萬斤左右,二級產區10萬斤,但今年的收購時間和收購量還不確定。」2月15日,杭州正浩茶葉有限公司工正式復工,杭州正浩茶葉有限公司盧江梅說。
  • 朱雅娟丨三十六行之茶行
    畢竟當朝開國君主朱元璋出身貧苦,對貴族化的茶道深惡痛絕,特意頒發詔令不許製造茶餅,要飲茶就學農夫開水泡茶葉的方法,所以茶道中落。蔣鴻儒只能按圖索驥,從書本上學些「鬥茶」知識。階州不乏名人雅士,每逢蔣鴻儒邀人「鬥茶」,總有不少人一旁觀戰叫好。「鬥茶」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比試茶的品質,鬥的是茶的湯色和湯花。湯色純白為勝,湯花持久為勝。何謂湯花?說白了就是用茶筅點拂茶湯表面生成的泡沫。
  • 唐代的蒸青團茶製作工藝,與現代的哪些茶相似?一起來了解下
    說到綠茶的製作工序,大家首先需要聯想到的蒸青制茶法,它是發源於唐代,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蒸青制茶的工藝還在不斷改進,但是總的方向沒有發生變化,但歸結於一點,就是這種蒸青制茶模式,在於提升茶葉的品質,這與現代的制茶方法,或多或少會有一些相似之處。那麼,唐代茶葉的蒸青工藝,與現代的哪些茶製作工藝具體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大家對這些常識要有所了解。
  • 一盞真趣:追求品質生活,尋找品質好茶
    針對這一現狀,不少茶人漸漸開始挖掘小眾茶,這倒成了不少飲茶者喜聞樂見的事情,就此,一盞真趣應運而生。「追求品質生活,尋找品質好茶」是一盞真趣創立品牌的初衷,不為引領茶葉行業,而是更加注重茶性的尋真,飲茶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