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雅娟丨三十六行之茶行

2021-02-27 朱雅娟的文學屋

裕河雨

 

自唐代以來,茶葉終於放下尊貴的身段,成為普通老百姓的杯中飲品。但對北方遊牧民族而言,茶葉還是很珍貴的。他們因習慣吃牛羊肉、奶酪等燥熱油膩的食品,得一杯清茶消食解渴,頓感全身舒泰,不惜用馬匹等貴重物品來交換茶葉。而對朝廷而言,馬匹等畜產品除了是重要的交通與運輸工具外,還是戰爭和維護邊防必不可少的戰備物資,於是茶馬互市應運而生。朝廷推行了榷茶制度,也就是茶葉專賣制度。

茶葉的利潤都歸了朝廷,自然有人不甘心。除去一些商人,更有一些官吏私販茶葉。明太祖朱元璋就因為女婿歐陽倫私販茶葉到邊境,將之處死,震驚朝野。但還是有不少人鋌而走險,比如階州的蔣鴻儒。

蔣鴻儒起初只是個飲茶者,那時家道還行,可以搖著紙扇去各種茶寮飲茶。但茶寮賣的茶哪有上品?加之飲茶的人三教九流,大多是牛飲解渴,全無半點雅致。某日,蔣鴻儒讀到「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的詠茶詞句後,拍案而起,擇一臨清幽之地花重金建了間茶室,邀一些好友玩「鬥茶」遊戲。

蔣鴻儒玩的「鬥茶」較之宋代只是一些皮毛。畢竟當朝開國君主朱元璋出身貧苦,對貴族化的茶道深惡痛絕,特意頒發詔令不許製造茶餅,要飲茶就學農夫開水泡茶葉的方法,所以茶道中落。蔣鴻儒只能按圖索驥,從書本上學些「鬥茶」知識。

階州不乏名人雅士,每逢蔣鴻儒邀人「鬥茶」,總有不少人一旁觀戰叫好。「鬥茶」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比試茶的品質,鬥的是茶的湯色和湯花。湯色純白為勝,湯花持久為勝。何謂湯花?說白了就是用茶筅點拂茶湯表面生成的泡沫。何謂茶筅?就是將細竹絲係為一束,加柄製成的點茶工具,形狀類似如今的打蛋器。泡沫吸附在杯壁的現象稱做咬盞,咬盞時間越長茶技越是高超。第二類是行茶令,這個跟行酒令差不多,所吟詩句都要與茶有關,吟不上者受罰。第三類是茶百味,類似如今的咖啡拉花,衝茶者使用各種手法,讓茶湯在盞內瞬間顯示多種寫意景象,如水墨畫,如花鳥畫,令人浮想聯翩,神採飛揚。

卻說穀雨過後某一日,蔣鴻儒託人從江南帶來上好的明前茶,正欲邀人品茗,卻被一股茶香吸引。蔣鴻儒沿著香氣尋過去,卻原來是一位老農夫在煮茶。茶罐是市面上買的粗陶罐,罐口箍著鐵絲圈,再用一根鐵絲繫著,懸掛在一個簡易木架上,下面生著火,茶水在陶罐裡歡快地沸騰。

好香,老人家好興致。蔣鴻儒主動搭訕。

老農夫取過一隻粗陶碗,給蔣鴻儒倒了半碗茶。

蔣鴻儒細細品了,是從未喝過的味道,頓覺腋下生風。

好茶。蔣鴻儒由衷地誇獎。

只是自家產的粗茶,這位老爺言重了。老農夫說。

自產茶葉?蔣鴻儒吃了一驚,咱階州也能出好茶?

老農夫憨厚地笑著,好茶我沒喝過,這種茶我們祖祖輩輩都喝。自己採,自己摘,自己炒,自己喝。

蔣鴻儒來了興致,非要老農夫帶自己去看。老漢面有難色,幾經詢問,才知道老漢是階州東南裕河人,世代居住在鳳凰山下。距階州是數百裡的山路,騎馬也要走兩天才能到。這次老漢是來階州探親,口渴了才就地取材煮杯茶過過茶癮。

蔣鴻儒不罷不休,死纏著老漢去了裕河。且不說路途如何艱險,但就原始森林掩映下的山光水影,就使蔣鴻儒驚覺入了人間仙境。自此蔣鴻儒經營起了綠油油的茶園,做了徹徹底底的茶農。

蔣鴻儒窮經皓首,以茶神陸羽為榜樣,借鑑南方製作工藝,炮製了不少裕河茶葉,並鼓勵裕河百姓廣為種植茶園,試圖讓裕河茶名揚天下。奈何官場黑暗,政府徵收茶葉稅過高,茶農收入極低,茶園日漸凋敝。無奈之下,蔣鴻儒以身犯險,私運茶葉過邊境,想給茶農爭取到應有的利益。誰料茶葉運送到邊境就被查扣,蔣鴻儒被就地正法。

據說蔣鴻儒處死之日,裕河下了大雨,蔣鴻儒居處被山洪掩埋,只餘下幾畝茶園,霧色瀰漫。

蔣鴻儒在階州的茶室也日漸荒蕪,後來被人一把火燒個精光。起因是有人飲醉了酒,在茶室旁小解時,恍惚中看見有人著一白色長袍,手搖摺扇,口吟「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貌似蔣鴻儒。

圖片來自網絡

往期連結:

朱雅娟丨武俠三十六行之肉肆

朱雅娟|武俠三十六行之宮粉

朱雅娟|武俠三十六行之成衣行

朱雅娟|武俠三十六計之玉石行

三十六行之珠寶行

三十六行之絲綢行

朱雅娟丨三十六行之麻行

朱雅娟丨三十六行之首飾行

朱雅娟丨三十六行之紙行

朱雅娟丨三十六行之海味行

朱雅娟|三十六行之鮮魚行

朱雅娟丨三十六行之文房用具行 

 

 

相關焦點

  • 香港的福建茶行
    本期《tea茶 雜誌》特別走訪香港並專訪了11間老茶行、茶莊主人,請他們分享與工夫茶的故事以及經營之道,本篇專訪了福建茶行第二代主理人楊庭輝。1952年他在眾鄉友的支持下,於香港創立福建茶行,現已歷經六十多年的歲月。茶行成立初期,以批發茶葉往南亞市場為主要業務。發展至今,遠至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地區,都有著大批客戶鼎力支持,尤以日本及臺灣為甚。此去香港,特別訪問了福建茶行第二代茶葉主理人楊庭輝,現已七十幾歲的他,緬懷兒時與父親創業之艱難,每每回憶都感慨萬分。
  • tea茶 雜誌|香港老茶行、茶莊與「工夫茶」的對話 ③:福建茶行、林奇苑茶行
    工夫茶文化也在香港保留傳統,生根發芽。本期《tea茶 雜誌》特別走訪香港並專訪了11間老茶行、茶莊主人,請他們分享與工夫茶的故事以及經營之道,本篇專訪了福建茶行第二代主理人楊庭輝、林奇苑茶行創始人林君賢。
  • 一人之下500話:三十六賊終結義,唐門之行結束,陸瑾又要搞事?
    本期看點:三十六賊終結義,唐門之行結束,陸瑾又要搞事?一場鬧劇前面說到,無根生帶著三十六賊來到了自己的老窩「二十四通天谷」,眾人跟著無根生前往他口中的隱秘之地,也就是三十六賊結義的地點。本以為三十六結義是個挺嚴肅的過程,沒想到卻是這樣的隨便,隱秘之地大概率只是個幌子。
  • 【十三行】丨丨發現世界之美*傳承廣府文化
    至此,廣州乃全國唯一進出口貿易之港口;以黃埔村港口為內港,以葡人租居之澳門為外港,開通了廣州經澳門至歐洲、美洲、澳洲共七條航線,使廣州成為海上絲綢之路貿易中心。在海上絲綢之路&一口通商之廣州,鼎盛期牙行達數十家,但仍舊稱之十三行。
  • 行茶中的四字箴言
    課程進行中,在茶禮儀與基礎行茶儀軌的講授中,我的課件裡都會有一張幻燈片寫有這四個字:淨、敬、靜、美,正是我此時想分享的行茶四字箴言。淨jing單純的字義有清潔;使乾淨;空,什麼也沒有;單純,純粹的等這些意思。
  • 群山丨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讀雷平陽《茶神在山上》
    「勐海味」是普洱茶香中的至尊之味,但很少有人知曉「勐海味」中有書香,只會喝茶,不會讀書,一個人無法深刻品味「勐海味」中的人文精神之味。茶香中的書香味道古已有之。宋朝茶香氤氳,並非只因北苑龍團為天下茶中極品,還因蔡襄、趙喆(宋徽宗)、沈括等著名茶人為茶著書立說,蘇東坡、朱熹、陸遊等著名詩人以茶入詩,塑造了茶在宋朝瀰漫至今的書香味。
  • 「百行」青年讀「四史」(三十六) |【改革開放史】先天下之憂而憂...
    「百行」青年讀「四史」(三十六) |【改革開放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020-12-16 18: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遊 夜雨丨七十二行系列:茶藝師 化妝師-陳剛
    上遊 夜雨丨七十二行系列:茶藝師 化妝師-陳剛 七十二行系列:茶藝師 化妝師 陳剛
  • 人工智慧背後的「人工」丨三工視頻·新360行之人工智慧訓練師
    您可能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當「您好,請掃下健康寶」變成一個職業丨三工視頻·新360行之疫情防控值守員帶你認識「10萬+」背後的男人|三工視頻·新360行之全媒體運營師>雖然我看不見世界,但我想讓世界看見我 | 三工視頻 · 新360行之黑暗引導員抗「疫」前線的「小巷總理」 | 三工視頻 · 新360行之社區網格員新冠病房裡的「敢死隊」丨三工視頻·新360行之呼吸治療師
  • 梅記茶行:一百年很短,無非是一杯茶的距離
    安溪向來不算農耕的富地,在這片戴雲山東南坡的丘陵山地,卻很早就開始了對茶的種植關係。明代崇禎年間《清水巖志》中提到,"清水高峰,出雲吐霧,寺僧植茶,飽山嵐之氣,沐日月之精,得煙霞之靄,食之能療百病。"清中期的時候,半發酵的烏龍茶製法開始在安溪盛行。
  • tea茶 雜誌|香港老茶行、茶莊與「工夫茶」的對話:嶢陽茶行、源茂興記茶莊
    工夫茶文化也在香港保留傳統,生根發芽。本期《tea茶 雜誌》特別走訪香港並專訪了11間老茶行、茶莊主人,請他們分享與工夫茶的故事以及經營之道,本篇專訪主角為嶢陽茶行第五代主人王守忠以及源茂興記茶莊第三代主人劉松洲。
  • 茶書網:《直取茶湯:一位炭焙茶師的行與問》
    無論細細淺酌或豪氣仰飲,唯有那些能夠「直取茶湯」之人,方得當下一口穿入四季天地與萬千氣象,頓立於一切的最初與最終。炭焙茶師與茶直心相見:在焙火、沖泡、聞喝中,呈現骨架,覺受茶的氣韻生動,觀照茶的三生三世。作者是一位炭焙茶師,循著經驗的累積與調整,在「 焙、泡、聞、喝 」的茶路上反覆琢磨體會後,寫下關乎茶、人、火的故事。
  • 有樂行旅丨12天11夜 玩味臺灣藝文環島行(6/15-6/26)
    鳳儀書院 中餐丨新臺灣原味人文懷舊館下午丨蔣勳老師講座--MLD臺鋁文創商場夜嚐丨六合夜市-美麗島車站 住宿丨高雄。康翰行旅華山文創園區「吉卜力的動畫世界」特展 中餐丨新埔桂花園   下午丨新埔老街宗祠博物館導覽--新瓦屋柿染工坊DIY    晚賞丨當代傳奇劇場仲夏夜之夢 住宿丨新竹。
  • 有樂行旅丨12天11夜 玩味臺灣藝文環島行(6/14-6/25)
    有樂行旅在這個初夏為您奉送一場玩味臺灣藝文的環島行此次的藝文之旅
  • 丨三工視頻·新360行之農業...
    策劃了90場婚禮的她找到了完美婚禮的秘訣丨三工視頻·新360行之婚禮策劃師武術學院教授教你怎麼吃怎麼練丨三工視頻·新360行之社區健康師人工智慧背後的「人工」丨三工視頻·新360行之人工智慧訓練師當「您好,請掃下健康寶」變成一個職業丨三工視頻·新360行之疫情防控值守員
  • 行攝晉江丨行攝城市風採 圖覽世中運場館
    為更好地展示我市體育場館建設成就,《晉江鄉訊》特別策劃「行攝晉江之世中運場館篇」,由晉江市攝影家協會、晉江市新聞攝影協會、晉江市青年攝影協會組織攝影愛好者前往各場館拍攝。經由三個攝影協會遴選,本期刊發其中優秀作品14幅,旨以圖片真實再現晉江體育城市魅力,號召廣大海內外晉江鄉親共同關注家鄉這場體育盛事。
  • 臺灣行⑤丨媽祖的孩子(朗讀版)
    湄洲媽祖所到之處,臺灣信眾無不虔誠膜拜,敬獻香火,默禱平安,令人為之動容。這次有幸護駕媽祖重走海上分靈掬香之路,途中感受媽祖信仰在臺的狂熱程度,體驗承繼中變革的在地風俗,觸摸都市與鄉野之間香火的溫度。隨團間歇,我把所見和感想寥寫數筆,以窺全局之一斑。
  • 茶,喝茶,喝好茶
    丨本文由小青話茶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青話茶丨作者:小青1、有一句話叫:「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而酒桌上談生意的時候,都在大吹特吹,一喝起酒來,都覺得自己行,比別人行,並且還想讓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行,喝完了回家睡覺,第二天繼續喝,繼續吹。2、茶是什麼?
  • 以茶代酒竟是貶義詞?孫權之孫「孫皓」好酒色、行荒謬之事!
    現代人對「以茶代酒」這個詞一定不陌生,在飯桌上也經常會有人說出「我酒量不行,以茶代酒敬大家一杯」這樣類似的話來,在成語詞典裡,它的意思是:在飯桌上,不想喝酒而又難卻盛情,就用茶來代替酒。這是一種不勝酒力者而所行的禮節。但就是這麼一個熟悉的成語,你知道它的由來和典故嗎?
  • 崇行錄丨孝親之行·大目犍連:事母至孝,天下化之
    佛言:「汝母罪重,非汝一人之力所奈何,必假十方眾僧威神之力。當於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僧自恣日③,為母設盂蘭盆齋④,供佛及僧,始克濟拔。」目連如教設齋,其母即以是日脫餓鬼苦,轉更資薦,遂生天上。繇此,蘭盆勝會流通萬世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