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福建茶行

2021-02-07 小茶書

提及工夫茶,常聽老人家戲說:福建人善種茶,潮汕人愛喝茶。

武夷茶、安溪鐵觀音均產自福建,而工夫茶的全民普及落於潮汕。

自十九世紀末,由一群福建和潮汕移民陸續踏足香港,經營茶葉,開啟香港近百年工夫茶的歷程。

工夫茶文化也在香港保留傳統,生根發芽。


本期《tea茶 雜誌》特別走訪香港並專訪了11間老茶行、茶莊主人,請他們分享與工夫茶的故事以及經營之道,本篇專訪了福建茶行第二代主理人楊庭輝。

茶行第二代主理人  楊庭輝

茶葉挑選與焙火都親力親為

務求令傳統工藝得已久存

四十年代末,福建省土生土長的楊德揚先生,隻身來到香港,開拓福建茗茶的市場。1952年他在眾鄉友的支持下,於香港創立福建茶行,現已歷經六十多年的歲月。茶行成立初期,以批發茶葉往南亞市場為主要業務。發展至今,遠至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地區,都有著大批客戶鼎力支持,尤以日本及臺灣為甚。

此去香港,特別訪問了福建茶行第二代茶葉主理人楊庭輝,現已七十幾歲的他,緬懷兒時與父親創業之艱難,每每回憶都感慨萬分。他說:「父親創立茶行之初,主要經營焙火鐵觀音、水仙、普洱和六堡茶,早先是在廣州交易會通過內地茶葉進出口公司訂貨,內地茶屬於國營,只有一個渠道出口,當時的茶與現在不同,都分好等級與價格,所以香港茶行幾乎每家拿到的茶葉都差不多,唯獨不一樣的就是每家拼配和焙茶的工藝,這也正是香港工夫茶的特色。父親為使我們的焙茶技巧得以延續,我少年時就已在自家的工場和焙茶師傅學習。」

七十年代開始,楊庭輝就已接手茶行的業務,有關茶葉的挑選、品質鑑定、焙茶火喉都親力親為,務求令傳統工藝得已久存。其弟楊庭添研究紫砂茶具,八十年代,就已遊走中國宜興丁蜀鎮,監督其紫砂一廠的各類高低檔商品紫砂茶壺作代理,後推銷往臺灣成為當時新發展路線。

「對於焙火我們只有一種,沒有分不同的焙火程度,焙火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茶香、茶味和茶湯的層次感。現在的電焙,濃香鐵觀音前後烘焙約70個小時左右,每四個小時翻晾一次,再入焙箱」,為什麼要一次又一次拿出來翻晾?楊庭輝與我們分享了他焙茶的看法:「是為了不讓部分茶悶在裡面,裡外都可以焙透,茶葉烘焙均勻,最後烘焙完成再進行拼配。」。

四十年代末,福建省土生土長的楊德揚先生,隻身來到香港,開拓福建茗茶的市場。1952年他在眾鄉友的支持下,於香港創立福建茶行,現已歷經六十多年的歲月。茶行成立初期,以批發茶葉往南亞市場為主要業務。發展至今,遠至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地區,都有著大批客戶鼎力支持,尤以日本及臺灣為甚。

「現在最好的茶可能是在茶農那兒,自由買賣了,所以要懂得選茶,還好,我們的『工夫』主要是花在了選茶和焙茶上……」

本文轉自|tea茶 雜誌

相關焦點

  • tea茶 雜誌|香港老茶行、茶莊與「工夫茶」的對話 ③:福建茶行、林奇苑茶行
    提及工夫茶,常聽老人家戲說:福建人善種茶,潮汕人愛喝茶。武夷茶、安溪鐵觀音均產自福建,而工夫茶的全民普及落於潮汕。自十九世紀末,由一群福建和潮汕移民陸續踏足香港,經營茶葉,開啟香港近百年工夫茶的歷程。工夫茶文化也在香港保留傳統,生根發芽。本期《tea茶 雜誌》特別走訪香港並專訪了11間老茶行、茶莊主人,請他們分享與工夫茶的故事以及經營之道,本篇專訪了福建茶行第二代主理人楊庭輝、林奇苑茶行創始人林君賢。
  • tea茶 雜誌|香港老茶行、茶莊與「工夫茶」的對話:嶢陽茶行、源茂興記茶莊
    提及工夫茶,常聽老人家戲說:福建人善種茶,潮汕人愛喝茶。武夷茶、安溪鐵觀音均產自福建,而工夫茶的全民普及落於潮汕。自十九世紀末,由一群福建和潮汕移民陸續踏足香港,經營茶葉,開啟香港近百年工夫茶的歷程。工夫茶文化也在香港保留傳統,生根發芽。本期《tea茶 雜誌》特別走訪香港並專訪了11間老茶行、茶莊主人,請他們分享與工夫茶的故事以及經營之道,本篇專訪主角為嶢陽茶行第五代主人王守忠以及源茂興記茶莊第三代主人劉松洲。
  • 近百年香港老茶行裡密藏的工夫茶
    提及工夫茶,常聽老人家戲說:福建人善種茶,潮汕人愛喝茶。
  • 「清新福建 多彩閩茶」閩茶海絲行香港站專場推介會舉行
    作為「清新福建 多彩閩茶」2019年閩茶海絲行香港站系列活動之一,8月15日下午,閩茶海絲行香港站專場推介會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本次推介會由福建省農業農村廳主辦、華閩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協辦,內容涵蓋福建省茶葉企業推介、「閩茶文化展示中心」授牌儀式、項目簽約儀式等活動,旨在促進福建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傳播與推廣。
  • 紅網專訪丨「香港茶王」王曼源:茶是中國茶 魂是中華魂
    有些東西是源自骨子裡的8月16日,「湖南紅茶·安化紅茶」推介品鑑會在第三十屆香港國際美食博覽會暨香港國際茶展上舉行,作為茶界巨擘的王曼源受邀參加。推介會上,這位一輩子只到過湖南兩次、祖籍福建的香港人,放下了地域之見,極力為湖南茶「搖旗吶喊」,竭盡所能地想讓湖南大山裡的「金葉子」能在香港「發光」,通過香港閃耀世界。
  • tea茶 雜誌|香港老茶行、茶莊與「工夫茶」的對話 ⑤:茶藝樂園、春水堂、龍茶莊
    提及工夫茶,常聽老人家戲說:福建人善種茶,潮汕人愛喝茶。武夷茶、安溪鐵觀音均產自福建,而工夫茶的全民普及落於潮汕。自十九世紀末,由一群福建和潮汕移民陸續踏足香港,經營茶葉,開啟香港近百年工夫茶的歷程。工夫茶文化也在香港保留傳統,生根發芽。本期《tea茶 雜誌》特別走訪香港並專訪了11間老茶行、茶莊主人,請他們分享與工夫茶的故事以及經營之道,本篇專訪了茶藝樂園創始人陳國義、春水堂第二代主人關俊彥以及龍茶莊創始人蔡壁璇。
  • 香港唯一一家延用炭火焙茶的茶莊
    提及工夫茶,常聽老人家戲說:福建人善種茶,潮汕人愛喝茶。
  • tea茶 雜誌|香港老茶行、茶莊與「工夫茶」的對話 ④:劉裕發茶莊、茗香茶莊
    提及工夫茶,常聽老人家戲說:福建人善種茶,潮汕人愛喝茶。武夷茶、安溪鐵觀音均產自福建,而工夫茶的全民普及落於潮汕。自十九世紀末,由一群福建和潮汕移民陸續踏足香港,經營茶葉,開啟香港近百年工夫茶的歷程。工夫茶文化也在香港保留傳統,生根發芽。本期《tea茶 雜誌》特別走訪香港並專訪了11間老茶行、茶莊主人,請他們分享與工夫茶的故事以及經營之道,本篇專訪了劉裕發茶莊第三代主理人劉原亦及茗香茶莊第二代主理人陳政建。
  • 「脫貧振興八閩行」活動在福建龍巖開展
    2020-09-23 20:27:08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福建漳平9月23日電 (記者 張金川)22日,由中央網信辦網評局指導的「脫貧振興八閩行」網評引導活動完成在福建省龍巖市漳平市的全部參訪行程。
  • 歷經歲月的香港林奇苑老茶行
    提及工夫茶,常聽老人家戲說:福建人善種茶,潮汕人愛喝茶。
  • 好一杯福建茶!
    福建,中國茶的半壁江山。福建之茶聞名全國!閃耀全球!今天!敬您一杯福建茶!  「融匯山海風,蘊藏巖韻香」  在福建大街小巷是茶店,家家戶戶備茶具,是客進門即泡茶,男女老少會品茶。  許是中國人骨子裡的茶文化源遠流長,福建是聞名遐邇的茶葉之鄉。
  • 明朝末年福建大部分茶區都是綠茶製法,唯獨武夷山茶區是發酵茶
    明朝末年福建大部分茶區都是綠茶製法,唯獨武夷山茶區是發酵茶明清之際東南海域風起雲湧,除了朝代更替帶來的戰亂與動蕩外,大洋之上的硝煙則更大程度地改變著福建這片依靠外貿帶動經濟發展的土地。由於松蘿炒綠品質優異,其製法得到廣泛傳播,福建各地茶區也在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期間,陸續引進松蘿製法[]。然而,松蘿製法雖佳,但在茶葉自然票賦具有突出地域特性的福建,卻不大行得通。引進新技術後,面對優質茶青做不出好茶的窘境,福建地區茶農為此常常受到史家詬病,這段茶史走得頗為艱難,根據自身特質做出相應的技術調整與創新勢在必行。
  • 福建工夫茶對話廣東工夫茶
    工夫茶,這三個字在2020年賺足了眼球。以福建與廣東為要的工夫茶文化受到更多人的關注。12月18日,一場關於福建與廣東兩省工夫茶的深刻對話在福建安溪展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及兩大代表性傳承人共話工夫茶,以前瞻的眼光、開放的視野,共同探討烏龍茶的文化與市場,傳承與發展。
  • 回歸20周年丨香港人眼裡的「老闆茶」...
    今天中午,我們的主席專機飛抵香港,將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並視察香港特別行政區。
  • 品一杯好茶,看福建茶文化
    「世界的茶葉看中國,中國的茶葉看福建。」毫不誇張地說,福建人對茶的熱愛,真的是將其作為日常食品食用。簡而言之,無論是什麼地位,性別,財富如何,福建喝茶都適合,是一種自然而延續的文化。也正是那句老話,福建人中十個人就會有一個人吃茶飯,不管做什麼,都要先喝一杯茶。
  • 福建以茶為媒文旅相融 成就新時代武夷山
    摘要:11月22日,福建武夷山茶旅小鎮會展中心舉辦第十四屆海峽兩岸茶博會。此舉使茶產業線上化和智能化趨勢加速,促進兩岸茶人交流互鑑,成就新時代武夷山茶產業的「詩和遠方」。
  • 福建水仙茶品牌之路:讓「中國茶仙子」飄香海內外
    福建水仙茶是中國傳統優良茶種,屬烏龍茶類中的當家品種。原產閩北,茶樹已有千年歷史。《建甌縣誌》中有這樣兩段記載:「水仙茶質美而味厚」、「果奇香為諸茶冠」,可見水仙茶品質別具一格。近些年,武夷水仙、建陽水仙、建甌水仙和漳平水仙接連獲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 「鄭成功」杯安溪鐵觀音茶王品鑑會走進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
    近日,由安溪南安茶業發展促進會攜手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主辦的「安溪鐵觀音 健康軟黃金」2020秋季安溪鐵觀音「鄭成功」杯茶王品鑑會在安溪茶學院盛大舉行。來自福建各地百名師生、茶人現場共同品嘗鐵觀音原產地福建安溪的秋季鐵觀音茶王賽金銀銅,並聆聽專家講解鐵觀音辨析和品飲知識。
  • 朱雅娟丨三十六行之茶行
    蔣鴻儒起初只是個飲茶者,那時家道還行,可以搖著紙扇去各種茶寮飲茶。但茶寮賣的茶哪有上品?加之飲茶的人三教九流,大多是牛飲解渴,全無半點雅致。某日,蔣鴻儒讀到「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的詠茶詞句後,拍案而起,擇一臨清幽之地花重金建了間茶室,邀一些好友玩「鬥茶」遊戲。蔣鴻儒玩的「鬥茶」較之宋代只是一些皮毛。
  • 寧可百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福建這4種茶,你都喝過嗎?
    福建人對於喝茶情有獨鍾。很多人早上起床後就開始泡茶,晚上睡覺前也是喝一泡茶來收尾。在閩南一帶就有「寧可百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的說法,在閩北一帶也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俗語。其實,福建是產茶的大省,茶文化在福建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世界的茶鄉在中國,中國的茶鄉在福建。據記載,福建產茶文字記載比陸羽《茶經》還早300年,是中國茶文化的發祥地。福建茶的種類全國最多,有紅茶、綠茶、白茶、烏龍茶、花茶五種茶,品質優良,產量全國第一。尤其是武夷山的巖茶、閩南的烏龍茶、閩東的白茶和福州的茉莉花茶更是享譽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