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周鍊霞:高雅風致,本人「就是一幅仕女圖」

2021-01-11 澎湃新聞
民國時期蜚聲海上並與蘇青、張愛玲、潘柳黛等齊名的周鍊霞,書畫詩詞都有相當造詣。周鍊霞活躍在上海文史界、書畫界,作詩文、繪國畫,與吳湖帆、冒鶴亭、謝稚柳、張大千等文人畫家均有交往。

本文從「與江南才子的醫藥緣」、「金閨國士寫小說」、「流金歲月裡的詩與畫」等方面勾勒出這位舊時閨秀的詩畫才情與高雅風致。讓人一嘆的是,曾寫出「但使兩心相照,無燈無月何妨」的滿懷閨閣閒愁詩句的周鍊霞,在經歷世事變遷之後,便不再繼續詩詞文學創作,而畫作題材也由仕女圖轉為了關注現實生活。

周鍊霞

與江南才子的醫藥之緣

晚春日暮,墨影呈祥,看周鍊霞的花鳥草蟲、嫻雅仕女,典型的工筆畫作,有才氣,有筆力,渲染出一派溫文有致的氛圍,有種玲瓏剔透的意蘊。

不由得想起一幅《牡丹佛手圖》,這是她贈洪丕謨的酬謝之作。

周鍊霞 《牡丹佛手圖》

從表面上看,這幅作品有國畫的淡雅意境;細究開來,卻原是一幅「妙手回春」圖——畫上佛手暗寓「妙手」,牡丹提示「回春」。畫上還有題詩:

「折枝試寫牡丹紅(洪),配墨(丕謨)施朱趁曉風。妙手拈來一微笑,回春有力奪天工。」

詩後又有題款曰:

「丕謨醫師囑畫,螺川鍊霞並句。時丁巳春分後二日。」

畫好,字好,題詩更好。詩中「紅配墨」亦諧音「洪丕謨」,可見作者筆尖輕輕一蘸,氣韻清新,滿紙輕靈。

周鍊霞擅寫嵌名詩,這並非孤例。她曾為雲間居士白蕉繪扇,興之所至,扇面上繪有「雪蕉殘月」,並題有一組七絕詩。白蕉名為復翁,與周鍊霞同為蔣梅笙門人所結之社的梅社社友,她不僅繪有「明月雪蕉」,暗扣「白」「蕉」二字,所題七絕,詩意也處處暗合復翁名字,博得復翁先生溫文一笑。如其一:

「玉樣玲瓏雪樣清,月華洗出倍分明。招搖扇底多涼意,何必窗前聽雨聲。」

可見她的蘊藉情致。

周鍊霞活躍在文史界、書畫界,作詩文、繪國畫以示「風懷」,與很多文人畫家均有交往,如吳湖帆、冒鶴亭、謝稚柳、許效庳、瞿兌之、張大千等人,濃淡繁簡,來去隨意。

其中,她與洪丕謨的這段書畫緣,不脫率真,頗有值得書寫的興味。手頭的這本《洪家書畫收藏選——書畫情緣》,洪家即指洪丕謨。洪丕謨是有名的江南才子,擅醫、擅畫,同許多名家都有交往,書畫收藏頗豐。其子洪運在《〈書畫情緣〉真情無限》一文裡說:

「這是一本集結從曾祖父洪益三到父親洪丕謨祖孫三代名家書畫友情收藏的匯集。」

書中收錄了上至梅調鼎書贈女婿洪益三的對聯,到趙叔孺、陸小曼、江寒汀等師友繪贈洪潔求的佳作,再到豐子愷、陸儼少、唐雲、啟功等書畫家贈洪丕謨的精心之作。周鍊霞的《牡丹佛手圖》即收入其中。

難得的是,書中還收有周鍊霞的一封舊札,素淡信紙上寫道:

洪醫師:

很久不見,您好!本月二日單車訪,不遇為悵。現因彎腰別傷筋絡,痛得厲害,要請教您治療,給我掛一個初診號。同時並請面示我的朋友幾點鐘來看病最合式(適)?非常感謝。

此致敬禮。

周鍊霞拜手

即日

周鍊霞致洪丕謨舊札

這封信件寫於「文革」之中,具體年份今已無法考證。當時洪丕謨在徐匯區新樂路地段醫院(南昌路504號)中醫內婦科看診,有時兼看傷科。這封信記載了周鍊霞彎腰扭傷求治的情況。後經洪丕謨的診治,周鍊霞獲得痊癒,也是一段醫緣。為了感謝洪丕謨為她療傷,當時在上海中國畫院專事丹青的周鍊霞,送了這幅《牡丹佛手圖》給他,以作紀念。

坊間流傳的多是周鍊霞如何吟詩作畫,如何與人酬唱席間之事。這段就醫情緣卻見出她質樸的日常生活,溫潤之人樸素清醇的氣質宛然可見。

金閨國士寫小說

當時記得曾攜手,人醉花扶,花醉人扶,羞褪紅香粉欲酥。而今只是成相憶,燈背人孤,人背燈孤,千種思量一夢無。

民國時期蜚聲海上的周鍊霞,在螺川詩屋寫下的這闋《採桑子》,其中「人醉花扶,花醉人扶」兩句,如古微佳句,寫出漢語之流風回雪的魅力,為此,她也贏得了「再世易安」的評價。

周鍊霞當時與蘇青、張愛玲、潘柳黛等齊名,她富有才氣,機敏又詼諧,書畫詩詞都有相當造詣,點綴當年女作家其間,使文人畫面充滿了無限生機。相比她的「鍊師娘」稱號,我更喜歡她的另一雅號「金閨國士」,經營出的是舊時閨秀的意境與身份。

《太太集》

意境幽深的字畫真的可以相對話舊,意蘊幽深的女子也真的可以深入對白。也是因了編書有些淺緣,二〇〇八年,我曾經編輯過陳學勇、王羽編的「伊人叢書」系列,其中的《太太集》一書,收有周鍊霞的兩篇小說——《宋醫生的羅曼史》和《佳人》,筆墨雖有點繁複蕪雜,但筆尖下的世情歷歷,記錄了那個時代青年男女們悲戚庸常的婚戀日常。

書中收有近十幾位女作家,一撥民國女子,或端莊典雅,或清新秀氣,但用於書封的照片,卻是周鍊霞。所選照片不是那種常規的比例,而是一個放大了的頭像,有點類似月份牌的風格,那細淡的眉形,有一種舊時女性的典範意味,同時,也算是對那個時代繁文縟節的寫照。她眼神溫婉,看上去極其嫵媚嫻靜。那時我對周鍊霞其人還頗覺陌生,了解她的人生經緯也是因編書得來。後來才知,她才貌雙全,高雅風致,人稱「金閨國士」。她出現在世人視線之中,是一個驚豔的傳奇。

周鍊霞

她還寫有一篇小說《遺珠》,文筆用純熟的現代文,比喻新奇,很有時代氣息:

每天有個梳著大辮子的姑娘,橫著身子,坐在這垂枝上;慣常低著眼皮,讓晶瑩的淚水和長睫毛,在太陽裡耀著金光。有時痴望著山下的農作者,像無數的小動物,浮沉在茫茫的綠海中。直到西邊的遠山,吞沒了太陽最後一絲的餘暉,她才懶洋洋地,趕著一群小山羊,慢吞吞地回去。這時綠海中的小動物,已散得不見了。只有飄落在晚風中一絲兩絲的語音:「哦!張家的養媳婦趕羊回去了……天晚了啊……」

讀周鍊霞的小說,不由得會體味到女書畫家的深厚氣韻,娟麗的閨秀影子若隱若現。再看她的題畫詩,白描溫潤,寄託深遠,不是流連光景——詩、畫、文三絕,讓人慢慢懂得畫家的那層文人襟懷。周鍊霞的雅趣,在於不僅有詩文互證,而且有詩畫互證,更可見她的冰清明澈之心。我喜歡她的小說,又清新,又明淨。她的文風和畫風氣息相通,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

螺川女史多才多藝,文採風流,決非「畫家」身份所能完全概括的。庚寅年(二〇一〇)是周鍊霞逝世十周年,因感於雖然她的字畫在拍賣場上不斷飆升,但是能記住她的人並不多,學者陳子善老師把搜集到的她的新文學小說和散文合為一帙付梓,即《遺珠》(海豚出版社二〇一〇年八月版),紫紅書封,古雅秀致,書中收有小說、散文以及「螺川小品」,作為對這位詩文書畫俱佳的絕代才女的紀念,也以此見出這位女畫家文筆之不同尋常。庚子新正,我請陳子善老師為《遺珠》一書的扉頁題籤,他意猶未盡地寫道:「周鍊霞不僅是有名的畫家、詞人,也是有自己風格的新文學作家。」

《遺珠》封面陳子善為《遺珠》一書的扉頁題籤

流金歲月裡的詩與畫

由書畫與文人畫家結緣,頗有嚶鳴之雅趣,這是後來讀者的幸事。《洪家書畫收藏選》中還有周鍊霞為唐雲蘭竹冊頁的題詩,可謂吉光片羽,彌足珍貴。

其一:

修竹幽蘭繞玉階,誰家名種乍移栽。

墨痕點破春深淺,猶帶西湖細雨來。

其二:

萬個清森九畹新,知君胸次有陽春。

銜杯近接東風暖,吹出古香能醉人。

周鍊霞為唐雲蘭竹冊頁的題詩

周鍊霞少女時代曾從宜興才子蔣梅笙學詩,後來又隨晚清詞家朱孝臧學詞,與詩詞有如此綿長幽深的關係,又深得文林正脈之傳,能寫出這般有才情的詩句也是理所當然。將畫畫、寫詩、填詞、寫小說集於一身,我們從這位閨秀女畫家的身上,看見了一種奢華的展示——只是,吟詩、作文、畫畫都不難,難的是詩文丹青能清新高潔,筆尖不染半點俗塵。

周鍊霞曾經應馮文鳳之邀作《浣溪沙》:

「鐵劃銀鉤下筆遲,閨中盡日只臨池。前身合是右軍師。  海外奇葩歸素腕,嶺南才氣屬蛾眉。更看風格比瓊枝。」

她稱馮文鳳為「仁兄」,閨閣情誼中透露了她的才情與性情。

周鍊霞與馮文鳳書寫對聯

一九四九年以後,周鍊霞不再繼續文學創作,而畫作題材也由仕女圖轉為關注現實生活。學者陳學勇先生說她曾有一幅畫「仿佛薛寶釵操刀作孫二娘狀」。讓人難以相信,她曾也寫過婉約如「但使兩心相照,無燈無月何妨」的詩句。不過,這曾有的閨閣閒愁確是一去不復返了。

工筆仕女「周美人」

海上女畫家周鍊霞能詩善畫,沈尹默入室弟子戴自中先生一直十分欣賞,既賞讀她的詩詞,也關注她的畫作。

「文革」結束之後,周鍊霞已經恢復了名譽,得到了應有的尊重。有一年秋天,在周鍊霞去美國之前,由周恩來的堂兄弟周恩霔陪同,特地來沈尹默故地,向褚保權問候並道別。這時沈尹默已去世,褚保權一直守在這座充滿回憶的老宅內。戴自中隨侍於師母身邊,噓寒問暖,協助料理事務,也照顧她的生活。

戴自中看見周鍊霞,人雖年近古稀,卻依然那麼秀雅,他知道「文革」中周鍊霞的眼睛曾被人用一條皮帶打傷,眼睛受損,幾近失明,但是從外表上卻看不出眼睛的好壞。他還讀過周鍊霞的一些詩詞,如那闕有名的《西江月•寒夜》:

「幾度聲低語軟,道是寒輕夜猶淺。早些歸去早些眠,夢裡和君相見。 丁寧後約毋忘,星眸灩灩生光。但使兩心相照,無燈無月何妨。」

他也記得掌故大王鄭逸梅曾經說過,周鍊霞本人「就是一幅仕女畫」。所以對她筆下那富於清雅之氣的古典仕女圖,一直心有讚賞。

在「文革」前,戴自中曾見周鍊霞所畫的一幅手卷《貴妃上馬圖》,楊貴妃從左邊由宮女協助上馬。引首「貴妃上馬圖」五字正是由師母褚保權所題。師母的書法渾穆古樸,卓有大家風範;後面是老師沈尹默題寫的自作詞,一闋《水調歌頭》,暢敘觀畫後的幽情雅意;後又有吳湖帆的題詞。四人合作成就了一幅精品力作,詩畫合壁,洋溢著濃重的古典情懷,給戴自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錢選  《楊貴妃上馬圖》  現藏美國弗利爾美術館

說起貴妃上馬圖這一題材,有很多畫家繪過。錢選就畫有一幅《楊貴妃上馬圖》,屬於元代初期的作品,現藏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此卷工筆描繪唐玄宗與貴妃楊玉環上馬的情形:玄宗騎照夜白,側面望著貴妃,貴妃旁有兩侍女協助。圖中共繪十四人,個個身形飽滿,姿態、動作各不相同,刻畫細微、生動。楊貴妃身著豔麗的唐裝,即使是側面像,也顯雍容華貴。畫家賦色沉著文靜,特別用遊絲描來表現衣紋的連綿頓挫,畫面顯得雅潔清潤,有著唐代人物畫古典肅靜的意味。畫卷末尾有題跋道:

「玉勒雕鞍寵太真,年年秋後幸華清;開元四十萬匹馬,何事騎騾蜀道行?」

由楊貴妃秋後寵幸華清池,聯想到明皇逃難入蜀改騎騾子,困頓而無奈的悲嘆,暗含國家興亡之慨,畫家的題詩自有內在意涵。

周鍊霞畫的這幅,場面沒有那麼多人,是截取主要場景而畫。豐腴柔媚的楊貴妃,在女畫家的筆下顯得嬌柔而不勝風力。作為飽讀詩書,深具人文底蘊的周鍊霞,她自然深知這一名畫後面寄託的深刻意涵。她那高古筆法,雅致意態,畫面中蘊藏著與歷史相關的故事,讓戴自中一直惦念不忘。

作為與吳青霞等人齊名的女畫家,周鍊霞擅長仕女人物和花鳥,工詩詞。她筆下的仕女圖內容豐富,既有仕女撲蝶,也有仕女對鏡,還有梅花仕女等。有一幅《美人倚虎圖》,由張善孖畫虎,張大千繪美人圖,周鍊霞題詩,刊於20世紀30年代的《家庭健康》。周鍊霞題道:

「眈眈雄視十分嗔,此日何當倚美人。消受玉纖輕一點,山君畢竟也稱臣。」

所題之作有情有致,頗有不讓鬚眉之意。可見,周鍊霞對喜聞樂見、雅俗共賞的仕女題材情有獨鍾,不僅善畫,而且善題;無論題材,還是技法,都讓人耳目為之一新。

周鍊霞 《梅花白衣仕女》

她的一些同一主題的仕女圖,如《麻姑獻壽》《玉骨冰肌》《老梅月下獨吹笛》《捲簾遠眺》《金燈神思圖鏡心》《重奏霓裳》《凝寒佳麗賞梅花》等作品,都屬精品佳構,是她精心繪製的。「仿仇十洲畫意」所作的一幅《吉安》,左手持紈扇,右手拈桃花枝的仕女,明灩動人;《金燈燈思圖》鏡心的仕女,是她七十三歲時所繪,那金燈之下,為賦詩稿陷入深思的仕女,古典雅麗。

據周鍊霞的孫子徐雲介紹:她喜歡一個人安靜地作畫,繪畫時比較投入。周鍊霞的一幅畫要畫好幾天,先細心地打好小稿,然後才開始認認真真地畫。細緻認真,加上又是工筆居多,所以產量不高。

周鍊霞畫的仕女或小家碧玉,或大家閨秀,或脫俗仙女,像這般以貴妃為對象進行創作的還不多見。現在看她比較接近《貴妃上馬圖》風格的畫作,有《唐宮人制將士寒衣》《吹簫引鳳》等作品,畫中仕女那豐腴的體態,設色明麗的妝扮,筆觸精到,給人以美感。周鍊霞深具傳統文人情韻,反映在繪畫創作中,即使描畫工整,設色濃重,但卻有濃鬱的文人士大夫之氣,超凡脫俗,富於書卷氣,頗有遠接古人的高古之意,可稱之為匠心獨具的「周美人」。

周鍊霞 《吹簫引鳳》

後來,周鍊霞到美國加利福尼亞,起初缺少收入來源,但等她治好了眼疾,就開始繼續作畫。繪畫,既使她改善了生活,也充實了精神。這期間,她還創作有仕女圖。如庚申(1980)秋日,在她客居加州時,還曾繪過一幅仕女圖,並題詩道:「綠天深處有新篁,小步薰風碧草長。蝴蝶不驚羅扇影,翩翩飛近美人香。」嫻靜娟好的美人情態,宛然可見。

回頭再說,戴自中正勤於學詞,既暗自欣賞周鍊霞的畫,又好奇老師沈尹默的自作詞寫的具體是何內容,很想有機會抄寫學習,發一發思古之幽情。可惜當時他只有機會看了一眼。這次趁周鍊霞與師母告別之際,戴自中特地向她提起這幅工筆仕女圖,想再次拜觀這幅畫,卻得知這幅《貴妃上馬圖》因抄家一直未還,周鍊霞本人也不知畫作下落何處。

難得的是,褚保權善書,周鍊霞善畫。當年一段機緣,使兩位富於才情的才女有書畫合壁的機會,可謂難得的一段佳話。周鍊霞對褚保權的那份姐妹情誼,隨時間流逝,也尤其顯得珍貴。

上世紀80年代 周鍊霞在美國洛杉磯

秋雨瀲灩品詩畫。周鍊霞年輕時翠袖憑欄,倩影迷濛,被譽為本人「就是一幅仕女圖」,直到古稀之年,她亦風韻猶存,予人溫潤而淳雅的遐想。偶爾默誦一下她曾有的流金歲月,不免讓人低回難捨,情愫殷殷惜紅衣。

庚子驚蟄改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簪花仕女圖
    《簪花仕女圖》傳為唐代周昉繪製的一幅粗絹本設色畫。
  • 唐代 周昉《簪花仕女圖》
    【名稱】:簪花仕女圖【作者】:周昉【年代】:唐代【材質】:絹布好屬文,窮丹青之妙,擅畫肖像、尤工仕女,初學張萱而加以寫生變化,多寫貴族婦女,所作悠遊閒適,容貌豐腴,衣著華麗,用筆勁簡,色彩柔豔,為當時宮廷、士大夫所重,稱絕一時。《簪花仕女圖》傳為唐代周昉繪製的一幅粗絹本設色畫。縱46釐米,橫180釐米,作品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畫中描寫了六位衣著豔麗的貴族婦女及其侍女於春夏之交賞花遊園。
  • 康熙瓷器上的仕女圖: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古玩藝術雜誌▌從畫中來的康熙「瓷上美人」中國自古以來便有仕女畫,或稱「美人畫」,畫家在畫中對「美」進行定義和寄託,在畫中塑造心儀的「美」。若要討論起美人圖來,中國歷代繪畫作品中不乏經典,如唐代周昉的《揮扇仕女圖》,明代唐寅的《吹簫圖》《畫班姬團扇圖》,清代焦秉貞、冷枚的仕女圖冊等等。
  • 費丹旭仕女圖價格有多高?4平尺,1725萬
    費丹旭生於嘉慶六年,以畫仕女聞名,與改琦並稱"改費"。他筆下的仕女形象秀美,用線松秀,設色輕淡,別有一種風貌。其父費宗騫擅畫山水。代表作為藏於故宮博物院的《十二金釵圖》冊,亦長於肖像畫,畫《紅樓夢》十二金釵肖像。後期所作《果園感舊圖》卷,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技巧更趨成熟。也能山水,取法王翬和惲壽平。他的畫風對近代仕女畫和民間年畫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 如花美眷,貌美婀娜:中國仕女圖中的女性之美,誰又不喜歡美人呢
    仕女,是中國古代的一個特有名詞,最早的時候稱為士女,是指那些相貌秀麗的美女。但仕女這個詞的發展壯大,和它本身的內涵倒沒多大關係,而是得益於「仕女圖」這一繪畫題材的使用。仕女畫是傳統人物畫中的一大主題分類,雖然「士女」一詞是在唐代才被提出來的,但這方面的題材繪畫很早就開始了。
  • 深院無君易得愁,玉階行遍思悠悠——月卿臨古《揮扇仕女圖》
    庚子孟春 月卿臨古《揮扇仕女圖》 絹本設色33.2cm X 230cm 揮扇仕女圖 庚子孟春 月卿工仕女,初學張萱而加以寫生變化,多寫貴族婦女,所作優遊閒適,容貌豐腴,衣著華麗,用筆勁簡,色彩柔豔,為當時宮廷、士大夫所重,稱絕一時。畫佛像,神態端嚴,時稱神品。其傳世畫作《揮扇仕女圖》,尺寸為33.7x204.8釐米,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 繪製過程錄製 · · 局部賞 ·
  • 乾隆的最愛——網紅和田玉:白玉桐陰仕女圖
    朝隆合:玉器.收藏.藝術——植根文化生命力 明清時期,有一件和田玉籽料作品號稱乾隆最愛,也是當時的玉器界網紅,蘇工代表作——《白玉桐陰仕女圖》,這件作品是清代乾隆皇帝御識作品,上面寫:和田貢玉,規其中作碗,吳工就餘材琢成是圖
  • 《簪花仕女圖》《瑞鶴圖》都現身,遼博展出歷代書畫名跡
    今天,遼博中國古代書法展、中國古代繪畫展終於正式對公眾開放,其中的古代名跡如唐代歐陽詢的《仲尼夢奠帖》、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張旭《草書古詩四帖》,五代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圖》,北宋徽宗趙佶的草書《千字文》、《瑞鶴圖》,元代趙孟的《紅衣西域僧圖》、《秋聲賦》等只是展品的一小部分。兩大書畫展廳共計展出85件珍貴館藏書畫展出。
  • 透過《簪花仕女圖》,看中晚唐「以胖為美」的審美觀及其成因
    一、中晚唐時期審美風格變遷的體現和象徵意義仕女畫在古代其實並不只是簡單表現女性生活來滿足唐朝民眾審美需求需要的,它更偏向於文學敘事性。要是用我們現在"以瘦為美"的主流審美觀點來看,《簪花仕女圖》中的女子絕算不上是頂美的。
  • 《妝靚仕女圖》出現大頭像,考古學家無法解釋,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繪畫作品當中,表現仕女的肖像畫非常多,不僅給大家研究古代歷史提供了參考,同樣也讓人從繪畫作品當中,體現到了美的享受,也是一件非常值得稱讚的事情。不過在《妝靚仕女圖》這幅繪畫作品當中,大家卻看到了不可思議的一幕,其中一位仕女的面部表情,在鏡子當中居然變大了,不免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 仕女圖中的美女為何都是單眼皮
    根據族群遺傳學,如無重大外力幹擾,在有限的時間內,族群的基因組成維持恆定。對漢族來說,魏晉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正是」重大外力幹擾」。」唐壁畫中的仕女在我看來,就是五十五個少數民族以外的亂七八糟的一大群。」說法並非全無道理。漢族以共同的表意文字、儒家思想及」天下」觀念為凝聚力,將不同方言甚至血緣的族群牢固地凝聚在一起,而成為一個超大民族。在人類的歷史上,類似的例子十分罕見。肖像畫的訊息  宋代繪畫重視寫實,題材多樣,不避世俗。從宋代的人物畫中,應可窺見宋人的體質及形貌。
  • 全世界範圍內唯一認定的唐代仕女畫傳世孤本,為趙州長史周昉所繪
    遼寧省博物館,有一件鎮館之寶即《簪花仕女圖》,它是全世界範圍內唯一認定的唐代仕女畫傳世孤本。畫作的作者為周昉,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周昉任趙州長史,從五品。他在趙州的政務活動不見史載,但任職期間的畫壇趣事軼聞,屢見於斷編殘簡。
  •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唐宮仕女圖」之——《宮樂圖》
    《唐宮仕女圖》是一組五幅中國畫,作者是唐代張萱、周昉,描述唐代美女眾生像。
  • 「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漢宮春曉圖》
    說起我國的傳世名畫,最為人熟知的要屬《清明上河圖》和《富春山居圖》了,但如果了解過我國的十大傳世名畫,位列其中的《漢宮春曉圖》被譽為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 陳逸飛《吹笛仕女》和早期作品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陳逸飛早期油畫作品《吹笛仕女》。作於1979年。尺寸:60×90cm。手機簡單拍照,圖片未經任何藝術處理。此畫作與1979年,是陳逸飛早期代表作之一。此風格畫作一直延續到80年代的音樂人物形象以及90年代的古典仕女形象。但背景不是單一的純色,且兼有古典仕女和音樂人物系列油畫風格,是目前國內發現的唯一一幅。1979年是陳逸飛步入國際畫壇的起點。
  • 畫中有畫——竇加《仕女圖》第二女主角是…
    竇加(Edgar Degas)《仕女圖》法國印象派大師竇加(Edgar Degas)的《仕女圖》(Portrait of a Woman),乍看下是是身著黑衣黑帽的女士;但在高科技X光技術下,隱藏的畫像曝光了,
  • 從晚唐《簪花仕女圖》,探尋其貴婦裝扮及社會流行文化
    兩晉,是仕女圖的正式成形時期,主要以詩、賦這樣的文學作品中為之歌頌的賢能婦人,或是流傳於民間各類傳說中美貌的仙女為原型,再加之以想像進行創作,東晉顧愷之的著作《洛神賦圖》就是從曹植的《洛神賦》中尋找到的創作靈感。
  • 國畫--漢宮春曉圖
    噹噹,小編又來了哦,今天帶來的知識是體現了作圖者人文思想的「漢宮春曉圖」,它展現的是漢代宮廷的日常生活,快小跑跑來和小編一起來欣賞漢代宮女的生活情景吧!《漢宮春曉圖》是明代畫家仇英創作的一幅絹本重彩仕女畫,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 中國十大名畫之《漢宮春曉圖》
    《漢宮春曉圖》是明代畫家仇英創作的一幅絹本重彩仕女畫,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漢宮春曉圖》以人物長卷畫,勾勒秀勁而設色妍雅,畫家借皇家園林殿宇之盛,以極其華麗的筆墨表現出宮中嬪妃的日常生活,極勾描渲敷之能事。
  • 仕女畫服飾各部位名稱圖
    我們在學習古代仕女畫時,應根據史料與生活的感受來進行構思,遵循歷史性,典型性與真實性。畫仕女主要特徵在於髮型,頭飾和衣服的具體表現。服飾的基本畫法服飾是畫好仕女畫造型的重要依據,它能體現朝代的特徵與人物身份及個性特點,從而更真實地反映仕女的形象。古代服飾款式分為上衣,下衣兩類,上衣分為外衣,中衣,內衣三種,其中外衣形式最多,有服,袍,衫,背子,帔等。下衣分為裙,裳,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