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女圖中的美女為何都是單眼皮

2021-02-19 古玩圈

       

       

如果翻閱畫冊,一定會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歷代仕女圖所畫的美女,全都是單眼皮,雙眼皮的一個也沒看到。

唐伯虎孟蜀宮妓圖

四美圖

  這是為什麼?單眼皮是蒙古人種的特徵之一,其起因是由於上眼瞼的上方脂肪較多,形成一道褶襞,將上眼瞼蓋住。這樣看來,古代的漢人是」純系」的蒙古人種囉?

  但所謂「古代」,要看古到什麼時候。

  秦、漢以前,漢族的血統或許較純,這從出土的秦俑可以得到證明。

秦俑臉寬、鼻扁,而且都有一雙單眼皮的鳳眼,正是典型的蒙古人種。但是到了晉室東渡之後,漢族的遺傳結構就不可能再像秦、漢時那麼」純粹」。西元四至六世紀(魏晉南北朝),北方的遊牧民族南侵(五胡亂華),結果入侵的異族大多被漢族同化,南下避難的漢族又同化了若干南方土著民族。燦爛的大唐文明,就是這次民族大融合的結果。

根據族群遺傳學,如無重大外力幹擾,在有限的時間內,族群的基因組成維持恆定。對漢族來說,魏晉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正是」重大外力幹擾」。」幹擾」的結果,漢族的遺傳結構不可能不發生變化。

民族大融合

這種變化可以從唐代壁畫及唐代雕塑看出端倪。


唐壁畫中的各國供養人

  壁畫和雕塑中都出現了凸鼻凹目的胡人,而且為數相當多。雙眼皮也出現了,但也只在胡人臉上。雙眼皮仍未大量出現,可能和這些壁畫及雕塑全都存在於北方有關。

唐胡人三彩

  當時北方還是中國的文化中心,而被北方漢族同化的匈奴、鮮卑等遊牧民族,應該都是相當「純粹」的蒙古人種。儘管北方漢族的遺傳結構變了,但就眼皮來說,蒙古人種特徵之一的單眼皮,似乎並未受到多少影響。傳世唐代仕女圖中的美女,人人都有一雙細長的鳳眼和單眼皮。這應是反映了當時體質人類學實況,而非僅僅出於審美的考慮。

唐壁畫中的仕女

唐周昉簪花仕女圖

  類似魏晉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宋代再次發生。從南宋起,中國的文化中心遷移到長江流域。漢族的向南拓展,使得許多東南亞系統的民族融入漢族。同時,入侵北方的遼(契丹)、金(滿)等異族被漢族同化。大約從元朝起,南方土著大多皆已漢化,北方漢族已不再大量添加新血,南北各地漢族的遺傳結構基本已經定型。

  從民族學的角度看,與其將漢族視為一個民族,不如視為一個文化共同體。有少數民族曾這樣說過:」什麼是漢族?從來沒人說清楚。在我看來,就是五十五個少數民族以外的亂七八糟的一大群。」說法並非全無道理。漢族以共同的表意文字、儒家思想及」天下」觀念為凝聚力,將不同方言甚至血緣的族群牢固地凝聚在一起,而成為一個超大民族。在人類的歷史上,類似的例子十分罕見。

肖像畫的訊息

  宋代繪畫重視寫實,題材多樣,不避世俗。從宋代的人物畫中,應可窺見宋人的體質及形貌。

宋劉松年《中興四將圖》局部嶽飛畫像

  大約從元朝起,文人畫家取代了職業畫家,成為畫壇主流。文人畫重視一己心靈感受,不重視所描繪物件是否形似。當文人畫橫掃畫壇的時候,只有肖像畫和民間廟牆畫未曾受到影響。雖然肖像畫家每每被視為畫匠,但上自朝廷、下至民間,都需要肖像畫家為人寫真、傳神。從歷代傳世肖像畫中,可以看出許多有趣的訊息。

宋太祖趙匡胤(單眼皮)

宋太宗趙光義(雙眼皮)

  發現在歷代帝後中,宋太祖(趙匡胤)是單眼皮,其弟宋太宗(趙光義)卻是雙眼皮;

元世祖忽必烈(單眼皮)

忽必烈之妻——皇后徹伯爾(雙眼皮)

  元世祖(忽必烈)是單眼皮,其皇后(徹伯爾)卻是雙眼皮;

朱元璋之妻——馬皇后(單眼皮)

明宣宗朱瞻基(雙眼皮)

  明太祖(因肖像差異太大,不放圖)、馬皇后、明成祖是單眼皮,明宣宗卻是雙眼皮;

清世宗雍正(單眼皮)

清高宗乾隆(雙眼皮)

  清世宗(雍正)是單眼皮,清高宗(乾隆)和他的貴妃慧賢卻是雙眼皮……。在歷代畫家中,宋徽宗、倪瓚(雲林)、惲壽平(南田)、金農(冬心)是單眼皮,沈周(石田)、徐渭(文長)、曾鯨(波臣)、陳洪綬(老蓮)、王時敏(煙客)是雙眼皮……

南方民族的融入

  唐代以後的雙眼皮增多,可能和西域胡人(屬高加索人種)的混入和南方開發有關。唐代大批西域胡人來到中國,不可能不和漢人通婚。另一方面,南方的土著雖屬蒙古人種,但混有地中海人(屬高加索人種)、矮黑人的血統。過去他們分佈至華南(甚至華中),隨著漢族向南拓展,有的被同化了,有的向南逃遷。從中南半島人、馬來西亞人及中國南方少數民放身上,應可看出華南原住民的原始形貌。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唐三彩女立俑

  從秦俑清一色的單眼皮,到偶而出現雙眼皮的唐代壁畫和雕塑,到宋代以後肖像畫的雙眼皮增多,這些事實告訴我們:隨著民族融合,漢族的遺傳結構已一變再變,早就和以黃河流域為中心時不一樣了。

傳統審美觀的沒落

  儘管肖像畫中的男女人物有單眼皮也有雙眼皮,但歷代仕女圖中的美女,卻無所例外地都是單眼皮。這為什麼?

唐張萱搗練圖局部

  道理很簡單:為人畫像,必須忠於事實,但繪製仕女圖卻無此限制,只要依照約定成俗的審美觀,就可以畫出自己心目中的美人。歷代的審美觀並非一成不變,如唐人崇尚穠豔豐肥,明、清崇尚纖弱輕柔,但唯一不變的是:對細長鳳眼和單眼皮的偏好。

唐宮樂圖中穠豔豐肥的仕女

明唐伯虎牡丹仕女中纖弱輕柔的仕女

  在繪畫中,從現存最古的一幅人物畫──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起,一直到清末民初,甚至到抗戰以前,對單眼皮和細長鳳眼的偏好從來沒有變過。

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局部

  仕女圖中千篇一律的單眼皮,在晉朝和唐朝可能出於寫實。當舉目所見,無論男女無不是單眼皮時,形諸丹青自然不可能出現雙眼皮,這就像西方畫家不會將西方人畫成單眼皮的道理是一樣的。

唐弈棋仕女圖

宋王詵繡櫳曉鏡圖

  然而,宋朝以後,將美人畫成單眼皮卻成為一種程式。程式的形成,或出於陳陳相因,或出於長期以北方為文化中心所形成的審美觀的制約。總之,在中國人的審美觀未被西方的審美觀淩越之前,中國人對於美人的認定是有自己的標準的。

元周朗杜秋娘圖

明杜堇宮中圖局部

清費丹旭探梅仕女圖

  這種中國人的自家標準,大約在抗戰前後被徹底摧毀。從最早的「月份牌畫」中,大致可以看出中西易勢的過程。

老上海月份牌畫

  月份牌畫肇始於二十世紀初的上海,是一種參用西畫技法的仕女圖廣告畫。早期月份牌畫所畫的美女,體態較為纖弱,眼型以細長鳳眼、單眼皮居多。到了後期,體態普遍較為健美,眼型則以雙眼皮、大眼睛居多。轉變的軌跡清晰可尋。

相關焦點

  • 純正的漢人是單眼皮,而雙眼皮是混血兒?華夏子孫有必要了解下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從古至今都沒有改變過,現在人們都認為雙眼皮是最好看的,有的妹子不惜去做手術也要把自己整成雙眼皮,不過,在網絡上卻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那就是單眼皮的是純正的漢人,而雙眼皮則是混血兒,那麼作為炎黃子女我們有必要知道這個說法的真偽。
  • 簪花仕女圖
    最早著錄此卷的是清安岐《墨緣匯觀》,認為是唐周昉所繪,其後《石渠寶笈·續編》及《石渠隨筆》皆沿用該觀點,俱著錄為《周昉仕女圖》,然近代研究亦有持異議者。此卷曾經南宋內府收藏,南宋末歸賈似道所有,元、明間流傳無考,清初為梁清標、安岐收藏,後入清內府。
  • 如花美眷,貌美婀娜:中國仕女圖中的女性之美,誰又不喜歡美人呢
    仕女,是中國古代的一個特有名詞,最早的時候稱為士女,是指那些相貌秀麗的美女。但仕女這個詞的發展壯大,和它本身的內涵倒沒多大關係,而是得益於「仕女圖」這一繪畫題材的使用。仕女畫是傳統人物畫中的一大主題分類,雖然「士女」一詞是在唐代才被提出來的,但這方面的題材繪畫很早就開始了。
  •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唐宮仕女圖」之——《宮樂圖》
    《唐宮仕女圖》是一組五幅中國畫,作者是唐代張萱、周昉,描述唐代美女眾生像。
  • 韓星單眼皮當道!盤點韓國演藝圈單眼皮美女,樸素丹、金高銀上榜
    相信許多單眼皮女孩都曾跟我一樣羨慕過雙眼皮,但其實單眼皮也是很有魅力的呢!從前不太喜歡自己的眼睛,長大後反而超滿意自己的單眼皮!只要你真心喜歡自己,不管什麼樣子的你都是最有魅力的!
  • 康熙瓷器上的仕女圖: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古玩藝術雜誌▌從畫中來的康熙「瓷上美人」中國自古以來便有仕女畫,或稱「美人畫」,畫家在畫中對「美」進行定義和寄託,在畫中塑造心儀的「美」。若要討論起美人圖來,中國歷代繪畫作品中不乏經典,如唐代周昉的《揮扇仕女圖》,明代唐寅的《吹簫圖》《畫班姬團扇圖》,清代焦秉貞、冷枚的仕女圖冊等等。
  • 唐代 周昉《簪花仕女圖》
    【名稱】:簪花仕女圖【作者】:周昉【年代】:唐代【材質】:絹布好屬文,窮丹青之妙,擅畫肖像、尤工仕女,初學張萱而加以寫生變化,多寫貴族婦女,所作悠遊閒適,容貌豐腴,衣著華麗,用筆勁簡,色彩柔豔,為當時宮廷、士大夫所重,稱絕一時。《簪花仕女圖》傳為唐代周昉繪製的一幅粗絹本設色畫。縱46釐米,橫180釐米,作品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畫中描寫了六位衣著豔麗的貴族婦女及其侍女於春夏之交賞花遊園。
  • 從晚唐《簪花仕女圖》,探尋其貴婦裝扮及社會流行文化
    兩晉,是仕女圖的正式成形時期,主要以詩、賦這樣的文學作品中為之歌頌的賢能婦人,或是流傳於民間各類傳說中美貌的仙女為原型,再加之以想像進行創作,東晉顧愷之的著作《洛神賦圖》就是從曹植的《洛神賦》中尋找到的創作靈感。
  • 《簪花仕女圖》《瑞鶴圖》都現身,遼博展出歷代書畫名跡
    今天,遼博中國古代書法展、中國古代繪畫展終於正式對公眾開放,其中的古代名跡如唐代歐陽詢的《仲尼夢奠帖》、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張旭《草書古詩四帖》,五代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圖》,北宋徽宗趙佶的草書《千字文》、《瑞鶴圖》,元代趙孟的《紅衣西域僧圖》、《秋聲賦》等只是展品的一小部分。兩大書畫展廳共計展出85件珍貴館藏書畫展出。
  • 兵馬俑都是單眼皮,那中國人的雙眼皮基因,是從哪裡來的?
    正因文化認同才在抗爭中無往不勝。 中國人單眼皮,年輕的時候是單眼皮,中年的時候就是雙眼皮,老年的時候也是雙眼皮。年輕的時候因為氣血旺盛把眼睛表皮上皮膚撐開了。氣血火力下降,所以皮膚收縮了就變成雙眼皮。
  • 張大千最拿手的仕女與菩薩圖,大美!
    大千先生也曾在一首題畫詩中自道:「眼中恨少奇男子,腕底偏多美婦人。」 他善於繪畫美人,也懂得欣賞美人,在他的筆下既有優雅的少婦,風華絕代的仙女,也有受了驚嚇的貴妃,各種類型、各種情緒美人的風情都被他刻畫得細緻入微。
  • 「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漢宮春曉圖》
    還有桌案規格的繡架,兩頭嵌入支撐刺繡的繃棍,方便更換繡圖,展現古代女子刺繡這門必修課。她們個個身著唐裝,大多色彩豔而不媚;她們的宮殿、園林、家具,似乎是明代風格;畫面中侍從所持的可以引風遮塵的長柄扇,更顯出她們地位的尊貴。
  • 畫中有畫——竇加《仕女圖》第二女主角是…
    竇加(Edgar Degas)《仕女圖》法國印象派大師竇加(Edgar Degas)的《仕女圖》(Portrait of a Woman),乍看下是是身著黑衣黑帽的女士;但在高科技X光技術下,隱藏的畫像曝光了,
  • 金高恩單眼皮超霸氣!4位單眼皮韓國演技派大勢女星都出現在這裡
    飾演刑警的金高恩釋出「單眼皮式」霸氣震懾韓劇迷,和《屍戰朝鮮》裴鬥娜、《梨泰院Class》金多美都被視為近期炙手可熱的韓國演技派大勢女星,而除了她們之外,你還想到有哪位演技比外表更有說服力的韓國女星嗎?
  • 往事|周鍊霞:高雅風致,本人「就是一幅仕女圖」
    洪丕謨是有名的江南才子,擅醫、擅畫,同許多名家都有交往,書畫收藏頗豐。其子洪運在《〈書畫情緣〉真情無限》一文裡說:「這是一本集結從曾祖父洪益三到父親洪丕謨祖孫三代名家書畫友情收藏的匯集。」書中收錄了上至梅調鼎書贈女婿洪益三的對聯,到趙叔孺、陸小曼、江寒汀等師友繪贈洪潔求的佳作,再到豐子愷、陸儼少、唐雲、啟功等書畫家贈洪丕謨的精心之作。周鍊霞的《牡丹佛手圖》即收入其中。
  • 清乾隆桐蔭仕女玉山
    桐蔭仕女玉山,清乾隆,長25釐米,寬10.8釐米,高15.5釐米。此玉山白玉質,有黃褐色玉皮。文曰:「和闐貢玉,規其中作碗,吳工就餘材琢成是圖。既無棄物,且仍完璞玉。御識。」末有「太璞」印。本器從內容到風格皆仿油畫《桐蔭仕女圖》而作,所用玉料實為雕碗後的棄物,但玉工巧為施藝,庭院幽幽,人物傳神,人們似可聽到兩女子透過門縫的竊竊私語。剩料被加以利用,這種取其自然之形和自然之色傳以生動之神的做法,正符合「勢者,乘利而為制也」(《文心雕龍·定勢》)。
  • 費丹旭仕女圖價格有多高?4平尺,1725萬
    費丹旭生於嘉慶六年,以畫仕女聞名,與改琦並稱"改費"。他筆下的仕女形象秀美,用線松秀,設色輕淡,別有一種風貌。其父費宗騫擅畫山水。代表作為藏於故宮博物院的《十二金釵圖》冊,亦長於肖像畫,畫《紅樓夢》十二金釵肖像。後期所作《果園感舊圖》卷,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技巧更趨成熟。也能山水,取法王翬和惲壽平。他的畫風對近代仕女畫和民間年畫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 透過《簪花仕女圖》,看中晚唐「以胖為美」的審美觀及其成因
    中晚唐時期審美風格的具體變化方向當然不僅僅局限於"以胖為美"這一個單調的標準,依舊是《簪花仕女圖》中共有六個人——五個仕女和一個侍者,這五個女子各個都是體態豐腴,蛾眉淡掃,眉目恬淡,衣著素淡輕盈,手指拈花,頗有菩薩之綽約姿態。
  • 宋代仕女畫之仕女:理想女性的化身,男子心目中的完美主義者
    宋代仕女畫其仕女形象大多面部豐滿,身材瘦削,這符合宋人的審美需求,亦可見唐、五代人物造型的影響之深。以《浣月圖》為例,畫中鮮花飾滿女性頭部,這是典型的宋代樣式。由上可見,儘管傳統上對於女性的道德要求很高,但宋人詩詞中鮮有體現,更多的是對宋代美女的姿容描述,反映了他們對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審美需求,而這勢必對仕女畫的創作構成重要影響。
  • 仕女畫服飾各部位名稱圖
    我們在學習古代仕女畫時,應根據史料與生活的感受來進行構思,遵循歷史性,典型性與真實性。畫仕女主要特徵在於髮型,頭飾和衣服的具體表現。服飾的基本畫法服飾是畫好仕女畫造型的重要依據,它能體現朝代的特徵與人物身份及個性特點,從而更真實地反映仕女的形象。古代服飾款式分為上衣,下衣兩類,上衣分為外衣,中衣,內衣三種,其中外衣形式最多,有服,袍,衫,背子,帔等。下衣分為裙,裳,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