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元盛世時跨海遠徵唐朝是什麼體驗?渤海國對山東半島的突襲戰

2020-12-15 讀史思悟

不速之客

732年的一天,大唐治下的山東半島正沉浸在開元盛世的安寧之中,登州治所蓬萊附近的海域中悄然出現了一支規模浩大的船隊。上一次在這裡出現如此龐大的船隊,還是60多年前薛仁貴跨海徵討新羅的時候,此時的登州官民又有幾人有幸目睹過呢?

於是,一個問題便產生了:這支船隊是來做什麼的,是遣唐使團或者朝貢使團嗎?

日本遣唐使入唐路線圖

自從新羅一統朝鮮半島,與日本關係惡化之後,日本國的遣唐使就不再從山東半島登陸入唐,而是改走南島路,從江浙一帶登陸。新羅與唐朝往來頻繁,很少組織如此大規模的船隊,而黑水靺鞨則因為與渤海國交惡,被迫繞道走陸路。

至於此時的渤海國,自726年國君大武藝的弟弟叛逃入大唐並受唐玄宗庇護之後,兩國關係惡化,渤海國乾脆投靠了後突厥,派來大規模使團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突然發難

正當登州官民對來者滿腹狐疑的時候,遠處的船隊已經靠上了岸。說時遲那時快,從船中竟然湧出了無數手持兵刃的士兵,鼓譟吶喊著向州城衝殺而來。他們打出的旗號,竟然屬於遠在新羅以北的渤海國!

渤海國王大武藝雕像

原來,這支部隊乃是渤海國王大武藝部下大將張文休率領的「海軍陸戰隊」。他們竟然神不知鬼不覺地繞過了朝鮮半島,跨海侵入了大唐的本土!

此時的登州主官是持節登州諸軍事、登州刺史韋俊。他出身於「去天尺五」的高門京兆杜氏,兼資文武,曾輔佐過廢太子李瑛,也有在地方從政的經驗。

但是,由於在登州任職時間不長,韋俊對當地情況掌握並不充分,且這裡承平日久,從駐軍到官民都毫無危機感,導致他對渤海國的入侵毫無防備。不但如此,遠離邊境戰場的登州兵少將寡,州城更是無險可守。

渤海國的軍隊曾在天門嶺擊敗武周

於是,在突如其來的打擊下,人數不多、又在和平的蜜罐子裡泡了幾十年的守軍迅速潰敗,刺史韋俊更是猝不及防,在官舍遇害身亡。

成敗之因

一介小國竟敢偷襲大唐,還取得了成功,這是在打唐玄宗的臉面啊!是可忍,孰不可忍,唐玄宗立刻派出右領軍將軍葛福順前去徵討,新羅王金興光也派兵助戰,這才將敵人趕出了山東。

《資治通鑑》等史書記載的這場突襲戰是唐朝與渤海國之間少有的大型戰役。可以想見,渤海國為此戰做了非常精心的準備,對海上航線、唐軍兵力部署乃至官民心態等情報都有所掌握。在此基礎上,渤海國大膽出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對大唐的薄弱點、海軍重鎮登州發動了一次成功的登陸突襲戰。

登州與前方一線戰場相距甚遠

反觀大唐一方就暴露出了很多問題。自730年奚、契丹叛唐加盟後突厥之後,渤海國見唐朝在東北地區現出頹勢,便也倒向後突厥,派出兵馬與唐軍交戰。在此情況下,唐朝在情報工作與戰略決策方面都出現了失誤,低估了渤海國的實力和決心,沒有採取任何加強海防的措施。

同時,此戰也暴露出了大唐後方由於久無戰事而出現的軍力孱弱、武備廢弛等問題。《司馬法》云:「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大唐腹地和平已久,從中央到地方都對其防務狀況缺乏足夠的重視,昔日尚武、剽悍的民風也隨著歌舞昇平而一去不返。

尾聲

事後,唐朝雖然加強了登州的防務部署,但這只不過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並未改變大唐軍力外重內輕、腹地兵少力弱的狀況。23年後,漁陽鼙鼓動地而來,河北、河南諸州郡望風披靡。安祿山起兵僅一個月就攻入了東都洛陽,大唐的國運也由此急轉直下。

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大唐故中散大夫登州刺史韋君墓志銘》等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渤海國「北進」戰略的確立
    東北亞學院,山東 威海 264209)摘 要:渤海政權建立之初,恰是武周時期,唐朝對東北治理力度弱化,大祚榮嘯聚靺鞨以及滅國的高句麗等族眾,在東牟山建立新政權,並致力於向南發展。三、渤海「北進」受阻關於渤海國此次北進攻打黑水靺鞨過程史料不載,不過從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渤海與唐朝戰爭時,黑水靺鞨與室韋一同來援助唐朝與渤海國作戰,可知渤海國在此次與黑水靺鞨的戰爭中恐怕收穫不大。在今天牡丹江市郊北部山區,牡丹江河流的左岸有一道邊牆,邊牆修建目的是渤海國阻擋黑水靺鞨南下[注],而此邊牆修建的時間恰恰應該是開元十四年渤海國徵討黑水靺鞨受阻之後所修。
  • 《燕雲臺》渤海國:被中、俄、朝鮮、韓國共同關注,是唐朝附屬國
    同時,渤海妃的國家渤海國也出現在大家眼前。渤海國不是一個出名的國家,但卻在歷史上真實存在,有過一段歷史,有過屬於渤海的文明,有過輝煌和燦爛。這是一個來自東北的古代政權,在很早很早之前,就有人類在東北地區,在黑龍江流域生活和生存。公元698年,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在東牟山,建立政權。
  • 渤海國興亡錄
    第一代王大祚榮初建時稱「震國」。 七年後(公元705年,唐神龍元年)歸附於唐王朝,十五年後(公元713年,唐開元元年)被冊封為「渤海國」。自此之後止於唐亡(公元907年,唐天佑四年,後梁開平元年),其間除大武藝時一度與唐發生軍事衝突外,其餘絕大部分時間渤唐雙方均和睦往來。
  • 東北歷史(15):東北渤海國在大海的西面,為啥叫海東盛國?
    東北土著民族肅慎族後裔靺鞨族建立的渤海國,被譽為海東盛國。這個國家建立於698年,亡於926年,傳國15世,歷時200多年。最盛時,疆域數千裡,不但包括現今東北,而且連庫頁島、朝鮮半島北半部也都包含其中。
  • 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對明朝意味著什麼?
    明朝設管民政的布政使司、管軍事的都指揮使司、管司法的按察司,而遼東只有都指揮使司,遼東的民政和司法,跨海隸屬於山東的布政使司和按察司。  為什麼會有這種操作?因為遼東人口太少,民政事務不多,就由臨近的山東管轄。明英宗宣德十年(1435年,英宗年初即位未改元),遼東設巡撫,慢慢地分化了山東有關衙門在遼東的權力。
  • 為什麼極盛的開元天寶年間,唐朝疆域反而縮水了?
    大家在看唐代疆域圖時,是否有一個疑問:極盛的開元天寶年間的疆域反而不如唐初高宗時期的版圖?首先要理清一個概念,極盛≠疆域廣大,大眾認知裡總會說國力強盛疆域遼闊。實則不然,北魏宣武帝疆域最大,然而內部已經矛盾重重,外強中乾。
  • 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唐玄宗做了什麼,才讓唐朝走下坡
    開元初年,唐朝急需解決內部的混亂,官員的腐敗,重新回到正軌,在看人這方面,唐玄宗的眼光非常的精準,當時唐玄宗看中了,懂得謀略,擅長治理的姚崇,唐玄宗執行了姚崇的建議,使大唐重新回到了正軌,回到正軌後,唐玄宗想依法治國,姚崇因私用權利收取賄賂下臺了。如若姚崇堅持本心,不被利益蒙蔽了雙眼,沒有因權力大而失去自我,他也不會因此被罷黜。
  • 海東盛國:渤海國起源
    渤海國,是唐朝時在東北地區的一個高麗族國家。其國姓大,有文字制度——應該是繼承高麗國的語言文字。
  • 揭秘唐玄宗「開元盛世」後,大唐國勢迅速衰落的客觀原因
    開元盛世,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現的盛世。 開元年間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頂峰階段。因當時年號為「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單純的從疆域面積和人口這兩項指標來對比的話,「開元盛世」絕對是超過同一朝代的「貞觀之治」,並且毫無爭議地站在中華帝國時代的頂峰,但弔詭的是,「開元盛世」非但沒有維持多久就爆發了「安史之亂」,而且徑直將大唐的國勢推入了衰落的快車道。
  • 縱觀歷史,唐玄宗李隆基開元盛世,後期為何朝政混亂以至滅國?
    像唐朝初期的貞觀之治,就是因為有了英明神武的唐太宗加上賢相良臣的輔佐;隋煬帝雖不算昏庸無能,但殘暴無道,賤民輕臣,所以亡國;北宋徽宗,醉心花鳥,使六賊禍國殃民才有了徽欽恥;宋孝宗平反嶽飛冤獄,用賢能遠奸佞,開創乾淳之治……
  • 冰雪絲路|塞上雙璧:渤海國的古都記憶
    前者素有「千年古都百年縣」之稱,曾是渤海國的都城。後者則是中國直接進入日本海的唯一通道,而且與敦化一樣,琿春也一度成為渤海國的都城。這兩座千年古都堪稱「塞上雙璧」,千年之前,它們共同見證了渤海國兩百餘年的興亡。 敦化:渤海國古都的人文蹤跡
  • 滿族祖先靺鞨的發展歷程,如何建立渤海國?
    隋唐時期,居於東北地區的滿族祖先稱為「靺鞨」,他們與唐朝中央政府的關係進入到了新的時期。北魏時,靺內部分為七部粟末、伯咄、安車骨、拂涅、號室、白山、黑水。到唐初,黑水靺羯和粟末靺羈兩部最著名,其他五部就不大聽說了。
  • 開元盛世,一個如夢似幻的時代!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這是唐朝詩人杜甫對開元盛世的描繪。確實,在唐玄宗李隆基統治的四十多年的時間裡,無論是從政治、經濟、軍事還是文化,中國歷史都進入了一個巔峰的時代。
  • 李林甫是把唐朝帶入深淵的奸臣?還是維持開元盛世的能臣?
    一般情況下,人們會把姚崇視為唐玄宗「開元盛世」的開創者,而把李林甫視為「開元盛世」的終結者。故而,姚崇往往是「賢臣」的典範,李林甫往往是「奸臣」的代表。因此,李林甫憑祖蔭入仕時,起點也不高,只是品級不高的千牛直長而已。但李林甫對功業的渴望是十分強烈的,唐玄宗開元初年,李林甫曾主動向自己的親戚源乾曜求官升遷,源乾曜卻認為李林甫的品行和才望都不高,便沒有答應李林甫。故而,李林甫在開元初年的仕途雖有升遷,但不迅速。從開元十四年起,李林甫的事業迎來了高速發展的時期。
  • 山東半島到底有多重要?看過這個朝代的布局就懂了!
    在明朝的行政區劃中,遼東人口太少,民政事務不多,其民政和司法,跨海隸屬山東管轄。而從地圖中也可以看到,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就像兩座城堡,拱衛著渤海最西頭的京師(隔著天津)。明朝設管民政的布政使司、管軍事的都指揮使司、管司法的按察司,而遼東只有都指揮使司,遼東的民政和司法,跨海隸屬於山東的布政使司和按察司。為什麼會有這種操作?因為遼東人口太少,民政事務不多,就由臨近的山東管轄。明英宗宣德十年(1435年,英宗年初即位未改元),遼東設巡撫,慢慢地分化了山東有關衙門在遼東的權力。
  • 漢朝盛世比唐朝持續時間更長,為何外國人把中國人稱為「唐人」
    從盛世持續的時間長短看,漢朝盛世持續的時間比唐朝更長。但是,今天的外國人卻把中國人稱為「唐人」,遍布在國外的中國人聚居區被稱為「唐人街」,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從兩個盛世帝國對外交往的特點找到答案。
  • 【雨花視角】孫煒冉、史話:渤海國的靺鞨人構成解析
    而《新唐書·黑水靺鞨傳》中指出,黑水靺鞨及其附屬於他的拂涅、虞婁、越喜、鐵利等部,「其地南距渤海,北、東際於海」,也就是說包括越喜部在內的這些部落都處在渤海以北以東區域,應該於興凱湖、密山以北一帶尋之。因此,確切的說,這個時期的渤海西界,主要勢力是突厥和附屬突厥的契丹,南為新羅,東部和北部是黑水靺鞨及附屬諸部,彼時,靺鞨諸部,除以黑水部為主的北部靺鞨外,其他南部靺鞨部落盡為渤海所領有。
  • 金融五千年——《開元之治》
    軍事上唐玄宗對兵制進行改革,在邊境地區大力發展屯田,擴張疆域,唐朝在東北設置了靺鞨都督府、室韋都督府、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等,中國歷史上首次將東北三省全境納入中國版圖。 [1] 文化上,提倡文教,重道抑佛,人才輩出。唐玄宗還改善民族關係,對於社會經濟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 山東的海到底有什麼魅力?
    近日,2020中國網絡誠信大會在曲阜召開,在採訪中,帶貨主播薇婭直言「一定要去一趟山東,看看海」山東的海到底有多大的魅力令人戀戀不忘呢一起來看看吧雲白風清通透度極高遠處城市清晰可見蓬萊仙境,丹崖望海人間仙境,絕世獨立在霞光萬道之下開啟一幅盛世磅礴的畫捲圖|@維康Sirius
  • 渤海靺鞨掠登州
    但只是當完顏阿骨打建金,並稱霸中國北方,人們才注意到,早在之300多年前,東北亞族群已經有能力南下,更以「渤海靺鞨掠登州」這一偶發歷史事件,使膠東半島的東端再次聚焦大唐皇帝的目光。公元705年,武則天在「神龍政變」中被逼退位,唐中宗李顯繼位。為了更好地應對北方突厥人的威脅,唐在公元707年,將境內所在之登州治所的從牟平遷往蓬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