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財報
作者:劉雨辰
IPO被指「圈錢」背後,有錢買理財,年年有分紅,募投項目或已建成。
近期,中際聯合(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際聯合」)首發上會獲通過。根據招股書,中際聯合擬在上交所主板公開發行新股不超過2750萬股,佔發行後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25%,融資金額達7.9億元。
據《每日財報》了解,中際聯合成立於1998年,主營高空安全作業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並提供高空安全作業服務,主要產品包括風電領域的塔筒升降機、免爬器、助爬器、防墜落系統、救生緩降器、爬梯、滑軌等設備。
值得注意的是,中際聯合本次募資大頭為用於補血,補流項目佔擬募資額比例達49.37%。但過去3年,中際聯合沒有任何有息負債,且銀行存款去年逾4億元。公司主要募投項目還被指已經建成。
輕研發重銷售,主營產品價格滑坡
中際聯合的業績和風電行業的景氣度息息相關,2017年-2019年,公司來自於風力發電行業的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8.94%、99.74%和99.40%,風電是公司產品最為重要的應用領域。
中國的風電建設可以追溯至20世紀80年代,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風電的領導者。據全球風能理事會的統計,2019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佔全球的37%,較2007年提高19pct。
中國陸上新增風電裝機在2010年超過美國,排名全球第一,2019年中國在全球陸上新增風電裝機中的比例達到44%。過去幾年,國內風電裝機速度在全球範圍內遠遠領先,這也為中際聯合的業績提供了支撐。
2017年-2019年,中際聯合營收分別為2.89億元、3.56億元、5.39億元,淨利潤分別為7169.22萬元、9332.70萬元、14177.92萬元,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據招股書顯示,中際聯合的主要產品主要是塔筒升降機和免爬器,其中免爬器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47.18%、41.46%、44.33%,塔筒升降機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4.32%、34.70%、31.98%,二者加起來佔據了總營收的75%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盈利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中際聯合的產品售價卻在下滑,據招股書顯示,過去三年,中際聯合免爬器單位售價分別為20150.37元/臺、17575.83元/臺、16867.38元/臺,單邊下滑。
塔筒升降機單位售價分別為43031.56元/臺、43800.58元/臺、43102.89元/臺,售價也出現下滑。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可能是產品競爭力的下滑。《每日財報》注意到,重銷售輕研發是中際聯合潛在的一個風險。
2017年-2019年,中際聯合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714.56萬元、1735.14萬元、2664.72萬元,而同期的銷售費用分別為4592.93萬元、6265.21萬元和9447.84萬元,對比之下,公司在研發上的投入要少得多。
與此同時,中際聯合的銷售費用率分別為15.87%、17.62%、17.53%,而同期行業均值分別為5.14%、5.27%、5.52%。也就是說,中際聯合的銷售費用率是行業均值的三倍還多,這顯然偏離了合理範圍。
淨現金流持續落後淨利,大客戶應收佔比高企
中際聯合從事的為高空安全作業設備和高空安全作業服務,其下遊客戶多為風電行業企業,如:國家能源集團、大唐集團、華能集團等大型能源企業。
報告期內,中際聯合的營收對大客戶的依賴性也逐步上升,2017年至2019年,向前五大客戶合計銷售收入佔當期主營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7.49%、52.75%和52.47%,公司超過一半的收入都是來自於前五大客戶,客戶集中度逐漸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中際聯合業績向上,但各期收到的現金始終較營收遜色,特別是2018年落後近億元;各期中際聯合經營淨現金流落後淨利金額在2400萬元-5800萬元。
2017年-2019年,中際聯合營業收入分別為2.89億元、3.56億元、5.39億元,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2.82億元、2.65億元、5.27億元。
同期,中際聯合淨利潤分別為7169.22萬元、9332.70萬元、14177.92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4764.07萬元、3540.40萬元、11000.29萬元。
各期,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與淨利潤的差額分別為-2405.15萬元、-5792.30萬元和-3177.63萬元。
中際聯合招股書稱,報告期內,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公司發出商品持續增加,相應經營活動現金流出增加較大,同時,應收帳款和應收票據增長較快,使得經營活動現金流入相對較少。因此,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與淨利潤存在一定差異。
《每日財報》注意到,或許是中際聯合的大客戶集中問題影響到了銷售回款。報告期內,公司過半的應收帳款來自於前五大客戶,由此可見,中際聯合在與大客戶的交往中還是處於劣勢地位。
2017年至2019年,公司前五大客戶應收帳款餘額分別為6559.82萬元、12655.10萬元和11650.59萬元,前五大客戶佔比分別為41.45%、57.17%和52.36%。
公司超過一半的收入都是來自於前五大客戶,客戶集中度逐漸提高。根據波特五力模型,當下遊客戶走向集中的時候,中際聯合的話語權會在無形中下降,這或許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產品售價的滑坡。
被質疑「圈錢」,擴產必要性存疑
中際聯合過會之後,不少報導直指公司上市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擴大經營,而是為了「圈錢」,事實上,這些說法並非空穴來風。
首先,據招股書顯示,公司本次擬募集資金7.90億元,其中3.90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但《每日財報》發現公司目前似乎並不缺錢,過去3年,中際聯合沒有任何有息負債,而同期的貨幣資金分別為4.02億元、3.78億元、4.53億元,其中銀行存款分別為3.94億元、3.72億元、4.44億元。
其次,中際聯合每年都會進行慷慨的分紅,2016年-2019年,中際聯合的分紅金額分別為1400萬元、2153.25萬元、2796.75萬元、4257萬元,合計分紅1.06億元。
與此同時,公司還使用閒置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綜合看下來,中際聯合的資金面較為寬鬆,並沒有補充流動性的需求。
再來看一下募投項目的情況,據招股書顯示,公司將募集資金的1.75億元用於「年產5萬臺高空作業安全設備項目(一期)」。
但中際聯合(天津)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3月發布的《中際聯合(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建設年產5萬臺高空作業安全設備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檢測報告表》顯示,公司年產5萬臺高空作業安全設備項目早在2018年12月就已建成。
此外,免爬器和塔筒升降機是中際聯合的兩大主力產品,過去三年中際聯合免爬器產能利用率分別為98.07%、90.09%、90.21%,整體呈下滑趨勢,塔筒升降機產能利用率分別為84.35%、98.50%、100.63%。
雖然逐年攀升,但同期的產銷率分別為74.37%、79.24%、65.98%,快速下滑,也就是說,雖然滿載生產,但市場並不能消化這些產品。綜合來看,雖已過會,中際聯合目前並沒有擴產的必要。對此《每日財報》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