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篇內容時,耳邊正循環著前蘇聯歌曲《歌唱激蕩的青春》。想到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後浪」們所背負的「使命」差別如此之大,感覺有點奇妙。
B站的品牌宣傳片《後浪》,自發布起便引發了現象級討論。現在,熱度逐漸降到谷底。當公眾情緒已經舒緩下來,我們再試著梳理一下大家當時的看法,做一下回顧。
0.62的背後,是被割裂的「我們」
以《非浪》為代表的聲音,主要反映了貧富分化和階級固化的問題。這個問題長期存在但又不方便討論,剛好就借著《後浪》這個引子,集中爆發了出來,說明天下苦秦久矣。
從大量討論可以看出,真實中國的割裂程度,遠比想像中的複雜,畢竟真正的「底層」是沒機會加入這場討論的,即便能發出聲音,也根本沒辦法讓大家聽到。
西南財大曾做過研究,2015年的我國的基尼係數是0.62(統計局不認可)。這個數字代表的內容,百科資料即可說明:
國際慣例把0.2以下視為收入絕對平均,
0.2-0.3視為收入比較平均;
0.3-0.4視為收入相對合理;
0.4-0.5視為收入差距較大,
當基尼係數達到0.5以上時,則表示收入懸殊。
(知乎上,@Minamoto講了一個圍繞基尼係數,西南財大和國家統計局神仙打架的故事,內容十分精彩)
0.62的基尼係數給人的感受還不夠直觀,那麼不久前公開的央行調查報告《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就容易理解多了。
搬運一段對報告簡化的分析:
中國前1%的家庭,擁有全社會17.1%的財富。中國前10%的家庭,擁有全社會49%的財富。中國前20%的家庭,擁有全社會64.5%的財富。中國前40%的家庭,擁有全社會82.6%的財富。底層20%的家庭,其淨資產只佔全社會的2.3%。簡單打個比方,把所有人當成100個人,所有財富當成100塊錢。相當於最有錢的10個人,平均每人4塊9毛錢;最窮的20個人,掏乾淨口袋也只湊出了2塊3毛錢;而最有錢那個人有17塊1毛錢。
中國14億人口,20%就是接近3億,差不多接近美國的人口(2019年3.28億),此外,還有城鄉差距、東西部差距等,國家把社會的主要矛盾都修改成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從這次對《後浪》爭議的激烈程度中,可以感受到「後浪」們割裂得有多厲害。
TVC告訴我們少數「後浪」們的生活:自由學習一門語言的行動裝置——IPAD PRO要8千rmb起,還有價格不低的單反、手辦、無人機,跳傘、滑雪、看世界行為等等,這反映的是少數「後浪」的生活。最近不幸去世的翼裝女孩,無疑是片中「後浪」的代表了。
大多數「後浪」們的生活,則由新聞零散透露出一些:疫情期間沒有設備上網課的孩子,颱風天觸電身亡的外賣小哥,還有在電子廠、服裝廠、地下通道小店、建築工地等地方打工的年輕人,另外還有很多人不相信的13億人沒出過國,10億人沒坐過飛機等報導等。
另外,比「不平衡不充分發展」更讓人絕望的其實是階層固化。這讓年輕人看不到未來,失去奮鬥的動力。這兩天B站發布的《入海》,激勵年輕一代為了所謂的理想去拼搏,去奮鬥。但是只要有階層天花板在,大多數努力拼搏的「後浪」,終將只能化為泡沫,畢竟ICU的價格,也只是少數「後浪」才負擔得起。
現在已不再是精英說,人們只能聽著的時代,至少更多的人擁有了「點讚」權,少數的「他們」代表不了「後浪」,多數的我們也不願被這樣的「後浪」所代表。
被消費主義異化的「後浪」們
另一部比較火的《韭浪》,除了反映階層固化,還反映了消費主義對人們的荼毒。
消費主義浪潮伴隨著自由人文主義而大肆興起,百餘年的時間裡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的消費心理和行為。在社會發展的滾滾浪潮中,廣告自然也不可避免去宣揚消費主義。用了這個產品,你就可以變成更好的人,變得更美,更受歡迎。還有各種故意製造稀缺的奢侈品、盲盒、鞋子、聯名款等,。「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圍繞消費主義形產生了各種龐大的產業鏈,一輪一輪地開啟收割的閘刀,其厲害之處還在於:它已深深得滲透到人的骨髓裡,在收割你的同時還讓人樂在其中不可自拔。
作為一支廣告片,你談消費主義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既然你要在五四這天發布,而且還捆綁了極具影響力的官媒和主流媒體,就已經突破了單純作為一支廣告片的象徵意義。
想讓消費主義變得政治正確, 避而不談生產行為,從根本上背離了國家宣傳的價值觀。咱們國家一向歌頌的是負重前行的消防員、警察、基層幹部,還有996的大廠員工、搶時間求好評的外賣小哥、富士康流水線上機械式的年輕工人…… 他們沒有「前浪」的加持,是無法享受片中那些娛樂活動的。
《後浪》是個成功了一半的商業廣告
最後,從廣告本身的角度來看,我認為這是一部製作追準較高的廣告片。
首先,它的核心受眾是B站用戶,也正是片中百大UP主的千萬粉絲,自然不會對片中宣揚的消費主義反感。其次要輻射的目標受眾,正是片中的「前浪」。後來的股價情況說明,「前浪」是用腳投了票,表達對片中觀點的認同。
從執行層面來說,無論是文案,還是拍攝製作,都達到了較高的水準。尤其是演員何冰的傾情演繹,給整支作品注入了靈魂。還有調性的把握,足夠有渲染氣氛,能調動看視頻的人的情緒。視頻發布的當晚,我便問了周邊幾個95後朋友們的感受。有不少人覺得片子本身很燃,看完後令人有熱血沸騰的感覺,也很嚮往片子裡面「後浪」們的生活。
如果不貪心,這個廣告傳播的內容還是沒有問題的,但它想用這個水準的「後浪」來代表 「年輕新一代」,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內容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