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墓依舊在 後裔在何方——明朝鄧氏古墓尋找鄧氏後裔修復維護倡議書

2021-02-22 中華鄧史

       

2017年12月25日,南寧市鄧氏宗親聯誼會在鄧潔冰會長的帶領下,組織二十多位宗親代表前往廣西崇左市江州區歸龍坡(歸龍村旁),參加對多年無人打理的鄧氏祖墳,進行祭祖掃墓活動,大家齊心協力,共清理了9個祖墳上及旁邊的樹木和雜草。

       我作為參與者,令我思緒萬幹,這麼好的風水寶地,有山有水,有氣勢。山上安葬的全部都是鄧氏祖先的墳墓,真的是難得啊!說明當時鄧氏家族在當地的實力強大和輝煌。聽當地人講,當時的鄧氏屬富貴家族,山地屬於鄧氏家族所有,有一名叫鄧卓然的進士當了縣令,可想而知,鄧氏在當地的勢力是多麼的強大啊!然而,是什麼原因造成如今的局面呢?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謎。在此,我只能感嘆:安葬在歸龍坡的鄧氏先祖啊!你的後裔在何方?我們只能呼籲,全國各地的鄧氏宗親,群策群力,幫助尋找安葬在歸龍坡的祖先後人。讓我們一起努力吧,鄧氏一家親,永遠心連心。加油!

        另外,在此提供一些資料,供參考。歸龍坡的叫法(歸龍大嶺,歸龍山),目前附近的村莊,叫歸龍村。在墓碑上記錄:其中一塊刻有,明朝,洪化元年,鄧特俊,立。另一塊刻有:明朝,昭武元年。其中三塊分別刻有,明朝,昭武元年(鄧大,鄧二,鄧三)等。另一塊刻有:清朝,嘉慶年,進士,鄧卓然。

       尤其令我擔憂的是,祖墳安葬地在崇左地級市的近郊,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也許很快會開發到此地,如果再找不到祖墳的後人,萬一政府徵收到此地搞建設,發出遷墳墓通告後,無人去辦理相關手續,政府部門以無主墳處理問題就大了。在此我希望各地鄧氏宗親,盡力而為,千方百計幫助尋找到墳墓先祖的後裔,處理好相關的事情。或者是引起我們鄧氏宗親的社會團體組織來重視這件事情,避免產生不良的後果。

                     鄧志平

                 2017年12月25日

註:建議個別喜歡申請原創賺打賞的公眾號小編不要把此文申請原創限制傳播,便於廣大媒體共同轉發尋找鄧氏後裔,擴大宣傳面增加可能性!希望大家做真正意義上的鄧氏文化傳播者,而不是限制者甚至是害蟲之馬!(當然自己的真實原創除外)


鄧氏祭祖

崇左名勝——歸龍塔,位於 崇左縣城東北二公裡處,建在左江中的 石頭島—— 熬頭峰上,處於急灣激流之中,地勢驚險。   該塔是明朝知府李有梅於天啟年間(1621年)建造,當時建三層,清康熙三十五年(1692年)知府徐越加建兩層,成為五層磚塔,塔底直徑5米,塔基身總高23.184米,塔身18.28米,塔身呈八角面體。塔頂鑄了一銑質葫蘆蓋頂,從不生鏽,塔八面正簷,每一簷角懸掛 銅鈴一個,隨風擺動叮噹作響,悅耳動聽,塔的外觀古樸雄健,昂然挺拔,塔底層南和西南各開一拱門,從二層各開一個小窗。塔內螺旋磚梯逆時針繞至頂層,人走在階梯上,傾斜感很強,據測塔身傾斜度為4度24分64秒,傾斜方向為西南偏西52度16分30秒,據專家考證是工匠在建造時考慮到江心風力和地基等因素而精心設計而成,是唯一人為建造的斜塔,整個寶塔依山順勢,結構穩固,造型和諧,自建成至今,雖已歷時300多年,屢遭洪水衝刷,日曬 風吹雨打,它仍然屹立不倒,充分體現我國古代人民 建築技術的高明。傾斜的寶塔,世上不多見,而坐落在江河的急流旋渦中間,更屬奇觀。它與蘇州虎丘塔、遼寧綏中塔、上海 松江護珠塔、湖北當陽鐵塔、義大利 比薩斜塔斜塔、德國肯道塔、英國議會大廈方塔共譽為世界八大斜塔   左江斜塔還有很優美的傳說。相傳,在明朝慶隆年間,左江中間突然冒出了一塊巨石,擋住了江流,旋渦浪翻,使許多過往的船隻遭到沒頂之災。人們認定這是江中有妖龍在作怪,便修建這座寶塔以鎮妖龍,故名為鎮海寶塔。但妖龍不服,寶塔屢建屢塌。後來得到仙人的幫助,搬來半座山奠基,才把寶塔建成。可是妖龍仍不時出沒為害。有一壯族青年得到仙人傳授的整治妖龍之法後,把妖龍殺死,天下才太平,人們遂把鎮海寶塔稱為歸龍塔。

崇左歸龍閣露真容!美如仙境哦

  昨天,就有很多微友問小編:鄧氏古墓尋找鄧氏後裔這麼久了呀?,倡議書是2017年發出來的,找到沒有啊?

  小編確切的回答:還沒有找到!小編只知道,歸龍村的鄧氏家族正在緊鑼密鼓尋找中,一刻也沒有停止過。沒有找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倡議書被個別不良小編申請原創(假原創)賺取打賞限制了全國其他所有公眾號傳播佔主要原因。為了彌補大家的遺憾,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一份禮物——歸龍閣的美圖,吼吼吼!喜歡麼?喜歡的話,鄧氏祭祖的時候我們約起……


從天琴廣場看歸龍閣


  別嫌人家歸龍閣現在這樣,人家做好了以後漂亮著呢!


  歸龍閣為啥叫歸龍閣呢?因為閣形態設計上參考了歸龍塔,與左江上的歸龍塔形態同出一撤。

  歸龍閣,歸龍閣總建築面積約2500平方米,塔身高56米。可攀登遠眺,俯視整個園區。層高有七級,取奇數;塔身平面八角,取偶數,塔中所含數字在這裡體現了古人尊崇天地陰陽的宇宙觀。上部塔身以八面體寓意圓形,塔基為四方形,暗合『天圓地方』的建築風水傳統。

尋親| 聯誼 | 投稿 | 廣告位招商

請添加微信號:292965528

各位鄧氏宗親:

如果您有關於鄧氏家族的消息、文字、圖片、視頻等稿件資料,請您投稿於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整理髮布到平臺,讓全球的鄧氏宗親共同了解鄧氏文化,讓我們攜手同行,共同傳承鄧氏精神,傳播鄧氏文化,因為有您!所以更加精彩!

尋親 投稿 廣告位招商 請添加微信號:15696665555

相關焦點

  • 【鄧氏宗祠】南陽鄧氏垂裕祠簡介
    【鄧氏會歌&鄧氏頌】唱鄧氏精神【兩岸一家親】臺北副市長鄧家基回大陸尋根認祖【光布公 將軍祠】鄧光布將軍祠掛牌【將軍豪氣貫長天 燦爛人文輝史冊】【鄧氏奧運2】鄧薇稱霸裡約奧運會【鄧氏盛典】明朗公宗祠升樑圓滿成功【鄧氏宗祠】福建建寧楮林鄧氏宗祠落
  • 鄧氏簡史:第三章 鄧氏遷移史,鄧家人都來看看!
    30、湖村鄧坊《鄧氏族譜》稱:先祖德郎公,於南宋年間。自沙縣移居鄧坊。31、寧化安遠(肖坊)《鄧氏族譜》稱:鄧氏,至宋代,有忠郎公,自河南塗水縣遷入寧化鄧家塘,為當地一世祖,生子田郎。傳一世,鉞公,舉進士,官至殿中丞。因世變,遷居肖坊。後裔志信遷居江西寧都、志陸徙往江西瑞金。
  • 鄧氏祭祖文,鄧姓人的必看!
    祭 祖 祝 文維 :公元2020年4月4日.農曆庚子年三月十二日清明節。保家衛族 萬世推崇鄧族興旺 先祖功德皆為傲也 萬古流芳九二祖顯 原籍福建汀州寧化 廣東開基大地蔓枝 神州華夏海外諸國 江南七省後裔遍布
  • 【鄧氏簡史】第四章-第十節:清代鄧氏家族的遷移史
    再結合上文《鄧氏簡史第八章 第九節 明朝時鄧氏家族的遷移史》的理論推算結果「到明朝滅亡時,我們鄧氏家族繁衍代數的理論推算結果應是157.2845代到168.5795代」,可以認定為,到清朝滅亡時,我們鄧氏家族繁衍代數的理論推算結果應是173.864代到185.267代。
  • 【鄧氏聯譜】湘、黔兩地少十六郎公後裔聯宗、聯譜、拜祭納雍祖墓
    【東漢家聲遠 南陽世澤長】感謝您打開「鄧氏尋親問祖」連結,本平臺專注於鄧氏宗親尋根溯源、查找世系源流以及鄧氏古籍搜索考證等,歡迎宗親關注、指點和提供素材資源,(點擊上面藍色「鄧氏尋親問>祖」即可進行關注)同時歡迎轉發。
  • 興寧永和鄧氏古村(新鄧屋)的鄧姓源流
    中國醬酒大會3.南陽鄧氏後裔再造「南陽第」——慄山鄧氏公祠隆重舉行竣工慶典4.鄧氏簡訊 | 鄧氏企業代表出席茅臺祭水大典暨中國白酒產區圓桌會議註:歡迎並感謝各種鄧氏媒體及非鄧氏媒體轉發推廣,資源共享,共同繁榮鄧氏文化!
  • 【鄧氏家風】忠勇立事,從戎報國
    這個古老的小村莊居住著於蒲城已有一千七百餘年的歷史的鄧氏後裔,為蒲城最古老的姓氏之一。開基始祖彰順王、三國魏太尉鄧艾,郡望南陽,為鄧艾罹難逃逸遷徙之後裔,故地洛水西岸西頭鄉阿村堡。村南有鄧艾墓,原封土面積三畝二分六釐六,墓前有享祠曰:將軍廟。鄧艾(197-264),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中國古代前五十名軍事家之一。
  • 從鄧氏宗祠對聯看鄧氏文化源遠流長
    篆書尤稱神品。包世巨著《藝舟雙楫》,推為清代第一。下聯典指明代學者鄧韍,字文度,常熟人。號梓堂,正德舉人。工山水,能詩文。好宋儒書。有《易解》、《常熟志》、《濮州志》等。〖鄧氏祠堂七字以上通用楹聯〗大小行事執快心,東平云為善最樂古今義禮歸何處,朱子曰讀書更高此聯為鄧氏宗祠南陽堂通用聯(6)。
  • 【鄧氏聯譜】遄、遐二公後裔聯譜聯宗大幕悄然拉開!
    我們一行人到達後,當地泰浦支的兩位得高望重的多屆主修鄧健生,鄧保文都來小龍家作陪共商聯譜大計,我們一行的鄧仁清前輩也是胡惠元鄧家坊這大支的主修,本人鄧躍平作為三川支的代表參於期中,今天我們南昌遄公三大支共聚一堂共謀聯譜之事,遐公支兩代表也參於其,由於近兩個月的努力,我建起了遄遐二公交流平臺,因為我們是祖居地,為全國尋根問祖宗親提供幫助
  • 福建鄧氏簡志•第一章 第六節•連城縣鄧氏簡志
    廟前鎮鄧氏主要分布在豐圖村板寮、科窩裡、下村3個自然村和坎頭,祖賢公、祖端公、祖守公等嗣裔由此遷出。為千四郎祖賢公(被尊為始興開基祖)的大三郎公後裔。由豐圖遷廣東韶關始興澄江鎮再遷全南縣。(11)、遷今江西省全南縣陂頭鎮高坑村、雷公陂村(舊地名)、過龍石村(舊地名),為千四郎祖賢公(被尊為始興開基祖)的大三郎公後裔。由豐圖遷廣東韶關始興澄江鎮再遷全南縣。(12)、遷今湖南澧陵王坊鎮。(由豐圖遷才溪陳坑後遷南陽三折水,再遷王坊鎮,天嵩公後裔。)
  • 【遄公後裔 聯譜湘遇】鄧氏遄公後裔湘約,星城聯譜認祖歸宗
    點上面的藍色的鄧氏宗親圖譜,就解密了鄧氏家族的基因圖譜!【鄧氏會歌】巍巍中華,赫赫鄧氏好消息!鄧府家酒又要全國送酒了【鄧氏一家親 常德有親人】贛、川【鄧氏盛會】2016年鄧氏宗親春祭鄧氏祭太乙公全程視頻(流量也觀看)祠堂的起源及現實意義!
  • 【太乙裔下 鄧氏榮耀】分享鄧家故事,見證家族榮耀
    關注鄧氏宗親圖譜,就是鄧氏基因圖譜。只要您姓鄧,這裡就應該有您的身影和聲音。留言或轉發,您隨喜!
  • 臨武縣鄧氏始祖來源詳情
    為臨武鄧氏始祖,現有人口一萬五左右舊派行:露公肇基魯遠華光前裕後迎丕興啟振祖武繩名烈功勳永定(以上十八代系定選公前世之祖)久長科甲雲程宏昭作緒履元亨於萬斯年衍慶公元1989年第六屆和顧村連修譜、四大房合續譜派行:品德威廉清秀、智慧技藝超群......等轉眼年隔三十年又到續譜時期了,修譜是人們尋根問祖、
  • 【鄧氏簡史】第四章--第六節:隋唐五代十國時鄧氏家族的遷移史
    據《鄧氏族譜·地宅志》載:「荊村自(縣)治而西百裡,水可舟至,陸可步通……,舜臣公田獵至宿,治屋而居。」唐乾符五年(878年),鄧光布率部與黃巢起義軍作戰時,中流箭身亡後,鄧舜襲父職,仍駐守沙縣、三明城關一帶。因此,建歐、建陽、建寧、泰寧一帶鄧姓多為鄧頊後裔,沙縣、三明、永安一帶鄧姓多為鄧舜後裔。福建鄧姓多為鄧光布的後裔,他們尊鄧光布為鄧姓入閩始祖。
  • 【鄧氏簡訊】青海貴德宗親甘肅和政尋根祭祖片段(一)
    發海宗親前幾年曾多次到臨夏尋根問祖,未能如願,去年央視播出了有關鄧愈修建貴德城的專題片,《西海都市報》刊登了「鄧愈後裔留貴德"的報導,9月宕昌、和政鄧氏家族代去鄧琮、仲林、仲濤、海泉去青海考查,對貴德鄧氏祖源進行了深入的考證,和族胞們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這次發海宗親攜家人尋根祭祖,說明了貴德宗親對考證結論的認可,也是貴德族胞多年尋根問祖的圓滿結局。
  • 南陽堂鄧氏家族的掘起與歷史溯源 !
    由於鄧氏的得姓始祖曼,是殷商第十四代君主祖丁的幼子,而殷商的王室又是黃帝軒轅氏的子姓後裔。因此,鄧姓家族屬黃帝世系。自鄧曼受封南陽,賜鄧氏以後,分封食採,世襲侯爵。點擊下面連結按鈕,輸入自己的姓氏★姓氏起源查詢   |  ★尋找家族宗親★家族字輩查詢   |  ★家族活動查詢三國時期劉備帳下的鄧芝(?-251),是鄧禹的後代,封陽武亭侯,官至車騎將軍。曹操麾下的鄧艾(197—264),封萬城亭侯,徵西將軍,為一代名將,幫曹操率軍滅蜀國,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然而,鄧艾的功績反倒成了他遭殃的禍根。
  • 【鄧氏通告】己亥年祭拜恭公流程
    鄧氏一家親,永遠心連心。這句喊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四海寰宇的鄧氏家族的口號,是我們的心聲和願望。
  • 鄧氏家族全國各支始祖字輩排行集錄
    字輩為:富旭宗思永,仁添元再受,萬年純武承,先〈徳、貽、謀、啟未用到〉,星集聯昭穆,彝倫品序清,升恆觀益晉,履泰復臨……19、宜章鴻字輩鄧汝珍供稿稱:宜章大灣鄧氏(鄧中夏這一支)燦高公後裔的字輩為:平甫念顯世 用行祿嘉聲 美淑榮華 忠貞孝友20、宜章鴻字輩鄧汝珍供稿稱:大灣舊編排行為:仁義克繩 英必耀祖 友愛士天 文良承楚 國正亨泰 錫祚隆昌 鴻才大德 福澤傳芳勳昭盛時
  • 鄧氏家族簡介
    在鄧君的後裔子孫中,多以先祖封國名號為姓氏,稱鄧氏,世代相傳至今。其姓氏起源亦遠早於曼姓鄧氏。傳說,四大天神(風雲雷電)中的雷神鄧天君,就是鄧君的化身,並記入《封神榜》。源出二源於子姓,出自商高宗武丁給叔父曼季的封地,屬於以國名為氏。
  • 【鄧氏簡訊】鄧氏土木工程交流群為鄧升勇宗親捐款
    鄧氏一家親,永遠心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