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國二字要認清
——簡化字不講理之零零七
文/流沙河
看篆文便知,國字本作或。此或音guo(第三聲)。
表示國界的外圍四邊形是後來加上的。國最初就是城,一座城也就是一個國。
遠溯到甲骨文,小小一個四邊形就是一座城,戈以守之就算是一個國。那時尚無國家和國界的概念,所以不需要外圍的大四邊形,祗寫成或guo。
甲骨文演變為青銅器上的金文,城外添挖隍溝,加強防守。演變到篆文,隍溝祗剩城南一段,餘皆省掉,就成了或guo。
周初大封諸侯,劃給領土,各建其國。國太多了,甲國乙國丙國丁國,其數上百。
單說一個國字,不曉得指的是哪一國,所以面臨著多種可能性,就說「或者」、「或許」、「或然」以表示不確定。
唐代武則天篡奪皇帝位,要表示國是她的國,便另造「八方」加外圍,以取代國字。管不久,她一死就被廢除了。
清代又有洪秀全造反,封了上千個王,大王中王小王坐天下,所以另造「王」加外圍,以取代國字。同樣管不久,他的太平天國一亡又被廢除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太平天國革命事業,國字簡成國字。多那一點指誰?指全體人民嗎?
黨字簡成黨字。
黨字古已有之,是個正字,不能拿去做黨的簡化字。黨字從(人)尚聲。尚字古音tang,所以堂、棠、淌、倘、躺、趟都用尚做聲符。清代西羌人的一支名党項羌。黨是族名,也作姓用,與黨字不相關。
黨字從黑尚聲,義為陳舊,不新鮮。物舊了,色偏暗,所以黨字從黑得義。
陳舊即古老,貶義轉褒義。周代鄉官三老,一把手稱黨正,管五百家。黨謂其人資深,正謂其人執政。黨正管五百家,所以五百家為一黨。老鄉又叫鄉黨。進而有了父黨母黨,親黨戚黨,同黨異黨,乃至政黨這些說法。
黨字簡成黨字,拉古代的党項羌人入黨,豈不滑稽。何況還有姓黨的,又有姓黨的,兩姓各歸各的。強迫兩姓合併成同一姓,也未免太霸道了吧!
前一篇:踐踏國名一枝花(點擊「閱讀原文」翻閱)
後一篇:所謂鬥爭你不懂(待續)
【交流群組】
書法愛好者交流群組中目前進行三項活動:
1、「每日唐詩」的學習活動;
2、「每日一字」的單字臨習活動;
3、「集字創作」活動不定期開展。
歡迎加入QQ群組:
群號:303294919
密碼:書法入門
贈人墨法,手有餘香。歡迎轉發本文至朋友圈,讓更多書友獲益,謝謝!
「書法入門」(微信號:shufarumen):
全網獨家刊發田蘊章老師系列講座《每日一題每日一字》文字整理稿——介紹書法知識和理論,講解書法技術與技巧。並對系列講座中涉及的歷史人物、書法典故進行詳細的考證和注釋。
本文字版內容未經許可,謝絕轉載。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