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很多幸福的家庭因為人販子遭到分裂,有的甚至父母雙方精神分裂,人販子是社會的公敵,人類社會的殘渣。
像現在手機,監控等設備的幫助和各國對於人販子的嚴控和打擊,人販子作案率大幅下降但是家長們仍然不能放鬆對於人販子的警惕。
「陌生奶奶」喊對孩子小名,轉身準備拐走孩子,寶媽做法讓人稱讚!
小明因為媽媽早逝,爸爸二婚有了後媽,雖然後媽平時對小明很好,但是小明總覺得不自在,經常對後媽耍脾氣,搞惡作劇。
有一次後媽為了讓小明高興帶他去附近的遊樂場玩,回去時小明嚷嚷著要買玩具,於是後媽就帶著他去買玩具,這時後媽手機響了是公司打來的電話,周圍聲音比較大,電話裡聲音根本就聽不見,後媽想要避開聲音再接電話,但是小明眼看著就要到買玩具的地方就又一下子不去了很生氣,不願意走。
就在這時不遠處有一位看起來面目慈祥的奶奶對小明招招手,小明愣了愣覺得奶奶對他要說什麼就跑到奶奶身邊,奶奶對他說:「小明,我是你奶奶的摯友,她經常提起你,還給我看過你的照片,她是不是你後媽,是不是想買玩具,我給你買」。
說完,那位奶奶就要帶著小明走,這時後媽剛好掛完電話發現小明不在開始找小明,在不遠處看到小明跟奶奶一起走,立馬跑過去拒絕那位奶奶,但是奶奶沒有絲毫要聽後媽的意思還一個勁兒地數落後媽,小明因為剛才後媽沒給他買玩具不願意跟後媽走,一下子眾人圍起了後媽,用奇怪的眼神看著她,這時小明爸爸打來電話,小明才願意跟後媽回去。
回家後爸爸問小明遊樂園的那個奶奶你認識嗎?小明表示不認識,爸爸對小明說:「遇到陌生人帶你去吃好吃的,買好玩的都不能去,幸好這次媽媽發現得早,不然結果無法想像」。
人販子平時使用的招數多種多樣,都是因為一些容易忽略的小細節,而且他們在掌握對方行動軌跡和家庭狀況下才實行自己的計劃,在實行計劃時往往是從孩子興趣需要入手,所以希望家長們提高警惕,不要上人販子的當,避免留下永遠的遺憾。
父母應該教會孩子哪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呢?
1、不因誘惑而隨意跟陌生人走
小朋友們平時喜歡吃零食,玩玩具,人販子剛好從幼兒的興趣入手,為了讓小朋友們經得住誘惑不被騙對小朋友們進行一系列防拐騙的教育,平時在家裡觀看關於防拐騙的動畫片,視頻,故事讓幼兒講一講自己的遇到類此情況怎麼辦。
並且告訴幼兒正確的方法,如果陌生人冒充父母朋友要借走小朋友,教會他要給父母打電話核實,如果各種理由拒絕打電話的一律不能走並且大聲喧譁引起大家的注意,向周圍的人請求幫助。
2、讓孩子學會一些自救小技能
引導幼兒記住父母電話號碼和家庭住址,學會遇到困難請求幫助,如果孩子年齡小記不住寫個小紙條藏在孩子口袋裡,教會幼兒110,120,119等急救電話,遇到緊急情況不要哭,想一想平時父母是怎麼教的,可能的話在家裡做演練,讓幼兒提前適應。
3、孩子的判斷能力
在幼兒真正遇到人販子的時候幼兒可能沒能判斷是不是人販子,所以要提高幼兒的判斷能力,告訴他除了陌生人還有面熟的人,也就是說每天在路上或者其他地方常見的人甚至是警察,消防員都不能帶走。
小結:
從小培養幼兒自救能力和安全意識對於孩子的安全起到重要作用,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
所以各位家長重視孩子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注重幼兒學習安全知識,避免發生安全事故和被拐騙,關心和保護幼兒的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