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奶奶」喊對孩子小名,轉身準備拐走孩子,寶媽做法讓人稱讚

2021-01-19 91育兒吧

在生活中很多幸福的家庭因為人販子遭到分裂,有的甚至父母雙方精神分裂,人販子是社會的公敵,人類社會的殘渣。

像現在手機,監控等設備的幫助和各國對於人販子的嚴控和打擊,人販子作案率大幅下降但是家長們仍然不能放鬆對於人販子的警惕。

「陌生奶奶」喊對孩子小名,轉身準備拐走孩子,寶媽做法讓人稱讚!

小明因為媽媽早逝,爸爸二婚有了後媽,雖然後媽平時對小明很好,但是小明總覺得不自在,經常對後媽耍脾氣,搞惡作劇。

有一次後媽為了讓小明高興帶他去附近的遊樂場玩,回去時小明嚷嚷著要買玩具,於是後媽就帶著他去買玩具,這時後媽手機響了是公司打來的電話,周圍聲音比較大,電話裡聲音根本就聽不見,後媽想要避開聲音再接電話,但是小明眼看著就要到買玩具的地方就又一下子不去了很生氣,不願意走。

就在這時不遠處有一位看起來面目慈祥的奶奶對小明招招手,小明愣了愣覺得奶奶對他要說什麼就跑到奶奶身邊,奶奶對他說:「小明,我是你奶奶的摯友,她經常提起你,還給我看過你的照片,她是不是你後媽,是不是想買玩具,我給你買」。

說完,那位奶奶就要帶著小明走,這時後媽剛好掛完電話發現小明不在開始找小明,在不遠處看到小明跟奶奶一起走,立馬跑過去拒絕那位奶奶,但是奶奶沒有絲毫要聽後媽的意思還一個勁兒地數落後媽,小明因為剛才後媽沒給他買玩具不願意跟後媽走,一下子眾人圍起了後媽,用奇怪的眼神看著她,這時小明爸爸打來電話,小明才願意跟後媽回去。

回家後爸爸問小明遊樂園的那個奶奶你認識嗎?小明表示不認識,爸爸對小明說:「遇到陌生人帶你去吃好吃的,買好玩的都不能去,幸好這次媽媽發現得早,不然結果無法想像」。

人販子平時使用的招數多種多樣,都是因為一些容易忽略的小細節,而且他們在掌握對方行動軌跡和家庭狀況下才實行自己的計劃,在實行計劃時往往是從孩子興趣需要入手,所以希望家長們提高警惕,不要上人販子的當,避免留下永遠的遺憾。

父母應該教會孩子哪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呢?

1、不因誘惑而隨意跟陌生人走

小朋友們平時喜歡吃零食,玩玩具,人販子剛好從幼兒的興趣入手,為了讓小朋友們經得住誘惑不被騙對小朋友們進行一系列防拐騙的教育,平時在家裡觀看關於防拐騙的動畫片,視頻,故事讓幼兒講一講自己的遇到類此情況怎麼辦。

並且告訴幼兒正確的方法,如果陌生人冒充父母朋友要借走小朋友,教會他要給父母打電話核實,如果各種理由拒絕打電話的一律不能走並且大聲喧譁引起大家的注意,向周圍的人請求幫助。

2、讓孩子學會一些自救小技能

引導幼兒記住父母電話號碼和家庭住址,學會遇到困難請求幫助,如果孩子年齡小記不住寫個小紙條藏在孩子口袋裡,教會幼兒110,120,119等急救電話,遇到緊急情況不要哭,想一想平時父母是怎麼教的,可能的話在家裡做演練,讓幼兒提前適應。

3、孩子的判斷能力

在幼兒真正遇到人販子的時候幼兒可能沒能判斷是不是人販子,所以要提高幼兒的判斷能力,告訴他除了陌生人還有面熟的人,也就是說每天在路上或者其他地方常見的人甚至是警察,消防員都不能帶走。

小結:

從小培養幼兒自救能力和安全意識對於孩子的安全起到重要作用,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

所以各位家長重視孩子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注重幼兒學習安全知識,避免發生安全事故和被拐騙,關心和保護幼兒的人身安全。

相關焦點

  • 陌生「奶奶」喊出兒子小名,轉身要帶孩子走,隨後媽媽做法太機智
    周婷無奈只能帶著孩子起床,到了廣場以後,周婷坐在椅子上昏昏欲睡,不一會遇到幾位熟人,便和他們聊起天來。廣場上人越來越多,周玲正和朋友聊得火熱,突然她緩過神,才知道孩子不見了。放眼望去她看見一位老奶奶正在領著孩子往遠處走。周婷趕緊跑上前,接下來的一幕更讓人不敢相信。
  • 上了幼兒園家長還叫孩子「寶貝」,對孩子影響可不小,請改叫名字
    人是因為有社會性,才能成為真正的人。在未進入幼兒園之前,孩子接觸的主要人只有家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親人。而進入集體環境中後,親人的稱呼就用不到了。在幼兒園,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姓名。孩子不可能都叫「寶貝」,都有自己的代號也就是自己的姓名。孩子的入園焦慮症很大程度就是對周圍人的陌生,叫不出來名字,也不認識人。
  • 剛上市的草莓50元一斤,孩子哭著要買,奶奶的做法引人稱讚
    網友分享:「我們家條件一般,但我幾乎沒有拒絕過孩子在吃穿上的要求,我認為孩子是需要富養的,否則他長大後很可能因為一塊糖就跟著別人走了。」「我去年在進口超市給孩子買了一盒白草莓,198塊錢12個,回家後家裡人都覺得我瘋了。但我並不後悔,如果我不買,孩子永遠不知道白草莓是什麼味道。」2.
  • 這位寶媽的做法真是大智慧,讓人羨慕
    寶媽們,有孩子後,尤其是產假結束後,你是會辭職在家帶孩子,還是會找家裡老人過來幫忙帶娃,自己繼續回歸職場?如果是第一種情況,自然沒問題,畢竟寶媽們自己帶孩子,好處還是很多的。協議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其一,婆婆幫忙帶孩子,只負責她和老公上班期間帶孩子的工作,當他們下班後,孩子就不歸奶奶管;其二,婆婆只負責帶孩子,一日三餐和家務都不在老人負責的範圍內;其三,老人只負責在工作日帶孩子
  • 90後寶媽逛街邊「餵奶」,遭大媽罵不要臉,寶媽反懟引網友稱讚
    還沒走到商場,孩子就開始啼哭了起來,響亮的哭聲很快就引來周圍人的異樣眼光。雖說這位90後寶媽初為人母,但是她很清楚,孩子是因為肚子餓才啼哭。為了讓孩子能夠儘快安靜下來,這位寶媽便帶著孩子到一旁沒人的角落進行哺乳。
  • 寶媽26年生15個娃,喊孩子吃飯用「搖鈴」,網友:難以接受
    寶媽26年生15個娃,喊孩子吃飯用「搖鈴」,網友:難以接受越南安省的一對農民工夫婦,在26年裡生育了15個娃,如此大的家庭也讓網友表示:難以接受,畢竟以現在的社會來說,正常家庭養育兩個孩子都比較費力,養育15個孩子會是怎樣的一番情景,這對夫婦也意識到光種地養豬難養活一家人
  • 爺爺奶奶帶孩子,需要注意什麼?寶媽不好意思開口的話,都在這兒
    文|文兒有不少寶媽向我反映:「讓公公婆婆帶孩子,有的時候會不放心,多說幾句提醒的話,長輩就會覺得你不信任他們;少說幾句吧,心裡就會忐忑不安的。感覺怎麼做都是錯的。可是現在兩人工作又這麼忙,不能總把孩子帶身邊,讓長輩帶孩子是避免不了的,好愁啊!」
  • 5歲孩子疑似發燒,奶奶用手摸額頭測體溫遭寶媽制止,醫生盛讚
    5歲孩子疑似發燒,奶奶用手摸額頭測體溫遭寶媽制止,醫生盛讚如今,全國都在想辦法抑制疫情,而疫情的表現症狀,大多都是以發燒和喉嚨乾澀以及心慌無力為主。因此在這個關鍵時刻,許多家人也擔心自己的孩子發燒,故而用手測試孩子額頭的溫度,其實這樣的做法是錯的。5歲孩子發燒,奶奶用手測試額頭溫度,卻被兒媳制止魏女士有一個5歲的兒子,因為比較貪玩,所以在疫情到來之前經常跑到室外玩耍,難免會出現感冒的現象。
  • 寶媽曬寶寶隱私照片,使朋友們深感不適,抨擊寶媽:看著反胃想吐
    寶媽曬寶寶隱私照片,使朋友們深感不適,抨擊寶媽:看著反胃想吐當孩子開始成為人們生活的重心後,把養育孩子中遇到的困難和喜悅,通過網絡,通過朋友圈分享給親朋好友,就變成了一種時尚或者流行。有個好朋友,自從生了兒子,兩口子的網名格式全都改成了"孩子小名+爸爸、媽媽",似乎自己已經不再重要,孩子才是全部。除了網名,兩口子也是輪番在朋友圈曬他們和孩子的互動,這種朋友圈頻繁刷屏的愛娃方式,讓朋友們無語。
  • 當孩子和奶奶親,和媽媽不親的時候,作為寶媽的你就應該反思了
    文\欣兒媽編輯\欣兒媽在日常生活中,由於生活壓力導致帶娃的主力軍已經變成了老人,孩子從小就由爺爺奶奶帶著,難免會造成寶寶和奶奶親卻和媽媽不親的情況,這個時候寶媽就應該反思問題出在哪了。而另一半孩子,則是在三個月後由爺爺奶奶照顧,由於是自己的直系親屬,老人們投入了真情實感,給了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注,和嬰兒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所以孩子將"依戀關係"轉移到了爺爺奶奶身上。孩子和誰一起睡更合適?美國育兒協會曾發表建議:不要讓一歲以下的孩子和70歲老人同屋休息,因為老人呼吸中所排出的二氧化碳含量是成年人的兩倍,會導致房間空氣品質下降。
  • 男孩起小名:這些腦洞大開的男孩小名,讓寶寶與眾不同
    小名就是乳名,是在孩子幼小的時候對孩子的暱稱,表達了對孩子的親切之情,所以各位父母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來給寶寶起個小名,而今天帶來的則是腦洞大開的男孩小名,一起來看看吧!是不是非常的形象,用作男寶寶小名也是非常的適合,因此,將胖球兒用來給男孩起小名,會給人非常可愛的感覺。
  • 「媽媽帶娃」和「奶奶帶娃」區別有多大?寶媽曬圖後:一目了然
    因為有些好奇,兜媽就在網上搜了一下,奶奶帶娃的樣子,沒想到類似的帖子還真不少。寶媽們紛紛曬出娃的對比照,表示:「媽媽帶娃」和「奶奶帶娃」,區別還真大!一號寶媽:我家女兒是公認的可愛,我本人也很喜歡給孩子穿搭,每次出門穿什麼衣服,穿什麼鞋,都得配套搭好。孩子帶出去,大家都會誇孩子可愛,衣服好看,發照片也會有不少寶媽問我要衣服連結。
  • 為給6歲孫子餵飯,奶奶不惜成為「表情包」,一旁的寶媽哭笑不得
    文丨熊爸(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引言 爺爺奶奶這一輩的老人都會比較寵愛孫子這一輩的孩子。孩子在年齡還小的時候,吃飯難免就會有一些不安分,老人出於對小孩的寵愛,常常會滿院子哄著孩子餵飯。這個問題也讓不少家長感到頭疼。
  • 兒子回農村奶奶家住7天,名字變成了鐵蛋,該給孩子起外號嗎?
    吃飯的時候,我又喊兒子的名字,「博世,快去喊你奶奶吃飯,媽媽把飯做好了!」兒子坐著看電視,抬起頭看著我,一動不動。我端著一碗米飯,停在那裡,看著他,大聲的說:「我不是說讓你喊奶奶過來吃飯嗎?你沒有聽見嗎?快點去,以後飯菜該涼了!」
  • 還在忽視孩子反抗期?小心養成「媽寶娃」,看看你家孩子是這樣嗎
    文/麗麗育兒達人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媽寶男」這個稱號吧。「媽寶男」是指總是聽媽媽的話,總以為媽媽是對的,以媽媽為中心的孩子。和年齡沒有關係,這類孩子大多沒有自己的主見,他們人生的每一步都由媽媽鋪設好,自己只要照著做就行了。研究發現,將來別認為是「媽寶男」的小時候大多都是個「媽寶娃」。
  • 「媽,我能買可樂嗎?」兩個寶媽的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兩種寶媽的回答方式完全不同洋洋和華華是兩個比較要好的小朋友,而且兩家是鄰居,碰巧兩個孩子在一個班級裡面,但是兩個孩子在性格方面卻有很大差異,這也是源於兩個孩子的媽媽從小到大對孩子細節方面的把控很不一致。當孩子問出「媽媽,我能買可樂喝嗎?」
  • 寶媽給2歲女兒準備玩具,家裡所有人見到都驚了:太殘忍了吧!
    給孩子選擇玩具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玩具對孩子的影響並不僅僅是簡單的陪伴孩子,給孩子解悶,還能夠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寶媽給兩歲女兒準備的玩具,讓所有人都驚呼殘忍美國有這樣一位寶媽給孩子挑選的玩具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她的寶寶是個女娃才兩歲,她給孩子選擇的玩具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洋娃娃或者是其他的毛絨玩具,而是瀕臨死亡的動物。
  • 「媽媽,那些人沒脖子」,一句話嚇壞寶媽,孩子真能看見髒東西?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孩子在外面玩得太晚總會令做家長的擔心,尤其是很多老一輩的人,在他們眼中,孩子是有「天眼」的,「天眼」未閉合前,他們會看見許多大人看不見的東西,特別是在晚上,如果太晚回家,很有可能就被「髒東西」尾隨。
  • 有一種大難臨頭,叫你媽喊你全名!喊娃名字有講究,媽媽可別瞎喊
    突然,你聽到了門外媽媽喊了一聲你的全名。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我相信,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完了,我又做錯什麼了,我媽要來揍我了!一聽到家長喊全名就嚇得渾身發抖,心裡忐忑不安,甚至都已經成了一種條件反射。有一種餓叫你媽覺得你餓,有一種大難臨頭,叫你媽喊你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