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區為什麼會出現一妻多夫,他們又是如何生活在一起的?

2020-12-17 雲七歷史

歷史上,藏族的婚姻形式各地存在差異,因此,婚姻制度也不盡相同。從整個藏區來看,最基本的、佔主導地位和最普遍的是一夫一妻制,另外也有不少事實上的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現象。一妻多夫或一夫多妻大多是兄弟共妻或姊妹共夫。

一夫多妻一般都是姐妹一個也不出嫁,大家共招一夫。其原因:一是姐妹在一起不分散勞力和家產;二是姐妹共夫,大家都與父母長期生活在一起,永不分離,視為最幸福美滿的家庭;三是雖是親姐妹,但其中一個在智力、相貌、才能等方面要比姐或妹弱一些,弱者不管出嫁或留家都不妥,而在強者出留都佔優勢的情況下,採取姐妹共招一夫,誰也不嫁,大家共持家業;四是姐或妹招贅後,姐夫或妹夫與妹或姐發生性關係,造成共夫事實。在家族中、親屬中和村落中普遍認為這樣的家庭才是個大家庭,這樣的家庭才是個人丁興旺、家境殷實的好家庭。

然而, 藏區社會一般認為一夫多妻不好,常會造成子女過多,負擔增加、拖累家庭,而要使諸妻和睦、子女團結、家庭幸福也比較困難。實際上在西藏對一妻多夫制才是最為推崇的、最為普遍的。

在西藏有句俗語:「一家分開,乞丐一堆。」由於生存環境惡劣、生產力低下,為使家產和勞動力不分散,歷史上形成罕見的「一妻多夫」婚姻現象,實行區域自治的西藏自治區對此擁有「變通條例」,規定對執行變通條例之前形成的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婚姻關係,凡不主動提出解除婚姻關係者,準予維持。一妻多夫制在西藏已有上千年的歷史,這是保護家庭財產不分散的一種辦法。

在一夫一妻的婚姻模式下,幾個男丁分家後會造成家中財產的分割,減弱大家庭的力量。而且也會使家中勞動力缺乏,影響家庭財富的聚集。西藏一妻多夫制是在特定的生存環境下形成的,主要存在於農區。西藏地處高原,可利用的耕地面積很少,再加上惡劣的生存環境,小家庭的力量十分微弱,一妻多夫家庭則可以壯大家庭力量。為了兄弟之間不分家,家族的財產就不至於外流。還有就是農村會認為女性是麻煩,女性一般掙錢的能力比較弱。還有一點,就是在西藏民主解放之前的封建農奴制時代,需要以戶為單位向政府提供差役,稱為烏拉差役,一妻多夫也減少了很多負擔。

一妻多夫制家庭實質是家庭中兄弟共妻。一般是由長兄提親、相親,迎娶到家後,諸弟弟再與其共妻。共妻之事一般婚前已給女方的父母講清,也有後來妻與弟同居造成共妻事實後被家庭和社會承認。但不管如何,對外只有迎娶者才作為正式的丈夫出現,其他兄弟都被稱是「朋嘉」,意為附加的。妻子所生子女,不管與誰所生,都是稱迎娶者為父親,叫其餘的兄弟稱為叔叔。

一妻多夫如何夫妻同房?夫妻同房,以前的資料記載一般是丈夫在門口放置一個信物表示,其他丈夫就會自然迴避。在昌都地區,則有一種新的方法。有的家庭,丈夫們之間有一種默契,並不需要任何明顯的方法,自然而然就會知道兄弟中誰與妻子同房,如睡覺時兄弟不在,去了妻子房中或睡覺後兄弟離去等。因每天在一起生活,從一些細微的舉動既可知曉,於是其他的丈夫自覺迴避。

一些具體的生活方面,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人總會有一些適合自己的方法。不像某些制度那樣規範,整齊劃一。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勞動分工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有人說較高,有人說較低。從昌都地區的情況看,在家庭中妻子處於一種自然的、正常的地位、既沒有明顯的男尊女卑,也沒有女尊男卑之類的文化習俗。但在生產活動和日常生活中,卻有大致的分工。在一妻多夫家庭,幾個丈夫在務農、放牧或經商等生產經營活動中,往往有一定的側重,但不嚴格。

而其他主要經營農牧業的家庭則沒這麼複雜。大體還是妻子幹家務活,帶小孩子和做較輕的農牧活,而丈夫們主要是幹較重的農牧活及出售農牧產品等對外經濟活動,其分工的基礎主要是根據年齡和性別特點進行的,並不特別歧視妻子,妻子也沒有特別權力。對普遍農牧民而言,繼承權主要是家庭財產的繼承。一般的習慣,兒女長大後或分家,或結婚離家,家庭財產的劃分主要是按在家的人口計算,大多數是每人一份(有的地方給父母多一點)。子女,包括一直在家生活的非婚生子,均是同等的,沒有厚此薄彼的制度。如果家裡子女多,最後父母留誰在家,也沒有制度性的傳統。父母覺得誰孝順,誰能幹,而本人又願意留在家裡,則留誰。對於頭人而言,繼承權除財產外,還存在頭人地位的繼承,這一點對兒子而言,同樣是平等的,不存在長幼的區別,非婚生子也可繼承。

一妻多夫家庭的丈夫們對家中子女,在所調查的家庭中,丈夫們並沒有刻意弄清誰是自己的子女,誰是兄長(或弟弟)的子女。在這樣的文化傳統中,弄清這一點並不重要。而社會上對多夫家庭的子女的看法也是「以家為單位的,外人稱其子女也是某家的子女,而不是稱某人的子女」。換言之,如果一種文化特別強調男子本人的世系傳承的話,單這一點就會使多夫家庭難以存續。

要特別注意的是一妻多夫現在西藏只存在於昌都地區和日喀則的部分地區。一妻多夫說到底還是經濟和文化落後的結果。隨著經濟的發展,教育的普及,這種婚姻形式也將作為向一夫一妻制的過渡,而最終成為歷史。(在當地部分地區是合理合法的,那些動歪腦筋的人不要觸犯法律。)

相關焦點

  • 一妻多夫的和諧生活
    但他們卻不講究輩分。很多我們看來很不合倫理觀念的事情他們卻覺得是合理的,比如說,一妻多夫、一夫多妻、母女同夫,父子同妻。當我從導遊嘴裡得知這些情況後,我處於新聞工作者的敏感性,決定要深入藏民家中,探個究竟。
  • 塞內加爾的「一妻多夫」制度的真實生活,女性一點不幸福!
    每個地區,國家因為受到當地的宗教信仰、生活習慣,傳統文化等原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名族文化!因為有一些民族受到地理因素的影響,所以思想比較閉塞,比如非洲、南美洲的深處還有許多古老的部落,又比如在東南亞,至今還有陰婚,可以說有很多難以令人接受的事情!
  • 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帶你了解西藏不為人知的的秘密!
    比如試婚、走婚、一夫多妻、一妻多夫......  為什麼會有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  一夫多妻的都是有錢人?  一妻多夫是因為家庭貧窮娶不起媳婦嗎?  一妻多夫家庭都是家庭比較富裕的家庭。他們之所以會選擇這種婚姻形式,主要還是出於經濟原因。  在1951年前的舊西藏,徵收賦稅或支差都是以戶計算的,一妻多夫的家庭既可以避免了財產的分散,又可以減輕家庭的負擔。
  • 探秘西藏的藏俗婚制:古代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的家庭生活形式並存
    一般是長兄去娶親,大多數在娶親時會告訴女方家裡有幾個兒子,是要共妻的。因為其他的兄弟還小,或者在外,就由長兄一人代替所有的兄弟把媳婦給娶回家。等到後面的兄弟長大成人後,就默認了自己的「嫂嫂」就是自己的媳婦這個現實。當然,也有兄弟倆一起去娶親的,或者會出現兄弟兩人或者三人與一女子一起拜堂的場面。
  • 尼泊爾「一妻多夫」到底是怎樣生活的?了解一下
    尼泊爾「一妻多夫」到底是怎樣生活的?了解一下文丨蕭蕭論你會喜歡看古裝電視連續劇或者是古裝小說嗎?在電視劇或者小說裡男主和女主只認定對方,幾時他們都有很多好的選擇都有很多備胎他們也不會多看一眼。你是不是會感動的涕泗橫流,覺得男主對女主怎麼這麼深情啊,為什麼現實生活中我們自己身邊就沒有這樣轟轟烈烈的愛呢?其實一夫一妻制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普遍的不得了早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在古代可是一夫多妻制也就是說男主捨棄了一整片森林選擇和女主這一顆小樹在一起對抗整個春天你說這種劇情能不感人煽情嗎?現實生活中很多男生會不會後悔沒有經歷過一夫多妻制的時代?
  • 尼泊爾盛行的一妻多夫制,他們是怎樣生活的?晚上該如何分配
    文/不二姑娘如今的人們都崇尚自由、民主、和諧的生活方式,世界上的國家幾乎實行的都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但是在一些比較特殊的國家卻並非如此,不僅實行著一夫多妻制或者一妻多夫制的婚姻制度,而且這種制度還延續至今。
  • 「一妻多夫」背後的真實生活!當地美女:不是遊客想得那麼美好!
    在中國古代,一個男人有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然而,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這種「壞習慣」已經消除了,除了一些部落,現在人們實行的都是一夫一妻制,然而,世界上有一個國家實行的是「一妻多夫」,即一個女人有多個丈夫,大家是不是從來沒聽說過呢?
  • 《德蘭》告訴你真實的「一妻多夫」,經濟學家黃有光的提議太荒唐
    最近知乎熱議:如何看待經濟學家黃有光提出「面對男多女少,應該考慮允許一妻多夫」這一觀點。我的第一反應是「腦殼被門夾了」,中國當然不缺真正的經濟學家,但顯然在那個讓人高山仰止的位置上,也不缺欺世盜名之徒。利用一系列術語與整合數據,我也能很經濟地參與早期辯論,但這種枯燥乏味的理論探討,不是我感興趣的東西,也不是反駁這種驚世駭俗觀點的人性武器。
  • 《西藏秘密》話題不斷 一妻多夫舊俗最受關注
    直到這場戲過後,旁白中說到:雍丹家族為了避免因兄弟分家而削弱家族實力,於是土登格勒、佔堆兄弟共同娶了卓嘎為妻子,組成了一個「一妻多夫」的家庭,此時所有觀眾才恍然大悟。不少網友在微博上留言表示,還是第一次見識「一妻多夫」的家庭,感覺挺新鮮的。網友「淡淡悠情_shanghai」在微博中寫到:「原來真有一妻多夫,西藏貴族的口味真重。」
  • 黃有光沒告訴你的一妻多夫背後的算計
    這麼顯而易見的違背公認倫理的事情,為什麼會從一個專家的口中說出來呢?一般人是不會涉及這種明顯要被拍磚的話題的。為什麼呢?雖然是因為要解決3000萬的剩男的婚姻問題而提出這個議題,但是我們來分析一下如果,假設一下,如果一妻多夫真的成為現實,那麼一夫多妻應該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現實,沒理由你們女性可以一妻多夫,男性反而不能一夫多妻了,對吧!畢竟中國傳統的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曾經延續了幾千年。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就一定能解決窮光棍的婚姻問題嗎?
  • 印度20歲女孩同嫁5兄弟,組成「一妻多夫」家庭,他們如今怎樣?
    事實上,不僅僅在中國古代會出現一夫多妻的現象,在其他國家也是常見的現象之一,足以說明在整個大環境下的男性地位遠高於女性。在追求男女平等的現代化社會,雖然許多國家已經明令禁止一夫多妻的現象,但是在地球上的某些地區,仍舊存在著一夫多妻乃至是一妻多夫的現象,他們仍然保持著老舊的婚姻傳統和生活作息,與文明進步的社會形成鮮明的對比,驚訝了世界眾人。
  • 1949年之前,西藏只有105萬人,為何流行一妻多夫制度?
    直到建國之後,隨著新的婚姻法確立,一夫一妻多妾制度才被廢除。在我國的西藏地區,情況與中原地區則完全不同,西藏地區出現了一妻多夫的情況(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在近現代的我國西藏地區同時存在)。在影視劇《西藏秘密》中,出現貴族青年土登格勒與佔堆共同擁有一位妻子的情況,兩兄弟甚至為了誰去同房的問題而相互謙讓。起初,作者認為這是為了吸引觀眾眼球而編造的故事。
  • 揭秘藏族的女人:這裡女人同時擁有好幾個丈夫,為何會有這種情況
    雖說一夫一妻制在今天早已實行,但橫斷山區部分藏族群眾還在世代相襲著一妻多夫的婚姻制度。在滇藏沿線一些藏族村寨存在著令人驚訝的婚姻現實:幾個兄弟娶一個女人。在這裡為什麼會存在 這種特殊的婚姻制度?在這裡還沒有發展旅遊業的時候,大部分人都依靠種地和放牧維持著基本的生活。這或許是最適合他們生存的婚姻。在這裡他們的傳承是「我們家是祖傳幾個兄弟娶一個女人的。」因為大峽谷的特殊地理環境造就了這種獨特的習俗,「一妻多夫」是這裡節約資源最好的方式,也是創造財富的最好的方式。
  • 雪山傳奇(2)|一妻多夫-私奔(上)
    藏族兄弟跟我說,有兩個老婆可不是什麼好事,女人跟兄弟不一樣,她們會為了給自己孩子爭最好的衣服和吃的,打起來的嘎!大家都覺得,還是一妻多夫好。男人嘛,誰也拿不準,孩子到底是誰的,反而會齊心協力,共同撫養。
  • 一妻多夫到底可不可行,老婆舉雙手贊成,但我不同意
    這幾天在網絡上很多人討論一妻多夫,我今天也跟老婆討論了這個話題,問她同不同意。我原以為她一定不會同意,因為我覺得我們之間的感情很深她很愛我,一定不會同意。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她的回答:舉雙手贊成。我很驚訝,但是我故作鎮靜地問她,你為什麼同意啊?
  • 「一妻多夫」澳籍華裔教授瘋狂言論是譁眾取寵還是別有用心
    「一妻多夫」、一個原本與社會和文化毫無關聯的詞語,如今卻成為熱點,像是一顆大石頭扔進了水塘,激起層層波瀾。人們關注的重點不是「一妻多夫」,而是提出「一妻多夫」建議的澳籍華裔教授黃有光。6月2日,網易財經·網易研究局發表主題為《中國人如何更快樂》的文章,文章中黃有光教授建議考慮一妻多夫,以應對日益增長的男女比例失調問題。建議妓院合法化,使沒有妻子的人通過交易滿足生理需求,從而構建和諧社會。
  • 尼泊爾「一妻多夫」制婚姻:有點尷尬,滿是心酸
    尼泊爾「一妻多夫」制婚姻:有點尷尬,滿是心酸。隨著歷史的演變,社會的發展,封建制度下的「一夫多妻制」早已被廢除,後宮佳麗三千的時代也一去不復返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隨著人們思想的解放,也已經發展到如今的自由戀愛和自由婚姻了,想要有多自由就有多自由。
  • 「一妻多夫」,這個玩笑有點過分了!
    復旦大學某教授為未來光棍問題著想,提出了可以實施」一妻多夫制」的想法,以解決性別比例失調造成的男多女少的社會問題。有人描述,沒想到,黃教授的觀點「被網友噴成了篩子」。也是,別怪網友噴,一妻多夫制度,不要說網友難接受,就是黃教授恐怕也不會接受。再說了,這涉及到家庭和社會倫理道德問題。
  • 塞內加爾「一妻多夫」的村莊,女性能有多個丈夫,但得符合這要求
    塞內加爾「一妻多夫」的村莊,女性能有多個丈夫,但得符合這要求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在我國一些國家允許一夫多妻,有很多貴族都有好幾個老婆,更何況古代的皇帝更是佳麗三千,隨著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慢慢就是男女的地位慢慢平等,婚姻也慢慢變成一夫一妻制,但是其他的一些國家,還保持著一夫多妻制
  • 一妻多夫制是怎麼變成一夫多妻制的?
    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為什麼追隨著父親的姓氏?因為他們支撐著整個家族,維繫家族於不墜,是宗族根底的象徵,是一個家族的英雄,這也是頂天立地好男兒的真正意義!在那時,因為女性可以生育後代,所以女性在社會生活中佔據絕對的主導權,採取的也是「一妻多夫」的制度,因此,代表男性的「氏」只是姓的一個分支而已。當時的人用「姓」來代表一個族群中的女子,用「氏」來代表族群中的男子,把兩者合在一起,就能表明一個人的母親來自哪,父親來自哪,他的出身也就一目了然了。後來,隨著人口的增加和遷移,「氏」的分支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