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之「丼(jǐng)」,飯之「丼(dōng)」,關於「丼」的故事

2021-12-29 日料棧

在溫熱米飯之上搭配各種各樣的菜餚,這種可以輕鬆享用的美食自古以來深受霓虹人民的喜愛,在日語中,人們用「丼物」表達這一類料理。

如今,我們也常能聽到和看到這個「丼」字,那麼「丼」字都有什麼含義?在日本「丼物」有著怎樣的成長史?另外,有哪些你知道和不知道的「丼物」呢?今天我們就來解答關於「丼」的小知識( • ̀ω•́ )✧

在日語中,「丼」讀作「どんぶり,donburi」,若作為詞尾出現(如「牛丼」、「天丼」等),發音則為「どん,don」。日語裡的「丼」有以下幾種含義:

作為「丼缽」簡稱的「丼」是指盛裝米飯、面類、湯等比飯碗大且深,質地較厚,通常為陶瓷製品(現在也有金屬等其他材質)的大碗。這種大碗根據形狀和用途還分為丸丼、平丼、玉丼、高臺丼、切立丼、面丼、飯丼、多用丼等很多種類。

「丼缽,どんぶりばち,donburibachi」 | claskashop.com

在日語中有一個單詞是「丼勘定」,意為「大致的收支計算、花錢大手大腳不記帳」,源自江戶時代的職人們在腰間圍裙口袋裡放錢,在這裡「丼」指的則是裝東西的圍裙口袋

「丼勘定,どんぶりかんじょう,donburikanjyo」| kakukikaku.com

在江戶時代,出行的年輕人喜歡帶上用布和緞子做的大行李袋,能放在懷中,這種行李袋也曾有「どんぶり」之稱。

在日本古典《黃表紙・悅贔屓蝦夷押領》(1788)中出現過關於行李袋「どんぶり」的記載 | kotobank.jp

作為「丼物」簡稱的「丼」是如今常見的用法。「丼物」是指將米飯和菜放入同一個「丼缽」中的日式料理形式,中文可理解為「日式蓋飯」。

各種各樣的「丼物,どんぶりもの,donburimono」via:pixta.jp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日語中「どんぶり」之所以會使用「丼」這個漢字,是因為其既可形聲,也可會意。一方面,「丼」這個字看起來像是往井中投了東西,在日語中重物落水所用的擬聲詞有「どぶん,dobun」或「どぼん,dobon」,發音與「どんぶり」很像;另一方面,「丼物,どんぶりもの」中用「丼」也被認為能體現出不斷將米飯放入深碗之中的意象,於是就被沿用了下來。

*關於「丼」的讀法:

在漢語中「丼」的發音有兩個:①與「井」同音,即「jǐng」,且有「丼」是「井」的小篆字形的說法。②發音為「dǎn」,被認為可能是源自於「丹」的異體字,也有來自於「投物入井的聲音」的說法。在中文裡看到菜單上的「xx丼」怎麼讀呢?現在大家通常有兩種習慣讀法:①按照日文發音直接將「丼」音譯讀作「xx dòng」或「xx dōng」。②直接翻譯為「日式xx蓋飯」或「日式xx飯」。

介紹了在日語中「丼」的一些含義,毫無疑問,吃貨小編接下來主要介紹作為「丼物」的「丼」(=゚ω゚)ノ

眾所周知,霓虹是一個非常喜歡為食物建立組織的國家,除了我們之前提到過的日本唐揚協會、飯糰協會等,關於「丼」也有一個叫作「全國丼聯盟」的組織介紹關於「丼」的各種內容,下面小編參考了其中關於「「丼」的歷史」這部分介紹關於日本「丼」的簡史。

紀元前日本人開始種植了水稻,「丼」作為飯和其他食物盛在一起的料理不光需要米飯,還要等待其他料理的發展,因此這個時代對於「丼」來說算是黎明前的時代。

在日本室町時代(1336年-1573年)流行於公家和禪宗僧侶之間,在飯上放豆腐、蔬菜和幹瓢等食材並淋上清湯的「芳飯」是最早類似「丼」的料理,也被認為是「丼」的原點。這個時期日本處在「家內經濟」時代,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距離非常近,「丼」的出現很快就被處在同一經濟圈的人消費了,其發展受到局限,因此還有一流的經濟學者認為「從「丼」文化可以看出國家的成熟度」。

「芳飯,ほうはん,houhan」是最早類似「丼物,どんぶりもの,donburimono」的料理 | jakikuchi.jp

雖然早在室町時代就出現了類似「丼」的「芳飯」,但直到江戶時代(1603-1868)「丼」才算正式誕生。江戶時代出現了一種能讓忙碌的人們快速飽腹的餐飲店「慳貪屋」,在這裡提供著以大碗盛裝的蕎麥麵或飯菜,這種大碗也被叫作「慳貪振り缽,けんどんぶりばち,kendonburibachi」,而「慳貪振り缽」後來被簡化為了「丼缽,どんぶりばち,donburibachi」,也漸漸演變出了現代常見的「丼物」。

江戶時代的「慳貪屋,けんどんや,kendonya」| inasawa.com

前文提到「丼」的形成不僅需要米飯,也要其他料理的配合,在飲食文化高度發展的江戶時代,「鰻丼」(鰻魚蓋飯)、「天丼」(天婦羅蓋飯)的出現,對性格直爽不造作的江戶人來說,便利的食用方式簡直是特別的贊。

在日本明治、大正年間(1868-1925),是自由的民主主義以及資本主義發展的時代,隨著打破傳統的風氣「丼」文化也迅速發展起來。如今經典的「牛丼」(牛肉蓋飯)(1890年)、「親子丼」(雞肉雞蛋蓋飯)(1891年)、「カツ丼」(炸豬排蓋飯)(1920年),都是在這段期間出現的。

在全球化的時代,「丼」也開始了全球化、多樣化的發展,日本「丼」文化融入世界各地飲食文化的同時,也促進了日本各地「丼」的再發現,各種各樣的「丼」出現在了人們面前。

「天丼」即「天婦羅蓋飯」,其誕生有很多說法,但大體是在江戶時代末期及明治時代初期出現於東京,最初天婦羅與蕎麥麵搭配,後來衍生出了天婦羅蓋飯。傳統的江戶前天婦羅蓋飯的做法是將剛炸好的天婦羅浸在煮好的甜辣風醬汁中再放到米飯上。根據店鋪不同,關於「天丼」也有用芝麻鹽及自家制醬汁進行各種調味的情況,如「塩天丼」,用較濃鬱的黑色醬汁調味的還有「黒天丼」之稱。如今根據地區及食材不同,也有「精進天丼」(蔬菜天婦羅蓋飯)、「天玉丼」(天婦羅雞蛋蓋飯)等各種各樣的種類。

天婦羅蓋飯「天丼,てんどん,tendon」| 123rf.com

「鰻丼」即「鰻魚蓋飯」,關於它還有是「丼始祖」的說法,意為歷史最悠久的丼物。關於它的起源在我們之前關於「日本鰻鱺」的文章中也有提及,江戶時代文化年間有一個名叫大久保今助的劇團老闆特別愛吃蒲燒鰻魚,但在演出旺季因忙於工作,點了烤鰻魚外賣總不能及時吃,面對冷掉的鰻魚,他覺得人生實在太悲催了,於是讓助理將剛烤好的鰻魚放在裝了熱米飯的容器裡,米飯幫助鰻魚保溫,鰻魚汁又滲入米飯帶來脂肪與香氣,美好的「鰻丼」便誕生了。

鰻魚蓋飯「鰻丼,うなどん,unadon」| i1.wp.com

「牛丼」即「牛肉蓋飯」,作為如今日本國民級美食的「牛丼」原型來自壽喜燒的元祖「牛鍋」,它出現在日本文明開化的明治時代,喜愛米飯的日本人把剩下的牛肉火鍋與米飯一起做出了美味可口的牛肉飯,當時主要被稱為「牛飯」,「牛丼」之名是「吉野家」(1899年創業)」的創業者松田榮吉所起。如今的牛丼主要是以切成片或切碎的牛肉與洋蔥煎炒後用醬油、味醂等調料煮燉再配米飯製作而來。在日本牛丼店可以說是日本速食的龍頭,日本牛丼三巨頭「牛丼御三家」分別是「吉野家」、「すき家」和「松屋」。

牛肉蓋飯「牛丼(ぎゅうどん,gyudon)」| nownews.com

「カツ丼」即「炸豬排蓋飯」,其起源也有很多說法,有1897年誕生於山梨縣甲府市蕎麥麵老店「奧村本店」一說,也有大正年間末期誕生於東京早稻田大學附近的蕎麥麵店「三朝庵」一說等。在日本,最常見的炸豬排蓋飯是用醬油味調味汁煮炸豬排和洋蔥,再淋入雞蛋液,放在米飯上製作。因為「カツ」(katsu)這個單詞的發音和單詞「勝利「勝つ」」發音相同,所以日本人經常在考試或比賽前吃一碗炸豬排蓋飯,取個好兆頭。

相關小視頻回顧:霓虹金沉迷的「勝利飯」——炸豬排蓋飯

炸豬排蓋飯「カツ丼,katsudon」| ddnavi.com

「親子丼」即「雞肉雞蛋蓋飯」,也可叫「滑蛋雞肉蓋飯」。「親子丼」起源說很多,流傳最廣的是起源於明治年間日本橋人形町經營著軍雞鍋料理的「玉ひで」,客人在吃雞肉鍋吃到最後時喜歡在剩下的肉末湯汁中打入蛋液拌米飯一起吃,第五代店主的妻子在發現客人們這一喜好後決定專門提供一道雞肉和雞蛋液共同煮製後蓋在米飯上的料理,其實本想稱之為「澆汁飯」,但覺得這個名字不符合高大上的店內氣質,於是她看著雞肉雞蛋一家子在鍋裡「其樂融融」的樣子便靈機一動取名為「親子煮」。除了雞肉雞蛋的組合,還有鮭魚和鮭魚子組合的「鮭親子丼」「海鮮親子丼」。

雞肉雞蛋蓋飯「親子丼,おやこどん,oyakodon」| yamaki.co.jp

除了上述日本「五大丼」,下面再介紹幾種名字很有趣,你可能沒聽過的「丼」:

「他人丼」是相對「親子丼」來說,不使用雞肉,而是使用牛肉或豬肉等與洋蔥等用調味汁煎煮後打入雞蛋液,搭配米飯製作的「丼」。西日本基本上使用牛肉並以「他人丼」稱之,在關東地區使用牛肉或豬肉製作的還有「開化丼」之名,源自明治初期象徵文明開化。

「他人丼,たにんどん,tanindon」| photolibrary.jp

「木の葉丼」可翻譯為「樹葉丼」,其名字源於散落在米飯上的食材看起來像樹葉。它是將切成薄片的蒲鉾(魚糕)和蔥、雞蛋一同製作而來的蓋飯,還有加入香菇、鴨兒芹、竹筍的情況。樹葉丼發祥於日本近畿地區,作為便捷便宜的家庭料理為人熟知。

樹葉丼「木の葉丼,このはどん,konohadon」| macaro-ni.jp

「衣笠丼」是將油炸豆腐和蔥用甜辣風的調味汁煮過後配蛋液加米飯製作而來,是發祥於京都的鄉土料理,「衣笠」之名源自京都市北區的「衣笠山」。

「衣笠丼,きぬがさどん,kinugasadon」| kyoto-kobayashiya.com

說了這麼多的「丼」也只是「丼」世界的冰山一角,米飯如畫布可以讓千滋百味在其上揮灑,「丼」的潛力也可以盡情被挖掘。

去年日本一個叫「うなぎ_STYLE」的網站將當年備受關注的丼物記錄下並開始進行「日本流行丼大賞」,最後讓我們看看2020年獲獎的優秀丼們都有哪些,也歡迎大家留言分享喜歡哪種料理和米飯的搭配哦!( ̄▽ ̄)/

部分參考資料:

デジタル大辭泉 どんぶり【丼】

お米と日本人 芳飯は丼物のルーツ

どんぶりの由來とは?歴史と知られざるどんぶりの種類を紹介。

丼丼丼丼丼:日本五大丼飯誕生秘辛!

全國丼連盟

日本流行丼大賞 2020年

相關焦點

  • 「丼」字到底怎麼念?關於「丼」字.......
    其實,「丼」的日文「どん」羅馬音為「don」,比較類似漢語裡「咚」的發音,而在漢字在漢語普通話中的發音分別有兩個,一個是「jǐng」另一個則是「dǎn」,前者的含義通(水)「井」,後者則表示「東西丟入井」中發出的聲音,有些擬聲詞的意思。 中文的丼字來源甲骨文,甲骨文即有丼字,或為今「丹」字,井中的一點,為丹砂的象徵符號。
  • 丼飯,為什麼這麼受歡迎?
    不知從何時起,「丼飯」的招牌開始風靡各地。實惠的價格、經典的風味、便捷的形式,以及來自異域的新奇感,讓它縱橫於各大商場,成為極度熱門的選擇。當一碗普通的飯,被經歷了煙燻火烤的肉片層疊鋪滿,它的口味便註定不凡,再配上一顆注入靈魂的溫泉蛋,唇齒間只有滿滿的幸福感。那麼這碗飯中,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丼」,到底是什麼來頭?
  • 丼飯,憑什麼這麼受歡迎?
    丼飯,你的深夜食堂初次見到丼飯時,不少人都會被這個奇異的「丼」字吸引。或許人們對於丼飯的風味早已熟悉,卻仍然暗暗糾結於「Dong?Jing?還是Duang?」的問題,最終懷著一堆問號結束用餐。其實,「丼」在漢語中念作jǐng或dǎn。
  • 不只是一碗丼飯
    之前曾在香港品嘗到幸福的丼飯,終於,上海迎來了香港全新概念日式時尚餐廳——丼丼屋。先來普及一下,丼是日文漢字,意為「碗」,音同dòng,千萬不要念成jǐng,以免被笑掉大牙。「丼飯」即為日式蓋飯,是日本家庭的傳統飯食。
  • 一起來吃「丼」啊
    丼[ jǐng ]古同「井」。[ dǎn ]一為投物井中所發出的聲音;二作姓。
  • 瞰見美食|燒肉店裡的「丼」字到底是啥??你讀對了麼??
    >牙齒嵌入豐厚配菜即是食慾之光最近,各種「丼」式燒肉飯出現在合肥大大小小的街上,那麼丼是什麼意思呢~「丼」在燒肉店的意思是指蓋飯,這和中文裡的「丼」字不僅字義不同,發音也大相逕庭。 在中文裡,其意為投物井中所發出的聲音,《說文解字》中:「八家一井,象構形,之象也」。「丼」乃「井」小篆隸定之形。因「井」字形為正字,於是「丼」在中文轉變如《集韻·上聲·感韻》:「丼,投物井中聲。都感切。」;二作姓。宋 邵思《姓解》卷一:「丼,蕃姓也」。
  • 曼巴特日式丼飯專門店,碗碗銷魂!
    ×餐飲百花齊放的今天能靜下心堅持做自己的品牌做的用心,做的好吃是讓人欽佩的曼巴特負一樓這碗丼飯「丼」的日語發音為「どん」,類似漢語的「東」字發音。在漢語普通話中的發音為「jǐng/dǎn」,用拼音兩者皆可尋得此字。丼物是指一切蓋澆飯類的料理。就像我們說燉菜類料理為煮物,燒烤料理為焼き物一樣。
  • 森下 · 感官靈藥:黯然銷魂丼飯系列上架,刷臉免單吃飯!
    SENXIA "丼飯」「丼」,在日語中羅馬字標音為「DON」,中國漢字讀音有2種讀法:漢語拼音為[dǎn]時,表示向井中投物時發出的悶響聲。同時也可以讀作[jǐng],通「井」。2 雙倍炙燒鰻魚丼飯Double squid rice
  • 吃了那麼多日料,這個「丼」怎麼念?
    丼這個丼是古漢字,拼音是jǐng。 這個」丼」既然是古漢字,那麼這個字和井有什麼關係呢?是不是說在井裡做飯?其實真相是,在古代日本,男人們出門打工,在家的女人們準備好飯菜放到四四方方的飯盒裡,這個飯盒形狀和這個井字很像。
  • 日常博學丨「丼」這字兒到底咋讀?
    丼,為古漢字。一讀[jǐng] ,同「井」;二讀[dǎn],形容投物井中所發出的聲音或多作姓,宋代邵思《姓解》卷一有「丼,蕃姓也」。    「丼」字的現代應用中文部分多出現在方言中,且字義千差萬別。
  • 日本國民美食,改良兒童版,親子丼你也能做!
    在日料店裡有一個我超愛吃的——親子丼。丼字非日本自創漢字,但基本出現在日語裡,這個字的日文發音是[don](どんぶり),「丼飯」的「丼」在普通話裡的正確發音為「dǎn」,中文譯作「蓋飯」,其實丼字還有個讀音jǐng同「井」。好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喜歡讀成親子丼(jǐng)哈。今天就分享這道,改良兒童版的日式親子飯給大家啦。
  • 日式丼飯才是深夜食堂裡最撩人的那一碗.
    「丼」,在日語中羅馬字標音為「DONN」,早期受日本殖民和文化影響的臺灣人管蓋澆飯叫「咚飯」的原因來源於此, 但是「丼」的的確確是一個源自中國的古漢字,漢語拼音為[dǎn]時,表示向井中投物時發出的悶響聲。同時也可以讀作[jǐng],通「井」。
  • 「五大丼」都不知道,還敢說自己是日料愛好者?
    「丼」是一個源自中國的古漢字,漢語拼音為[dǎn]時,表示向井中投物時發出的悶響聲。同時也可以讀作[jǐng],通「井」。這個字漂洋過海傳到日本之後,日本人腦洞大開,把「井」的部分想像成碗或飯盒,而那個點是蓋在上面的菜餚。後來用「丼物」表示以碗盛裝的飯上澆蓋各式食材的日本庶民料理。
  • 今天的工作餐,我想要一份滿滿都是肉的丼!
    -商務合作聯繫電話/微信:15295688527-無聊的時候總會刷刷新開的店,看看有沒有什麼特別好吃的,最近就突然發現好多丼飯哦~多年前,初次見到丼飯時,可能是在食其家吧,我們都會被「丼」這個字吸引。雖然我們一直讀作don,但其實「丼」在漢語中念作jǐng或dǎn,只不過日文中借用漢字字形,讀作don,借指蓋碗、蓋澆飯之義,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了「don飯」的讀法。一碗用料滿滿的蓋飯,幾份爽口的醃漬小菜,看似簡單的組合,卻堪稱五味俱全。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丼飯的存在,也恰好順應了當代人快捷、簡便的飲食需求。對,而且一個人吃也不會很尷尬。
  • 丼、叧、乜……這些字真不是「山寨貨」
    丼[jǐng]大家有沒有過指著日料菜單上的「某某丼」,不確定怎麼念始終下不去嘴的尷尬。其實,「丼」的日文「どん」羅馬音為「don」,類似漢語裡「冬」的發音。不過,這個字並非日本的自創字,也不是錯別字,而是正宗的漢字。
  • 丼丼屋四大人氣限定丼物
    甚受歡迎的日式休閒餐廳丼丼屋DONDONYA,將正宗日式丼飯帶入香港。而且亦每年積極走訪日本全國,致力搜羅不同地方的名物丼。首個登場丼丼屋的限定丼物是連續兩年贏得選手權冠軍、並成功奪得「殿堂丼物」寶座,來自北海道利尻島「食堂丸善」的「名物海膽丼」。
  • 丼——你喜歡嗎
    在「井」字中間加上一點便成了「丼」,為古漢字,原意一是古「井」字,另一則為投物井中所發出的聲音。日本自唐後引入漢文化,此字後在日文中便為蓋飯之意。日本最普遍的五大丼為GYUDON(牛丼)、KATSUDON(勝丼)、OYAKODON(親子丼)、TENDON(天丼)及UNADON(鰻丼)。 由於KATSUDON的KATSU(即炸豬扒)發音跟「勝利」的「勝」字一樣,所以很多人也會在考試或比賽前吃此丼。其實那只是把炸豚(即炸豬扒)加上洋蔥,再在上面打蛋,是五大丼中最多人吃的丼。
  • 【咖喱風味雞腿肉丼飯】 來自MASA的日式料理,你也能做
    丼飯簡單的可以理解為:蓋澆飯。在日本,用大碗盛飯的料理,就叫丼物(Donburimono)。在大碗的米飯上擺放各種菜品,代表性的菜品有:天婦羅,炸豬排,鰻魚,雞肉雞蛋,還有牛肉等,通常會有一碗味增湯和一盤醬菜。國內的食其家,就有很多丼飯提供。
  • 泉州西街有家「肉量驚人」的丼飯小屋,飯飯低至15元…
    在西街,有一家溫馨的丼飯小食堂,就是編編心之所向的「續命地點」。「傳說」TA的丼飯好吃到讓人甘願成為「飯桶」?!TA就是新品丼飯也真真是備好了十足的攻勢,把海!鮮!和!肉!都放在丼飯上了!借用粉絲的話說「吃完一碗好幸福」!
  • 今天說「丼」的故事,想必不少人不會讀,那你吃過牛丼飯嗎?
    「丼」是日本人創製的漢字,在日本,讀dòng;基本的意思是深口的陶製大碗,那麼在我國,之前這個字讀jǐ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