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校長主任總是讓老師看著不舒服?原來是缺乏這項能力!
最近,我把網上的段子改成了教育系統的段子講給同行聽:「70後教師不到學校上班一定是父母不舒服了;80後教師不到學校上班一定是孩子不舒服了;90後教師不到學校上班一定是自己不舒服了;00後老師不到學校上班一定是看校長主任不舒服了……」
學校管理者如何做才能得到老師的認可?為什麼很多校長主任讓老師覺得不舒服?我認為主要是情商不夠,準確地說是缺乏感同身受的共情能力。
情商高的人總是能夠帶給人如沐春風之感,老師和這樣的管理者相處愉快,工作幹得起勁,熬夜加班都是幸福的。這就是情商的力量。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曾說,「共情,是情商的核心能力」。所謂共情就是「懂你的悲歡,知你的冷暖」。一個人如果知道怎樣做到共情,也就能擁有高情商。
如何做到共情?下面分享四個好方法:
方法一:開放式提問
共情始於理解,但共情不僅僅是我理解你的感受或想法,更需要我們做的是:提出問題,深入挖掘答案。
校長主任找老師談話,應該先從開放式的問題開始。比如:「最近在學校感覺怎麼樣?」「你覺得班上的學生、家長以及其他老師怎樣樣?」開放式的提問讓教師暢所欲言,交流就像拉家常一樣。
方法二:舒緩式表達
校長主任在和教師溝通時一定注意放緩節奏。不要讓教師覺得你很著急解決問題,缺乏耐心會讓老師心生戒備,可能還會認為自己耽誤了你的工作。而且,在快節奏的談話語境下,很容易讓人緊張,情緒激動。
而舒緩的表達節奏,可以讓情緒在深思後有所緩和,表達出來的想法,也就更加真實客觀。有時候一些老師氣衝衝衝到校長辦公室或教導處來反映問題,發洩情緒,這時候首先應該安撫她的情緒:「某某老師,別激動,慢慢說,慢慢說。」
方法三:關懷式承諾
老師找學校反映問題,有的問題是教育教學業務方面的問題,我們管理者要積極想辦法。有的是教師生活領域的個人問題,這時候校長主任以關懷為主,不必做出任何承諾。你的關懷就已經能夠溫暖教師的心了,不能匆忙做出承諾,否則容易騎虎難下。
比如,有一次,我在關心老師時,為了顯示學校的人性化管理,就承諾懷孕的老師可以遲到早退,結果在行政會上大家都不同意,說沒有堅持原則。後來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我的話術是:「某某老師,最近身體怎麼樣?你目前懷有身孕,能不能堅持和其他老師一樣遵守學校各項制度,如果有特殊的需求可以向學校提出申請。」
結果老師都說:感謝領導的關心,我能做到跟其他老師一樣,不搞特殊。
方法四:期許式指導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時候,老師課上砸了,任務沒有完成好,會很內疚地坐進學校管理者的辦公室。這時候,校長主任要先安慰教師:「別難過,類似的事情,我也經歷過,我能理解你的情緒和感受。」
然後,用期許的目光看著老師,對工作進行詳細的指導,並期待下次完成得更好「我下次還要來聽你的課,希望看到你的進步哦!」
結束語:
「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古人哀嘆不被理解的痛苦。實際上,對管理者真正的信任源於共情的互動,源於校長主任對教師境遇的深切關注。希望我們能夠在與教師交流的過程中,通過開放式提問、舒緩式表達、關懷式承諾和期許式指導讓教師充滿溫暖、充滿能量、充滿動力!
如此,善莫大焉!
與君共勉!
打字不易,且看且點讚轉發
教育不易,且行且關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