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趙興順,是安龍縣招堤街道岔河小學的一名小學教師,長期在農村學校教書,近四十年來,工作服務的主要對象就是農村學生。2018年10月,根據組織安排,我來到春潭街道盤江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主要包保對象是盤江村一組田景貴戶。
為了掌握田景貴一家的基本情況,我多次來到盤江村田景貴的住處,但由于田景貴和妻子經常在外打工,家裡只有孩子倆,始終見不到他們,沒有辦法,我只好向盤江村駐村幹部王安會和村幹部王萬習主任求助,希望他在家的時候和我聯繫。
趙興順(左一)入戶了解「兩不愁三保障」情況。
經過多次電話聯繫,我們終於在他家見了面,見到我們到來,夫妻倆很熱情。田景貴夫婦,典型的憨厚老實的農民形象,不善言表,經過交談,我基本摸清了田景貴已經的基本信息,田景貴戶居住在安龍縣春潭街道盤江村一組,是一層三間磚混平房,屋外收拾還挺乾淨。經他自己介紹,一共有4口人。
得知我是他家幫扶責任人時,夫妻倆很高興。說我們當教師的還來搞幫扶,工作也不容易。我說家裡有什麼困難我們會全力幫助解決,有什麼事直接告訴我,我們就在你身邊,有政府和村裡的幫助,你家一定過上小康生活。
扶貧工作是一項漫長的工作任務,經過我的多次走訪和交談,我對田景貴家的基本信息了已經是很清楚了,將政府對他家各項資助一一的告訴他。
趙興順(左一)入村宣傳國家幫扶政策、了解群眾務工情況
扶貧路上讓我深深地意識到,扶貧不僅僅是任務,更多的是責任。每一個貧困戶家裡都積攢了許多悲傷無奈的苦難故事,如果沒有踏足家中,沒有親眼看到過他們勤勞的身影,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他們的真實困難。
我們只有多和他們交流才能真正了解他們的情況,打開他們的心扉,走進他們的生活,清楚致貧的癥結所在,才能「因症施策」,更好地幫助貧困戶,讓他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
在扶貧的過程中,隨處可見信任的力量,責任的力量,以至於在我的人生中,讓我樹立起了一種堅定的信念,工作有信心、責任有擔當。
在他們身上,我也學會了百折不撓,在人生的道路上,困難何其之多,只要攜帶一顆堅持的心,即使荊棘遍布,也阻擋不了前行的腳步,我會把扶貧工作一直堅守下去。
【人物小傳】
趙興順,男,安龍縣招堤街道岔河小學教師,2018年10月,擔任安龍縣春潭街道盤江村幫扶幹部。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朝富 整理
編輯 趙雨思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