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是任務,更多的是責任丨安龍縣春潭街道盤江村幫扶幹部趙興順

2021-01-08 天眼新聞

我叫趙興順,是安龍縣招堤街道岔河小學的一名小學教師,長期在農村學校教書,近四十年來,工作服務的主要對象就是農村學生。2018年10月,根據組織安排,我來到春潭街道盤江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主要包保對象是盤江村一組田景貴戶。

為了掌握田景貴一家的基本情況,我多次來到盤江村田景貴的住處,但由于田景貴和妻子經常在外打工,家裡只有孩子倆,始終見不到他們,沒有辦法,我只好向盤江村駐村幹部王安會和村幹部王萬習主任求助,希望他在家的時候和我聯繫。

趙興順(左一)入戶了解「兩不愁三保障」情況。

經過多次電話聯繫,我們終於在他家見了面,見到我們到來,夫妻倆很熱情。田景貴夫婦,典型的憨厚老實的農民形象,不善言表,經過交談,我基本摸清了田景貴已經的基本信息,田景貴戶居住在安龍縣春潭街道盤江村一組,是一層三間磚混平房,屋外收拾還挺乾淨。經他自己介紹,一共有4口人。

得知我是他家幫扶責任人時,夫妻倆很高興。說我們當教師的還來搞幫扶,工作也不容易。我說家裡有什麼困難我們會全力幫助解決,有什麼事直接告訴我,我們就在你身邊,有政府和村裡的幫助,你家一定過上小康生活。

扶貧工作是一項漫長的工作任務,經過我的多次走訪和交談,我對田景貴家的基本信息了已經是很清楚了,將政府對他家各項資助一一的告訴他。

趙興順(左一)入村宣傳國家幫扶政策、了解群眾務工情況

扶貧路上讓我深深地意識到,扶貧不僅僅是任務,更多的是責任。每一個貧困戶家裡都積攢了許多悲傷無奈的苦難故事,如果沒有踏足家中,沒有親眼看到過他們勤勞的身影,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他們的真實困難。

我們只有多和他們交流才能真正了解他們的情況,打開他們的心扉,走進他們的生活,清楚致貧的癥結所在,才能「因症施策」,更好地幫助貧困戶,讓他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

在扶貧的過程中,隨處可見信任的力量,責任的力量,以至於在我的人生中,讓我樹立起了一種堅定的信念,工作有信心、責任有擔當。

在他們身上,我也學會了百折不撓,在人生的道路上,困難何其之多,只要攜帶一顆堅持的心,即使荊棘遍布,也阻擋不了前行的腳步,我會把扶貧工作一直堅守下去。

【人物小傳】

趙興順,男,安龍縣招堤街道岔河小學教師,2018年10月,擔任安龍縣春潭街道盤江村幫扶幹部。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朝富 整理

編輯 趙雨思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扶貧故事」真心換真情 親如一家人丨安龍縣春潭街道青龍村韋成金
    在安龍縣招堤街道青龍村哪坡組青龍山一線天景區山麓,萬畝良田保護區旁,居住著一戶韋姓農家,他家就是我的扶貧戶。  韋友明今年三十八歲,小學文化,為人剛正不阿,是一位勤勞樸實的農村青年。他的妻子王應美帶著不到1周歲的男孩到安龍縣海子鎮婆家種植五穀。一家五口人只有戶主的父親和母親在家。韋成金和前沿工作組長到青龍村哪坡組包保戶韋友明家開展扶貧工作「韋老師啊,去年臘月,我到農商銀行取錢時,突然發現我的帳上多了1萬元,把我給嚇呆了。我想一定是國家把錢打錯了,我不能用。」
  • 「我的脫貧故事」幹勁大 信心足|安龍縣春潭街道久長村田榮倫
    我叫田榮倫,家住安龍縣春潭街道久長村下寨組。我主要是在家種植水稻、玉米,發展養牛、養蜜蜂等。由於交通不便,缺少發展資金,經濟發展相對困難,但是國家政策好,幹部群眾會想,2014年我家評為精準扶貧戶。為了我家早日順利脫貧,幫扶幹部可謂是盡心盡責,不遺餘力。他們時常到我家宣傳國家的脫貧攻堅政策,聽取我的想法,幫助我家脫貧致富奔小康想辦法、出主意。2018年以前,我家的房子一遇下雨天,房頂就會漏水,受雨水的長期浸泡,有好幾棵檁子和椽皮都有點腐爛了,兩邊的牆體也有點傾斜。
  • ...風雨同舟 此生無悔丨安龍縣海子鎮海子居委會幫扶幹部陳明屹
    為此,在同志們的建議下,我決定包保離單位比較近的安龍縣海子鎮海子居委會屯背後組的唐詩澤家。唐詩澤家有五口人,夫妻二人為中專畢業打工回鄉青年,三個女兒分別在海子鎮初級中學和海子鎮民族小學讀書,是2013年識別2014年年底脫貧的貧困戶,致貧原因是缺少資金,我的幫扶任務主要是幫助唐詩澤家穩定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丨安龍縣萬峰湖鎮江坡村...
    我叫王功益,2017年10月,受組織安排,我成為了安龍縣萬峰湖鎮江坡村江坡組前沿工作組組長。  面對陌生的群眾,一切從零開始,我的心裡十分忐忑,甚至惶恐。  作為幫扶幹部,首先了解基本情況作笫一手資料,做到心裡有底,再逐戶入戶開展深入細緻的調查,找準致貧原因,因戶施策,擬定幫扶計劃和幫扶措施,確保未脫貧戶如期脫貧,已脫貧戶鞏固提升。王功益(右一)入戶走訪了解群眾生活萬峰湖鎮江坡村座落在天生橋二級電站旁,全村僅26戶102人,依山傍水,風景秀麗。
  • 「我的扶貧故事」這些年,那些事丨安龍縣海子鎮古裡社區幫扶幹部王燕
    2018年再次回到學校,繼續我的教學教育工作,感覺一切都是那麼熟悉而又陌生,熟悉的是同事、教材,陌生的是新的任務,脫貧攻堅的任務。我一頭霧水,讓我自己選擇一戶進行包保?我叫王燕,安龍縣海子鎮初級中學一名教師。2018年9月底,我成為古裡社區喬地坡組馮玉琴戶的包保責任人。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幫扶鋪富路丨安龍縣篤山鎮坡老村脫貧攻堅...
    我叫李光銀,安龍縣篤山鎮人民政府職工。2017年8月,我到坡老村任駐村幹部,成為工作隊的一員,2020年5月擔任坡老村脫貧攻堅一線指揮長。李光銀(右四)入戶走訪李光銀(右三)通過院壩會宣傳扶貧政策擔任一線指揮長後,團結和帶領53名包保幹部用「四逐四準」的工作方法,排風險補短板、強弱項、化風險,2020年零問題通過脫貧攻堅大普查和省脫貧成效考核項目組考核
  • 「我的脫貧故事」精準幫扶頂呱呱 小康生活到我家丨安龍縣招堤街道...
    我叫岑啟波,是安順學院歷史學專業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家住安龍縣招堤街道銅鼓井社區刷把寨組。岑啟波勤工儉學在建築工地務工特別是2016年以來,國家公職人員直接駐到村裡與我們貧困家庭結幫扶對子,到戶了解困難情況,想辦法解決吃穿住行用各方面困難,不斷提供各種產業、就業渠道和技能培訓,我父母也接受了種植、養殖及縫紉等方面技能培訓,讓我們退耕還林種植經果作物,給建房補貼或者「三改
  • 「我的扶貧故事」樂歡村裡的歡樂事丨安龍縣棲鳳街道樂歡村駐村第...
    2018年2月4日,我參加完安龍縣第一書記、駐村幹部談話會後,帶著縣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紅頭文件,立即趕到了安龍縣棲鳳街道樂歡村報到,任駐村第一書記、村級一線指揮長、四組前沿工作組組長,同時負責幫扶王炳國、王炳魁、王貞芬等6戶建檔立卡戶。
  • 「我的脫貧故事」一搬天地寬|安龍縣五福街道村民吳成國
    我叫吳成國,今年55歲,原來住廷必村,得到幫扶幹部安龍縣編辦陳吉超同志的幫助,2018年2月搬遷到五福街道福苑21棟3單元501號,現在我一家人有吃有穿有錢用有房住,最為高興的是我們已經是新市民了!「我是陳吉超,是你的包保幹部,你在哪裡打工?」「根據現在的政策,你家可以到五福街道去要一套新房子。」「新房子真的不開錢!」「搬遷過去你兒子也有新房子討老婆了!」
  • 「我的扶貧故事」完得成的任務剪不斷的情丨安龍縣招堤街道鋼廠村...
    我叫王定方,是安龍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一名普通職工,根據組織安排,先後在招堤街道山岔村龍灘組、板磨村張其組、冗繞組擔任前沿工作組組長和包保責任人。  2018年9月,受組織安排,我到距離縣城40多公裡的鋼廠村擔任主任助理,並被組織安排擔任黃瓜爐組前沿工作組組長,包保9戶貧困戶的脫貧攻堅任務。在走訪詢問、建檔立卡、基層黨建、產業發展、籌劃搬遷等一系列解貧驅困的活動中,濃濃泥土味的濡染,讓我的思想得到洗禮、心靈得到滋養,受益終生。
  • 「我的脫貧故事」政策幫扶暖心窩丨安龍縣灑雨鎮堵瓦村村民楊麗
    近幾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在扶貧幹部的幫助下,我們苗寨終於通了水泥路,安上了路燈。基礎設施的改善,讓我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增強了我家必須改變生活面貌的信心和決心。我和丈夫暗下決心,在扶貧政策的支持下,艱苦幾年,實現自己的夢想。幫扶幹部到楊麗走訪交流。
  • 「我的扶貧故事」幸福之路不遙遠丨安龍縣招堤街道漁浪村包保責任...
    我叫劉洪芳,是一名小學教師,根據組織的安排,我成了安龍縣招堤街道漁浪村下漁浪二組的包保責任人。初次來到韋永武家,詢問情況後,對他的家境情況有所困惑。劉洪芳(右)在給群眾宣傳講解生產安全及生活用火用電安全知識回校的時候,我在筆記本上密密麻麻的記了許多關於韋遠武的情況,心裡也由此產生了怎樣幫扶他的一些想法。一有時間我就去探望他,和他一起研究和探討脫貧的計劃。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智」與「志」丨興義市雄武鄉盤江村...
    2015年11月,我考上了興義市財政局雄武分局的工作,2019年被派駐到雄武鄉盤江村擔任駐村幹部,於我而言,是我人生的重大轉折,我第一次深深切切地接觸到了脫貧攻堅工作,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明白了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內核。難以忘卻初到鄭傳秀家中時的震驚:破舊的瓦房,刺鼻的牛糞味道瀰漫空中,唯一的兒子因為離婚外出闖蕩,留給兩老一對孫子女相依為命。「我窮怕了。」
  • ...群眾雙手創幸福丨安龍縣篤山鎮歪納村第一書記楊志剛
    「志剛,組織決定年後派你到安龍縣帶隊駐村,希望你能夠勇擔使命,真抓實幹,圓滿完成黨組交代的重要政治任務。」這是單位組織部領導在2017年底找我的一次工作談話,讓我記憶猶新。2018年3月,按照黨組安排、不管家裡的反對,我毅然來到了安龍縣,掛職安龍縣委常委、副縣長,具體工作任務是任篤山鎮歪納村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老馬攜手戰貧丨安龍縣普坪鎮胡巷居委會幫扶...
    「要不是國家的好政策,要不是你們幹部的幫扶,我一個殘疾人,要想成為萬元戶,想都不敢想啊!」進入12月的第一個周末,我再次到老馬家核實2020年收入情況時,馬光學滿懷感激地說道。我叫陳林,在安龍縣氣象局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老楊「認親」這四年丨安龍縣棲鳳街道平寨居...
    我叫申學坤,是安龍縣委組織部信息中心工作員,是一名在脫貧攻堅一線奮戰的普通幫扶幹部。根據組織安排,我成了棲鳳街道平寨居委會上百洋坪組楊方林戶的包保責任人。第一次結識老楊,是四年前晚秋的一個下午。用心、用情、用力,我相信我能做的會更多,也會變得更好。【人物小傳】申學坤,男,在安龍縣委組織部工作,2017年到安龍縣棲鳳街道平寨居委會駐村幫扶。
  • ...的脫貧故事」擺脫困苦迎接新生活丨安龍縣普坪鎮納利村村民賀朝東
    納利村位於安龍縣普坪鎮的西北面,距鎮上約5公裡左右公裡。當地村民世代靠種植玉米﹑水稻﹑薏仁米等農作物為生,起早貪黑忙碌一年,卻僅能維持基本吃喝,十分艱難。  為了改變貧困的局面,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我決定外出務工。
  • 「我的扶貧故事」甘做安馬蠶豆「紅娘」丨安龍縣政協副主席楊琨
    從接到掛任棲鳳街道安馬村那天起,我一直在想怎麼才能真正為老百姓找到致富門路,經過多方考察推薦,我把優質蠶豆從江蘇無錫引進安馬,打造安馬蠶豆示範點。  安馬村地勢平坦、陽光照射時間長,水源充沛,主導產業是水稻,種植出的水稻米白、飯粘、味香,是縣內乃至州內優質稻示範村之一。
  • ...幾年幫扶路 真心湧親情丨湄潭縣湄江街道雞場居幫扶幹部潘忠永
    針對該戶的幫扶,我能做的是開展長期的探望與關心,經常入戶與老人拉拉家常,買好菜給她做飯,把她當成自己的奶奶一樣。在幫扶期間中,由於工作原因,我只有利用周末去探望老人,盡己所能給她帶去一些油、米、衣物等必要的生活用品,引導老人開展家庭環境衛生整治,提升生活環境質量。通過不斷的入戶走訪、深入了解,我感覺到老人對遠在外面的小兒子陳朝江甚是思念。在2019年,通過街道和村的多方努力,老人的小兒子回到了她的身邊,老人高興極了。
  • 橫崗街道 攜手對口幫扶地區打好脫貧攻堅戰
    近年來,龍崗區橫崗街道堅持把對口幫扶工作作為政治任務,不斷加大力度,聚焦精準,並在精準扶貧、育才扶智、民生幫扶等方面全面發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街道要提高政治站位,真抓實幹,精準發力,持續用力,形成合力,高質量推進對口幫扶工作。」橫崗街道黨工委書記李相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