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唐詩在這個古老的國度裡,像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綻放著耀眼的光芒。細數唐詩的派別,有如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浪漫派;有王昌齡「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邊塞詩派;有王維」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吟恰恰啼「的山水田園派;亦有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般的現實派。他們一起形成了中華文化史上的藝術瑰寶。
筆者今天要介紹的主人公是晚唐五代時期的詩人,也是花間詞派的代表人物。此人工詞善書,一生曾仕兩朝,分別為唐朝和五代時的西蜀。仕唐時期,其主要作品為詩,其詩作在唐末詩壇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後半生仕蜀,主要作品為詞,其詞作同溫庭筠享有同等的聲譽,是花間派的重要詞人之一。他就是韋莊,與溫庭筠其名,合成「溫韋」。
韋莊出生名門之後,是中唐時期蘇州刺史,山水田園派詩人兼文學家韋應物的四世孫。後來家族敗落,父母早亡,家境因而寒微。韋莊自少孤貧力學,才敏過人。為人疏曠不拘,任性自用。早年在長安參加科考不第,時逢黃巢農民軍大起義,後又遇藩鎮割據大混戰,自稱「平生志業匡堯舜」(《關河道中》)。因而忠於唐王朝是他詩歌思想的核心,憂時傷亂為他詩歌的重要題材。
韋莊擅長寫近體詩,其詩多以傷時、感舊、離情、懷古為主題,有對戰亂中人民所遭受苦難的同情,有對唐室「中興」的熱切期待,亦有對唐末社會動亂的哀嘆,情調悽惋。他的詩圓穩整贍、音調瀏亮,絕句情致深婉、包蘊豐厚,較為廣闊地反映了唐末動蕩的社會面貌,為唐王朝的衰微唱出了深沉的輓歌。
就是這位花間派的詞人,在前期近體詩的創作中,開創了唐詩的一個「第一」,寫出了唐詩中最長的一首長篇敘事詩《秦婦吟》。這首長詩全文長達1666字,內容反映了唐朝末年,在藩鎮割據大混戰中婦女的不幸遭遇,全詩情節曲折豐富,結構宏大嚴密,語言流麗精工,在思想與藝術兩方面都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為中國古代敘事詩樹立了一座豐碑,在當時頗負盛名。
《秦婦吟》通過一位從長安逃難出來的女子即「秦婦」的敘說,正面描寫黃巢起義軍攻佔長安、稱帝建國,與唐軍反覆爭奪長安以及最後城中被圍絕糧的情形。思想內容比較複雜,一方面對起義軍的暴行多所暴露,另一方面在客觀上也反映了義軍掀天揭地的聲威及統治階級的倉皇失措和腐敗無能;一方面揭露了唐軍迫害人民的罪惡,另一方面又夾雜著對他們剿賊不力的譴責。
《秦婦吟》節選
來時曉出城東陌,城外風煙如塞色。路旁時見遊奕軍,坡下寂無迎送客。霸陵東望人煙絕,樹鎖驪山金翠滅。大道俱成棘子林,行人夜宿牆匡月。
詩中選擇典型的情節和場面,運用鋪敘而有層次的手法,來反映重大歷史事件的複雜矛盾,布局謹嚴,脈絡分明,標誌著中國詩歌敘事藝術的發展。韋莊因此詩而被稱為「秦婦吟秀才」。由於某種忌諱,韋莊晚年嚴禁子孫提及此詩,也未收入《浣花集》,以致長期失傳。20世紀初始在敦煌石窟發現。
後來人們將韋莊這首《秦婦吟》其與《孔雀東南飛》《陌上桑》一起並成為「樂府三絕」。(樂府三絕又說是《孔雀東南飛》《木蘭詩》和《秦婦吟》)。
韋莊雖出身名門之後,但自幼父母雙亡,家境貧寒,然而在唐末動蕩的社會中,他卻孤貧力學,工詞善書,不僅在詩歌上頗有成就,寫出了史上最長的唐詩、「樂府三絕」之一的《秦婦吟》,同時又是花間詞派的代表人物,與溫庭筠齊名,像韋莊這樣的天才,在中國古代文化名人中,恐怕也是屈指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