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歷史劇該戲說還是細說?

2021-01-10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歷史劇 該戲說還是細說?

  作為最通俗易懂的傳播載體,很多時候,人們對歷史的認知正是出於某幾部歷史劇的薰陶。只是在更多時候,這些影視劇辜負了觀眾的期望,將對歷史劇的再創造弄成了胡編亂造,惹得努爾哈赤第十一世孫女愛新覺羅·溥楊都看不過去了,直斥熱播的清宮題材連續劇把後宮描寫得一塌糊塗。按照這位前皇親國戚的說法,不管是《還珠格格》,還是《甄嬛傳》,劇中皇上只迷戀於美色,不問朝政,簡直歪曲了清朝歷史。

  不可否認,歷史劇有其娛樂功能,《宰相劉羅鍋》《康熙微服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嵐》等劇,適當運用戲說手段,娛樂大眾未嘗不可,但從《還珠格格》開始,螢屏颳起了一陣陣顛覆風潮,在顛覆這面大旗下,不少雷人角色披上歷史這件外衣「掛羊頭賣狗肉」:《陸貞傳奇》將「亡國妖婦」描述成一代明相;《王的女人》中又盜用劉邦、項羽的人物關係與原型,設計出呂雉愛上項羽、虞姬愛上劉邦的雷人劇情;到了《衛子夫》中,滿口「不爭不顯不露」的衛子夫居然上演了依靠運氣和和藍顏知己幫助,在複雜的宮廷鬥爭中獲得帝王心、稱霸後宮的橋段,這些「不科學」的劇情實在難以服眾。而歷史雷劇的最高峰莫過於穿越,古代人滿口後現代語言,雍正和十七爺握手言和,「八爺」甚至開著法拉利、拿著棒棒糖來接楊冪回家……

  影視劇不等同於史書正傳,正所謂「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然而在藝術被市場綁架的情況下,編導為了追求所謂「商業元素」而戲說歷史、解構歷史、消費歷史,樂子倒是有了,可就是怎麼也炮製不出《雍正王朝》《漢武大帝》這樣的精品。在這一點上,國內同行不妨向英國取取經,英國BBC的歷史劇結構嚴謹、劇情紮實,在拍攝上強調最多的是尊重歷史文化,不僅在文白臺詞上絕對要吻合當時的時代特色,在故事情節上更是杜絕戲說成分。這樣看似死板的創作理念,不但沒有流失觀眾,反而讓BBC的歷史劇成了世人了解英國的一面鏡子,甚至在倫敦奧運會期間,被作為文化輸出項目拿到世界各地大放異彩。

  一個朝代總會過去,但關於一個朝代的影視劇總會留下。對於普通觀眾來說,看得越投入,就越容易被劇情「俘虜」,甚至把劇情當歷史來讀。若歷史人物一個個以創新的名義被戲說、被顛覆,長此以往,中華民族的歷史在大家心裡豈不成了一筆糊塗帳?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徐亞麗 )

相關焦點

  • 從《戲說乾隆》說起歷史劇,它們幾乎養活了大陸一半的娛樂圈!
    1991年,由大陸香港和臺灣聯合出品的電視劇《戲說乾隆》遍布海峽兩岸,開拓了火爆大陸話劇歷史劇市場近30年。在過去的30年裡,有十幾部關於歷史的戲劇,深受大眾歡迎!讓我們來盤點一下今天最好的產品。① 1991年《戲說乾隆》作為歷史劇的開端,海峽兩岸三地共同創作的優秀劇目立即受到眾多觀眾的歡迎。這齣戲不僅由當時的兩位少校紅星鄭少秋和趙雅芝主演,而且還有其他創作者。兩個大導演範秀明,李力是業內知名人士。
  • 從「正劇」為王到「戲說」扛起大旗,歷史劇的邊界再拓|IP鮮選
    這些歷史網絡文學作品大多有兩個特點: 一,以穿越為開端,戲說歷史;二,歷史為背景,加入更多言情因素。這也決定了後來的歷史劇,呈現出了更多網感和娛樂性,嚴肅歷史正在被消解,更多符合觀眾需求的戲說歷史劇湧現出來。大致分為以下幾類:第一,歷史背景下,古裝言情為主。
  • 《清平樂》華麗登場:歷史劇正說和戲說 再成話題
    隨著劇情的展開,關於歷史劇是嚴格還原歷史還是戲說演義的討論再次上熱搜,被熱議。那些燦若星辰的歷史名人走進了劇裡歷史普遍評價,仁宗時期社會經濟、科技與文化領域均實現了繁榮,幾乎是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文學藝術最為璀璨的時期。
  • 槽點滿滿的《思美人》告訴我們:歷史戲說該結束了!
    從《琅琊版》、《羋月傳》到《大秦帝國之縱橫》再到最近剛剛結束熱播的《人民的名義》,這一系列歷史劇、正劇的大火告訴我們:觀眾不是只愛看偶像劇、懸疑劇這些類型的電視劇,只要製作精良、只要用心,觀眾就看得到,不會虧待每一部好電視劇。
  • 這部演技派「神仙打架」的歷史劇,終於定檔央視
    當然與戲說的《尋秦記》不同,該劇從故事、陣容到製作,劇集無疑正符合市場呼籲的口碑和熱度兼具的歷史正劇。主創也是該系列的老熟人,第二部《縱橫》的編劇李夢操刀劇本,第一部《裂變》導演延藝執導,接下來,只需要等待好戲上演。《大秦》系列終結,我們還能看到這麼精彩的歷史正劇嗎?不得不說,觀眾已經很久沒有真正看到一部令人酣暢淋漓的歷史正劇了。
  • 《大明王朝1566》就是最好的國產歷史劇,沒有之一
    歷史劇就該有歷史劇的樣子。/《大明王朝1566》宅在家裡,只好看劇。無奈的是,看幾集就棄的劇太多,一集不落看下去的劇又太少,兜兜轉轉,最後還是看回老劇。歷史劇,一種在國產劇中近乎消失的門類——當然,如果把歷史劇的範疇擴大到僅僅以歷史題材為背景,那它的香火一直未絕。只不過,「歷史」這個古色古香的瓶子裡,裝著的大多是充滿現代意味的瑪麗蘇故事。
  • 陳道明、唐國強擔綱的這部明末歷史劇,很適合當今來看
    本文作者:靖之《江山風雨情》是一部03年上映的歷史劇。它以戲說的角度,講述了明末風雲變幻之際,明、順、清三方主要人物的恩怨糾葛,以及亂世下不堪摧殘的人性。對,戲說——「本劇根據歷史主要事件經藝術虛構創作而成。」陳家林導演很聰明,也很坦誠。
  • 《戲說集合》合集
    戲說我是認真的^_^,敝帚之作,歡迎拍磚,越犀利越有愛,先道個謝!初心是給中職學生整出個配套的數學輔助讀物,也作視頻腳本初稿之用。戲說集合(二)集合思維集合思維:分類、歸類、分門別類、各從其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同事物不同對待。
  • 鐵骨錚錚 大氣凜然——大型秦腔歷史劇《隴上鐵漢》
    鐵骨錚錚 大氣凜然——大型秦腔歷史劇《隴上鐵漢》 2020-08-28 2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觀眾到底想看什麼樣的歷史劇?15年磨出一答案
    作為前三部作品的延續,《大秦賦》不單承載了該系列的大局風格和史詩意蘊,在製作品質上也實現了口碑的保障。在已經播出的幾集中,無論是對道具如武器、戰車等細節如紀錄片般的還原,抑或是攻城的將士,從髮髻、髮飾、戰袍、姿態都仿如對兵馬俑的復刻,都將國之霸氣和虎狼的兇狠顯露無疑,幾代秦人開疆拓土的自信,都沉澱在《大秦賦》在服化道方面極為考究的態度裡。
  • 韓國歷史劇日本熱播 <同伊>創下最高收視率5.1%
    在日本持續熱播的韓國電視劇中,日本觀眾對其歷史劇的喜愛尤其突出。這些與日本並無交集的故事是憑藉何種魅力吸引日本觀眾的呢?5月8日,日本媒體對韓國歷史劇在日熱播現象予以關注,並對其原因進行了分析。     韓國歷史劇在日本的「先頭兵」,要追溯到2004年10月起在日本廣播協會(NHK)衛星2頻道播放的《大長今》。
  • 《大秦賦》口碑褒貶不一,嚴肅歷史劇會否逐漸「消亡」?
    當然,最尷尬的還是張魯一與扮演趙姬的朱珠同框,尤其那一幕趙姬對已經長了鬍子、但是居然還沒有加冠的嬴政說:「你還是個孩子」,網友評論「後背一陣發涼」。當然,被大家詬病的,絕不僅僅是張魯一「老黃瓜刷綠漆裝嫩」的問題。
  • 戲說函數8:函數
    無論方程還是不等式,都是函數的特殊表現形式。用GeoGebra輕鬆畫出函數圖像並求出它們與x軸的交點,看圖即可得出方程值(式子f是A、B的橫坐標,式子g是C、D的橫坐標,式子h是E、F的橫坐標),可以用「分數文本」指令將這些值用分數精確表示出來。看圖可以即刻得出x在哪個區間取值時y是大於、等於、小於0的。
  • 《清平樂》是偽歷史劇?我們為什麼再也拍不出《大明王朝》
    從《清平樂》宣傳的歷史劇的失敗,再到市場上剩下的極少數歷史劇。未播歷史劇最知名的兩部,大概是《大秦帝國之天下》和《山河月明》,其它比較傳統的歷史劇已經很稀少。還是以前的歷史正劇、年代劇、諜戰劇等等。當時還是青少年的80後90後同樣也在看,但他們整體接受教育程度較高,成年後進入網際網路時代,立刻通過網絡接觸到發達國家優秀的流行文化。國內中老年群體審美觀,則停留在了原地。這些似乎與中國歷史劇衰落沒有什麼關係?中國歷史劇的衰落,現在很多觀眾一味怪罪影視從業者的導演、編劇和演員的水平下降。
  • 劉和平:從歷史劇的詩性品格出發談一個真問題
    於是,歷史劇的創作是否符合史書記載的史實,往往成了網上的熱議,迅速激化長期存在的所謂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之爭,給創作者和觀眾同時帶來困擾。本文試圖以個人長年從事歷史劇創作的體悟和認識,從歷史劇的詩性品格談一下歷史劇與歷史學的區別,及歷史劇所具有的本質特徵。歷史劇和歷史學戲劇、小說的源頭是詩。
  • 電視連續劇愛上主題曲《戲說慈禧》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戲說慈禧》。我仍然認為以前的電視劇是經得起考驗的。雖然有幾十集,但我並不厭倦看。現在,古裝劇,隨意篡改歷史,最好乾脆叫戲劇。這齣戲是1992年由臺灣在北京故宮現場拍攝的,是一出良心好的戲。
  • 故事《臥薪嘗膽》陳道明是好的「歷史劇」
    本文在發表的《歷史和歷史劇》一文中,借鑑「解刨麻雀」的方法,對許多以「臥薪嘗膽」為主題的劇本進行了細緻的梳理和研究。上世紀代末,以「臥薪嘗膽」為主題的大量作品在短時間內出現,因此茅盾一直在觀察這一現象,並花了一年的時間做了大量的研究,最終寫出了一部關於「臥薪嘗膽」歷史劇的9萬字長文。
  • 把歷史當作最好的歷史劇看
    把歷史當做最好的歷史劇看,其實是在向歷史上的政治家學習政治我看歷史劇的時候常想,原來中國古代史家就是把歷史當作歷史劇來看的。歷史劇通過人物和時勢的關係來模擬歷史,時勢充滿了鬥爭、機遇、變數,有陷阱有可能性,每個歷史人物都要在具體複雜變動的時勢之中,判斷形勢發展的可能性,揣摩人心,抉擇取捨,這些歷史人物的判斷和行動不但關乎歷史命運,更是把自己整個身家性命都搭在裡面。他們把觀眾帶入歷史的驚濤駭浪之中,讓我們處在他們的位置上,去考問其心術,去估量其行動的客觀後果,然後對他們有個評價。
  • 歷史劇回暖?《大秦帝國》三部曲時隔十年才播完
    歷史劇回暖?《大秦帝國》三部曲時隔十年才播完 原標題:   曾經風頭無兩的歷史正劇,命運歷經飄零沉浮。上周四晚,古裝歷史劇《大秦帝國之崛起》在積壓兩年後突然於央視一套八點檔開播,在毫無宣傳的情況下「空降」熱搜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