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卓尼】追尋土司記憶!

2021-02-22 卓尼之窗

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是中國安多藏胞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現被稱為「藏王故裡·秘境卓尼」。

金碧輝煌的安多古剎,凝重厚實的明代邊城,淳樸獨特的藏族風情,美不勝收的峽光水色.都無時無刻無不流淌著動態的詩情畫意,讓你流連忘返。

公元1950年以前,這裡是卓尼楊氏土司的領地之一。

在明朝永樂十六年(1418年),卓尼土司的先祖些地、敖地兩兄弟歷經千辛萬苦率部到達卓尼,成為藏人首領,被明成祖朱棣冊封為卓尼土司。

公元1508年,第五世卓尼土司進京面聖,明武宗朱厚照龍顏大悅,授五世卓尼土司「武德將軍」,賜姓「楊」,希望他效仿宋朝楊家,鎮守邊關,為國效力,從此卓尼土司有了漢姓。卓尼是一個由世襲土司統治的藏區之一,卓尼土司從明永樂十六年(1418年)開始,歷任土司20任,歷經了532年,是甘肅幾個藏族土司中確立時間最早,管轄範圍最大(包括現卓尼、迭部兩縣和舟曲、宕昌、臨潭等縣的部分地區),沿襲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管轄人數最多的一個土司,人口最多時達到了10萬餘人,曾經對當地乃至西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歷代土司都能審勢度時,順應時代的發展,第十一代土司楊汝松和第十四代土司楊聲在禪定寺創辦了藏經刻印院,開創了私人刻板的先河,並對大藏經《甘珠爾》《丹珠爾》進行了正確的校對,並刻板了卓尼版的大藏經。第十九代土司楊積慶,在震驚世界的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轉戰西南,北上抗日,途經卓尼轄區迭部時,他深明大義,拒不執行國民黨阻擊紅軍的指令,且暗中指示當地藏族群眾為紅軍將士搶修棧道,開倉供糧,妥善安置流落紅軍,使紅軍順利通過天險臘子口,為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的偉大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1935年9月,毛澤東率領的中央紅軍7000餘人到達卓尼楊土司的地界,在這裡召開了著名的俄界會議,奇蹟般的攻克了天險臘子口,最終找到了紅軍的落腳點和抗日戰爭的出發點。

1936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二、四方面軍沿著紅軍開闢的道路,再次經過楊土司的地界,順利實現三大主力紅軍的勝利會師,為中華民族的抗日救亡和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勳。

卓尼楊土司革命紀念館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以中國共產黨的兩個歷史決議為準繩,通過重點展示卓尼土司楊積慶、楊復興的革命道路和光輝業績,揭示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理論和民族政策的正確性和重要性。團結和帶領各族人民為建設繁榮富強的新中國努力奮鬥。

展館主要展出的主人公是卓尼第十九代土司楊積慶和二十代土司楊復興的革命道路和光輝事跡。展館共分為五個展廳,總布展面積為400平方米,每個展廳均存放了大量的珍貴的歷史資料。

你可曾知道?在中國工農紅軍艱苦卓絕、戰無不勝的長徵畫卷裡,在中國解放軍翻天覆地、攻無不克的鬥爭史冊中,都有著卓尼楊土司鮮為人知的卓著貢獻。偉大的長徵精神,輝煌的紅色土司文化,在卓尼這片熱土上熠熠生輝!近期,卓尼縣融媒體中心將傾心推出「紅色·卓尼」系列,與你一起走近土司記憶,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文化。

審核/劉學花   責任編輯/徐 健   編輯/魏都蓋草


相關焦點

  • 範長江眼中的卓尼土司
    在臨潭休息一日,二十日至洮河南岸訪問楊土司。洮河與白龍江之間,為終年積雪之疊山,樹林茂盛,山勢重疊,因以得名。
  • 甘肅老照片:1925-1926年的甘南藏區夏河和卓尼的景象
    1、美籍植物學家、探險家約瑟夫·洛克(Rock, Joseph Francis Charles),於1925年4月23日從洮州(臨潭)舊城經過1天的行程,4月24日來到了卓尼土司掌控的領地,這是30多歲的第19代卓尼土司楊積慶
  • 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西藏宮廷服飾唯一傳承之地—卓尼
    卓尼不僅是古代「藏漢走廊」的通道之一,還是古代羌、戎、吐谷渾、吐蕃等民族的聚居地帶,形成了以藏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卓尼又稱「覺乃」,「覺乃」藏族服飾延系西藏拉薩宮廷服式和髮型式樣,隨著當今時代的發展,很多種服飾得到了簡化演變,在很多服飾文體日益現代化,多樣化的今天,「覺乃」藏族服飾至今還保留了吐蕃時代的西藏農區藏族服飾的特點,是至今全藏區保留最完整的古代宮廷服及禮儀的「活化石」。
  • 【文史】楊世明:會川土司及末代土司趙柱
    如果加上地方官署札委而不達於兵部的,今甘青地區的土司數量總數有百家之多,不過,影響較大而權勢顯赫的土司家族僅十餘家而已,其中今甘肅境內尤以卓尼楊土司、會川趙土司、永登魯土司勢力為甚,為三大土司。其會川趙土司家族源遠流長,世襲罔替,雄踞一方,對當地的歷史變遷和西北地區的穩定產生過巨大的影響。清代,後裔繼襲土司職。
  • 【卓尼】特色農家樂、神奇美景、神奇寶貝、神奇動物,五彩卓尼探尋神奇!
    卓尼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東南部,夏季的卓尼縣,仿佛讓人走進了一個清涼的童話世界,在這片土地上,草原、湖泊、森林、河流、藍天白雲、經幡搖曳,卓尼的美讓人心醉。一到博峪村村口,很多身穿豔麗民族服飾的老鄉們就用當地獨特的歌舞歡迎我們的到來。他們穿的是卓尼縣頗具傳奇色彩的「三格毛」服飾。
  • 渭源會川趙土司
    據清代兵部檔案載,清代甘青地區的土司共有指揮使八人,指揮同知七人,指揮僉事八人,千戶七人,百戶九人;西寧辦事大臣管轄番族千戶一人,百戶二十五人及玉樹、果樂千百戶百餘人。如果加上地方官署札委而不達於兵部的,今甘青地區的土司數量總數有百家之多,不過,影響較大而權勢顯赫的土司家族僅十餘家而已,其中今甘肅境內尤以卓尼楊土司、會川趙土司、永登魯土司勢力為甚,為三大土司。
  • 「重走抗聯路、凝聚愛國情」 追尋老黑河遺址上的紅色記憶
    「重走抗聯路、凝聚愛國情」 追尋老黑河遺址上的紅色記憶 2020-01-16 20: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高立鵬——追尋紅色記憶,傳承革命精神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高立鵬——追尋紅色記憶,傳承革命精神高立鵬北京大學訪問學者、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文化部中國畫創作研究院著名青年畫家用畫筆凝固紅色永恆——觀高立鵬的紅色寫生作品有感細細品味北京大學訪問學者、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文化部中國畫創作研究院著名青年畫家高立鵬先生新近創作的紅色寫生系列,豁然間對屠格涅夫的話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浙江嘉興、福建古田、陝北延安,烙滿了中國革命與社會發展的紅色記憶。
  • 追尋紅色足跡 感受紅色情懷 傳承紅色基因
    為追尋紅色足跡,感受紅色情懷,傳承紅色基因,近日,駐馬店市第四中學組織四百五十餘名師生代表前往赴焦竹園鄂豫邊省委革命紀念館、老樂山研學實踐基地開展以「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的研學社會實踐活動。這既是一次紅色之旅,更是一次綠色之行,一天的研學之旅,師生都受益良多。
  • 追尋紅色足跡(六)|廣州起義 ——誕生首個城市紅色政權
    近百年來,紅色基因融入中國共產黨人的血液,化作一顆顆赤誠之心;紅色激流匯入中國廣袤大地,掀起洶湧壯闊的狂瀾;紅色記憶陪伴著一代代中國人的成長,匯聚成光耀中華的絢麗日出。      站在即將迎來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重要的歷史節點上,我們推出迎接建黨100周年大型融媒報導——《追尋紅色足跡》,在廣東這片具有光輝革命歷史的熱土上,追尋風雷激蕩的歷史印記,見證時代浩蕩前行。追尋紅色足跡(六)廣州起義——誕生第一個城市蘇維埃政權在廣州老城區中軸線上的廣州起義路,有一座明黃色的門樓格外亮眼。
  • 追尋紅色記憶 國內多家主流媒體採訪報導瓊崖革命事跡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2月4日,國內多家媒體來到我市採訪報導紅色歷史故事,追尋瓊崖革命歷史足跡。
  • 《閃光的記憶》:講述紅色文物背後的故事
    朱淑華講述「半條被子」背後的故事革命歷史文物主題節目《閃光的記憶》近日在湖南第一師範(舊址)大禮堂舉行啟動儀式。《閃光的記憶》將以紅色文物及其承載的故事為切口,邀請各地紅色紀念館的年輕講解員和各行各業青年代表作為「志願講解員」,與來自全國各個革命歷史紀念館的文物一起組成「紅色巡展團」,前往在黨的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紅色紀念館和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知名院校,以貼近年輕人的表達方式講述一件件紅色文物背後的歷史故事。
  • 追尋紅色記憶 熔鑄民族之魂—金沙後山開展紀念「一二·九」活動暨...
    12月8日至9日,金沙縣後山鎮中心完全小學在本校開展了以「追尋紅色記憶熔鑄民族之魂」的第一屆秋季綜合運動會暨紀念「12.9」愛國運動主題教育活動。
  • 【紅色湖東】陸豐市老促會聯絡員、《紅色軍魂.奔向海陸豐》叢書編輯陳春火到湖東鎮寧海社區、新洲村追尋紅色記憶……
    應《湖東文藝》湖東在線網編輯部之邀請,陸豐市老促會聯絡員、《紅色軍魂.奔向海陸豐》叢書編輯陳春火於3月24日到湖東鎮寧海社區、新洲村追尋紅色記憶。上午11時,陳春火同志拜會了湖東鎮紅色史料及革命遺址普查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湖東鎮黨委李秋河書記,詳細了解了湖東鎮紅色史料及革命遺址情況。下午2時,陳春火同志在《湖東文藝》湖東在線網編輯許鴻雁、陳永翰的陪同下,走訪了寧海社區的「湖東區農會舊址」、新洲村的「瓊洲站(交通站)革命遺址」。寧海社區的"十三太保館" (湖東區農會舊址)位於媽祖廟東邊,是當地漁民習武藝,飲茶聊天的地方。
  • 追尋記憶的旅程 《當不掉的記憶》臺前幕後
    追尋記憶的旅程 《當不掉的記憶》臺前幕後   世界上唯一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越發清晰的東西,只有記憶。關於記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但它卻是人類最彌足珍貴的東西。
  • 「預告」紅色追尋直播|廣州起義紀念館
    9月24日10時,新華網客戶端「紅色追尋」雲黨建暨紅色博物館系列直播活動將帶您走進廣州起義紀念館,感受起義軍和工農群眾的英勇戰鬥,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廣州起義紀念館是為紀念1927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發動的廣州起義而建立的紀念性博物館,是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1927年,廣州起義時在此成立了廣州蘇維埃政府。1961年舊址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廣州市政府決定對舊址維修復原,並成立廣州起義紀念館,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