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大同以北魏文化著稱,而北魏以佛文化著稱,北魏更是大同最輝煌的時期,舉世聞名的雲岡石窟就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的,自此佛學便在這片土地愈演愈烈,因而大同是一個佛教文化十分濃重的城市,幾乎歷朝歷代均有佛寺興建。如今大同的景點也是佛寺居多,例如華嚴寺、善化寺、懸空寺等等不勝枚舉,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大同的法華寺有何妙處。
法華寺位置很好找,穿過和陽門不遠處便是,如有興趣還可以登上城牆一探究竟,這樣整個法華寺布局一目了然,其中最搶眼的便是寺內白塔,這座白塔系大同市唯一一座覆缽式琉璃喇嘛塔,也被稱作「法華塔」,潔白的塔身立於石基上更顯華貴之像,結合上空的藍天白雲更有祥雲籠罩之意。
因塔內藏有一部《法華經》,人們便稱之為法華塔,法華寺也因此得名。《法華經》全稱為《妙法蓮華經》,是大乘佛法的經典佛經之一。據朋友描述,這也是一部強調眾生平等, 無論高低貴賤,人人皆可成佛的經書。我覺得這與儒家《論語》中有教無類的說法不謀而合,也是儒、釋、道在元明清時期能夠三家合流的原因之一。
法華寺整體屬於庭院式佛教建築,呈中軸線分布左右,按院落具體可分為四部分遊覽。
前院
下了城牆步行不到十分鐘便能看見法華寺,寺門開在南邊,建造色彩十分華麗,雕工精美,被稱為琉璃山門,步入山門映入眼帘便是兩側滄桑古樸的鐘鼓樓,與華麗的山門形成鮮明的對比。
正對山門的是天王殿,天王殿上書法華寺,字體蒼勁有力,莊嚴肅穆,殿內中央供奉一座彌勒佛像,四大天王分立於左右,與彌勒佛笑眯眯的樣子相比總覺得四大天王面部略顯猙獰。
二進院
二進院主要有三大殿,中間最大的為三士殿,左邊為祖師殿,右邊為迦藍殿。三士殿顧名思義就是供奉觀音、普賢、文殊三位,祖師殿主要供奉達摩祖師,迦藍殿供奉的是波斯匿王,左側是祇多太子,右側是給孤獨長者。這便是二進院的布局。
三進院
該院主體建築為大雄寶殿,緊挨大殿左右為垛殿,院內兩側為配殿。與多數寺院一樣,大雄寶殿是寺內核心建築,規格最高,殿內供奉三身佛,分別為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報身佛盧舍那佛、化身佛釋迦牟尼佛。殿內壁畫色彩豔麗,內容豐富,人物形象生動,不僅僅具有美學價值,還體現出我國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深層含義。
值得一提的是殿門兩旁各擺著一個水缸,水的寓意為淨心, 缸中荷花寓意為七步生蓮,蓮花表示由煩惱至清淨,它生於汙泥,在水面綻放,有出汙泥而不染的意思,代表著功德與智慧,所以我們所見的聖人像大多坐於蓮花之上。
後院
後院便能見到前文提及的大白塔,這裡就不再贅述,後院也是法華寺最大的院落。雄宏的白塔之後就是藏經樓,藏經樓頂部由琉璃瓦覆蓋,四角飛起,氣勢威嚴。殿內血經塔書給人視覺衝擊強烈,值得一觀,據說是由住持萬德法師刺破手指所寫,歷時三年,共計約480000個字(具體記不清了),著實令人敬佩。期間偶有僧侶出入其中,誦讀佛教經典,給遊客帶來一種心靈的淨化。
最後,法華寺元末明初的年代僅僅指的是大白塔,其餘建築均屬現代重建,注意不要混淆。法華寺雖然不大,但它普通寺院該有的建築都有,而且人也不是很多,沒有一些大寺院的銅臭味兒,也沒有什麼求卦問卜的喧囂聲,有的只是虔誠的信徒,是鬧市中難得的清淨之地,遊覽體驗極佳。法華寺同名的在國內有許多,相信大同法華寺定會給你不一樣的體驗,你覺得怎麼樣?歡迎在留言區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