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蘿蔔怎麼吃最養生?
蘿蔔古稱萊菔。外皮有白皮、紅皮、青皮之分,心有白心、紅心之別,形狀有圓形、長形的不同品種,但功能大致相似。
《詩經》有"採封採菲,無以下體"的詩句,一般認為,"菲"是蘿蔔的古明,在古書中有記載說"蘿蔔利五臟,輕身,令人白淨"。
冬季我們吃得最多的就是蘿蔔,不僅是因為產量大和價格低,更重要的是它的食療價值。
民間稱,"十月蘿蔔小人參,家家藥鋪關大門","蘿蔔小人參,常吃有精神","蘿蔔上了街,藥鋪門不開","常吃蘿蔔菜,啥病也不害","蘿蔔出了地,郎中沒生意",意思是說十月的蘿蔔補益作用,幾乎可以與人參相媲美。
既然蘿蔔吃了對身體很好,那我們應該怎麼吃才是最養生的呢?
一:暖氣房要吃生蘿蔔。清代著名的植物學家吳其浚,在《植物名實圖考》中有一段冬吃蘿蔔的描寫:"蘿蔔,天下皆有佳品,而獨宜燕薊。冬飈撼壁,圍爐永夜,煤焰燭窗,口皮炱黑,忽聞門外有賣蘿蔔賽梨者,無論貧富髦稚,奔走購之,唯恐其過街越巷也。瓊瑤一片,嚼如冰雪,齒鳴不已,眾熱俱平,當此時何異醍醐灌頂?"。
這就是說,北方因嚴寒,人們圍著火爐取暖導致身體出現,口鼻黑,體內有熱,通過吃蘿蔔達到消除體內熱邪,將蘿蔔比喻為瓊瑤,好似有醍醐灌頂的作用。
冬季天氣寒冷,人體皮膚處於收縮狀態,體內陽氣相對抗盛,人們戶外活動減少,出汗散熱的機會減少,再加上,如果長時間處於暖氣房,這個時候容易出現體內有熱、消化不良等,這個時候,可以適量吃著蘿蔔,因為生蘿蔔性涼,不僅可以散熱,還可以下氣寬中。
晚上吃蘿蔔更好
諺雲"上床蘿蔔下床姜,不勞醫生開處方",這句諺語的意思是,清早起床吃點生薑,晚上睡覺時吃點蘿蔔有益於健康,為什麼姜和蘿蔔要在一天之內不同的時間進食呢?這是因為它的性質決定的。
姜,性溫,味辛辣,人在清晨之時,胃中之氣有待升發,吃點姜可以健脾溫胃,鼓舞陽氣升騰,到了夜間,人身之氣應該是陽氣收斂,陰氣旺盛,這時吃薑就違反了生理規律,與生薑相反,蘿蔔性涼,清熱去火,下氣消食,勞累一天,吃點蘿蔔,潤喉消食,清虛燥之熱,有利於休息。
吃蘿蔔解膩、助消化
蘿蔔,由於不含草酸,因而所食的鈣被充分吸收,是人體補充鈣的一個良好來源,蘿蔔的辛辣味來自於所含的芥子油,能夠促進腸蠕動,增進食慾,幫助消化。
當人們吃了肉類等其他油膩食物之後,吃點蘿蔔會感到很舒服,如果因為飲食過度,生嚼蘿蔔有很好的作用,蘿蔔中的澱粉酶不耐熱加溫到70℃時便被破壞,所含的VC也經不起加熱,生蘿蔔還能促進膽汁分泌,幫助消化脂肪,因而蘿蔔生吃效果很佳,正因為蘿蔔作為蔬菜食用效果好,所以說有"蔬中聖品"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