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四川省圖書館主辦的「最美家鄉話」——尋找家鄉的「方言推廣大使」四川省公共圖書館網絡+全民誦讀集中展演在成都鳳求凰劇場圓滿落下帷幕。遂寧市圖書館選送的節目《閒逛鬥城》以其獨特的方言和精心的編排,獲得現場觀眾好評,喜獲組織一等獎。其表演者陳偉、彭春豔、楊凡、周賽男、曾旭芬、詹玲、陳亞琳7人被四川省圖書館授予「方言推廣大使」榮譽稱號。
《閒逛鬥城》情景交融
喚醒老遂寧人的時代記憶
據了解,今年4·23全民閱讀日活動啟動後,市圖書館就面向全市徵集「最美家鄉話」相關節目信息,通過各縣(市、區)推選、初選、複選後,《閒逛鬥城》脫穎而出。
「一人巷、二井溝、三哄市、新四場、五裡椏、六根白、七裡橋、八角亭、九蓮洲、石溪號,那個是以前的鬥城十景……」在《閒逛鬥城》節目中,伴隨著《再別康橋》的優美旋律,主線圍繞遂寧的美食、美景、地方元素等方面,全方位展示遂寧的發展變化,通過耳熟能詳的方言演繹,喚醒老遂寧人的時代記憶。
《閒逛鬥城》表演者7人來自各行各業,其中包括律師、教育工作者、商人等,他們機緣巧合「湊」在一起,看似毫無關聯,卻因為擁有一口相同的鄉音而倍感親切。
遂寧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會員陳偉既是組織者,也是參與者。陳偉表示,在節目的創作過程中,也遇到過瓶頸。遂寧方言繁瑣且歷史悠久,為了更加準確,查閱過很多資料,圖書館、檔案館更是去過無數次,同時還向遂寧本土年長者討教、取經,通過不斷的推敲打磨,最終將節目完美地呈現了出來。
「方言推廣大使」
既是責任也是義務
「根本沒想過可以獲得此項榮譽,非常有意義,但肩上也多了一份責任。」此次獲得「方言推廣大使」稱號的詹玲是我市一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平時工作繁忙,但自從參與了這次活動,每次排練她都會擠出時間參加。詹玲說,自己本身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遂寧人,從小耳濡目染,對家鄉方言有著特殊的情感。「媽媽,什麼是『灰饃兒』?」「『灰饃兒』就是遂寧方言中的豆腐的意思。」生活中,詹玲兩歲的女兒時常模仿自己說方言,詹玲也會耐心地為她講解。「我認為普通話與方言兩者完全不衝突,普通話以後學校老師會教,在生活中我更注重教育孩子學習方言,方言是老遂寧人留下的寶貴財富,不能丟。」
參加這次活動,詹玲見識到了四川21市(州)不同地區的方言文化,體驗了一場文化盛宴。
曾旭芬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身為一名90後,卻比大多數遂寧人更加熱愛遂寧方言。除了教書育人,曾旭芬最常去的就是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豐富生活。「現在我成為了一名『方言推廣大使』,感覺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我會不斷充實自己,更好地推廣遂寧方言。」
希望人人都能參與
讓人記住鄉音鄉愁
關於遂寧方言的讀音,《遂寧市志》有著明確的記載:普通話有21個聲母,而遂寧方言只有20個聲母。遂寧方言音節中,n和l,f和h,z和r,z、c、s和zh、ch、sh,都是不分的。遂寧方言有37個韻母,而普通話有39個韻母。普通話和遂寧方言在聲、韻、調上的差異也有規律可循。例如,在普通話中帶有eng、ing這兩個後鼻韻母的音節,在遂寧方言中分別讀作en、in。
在詞彙及構成上,遂寧方言也有著明顯的特徵。譬如普通話中形容詞往往使用「很」「非常」等副詞修飾,而遂寧方言則多用「邦」「非」「溜」「稀」等來修飾,如「溜酸」「稀瞥」。遂寧方言中常常通過添加「兒」「頭」來構成名詞,如「洞洞兒」「城頭」等。由此看來,遂寧方言的讀音及構成是繁瑣複雜的,在如今的遂寧人中,很多並不了解遂寧方言的具體說法。
「你少開腔,說話彈殼殼的,還打個光胴胴就跑出來。」請問這句話用普通話怎麼解釋?幾年前,一篇名為「遂寧方言考試,測試你是不是地道遂寧人」的帖子在網上掛出後,出乎意料的是,許多遂寧籍網友在這個測試中考不到90分。
所以如何更好地推廣遂寧方言,成為了「方言推廣大使」思考的事情。「本次我們通過視頻方式向大家展示了遂寧的不同面貌,接下來,我們將長期堅持寫劇本、做視頻,把陳子昂、黃峨等名人詩歌融入其中,進行再創造,邀請各行各業的遂寧人共同參與,做成耳熟能詳的音視頻傳播,爭取讓人人都能成為推廣者。」陳偉表示,推廣遂寧方言是一件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將結合遂寧的文化旅遊地標,邀請大家打卡、代言,記住心裡的那一抹鄉音鄉愁。
方言傳遞的是文化鄉俗
代表的是一個地方的特色文脈
珍視方言
其實是對文化根脈的呵護
是對歷史的銘記
來源:全媒體記者 劉曉
編輯:張霽雯 孫 各
責編:林 敏
審核:冉啟香
終審:周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