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有個致力於兩岸統一的黨派,2018年「破殼而出」,一下子有18人...

2021-01-09 海峽導報

33歲前往大陸打拼事業,直到54歲,陳柏光才回到臺灣這塊他出生的土地。因緣際會下,他接任臺灣地區中華民族致公黨主席,完成了從臺商到黨主席的人生大轉彎。

島內政局跌宕起伏的2018年,對臺灣中華民族致公黨而言則是「破殼而出」的一年,第一次投入臺灣地方選舉,就在縣議員、鄉鎮民代、村裡長席次中大有斬獲,18人當選公職,其中包括1名縣議員,因而逐漸為民眾所認識。「我們的宗旨是『致力於兩岸和平統一,公為天下世界大同』,目標是實現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陳柏光表示,這是他想清晰表達的理念。

在採訪中,陳柏光用「危機也是轉機」來形容這三年的兩岸關係。他表示,蔡英文上臺後推動的包括「一例一休」「年金改革」等多項重大政策,都遭到多數民眾的質疑與反對,也無力解決臺灣目前的經濟困局。為了轉移焦點,蔡英文以強硬態度與中國大陸「直球對決」,造成兩岸間持續緊張,經濟民生受到很大的影響,這些對於兩岸關係來說無疑是嚴峻挑戰。

「但伴隨挑戰而來的將會是難得的機遇。」陳柏光提到,中華民族致公黨今年1月份做了一份民調,結果顯示超過六成(62%)的臺灣民眾支持在「九二共識」原則下進行兩岸交流。在今年3月份做的另一份民調中,則顯示有44.8%的臺灣民眾支持臺灣與大陸籤署兩岸和平協議,高於不支持的33.4%。「這些客觀數據顯示多數臺灣民眾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對蔡當局整體施政成效尤其是對其大陸政策的不滿。」

至於如何打開兩岸僵局,陳柏光強調,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別無他法,唯有「交流」二字。「有交流就能產生共識,有共識就能維持和平,有和平才能持續發展,才能使中華文化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核心價值與共同資產。」

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林靜嫻

相關焦點

  • 兩岸和平統一可能性有多大?邱毅提出8個障礙
    近日,就和平統一有多大的可能性這個問題,兩岸專家展開激烈討論。兩岸專家熱烈討論和平統一可能性根據相關報導顯示,12月5日,《環球時報》2021年年會舉辦。在年會上大家熱烈討論「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據悉,王在希指出,有三個原因表明當下和平統一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 兩岸統一對臺灣有哪些好處?
    「臺獨」隔離大陸 在近十幾年,臺灣地區一直享受著大陸給予的各種優惠政策,包括對臺灣地區的進出口優惠,臺灣民眾返鄉政策,臺商到大陸投資政策等,這些都是中國政府為臺灣和平統一做出的讓步,是其他省市都享受不到的。
  • 臺灣又一名「反獨大將」逝世,臺灣支持兩岸統一的人,還有多少?
    郝伯村先生是臺灣地區行政部門前負責人,生前一直為兩岸統一努力,對此許多愛國人士都表示哀悼。始終堅持兩岸統一,致力於「反臺獨」張彬介紹,在郝伯村先生百歲大壽當天,郝伯村先生也發表了一本書,明確表明了自己的立場,那就是不管是從歷史方面還是從血緣方面、文化方面來看,臺灣都屬於中華民族,因此「臺獨」完全就是死路一條。
  • 臺灣政治人物迷失方向了嗎?王衛星:兩岸必須必將必然統一
    王衛星:兩岸必須必將必然統一,是大勢所趨,希望民進黨當局認清這一點其他黨派,以及島內的政治人物,出於各種原因考慮,均採取作壁上觀的態度,用冷漠態度,冷眼旁觀民進黨當局的做法,能發聲堅決支持統一的人寥寥無幾,從而也說明島內政情民情社情的複雜性,因此引發「武統」聲音,如果島內這些政治人物不從迷夢中清醒過來,直面兩岸必須統一的事實
  • 兩岸和平統一可能性有多大?兩岸專家激烈討論
    2020年,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連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兩岸關係面臨複雜嚴峻的挑戰。祖國大陸積極應對,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繼續向前邁進,2021年的臺海局勢將格外引人關注。12月5日,《環球時報》2021年年會在北京舉行。本次年會的主題是「疫情下世界,危局與變局」,其中的兩岸話題是:「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
  • 老圃景觀| 深耕臺灣38年、大陸18年,兩岸景觀業的專家
    「兩岸一家親」是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對臺重要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習近平曾提出,我們所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上圖是老圃景觀執行董事卞宗盛母親家族一張很珍貴的照片,已有近50年的歷史,照片中總共有53個人,30個大人,23個小孩,重點是這53人的照片中只有卞總的父親是當時臺灣人所稱的外省人,他父親是1949年從揚州經過上海到臺灣的,卞總說他常常在想,當時父親與大家語言不通
  • 洪秀柱:兩岸「必須也必然統一」
    作為國民黨的首位女主席,洪秀柱確實是有過人之處,她能夠非常清晰地認清臺海局勢,同時她也知道臺灣的未來只能是回歸祖國!在論壇會議中,洪秀柱通過視頻的方式進行發言,畢竟,現在兩岸的疫情依舊沒有解決。首先,洪秀柱肯定了大陸政府在疫情防控期間所取得的成績。其次,洪秀柱呼籲那些在大陸的臺灣民眾好好把握面前的機遇。同時洪秀柱希望他們能夠為粵港澳的建設出一份力。由此可見,洪秀柱的內心是希望兩岸能夠加強交流合作的。
  • 兩岸和平統一希望有多大?
    2021《環球時報》年會2020年12月5日在北京舉辦。「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成為本次年會最受關注的議題之一。局勢的惡化,造成民意的對撞,大陸網際網路上武統聲浪此起彼伏,兩岸網民在虛擬空間「交火」,一場無休止的舌戰已率先打響。「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兵戎相見是當前解決臺灣問題的最後選項嗎?在2021《環球時報》年會上,兩岸學者圍繞此議題唇槍舌劍,與會者認為,統一是歷史大勢,武力統一是最後選項,誰也不樂見戰爭,和平統一雖具有高難度,但要有自信去創造和平統一這個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新的、更大的奇蹟。
  • 2018年海峽兩岸體育產業創新交流,臺灣歡迎您| 邀請函
    如何將大陸的資源優勢、成本優勢、 市場空間優勢與臺灣的管理優勢、技術優勢、資本優勢有機整合,唯有兩岸攜手加強合作,優勢互補,實現共贏。       亞洲第二大體育用品國際專業性展會「臺灣國際體育用品展」將於3月在臺北開幕,藉此契機,北京國體科技開發服務中心聯合臺灣運動產業協會,以及協辦單位體銀商學院、體育BANK同期舉辦「2018年海峽兩岸運動產業創新論壇」,來自政府、商業、學界、金融等體育各領域人士將圍繞體育產業前沿話題進行深入對話交流及前瞻性探討,旨在為行業內精英人士提供更多的視角,希望通過此次交流團活動,
  • 最近,關於「臺灣統一時間表」都有這些說法
    稱,臺灣要靠提升軍備「以武拒統」,不但是緣木求魚,而且是南轅北轍。島內民眾看最清楚不過:用武器堆不出安全感,搞對抗、搞軍備競賽,不僅不能保障臺灣安全,反而會給兩岸關係帶來風險,損害臺海和平。一年多來,在民進黨狹隘的對抗思維下,兩岸關係越來越「冷」。與此同時,輿論上關於「兩岸統一時間表」的說法也是眾說紛紜。
  • 臺灣青年王裕慶: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實力統一」不靠譜!
    不論是王在希老師的「武統和統都不應對立」,或邱毅老師提到的完成「和平統一」必須給於臺灣當局壓力等論述,都與筆者在今年8月3日於崑崙策網發表《淺析島內統派在統一工作裡的共舞態度》很多觀點有不謀而合。甚至,積極追求統一的有志之士,大家都非常有共識了解到完成「和平統一」是必須加上有「武力壓力」的捍衛條件。
  • 【黨派動態】溫州兩岸同心政協委員會客廳舉行首場活動——「兩岸...
    【黨派動態】溫州兩岸同心政協委員會客廳舉行首場活動——「兩岸半屏山 同心創業路」 助推臺灣青年創… 2020-08-14 14: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土生土長的臺灣人為何堅定主張統一?黃智賢:對臺灣好,對兩岸好
    編輯:翰林2021年環球時報年會於12月5日在北京舉行,黃智賢作為此次晚會的論壇主持人,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就對臺灣近期存在的熱點問題做出回應。記者首先發問:這次主持論壇年會不會害怕島內的綠媒攻擊嗎?
  • 臺灣最新民調公布,僅10%臺灣人支持「統一」
    但是臺灣有多少人真的願意上戰場?民進黨當局不顧大陸的警告,踐踏兩岸關係的底線,已經讓眾人猜測是不是大陸可能會忽然打過來?而關於兩岸關係,島內居民又是如何考慮的呢?最新的民調結果中51%的民眾都想維持原狀。
  • 臺灣各界紀念光復75周年——統一不是選擇題,是歷史的趨勢
    「喚起臺灣人的中華民族忠魂」  臺灣抗日親屬協進會、《海峽評論》雜誌社、「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釣魚臺教育協會」25日舉辦「臺灣光復75周年慶祝大會」。  「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理事長吳昆財表示,全體中國人民的慘痛犧牲換來了1945年10月25日的臺灣光復。然而,如今在島內「去中國化」逆流中,光復節也被欲去之而後快。
  • 黃智賢:只有兩岸統一,才是對臺灣最大的好處
    作者:影覓編輯:枯木最近召開的第3屆兩岸一家親臺灣學術研討會上,臺灣著名主持人黃智賢發表了的講話,她指出,要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就必須實現祖國的統一,只有這樣,才能讓兩岸民眾更好的助推中華民族復興重任,而臺灣民眾也深刻的感受到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與光榮。
  • 「追求兩岸統一」不應是禁忌
    在陳柏惟及其支持者的觀念中,他們致力於「臺灣獨立建國」,力抗主張兩岸和平發展的國民黨,所以只要是國民黨主張的政策,他們都配合民進黨採反對甚至壓制的立場。 陳柏惟所屬的基進黨以年輕族群的支持者居多,他們也是較為激烈的「臺獨主張者」。
  • 和平統一希望有多大?兩岸專家提有壓力下「以武促統」
    2021《環球時報》年會2020年12月5日在北京舉辦。圖為年會現場,「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成為本次年會最受關注的議題之一。局勢的惡化,造成民意的對撞,大陸網際網路上武統聲浪此起彼伏,兩岸網民在虛擬空間「交火」,一場無休止的舌戰已率先打響。「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兵戎相見是當前解決臺灣問題的最後選項嗎?在2021《環球時報》年會上,兩岸學者圍繞此議題唇槍舌劍,與會者認為,統一是歷史大勢,武力統一是最後選項,誰也不樂見戰爭,和平統一雖具有高難度,但要有自信去創造和平統一這個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新的、更大的奇蹟。
  • 臺灣如何避免2035年「被統一」?臺媒:回到「兩岸一家親」
    臺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大陸提出將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讓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要顯著擴大。若「中等發達」設定為人均GDP在1.5到2萬美元間,而去年大陸人均GDP為10262美元,意味著未來15年大陸人均GDP成長鬚維持在4%~5%之間。
  • 臺灣人民共產黨林德旺總理來到秦安戰略智庫,談兩岸統一觀點
    今天下午,臺灣人民共產黨理林德旺總理和臺胞愛國青年王裕慶來到秦安戰略智庫,交流建立臺灣人民共產黨的初心,以及對當前促進兩岸統一的具體看法。一、臺灣人民共產黨:追隨中共助力統一,用紅船精神武裝本黨,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臺灣人民共產黨」於2017年2月4日在臺南市新營區舉行成立大會,由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的林德旺擔任「總理」。他表示,「臺灣人民共產黨」主張以現代式社會主義發展經濟,堅持「九二共識」,推動兩岸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