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好朋友,她帶兒子出門,就是不時的大喊大叫,大喊著兒子的名字,又大喊著,「不要跑!」「快點!」吸引周圍人很多的注意力。很多爸媽在家裡也是大喊大叫,「快吃!」「快寫作業!」「你搞的這麼亂!」「你還玩!」
父母大喊大叫起不起作用呢?在孩子特別小的時候,因為聽到父母的喊叫,孩子就乖乖地按照父母的指令來,父母就覺得起作用了。等孩子大一些時,父母需要用更大分貝的聲音,孩子才「聽見」,慢~慢~地執行父母指令。父母覺得孩子不合作,不聽話。 家裡經常一個場景,就是父母的大喊大叫,孩子的慢吞吞,拖延。
有一個孩子,每天早上起床,媽媽都要喊十幾次,媽媽一次比一次聲音大,媽媽來諮詢孩子賴床,起床困難,不想上學的問題。實際是孩子心理知道,媽媽喊「起床」的分貝到多高的時候,才是她該起床的時候。孩子深深地摸透了父母的音量和方式。
如果父母繼續用更大的分貝大喊大叫,孩子已經無感,而且也會用大喊大叫的方式回復父母,父母會非常傷心,給孩子冠名「叛逆」。
父母先反思,你為什麼要大喊大叫呢?請思考以下八個問題:
1. 大喊大叫是因為你太沮喪了,沒有其他的辦法來處理了嗎?
2. 大喊大叫是因為你在小時候,你的父母也是大喊大叫地對你,你習慣了這樣的方式?
3. 大喊大叫是因為你相信,這是唯一讓孩子聽話的辦法嗎?
4. 你通常因為什麼樣的事情大喊大叫?
5. 你大喊大叫,孩子的反應如何?
6. 你大喊大叫前,頭腦裡有什麼想法?
7. 你大喊大叫中,頭腦裡有什麼想法?
8. 你大喊大叫後,頭腦裡有什麼想法?
你的大喊大叫,孩子是更合作了還是更叛逆了?蘇格拉底說「未經反省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以上8個問題,當你反思,你大喊大叫的方式,是否有效,是否傷害了孩子,是否傷害了你們之間的親子關係時,你可以減少你的大喊大叫。
孩子用叛逆的言行,叛逆的態度,來告訴父母們:你說的話一定對嗎?你說話的方式好嗎?你可以放下你的控制嗎?你可以看見聽見我嗎?我們可以談談嗎?
大喊大叫的說話方式的反面是低聲低語,柔聲細語,你會發現,柔聲細語孩子是聽得見的,對孩子的的引導的力量更大。
放低你的音量,用溫和的聲音與叛逆的孩子對話。你會驚奇的發現,你內心的溫暖隨著溫和的語言一併傳遞給孩子,孩子收到的溫暖越多,叛逆反抗的觸角越少;孩子收到的愛越多,越回饋更多的愛給父母,也會把更多的愛傳遞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