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位是開國中將,卻無緣上將名銜,種種原因讓人惋惜

2020-12-26 鐵血刀影

新中國的成立離不開許多革命先烈的前僕後繼,在開國中將中也有許多戰功赫赫的人。按道理來說在開國大業時,許多有著顯赫軍功的將領都會被往上提拔,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是偏偏有這麼四位卻與上將的軍銜擦肩而過,讓我們來看看這四名開國中將都是因為什麼原因錯失了上將的軍銜!

首先是莫文驊,當時的他參與了鄧小平領導的廣西百色起義,也是作為當時紅軍軍部的重要參謀,扮演著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跟隨著鄧小平一路披荊斬棘,經歷了土地改革抗日戰爭,還有解放戰爭,一步一步的走向了高級指揮員。他的態度和政治立場十分的正確,可是就在1949年全軍整編時,他並沒有按照預料的那樣平步青雲,反而被調到了廣西南嶺當市長。

雖然在現在看來這個職位也不小,但是當時的廣西省軍區僅僅只是一個二級的軍區,在那裡做副政治委員僅僅只是相當於副兵團級。也就是說,莫文驊莫名其妙的被降級了,他對此也無言以對,也只能屈身於中將之列。

第二位是程世才,當時的他。身先士卒。帶領的軍隊。總是一往如前。如同脫籠的猛虎。可惜他。並沒有帶兵到解放戰爭的時間段。在與國民黨的對抗中,因為武器裝備的原因也是屢吃敗仗。最後是自己吃虧,只能退居二線當起後方司令。

第三名是郭化若,俗話說,打仗看武官,打謀戰靠文官。郭化若,就是中國軍事上一名十分有謀略的儒將,在他的輔佐下,毛澤東帶領的軍隊勢如破竹,在上海、淮南等眾多重要的軍事作用發揮了顯赫的作用,他的名聲也是大躁,他也被譽為毛澤東身邊的軍事高參。

就是這樣一位軍事參謀,讓人出乎意料的是他在新中國成立時,卻僅僅只被授予了中將的封號。但是通過翻閱一些軍事史料的記載,我們得知,雖然郭化若的功績是十分的顯著的,但是他在戰爭的指揮中也曾經出現過了一些重要的失誤導致贏得戰爭的時間被拖延,付出的代價也是十分的沉重,這也成為他不能成為上將的原因之一。其次,他自己也自稱配不上上將的職位。廖漢生在建國初期被任命為國防部的副部長,這似乎是一個很高的職位。

但是如果是看到其他的副部長都是上將,唯獨他一個人,僅僅只有中將的名銜。這似乎和他的功績十分不吻合。

因為其實當時的廖漢生是符合上將條件的,組織上經過考慮,也曾想要舉薦他當國家副主席,但是廖漢生決定讓賢,說什麼也不幹了,也就隻身居中將了。

不過不管他們誰當上了中將還是上將,他們所做出的貢獻都值得每一個人去敬佩,讓我們對他們保持最崇高的敬意。

相關焦點

  • 楊姓1955年開國將軍大全:四位上將、三位中將、少將兩位數!
    楊姓將星雲集,1955年有20人被授予將軍軍銜,江西老徐將信息整理如下:楊姓開國上將四人一、楊勇上將楊勇,原名楊世峻,湖南長沙市瀏陽縣人,曾任軍委常委(副國級)。二、楊得志上將楊得志,湖南株洲人,1980年起,任國防部副部長,解放軍總參謀長,軍委常委、副秘書長和政治委員。三,楊志成上將楊志成,貴州省三穗縣人,他是貴州省唯一一位開國上將,也是僅有的幾位參加過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的開國上將之一。
  • 最會對親的開國少將,三個親家分別是開國元帥、開國上將和中將
    除卻他個人成就,他的教育能力更令人嘆服,他的幾位兒女都極為出色,也因此成功分別與開國元帥、中將、上將結為親家,成一段佳話。王英高從小擁有渴望親臨戰場、保家衛國的熱血,「上前線立下赫赫戰功」是他兒時的夢想,在理想的督促下他在17歲時加入共青團並正式入伍,三年後順利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
  • 最年輕的開國大將 上將 中將分別是誰?誰最長壽
    1955年至196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以後,這10年的時間裡被授予或晉升軍銜的將領有10名元帥、10名大將、57名上將、177名中將和1360名少將 。他們被稱為「開國將帥」。那麼在這些將帥中,最年輕的開國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呢?
  • 第一個去世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是誰?多少歲了?
    人難免有一死,自古以來,生離死別,就是很正常的現在。只不過在我國近代歷史上,因為戰爭,很多無辜的人也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這時期很多英雄戰了起來,他們願意為國家、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最終才得以建立起了新中國。
  • 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中,最長壽的分別是誰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開國將帥們因為經歷過戰爭年代艱苦的環境,負傷是家常便飯之事,身體狀況也是受到了影響,因此,很多人去世較早。
  • 不看資歷,只看戰功,在開國中將裡,還有誰達到授予上將的標準
    跟著他們的職位不同,立下的功勞不同,分別授予了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能夠授予元帥的功臣自然是戰功赫赫,在革命戰爭年代做出的貢獻也是最大的。然而,能夠評為元帥軍銜,除了戰功以外,資歷以及在革命戰爭年代所擔任的職位也很重要。所以,並不是說你戰功顯赫,才能夠評為元帥軍銜的。
  • 孫姓開國將軍大全:2位中將,12位少將,2位百歲開國將軍!
    閱讀孫姓開國將軍大全,或許您能找到答案!1955年-1964年,我國第一次授銜,14位孫姓軍人被授予將官軍銜,筆者注意到,這14人當中,山東人最多有四位,山東孫幹卿少將是孫姓百歲開國將軍。此外,孫姓將軍中,上海的孫俊人少將1995年當選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唯一的獲得院士榮譽的開國少將。另外,來自河北的孫毅將軍,也是少數幾個被允許留鬍子的將軍,孫毅將軍謙遜,解放戰爭中孫毅將軍曾任冀中軍區的司令,是屬於兵團級別,授上將是應該,當時被評的也是上將,只是孫毅將軍寫信推辭:自己沒有幹什麼,幹革命不為升官發財,評銜時寧低勿高。
  • 36位正兵團級開國將領,都被授予什麼軍銜?大將2人,中將1人
    1955年授銜時,根據中央軍委發布《關於評定軍銜工作的指示》的規定:正兵團級,多數可評為上將。那麼36位正兵團級開國將領,都被授予什麼軍銜?大將2人,上將33人,中將1人。開國大將大將2人36位正兵團級將領中,只有王樹聲和許光達兩位被授予大將軍銜。
  • 安徽的開國將軍有多少?有2上將才能特殊,2中將是王牌戰將
    眾所周知,從1955年開始授銜的1600多名開國將軍中,來自中央蘇區核心地江西省的人數最多,共有327人;其次是湖北和湖南,分別為232人和202人;排名第四的是安徽省,走出了128名開國將軍(一說130名)。開國將軍,多數都是土地革命時期參加革命的。安徽的大別山區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六安和金寨都進入了中國十大將軍縣的行列。
  • 開國中將裡,在解放時期,戰績最佳的十位虎將都有誰
    可能說起對解放戰爭勝利貢獻最大的開國將領,大家第一時間都會想到是元帥,大將,還有上將這些人員。其實,在解放戰爭時期,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的都是開國中將。要知道,這些人在解放戰爭時期,都是擔任軍長職務。都是戰場上衝鋒陷陣的頭號戰將,也是各大野戰軍司令員在戰場上比較倚重的將領。
  • 共和國開國最後的中將、上將、大將、元帥
    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同志,因病於2015年9月3日17時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他是最後一位去世的開國中將,至此,所有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全部離世。在1955年至1965年期間,曾有10名元帥、10名大將、57名上將、177名中將和1360名少將被授予或晉升軍銜,他們被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將帥」。而今,開國將帥僅剩少將50餘名。小編帶著您回頭看看,最後的將帥都是誰?
  • 1988年恢復軍銜制,17人成為新時代上將,這其中開國將帥有幾人?
    1955年9月,我軍實行軍銜制,到1965年軍銜製取消,全軍共授予或晉升元帥10人,大將10人,上將57人,中將177人,少將1360人,合計1614人。
  • 開國第一元帥,第一大將,第一上將,第一中將,第一少將名單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開國第一元帥,第一大將,第一上將,第一中將,第一少將都是誰?新中國的成立是老一輩革命家們浴血奮戰的一個結果。所以建國後實行軍銜制度時那些開國的將帥們都受到了應有的表彰,得到了應得的軍銜。從1955年起到日後的十年間,我國共有1614位將帥獲得軍銜。
  • 此縱隊的兩任司令員是開國中將,他們手下一個文書,後來晉升上將
    這個縱隊的前兩任司令員都是開國中將,他們手下的一個文書,後來晉升上將,您知道嗎?1948年3月,東北野戰軍的獨立第一、第二、第三師,合編組建成東北野戰軍第五縱隊,萬毅任司令員,劉興元任政治委員,全縱隊3.6萬餘人。萬毅後來被授開國中將,首任政委劉興元也是開國中將。1948年11月,我軍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第五縱隊改稱解放軍第42軍,萬毅仍任軍長。
  • 特工上將與特工中將,分別是指哪兩位將領
    可能了解近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57位開國上將中,有一位特殊上將,他就是李克農。能被授予開國上將的將領,在革命戰爭年代,都是領兵打仗的將軍,或者是部隊政委工作的人員才有資格被授予上將軍銜。就連當時毛爺爺都說了,不在部隊工作的人員,不授予軍銜。
  • 長徵初期,紅三軍團師團級將領都是誰,有六位後來成開國上將
    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踏上長徵之路,作為中央紅軍的主力,當時的紅三軍團一共有17000多人,軍團長當然是彭老總了,下轄有三個師,共計九個團。不得不說,紅三軍團真是將星如雲,師團級將領中有好幾位後來都成為開國將軍,其中有六位成開國上將。
  • 開國四大首將,第一大將、上將、中將、少將,他們都是誰?
    當然,這其中必然伴隨著犧牲,但這卻絲毫嚇不退他們,他們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為了家國理想奮戰,終於迎來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這一年,總共有1614位將軍獲得了相應的軍銜。這不僅僅是一份銜級,這更是一份認同,一份本就該屬於他們的榮耀。這樣的榮耀共分為五個檔次,從高到低分別是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開國以來,十大元帥被很多人所熟知,所以今天咱們來講講第一大將、第一上將、第一中將、第一少將。
  • 開國上將楊成武子女今何在?長子少將次子中將,么女也是武警少將
    正如我國的開國上將楊成武的子女一般,他的兩個兒子後來一個成為了少將,一個成為了中將,甚至女兒也是將軍! 楊成武,1914年時出生於福建省長汀縣, 他在15歲之時就參加革命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並於次年光榮入黨。
  • 紅色平江,將軍故裡,從平江走出的四位開國上將
    紅色平江,將軍故裡,從平江走出的四位開國上將 平江縣在近代孕育了60多位晚清和民國時期的軍政要員和92位國民革命軍抗日將領。這裡更是中國革命的發祥地之一、中國工農紅軍的搖籃之一,曾發生過三月撲城、平江起義、平江慘案等重大革命事件。
  • 1955年授銜時,年齡大的前5位開國上將是誰?分別擔任什麼職務?
    此次授銜,共產生10位開國元帥、10位開國大將、55位開國上將、175位開國中將以及798位開國少將。開國上將是將軍中的骨幹力量,他們的革命歷史源遠流長。1955年首批授予的55名開國上將主要是1952年評定的正兵團級幹部,也有德才優異的副兵團和準兵團級幹部,還有個別已轉業到地方的級別相當於正兵團級的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