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船「國導」!我國自主船舶氣象導航能力快速提升!

2020-12-14 騰訊網

更多精彩,請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去年10月以來,累計服務船舶近千艘次,籤約40家航運公司!

據《中國氣象報》報導,自2019年7月11日,中央氣象臺與交通部華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了船舶氣象導航系統,同年10月正式服務以來,該系統累計服務船舶已近千艘次,籤約航運公司40家,月均服務超70艘次,取得了良好的效益。隨著導航業務鋪展開來,服務需求逐漸上升,尤其最近兩個月,每月服務量都在百艘以上。

2017年,中央氣象臺聯合華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從國家安全出發,為響應「一帶一路」倡議,重新恢復了導航業務,並進行了導航業務系統的現代化改造工作。中央氣象臺依託GRAPES全球預報系統中的海洋天氣數值預報技術,同時吸納華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具有多年航海經驗的資深船長,自主研發建設了氣象導航系統、氣象導航專業網站及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導航App應用,組建了一支專業化的船舶氣象導航團隊,開展專業氣象服務。

船舶氣象導航系統集遠洋導航多源數據、遠洋導航航線模型與算法、岸基遠洋氣象導航決策支持、船舶預警信息、智能發布服務於一體,用戶可以通過「問海網」查詢船舶基礎信息,也可以查詢港口位置、排放控制區域(ECA)、高風險區域等信息。

導航團隊將海洋天氣預報技術與船舶定位技術、航海技術等結合起來,形成了涵蓋船舶信息服務系統(問海網)、船端導航系統、岸端導航業務系統、船舶監控等技術的船舶氣象導航系統。大力發展我國自主研發的氣象導航系統,可打破國外在氣象導航領域的技術和市場壟斷,切實保障「一帶一路」建設和國家安全,服務我國海洋經濟發展。

目前,船舶氣象導航系統已成為減少海難事故、安全航行、趨利避害、省時節能、提高營運效益的一個有效手段。未來,中央氣象臺將不斷深化氣象導航能力建設,持續深入推進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

來源:中國船舶報

END

來稿請投:tougao@cnss.com.cn

海事服務網CNSS

有態度 有深度

有高度 有溫度

CNSS新媒體矩陣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公眾平臺無關,對本文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公眾平臺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有侵權,請後臺聯繫我們即刻刪除。

往 期 精 彩

巨浪撲來!50個貨櫃稀裡譁啦, 崩塌墜落! ...一月內3起, 行業亮紅燈!

一次換員不超過船員總數50%! ... 新加坡啟動第二階段換班

"閃開!" 這艘300米巨輪失控了... 砰! ... 3船連撞!...正準備往中國運鐵礦石呢

幸福像花?海員免費新冠檢測,船東免收港口費!…這個國家又拉仇恨了

痛!二副甲板作業, 離奇摔倒身亡!…監控還原真相:飲酒!

就現在!一個貨櫃就賺146美元!...船東, 危機下的意外贏家

急瘋了!66艘煤炭船海上轉圈圈, 澳大利亞狂尋"接盤俠"

就是這艘船!撞了,不趕緊走,又撞了!

壓不住了!三副身價躥升82%, 還在漲!

相關焦點

  • ——中央氣象臺強化船舶氣象導航能力建設
    這是中央氣象臺船舶氣象導航能力提升的一個佐證。2017年,中央氣象臺聯合華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從國家安全出發,為響應「一帶一路」倡議,重新恢復了導航業務,並進行了導航業務系統的現代化改造工作。中央氣象臺依託GRAPES全球預報系統(GRAPES-GFS)中的海洋天氣數值預報技術,同時吸納華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具有多年航海經驗的資深船長,自主研發建設了氣象導航系統、氣象導航專業網站及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導航App應用,組建了一支專業化的船舶氣象導航團隊(以下簡稱導航團隊),開展專業氣象服務。
  • 巨輪浮波承使命 國產氣導再起航——中央氣象臺氣象導航業務建設邁...
    船長提到的「定海神針」,就是中央氣象臺於2019年7月11日「中國航海日」發布,我國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船舶信息服務與監控系統並舉、船端與岸端導航業務系統一體化的中央氣象臺船舶氣象導航系統。響應戰略 氣導服務揚帆起航狂風、巨浪、暴雨、濃霧、海冰等惡劣天氣和海況,嚴重威脅航行安全,影響航行計劃。船舶氣象導航服務被公認為是減少事故、保障航行安全、省時節能、提高營運效益的有效手段。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遠洋船舶多使用國外氣象導航公司的服務。
  • 自主航行船舶如何以「智」取勝?
    近日,我國首艘自主航行貨櫃船「智飛」號在青島造船廠有限公司舉行建造開工儀式。該船是我國首艘具有智能航行能力、面向商業運營的運輸貨船,也是目前在建的全球噸位最大的智能航行船舶,計劃於2021年下半年進行測試運營。智能航運已經成為航運業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船舶自主航行技術是實現智能航運的關鍵技術。
  • 關於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你了解多少?
    2000年,我國首先建成北鬥導航試驗系統,使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後的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北鬥衛星導航試驗系統即北鬥一號系統於2003年完全建成,此後,該系統已成功應用於測繪、電信、水利、漁業、交通運輸、森林防火、減災救災和公共安全等諸多領域,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特別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汶川抗震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雲遙星座計劃」加速布局 氣象「北鬥」夢想啟航
    本站訊(記者趙暉 攝影攝像李研、劉志丹)北京時間2020年12月22日上午12時37分,「長徵八號」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首飛,這枚新型火箭上搭載了一個「天大的夢想」——天津大學李峰輝博士創業團隊自主研製的「雲遙GNSS掩星探測載荷」搭載此次發射的 「元光號」衛星順利入軌,一個由80顆在軌衛星全球組網的「氣象北鬥」——「雲遙星座計劃」進入了加速布局期。
  • 十年磨一劍,我國建立自主技術的數值氣象預報業務體系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澤椿評價說,數值預報中心成立十周年,建成了我國自主技術的數值氣象預報業務體系,滿足了我國現階段國家安全經濟建設對氣象保障的需求,成為我國天氣預報的主要科學支柱,具有為以後發展的良好基礎。 十年磨一劍什麼是數值天氣預報?
  • 北鬥導航未來:大國重器示範科技自主
    這是中國第一個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務的重大空間基礎設施,也使得中國成為世界範圍內有能力提供全球導航定位服務的四大實體之一。其建成對中國的國家安全、技術進步、經濟發展和公共服務都具有重要意義,也因此作為大國重器,得到了國家最高層面的重視。事實上,探索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建設科技強國,是中國的不懈追求。習近平總書記也曾不止一次對北鬥系統作出重要指示。
  • 一張「星網」耀太空 我國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之後,我國「863計劃」倡導者之一的陳芳允院士,創造性提出「雙星定位」建設方案,即:把地心視為一顆虛擬衛星,再發射兩顆地球同步衛星構成星座,實現對區域內地面目標的快速定位。  不同於美國GPS的四星定位,「雙星定位」這一方案,能以最小的星座、最少的投入、最短的周期,實現我國衛星導航系統從無到有。  1994年,我國啟動北鬥一號工程。
  • 新疆:氣象文旅合作提升旅遊氣象服務能力
    12月30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氣象局與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籤署提升旅遊氣象服務能力合作協議,在全面提升旅遊安全氣象風險防控水平和智慧化氣象服務能力的基礎上,雙方決定以「大美新疆」為目標定位,聯合挖掘新疆氣象資源,推動新疆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 助力國六標準的順利實施,賽格導航自主研發第二代
    打開APP 助力國六標準的順利實施,賽格導航自主研發第二代 深圳市汽車電子行 發表於 2020-12-15 15:27:42
  • 自2020年1月1日起,我國氣象傳真系統正式對外播發
    因此,及時準確的播發海上氣象、海浪等海上安全信息,是減少海難事故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我國氣象預報水平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截至目前,我國已成功發射12顆氣象衛星,成為世界上繼美國和歐盟之後,同時擁有極軌氣象衛星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
  • 國產軍用慣性導航:各軍種裝備廣泛應用,市場空間超過百億
    軍用領域方面,慣導系統在艦艇船舶、航空飛行器、太空梭、制導武器、陸地車輛、機器人等裝備上均有所應用。我國軍工企業具備慣性技術全產業鏈的生產能力,大部分的軍用慣性市場被軍工企業佔據。我國太空飛行器發射數量和次數資料來源:《國際太空》,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4、地面裝甲車輛慣導系統一方面可以為火炮提供航向角和姿態角,另一方面可以協助裝甲部隊在衛星導航失效的條件下快速準確移動到指定位置參與戰鬥。
  • 華測導航:2020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募集說明書(修訂稿)
    空地一體化觀測體系建設工程」,開發適合我國農業生產特點和不同地域需求的無人機導航飛控、作業監控、數據快速處理平臺,提升區域高精度觀測和快速應急響應能力。2000年左右,我國測繪地理信息行業尚未出現自主研發的高精度衛星導航裝備,國內廠商主要通過代理的方式引進國外產品在國內銷售。隨著北鬥系統自主建設的推進,國內高精度衛星導航核心技術研發取得了長足進步。目前,我國已掌握自主可控的高精度衛星導航裝備核心技術,在晶片、板卡等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和環節已打破國外廠商的壟斷。
  • 智能船舶是什麼東東?船舶工業大咖給你科普來了!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飛速發展,融合了感知、分析、決策和控制能力的智能船舶,由於具備安全可靠、節能環保、經濟高效能顯著特點,成為未來船舶發展的重點。 所謂船舶的智能體系,其關鍵在於通過知識驅動的機器自主學習,採用基於預測的決策技術,協助甚至部分代替人工;以信息物理系統(CPS)為框架,達成面向船舶對象空間、群體空間、環境空間協同的自感知、自記憶、自認知、自決策、自重構等自治能力;面向船舶的設計、建造、運行和維護的全壽命周期,實現全船級-船隊級的創值服務,有效滿足船舶航行的安全性、經濟性、環保性及高效性需求。
  • 習近平談怎樣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近日,中國科學家自主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我國首次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中國科技創新發展蒸蒸日上。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要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今天,警苑心語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部分相關論述,邀您共同學習。
  • 我國首艘自主研製乏燃料運輸專用船交付
    近日,我國自主設計製造的首艘INF3級乏燃料運輸專用船完成研製交付使用,標誌著我國已經具備乏燃料海運能力,成為為數不多的具備這項技術和能力的國家之一。這一船舶將服務於我國核電站的乏燃料運輸,為保障乏燃料運輸安全,服務核能發展做出貢獻,進一步夯實我國乏燃料運輸保障能力。
  • 我國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三代核電技術「國和一號」研發完成
    【電纜網訊】據央視報導,9月28日,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宣布,我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國和一號」完成研發。「國和一號」是我國十六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代表著當今世界三代核電技術的先進水平,是我國核電技術研發和產業創新的最新成果。
  • 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
    創新體制機制,共創專業平臺,推進粵港澳氣象部門與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校合作,實現氣象科技發展和業務應用更加協同、氣象人才交流互動更加便利、氣象信息產業發展更加彭勃,建成我國氣象科技深度合作示範區。氣象全球戰略輻射基地。利用粵港澳各地區位優勢,強化大灣區氣象科技人才創新資源配置能力,構建推動氣象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
  • 我國主導國際航標協會G1054指南修訂工作
    e航海南海航海保障中心e航海公眾服務號,為您提供航海保障綜合信息服務,包括船舶動態、助航信息、智能航線、海上安全信息、水文氣象、船隊管理等。本服務號同時也提供國際E航海發展的重要資訊。IALA ARM第12次會議順利舉行9月28日至10月22日,國際航標協會(IALA)導助航需求與管理技術委員會(ARM)第12次會議以網絡會議的方式舉行,南海航海保障中心與北海航海保障中心聯合提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