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挖掘平陽南拳各流派拳法亮點和獨具江南地方特色的南拳技法風採,弘揚平陽深厚的傳統武術文化和全國武術之鄉風採,我們在上級主管部門的引導下,將陸續整理、發布流傳於平陽境內各拳種流派的介紹和視頻,為引領文化自信,創建健康平陽做出貢獻!
讓我們一齊分享全國武術之鄉的南拳風採吧!
1962年生,啟蒙師傅為蔡壽榮,中國武術五段,平陽縣武術協會副會長,平陽縣武協書畫社社長,平陽縣南拳分會副會長,原萬全武術協會會長,後曾得毛德標老師和功柔名師金上文老師指點。
醫眼仙恰遇武僧,法善師剃度馬坦
南少林龍虎形拳,又名馬坦拳法,19世紀中期,南少林武僧至靜禪師突患目疾,久治不愈,恰遇遊方名醫「醫眼神仙」,經精心治療痊癒,禪師感其恩德,見其忠厚,遂收其為俗家弟子。在寺五年,傾囊傳授,深得真傳,醫眼仙尊師嚴訓,遊俠江湖,擇德才兼備之士授以真功,行救死扶傷之道。後醫眼仙行醫至瑞安梅嶼鄉梅底村,當地青年洪日炎、洪定義、李法敏等拜其為師,功成後,醫眼仙歸宿於平陽石塘鄉蕉雅村後半山腰古剎馬坦庵,剃度為僧,法名「行善」。李法敏師傳外甥林有星。
法敏師病危託孤,林有星皈依三寶
林有星(1894—1985),字有龍,別號有仁,7歲時父母雙亡,被舅父李法敏武師領養,教其南宗站樁,打拳踢腿,舞棍弄棒,教一懂十,敏師倍加欣慰。林15歲時,敏師突得重病,診治無效,自知來日不多,考慮外甥前途,即請表兄洪定義收其為徒,助其造就。定義欣然允諾。敏師心願已了,不久即逝。事後有星繼續學藝。1912年,有星年值18歲,憶己身世,幼克雙親,寄養舅父家學藝,不幸舅父夭壽,如今寄人籬下,終非久遠之計,孤身一人命途坎坷,遂立志終身不娶,皈依三寶,專心習武學藝,繼承祖師香火,當即稟明恩師說明心願,師允其所求。林拜別恩師,即訪至平陽馬坦禪寺,剃度為僧,法名「了旺」。
了旺師五指摧茅,小濟顛遊俠風塵
了旺法師在寺修身,專心習武,苦研醫學,不計鳥飛兔走,不懼生計清苦,睡則以卵石為床,醒則以拳棒為友,武功內外兼修,尤異常人,五指摧茅,功到毛竹迸裂;指擊飛蛾,迅若電光石火;掌劈遊魚,猶似閒庭信步;平地提縱,形似矯龍起舞;登山涉嶺,形似虎躍騰空。武學造詣已達爐火純青,並醫術超人,妙於歧黃,擅長傷科,能知傷在表裡。平生布道人寰,視虛名若撤履;武壇授徒,不萌貪財之念;行醫治疾,更無圖利之心;慈悲濟人,皆謂神僧在世;遊俠風塵,別具濟顛遺風,時人皆稱之謂「小濟顛」,故聲譽鵲起,童叟皆知,浙南地區家喻戶曉,已成曠世宗師。
溫州八縣傳武道,天台演練百手聯
1929年,了旺師應瑞安馬嶼鄭家坑鄭門特邀,設壇授徒,將南宗龍虎形拳傳授其子,後回歸平陽馬坦庵。至此,飛雲江南北兩岸及溫州八縣門徒甚眾。時光如梭,1973年,了旺師年屆八旬,浙江省武術大賽設天台縣,他受邀赴會,登臺獻藝,拳演龍虎形拳「百手聯」,被評為省級第二名。了旺師晚年歸宿於瑞安市曹村鎮許岙村「明教寺」,1985年無疾而終,圓寂西歸,享年92歲。
馬坦弟子崇武德,龍虎形拳八字訣
馬坦了旺宗師一生修行、習武、授徒、行醫,以「學武先學德,無德非武人」為宗旨,弟子門人成千上萬。如今馬坦門弟子遍布全國各地,溫州地區就有十大分會和32個武術學社,總坦負責人先後為王金娒、季榮華、施金輝老師。平陽有毛德標、施書吉、謝炳鑾、黃作樹、葉正杰等得其衣缽,毛德標門下有邱朝志、黃大旺、蔡壽榮、張傳龍、任永培、鄭國自等人,邱傳志為平陽馬坦門負責人,他為平陽馬坦門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曾一次性出資十五萬元修建馬坦紀念館。黃大旺現為平陽縣武協副會長、平陽縣南拳分會副會長,中國武術六段。蔡壽榮在義大利行醫教拳八年,為馬坦拳在國外的推廣做出一定貢獻,蔡壽榮有徒陳步壽等人。
南少林龍虎形拳於2012年被瑞安市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該拳以剛為主,以柔為副,剛柔相濟。以防為主,以攻為副,攻守兼修。進退有方,以靜制動。啟如虎躍,落如梧葉。拳法八字訣:吞、吐、躲、縮、跟、侵、粘、迫。
龍虎形拳套路有:1.十字拳娘,2.扦指拳娘,3.前雙肩,4.後雙肩,5.小十八,6.大十八,7.小四門,8.大四門,9.五步摧,10.百手聯,11.猴拳,12.牛角拳,13.斜手,14.五虎撥石。搬拳有:1.封尾端爭(節),2.連環腿,3.腰鼓擂。器械有:南少林齊眉棍和板凳花(蛟龍出洞)等。
平陽縣武術協會
平陽縣武協南拳分會
平陽藝峰影像工廠
撰文:周建平
製作:周功偉 應新春
平陽文廣旅體局溫馨提示: 在疫情尚未完全解除的情況下,遊客請勿聚集,保持安全距離,務必佩戴口罩,並充分理解和配合景區工作人員檢查,儘可能不要前往人員容易聚集的景點,同時做到文明出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