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南拳採風 | 南少林龍虎形拳(馬坦拳法)

2021-02-08 平陽文旅體資訊

      為深入挖掘平陽南拳各流派拳法亮點和獨具江南地方特色的南拳技法風採,弘揚平陽深厚的傳統武術文化和全國武術之鄉風採,我們在上級主管部門的引導下,將陸續整理、發布流傳於平陽境內各拳種流派的介紹和視頻,為引領文化自信,創建健康平陽做出貢獻!

      讓我們一齊分享全國武術之鄉的南拳風採吧!

    1962年生,啟蒙師傅為蔡壽榮,中國武術五段,平陽縣武術協會副會長,平陽縣武協書畫社社長,平陽縣南拳分會副會長,原萬全武術協會會長,後曾得毛德標老師和功柔名師金上文老師指點。

醫眼仙恰遇武僧,法善師剃度馬坦

南少林龍虎形拳,又名馬坦拳法,19世紀中期,南少林武僧至靜禪師突患目疾,久治不愈,恰遇遊方名醫「醫眼神仙」,經精心治療痊癒,禪師感其恩德,見其忠厚,遂收其為俗家弟子。在寺五年,傾囊傳授,深得真傳,醫眼仙尊師嚴訓,遊俠江湖,擇德才兼備之士授以真功,行救死扶傷之道。後醫眼仙行醫至瑞安梅嶼鄉梅底村,當地青年洪日炎、洪定義、李法敏等拜其為師,功成後,醫眼仙歸宿於平陽石塘鄉蕉雅村後半山腰古剎馬坦庵,剃度為僧,法名「行善」。李法敏師傳外甥林有星。

法敏師病危託孤,林有星皈依三寶

林有星(1894—1985),字有龍,別號有仁,7歲時父母雙亡,被舅父李法敏武師領養,教其南宗站樁,打拳踢腿,舞棍弄棒,教一懂十,敏師倍加欣慰。林15歲時,敏師突得重病,診治無效,自知來日不多,考慮外甥前途,即請表兄洪定義收其為徒,助其造就。定義欣然允諾。敏師心願已了,不久即逝。事後有星繼續學藝。1912年,有星年值18歲,憶己身世,幼克雙親,寄養舅父家學藝,不幸舅父夭壽,如今寄人籬下,終非久遠之計,孤身一人命途坎坷,遂立志終身不娶,皈依三寶,專心習武學藝,繼承祖師香火,當即稟明恩師說明心願,師允其所求。林拜別恩師,即訪至平陽馬坦禪寺,剃度為僧,法名「了旺」。

了旺師五指摧茅,小濟顛遊俠風塵

了旺法師在寺修身,專心習武,苦研醫學,不計鳥飛兔走,不懼生計清苦,睡則以卵石為床,醒則以拳棒為友,武功內外兼修,尤異常人,五指摧茅,功到毛竹迸裂;指擊飛蛾,迅若電光石火;掌劈遊魚,猶似閒庭信步;平地提縱,形似矯龍起舞;登山涉嶺,形似虎躍騰空。武學造詣已達爐火純青,並醫術超人,妙於歧黃,擅長傷科,能知傷在表裡。平生布道人寰,視虛名若撤履;武壇授徒,不萌貪財之念;行醫治疾,更無圖利之心;慈悲濟人,皆謂神僧在世;遊俠風塵,別具濟顛遺風,時人皆稱之謂「小濟顛」,故聲譽鵲起,童叟皆知,浙南地區家喻戶曉,已成曠世宗師。

溫州八縣傳武道,天台演練百手聯

1929年,了旺師應瑞安馬嶼鄭家坑鄭門特邀,設壇授徒,將南宗龍虎形拳傳授其子,後回歸平陽馬坦庵。至此,飛雲江南北兩岸及溫州八縣門徒甚眾。時光如梭,1973年,了旺師年屆八旬,浙江省武術大賽設天台縣,他受邀赴會,登臺獻藝,拳演龍虎形拳「百手聯」,被評為省級第二名。了旺師晚年歸宿於瑞安市曹村鎮許岙村「明教寺」,1985年無疾而終,圓寂西歸,享年92歲。

馬坦弟子崇武德,龍虎形拳八字訣

馬坦了旺宗師一生修行、習武、授徒、行醫,以「學武先學德,無德非武人」為宗旨,弟子門人成千上萬。如今馬坦門弟子遍布全國各地,溫州地區就有十大分會和32個武術學社,總坦負責人先後為王金娒、季榮華、施金輝老師。平陽有毛德標、施書吉、謝炳鑾、黃作樹、葉正杰等得其衣缽,毛德標門下有邱朝志、黃大旺、蔡壽榮、張傳龍、任永培、鄭國自等人,邱傳志為平陽馬坦門負責人,他為平陽馬坦門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曾一次性出資十五萬元修建馬坦紀念館。黃大旺現為平陽縣武協副會長、平陽縣南拳分會副會長,中國武術六段。蔡壽榮在義大利行醫教拳八年,為馬坦拳在國外的推廣做出一定貢獻,蔡壽榮有徒陳步壽等人。

南少林龍虎形拳於2012年被瑞安市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該拳以剛為主,以柔為副,剛柔相濟。以防為主,以攻為副,攻守兼修。進退有方,以靜制動。啟如虎躍,落如梧葉。拳法八字訣:吞、吐、躲、縮、跟、侵、粘、迫。

龍虎形拳套路有:1.十字拳娘,2.扦指拳娘,3.前雙肩,4.後雙肩,5.小十八,6.大十八,7.小四門,8.大四門,9.五步摧,10.百手聯,11.猴拳,12.牛角拳,13.斜手,14.五虎撥石。搬拳有:1.封尾端爭(節),2.連環腿,3.腰鼓擂。器械有:南少林齊眉棍和板凳花(蛟龍出洞)等。

平陽縣武術協會

平陽縣武協南拳分會

平陽藝峰影像工廠

撰文:周建平

製作:周功偉   應新春

平陽文廣旅體局溫馨提示: 在疫情尚未完全解除的情況下,遊客請勿聚集,保持安全距離,務必佩戴口罩,並充分理解和配合景區工作人員檢查,儘可能不要前往人員容易聚集的景點,同時做到文明出遊!

相關焦點

  • 平陽南拳採風(二十五)——儼公槌法·廖氏武功
    為深入挖掘平陽南拳各流派拳法亮點和獨具江南地方特色的南拳技法,弘揚平陽深厚的傳統武術文化和全國武術之鄉風採,我們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
  • 廣東南拳「五大名家」
    南拳據說最初是出於南少林,在明代逐漸形成獨立拳系。南拳總的特點是步穩、拳剛、勢烈,少跳躍、多短拳、擅剽手,以聲、氣修力。  南拳種類繁多,如福建的少林橋手、五祖拳、鶴拳、羅漢拳,廣西的周家拳、屠龍拳、小策打,浙江的洪家拳。黑虎拳、金剛拳。湖北的洪門拳、魚門拳、孔門拳、湖南的巫家拳、洪家拳、薛家拳等。
  • 少林五拳之虎拳
    少林五拳,即以龍、虎、豹、蛇、鶴為模擬對象的拳術。
  • 峨眉派的五個虎形拳種【會武堂】
    歷代拳師常模仿老虎奔跑、縱躍、猛撲等動作,揉化於中華拳技之中,從而形成各類奇妙的虎形拳術,諸如形意拳十二形中的虎形、少林五形拳龍、虎、鶴、蛇、豹中的虎拳以及峨眉派武術中的五虎拳(即黑虎拳、白虎拳、虎爪拳、 虎嘯拳、旋虎拳)等等。
  • 南拳之虎拳
    福建地方拳種之一,屬南拳類,又稱虎尊拳。因源於福建省永福縣(現為永泰縣),故又稱「永福虎尊」。尊字取意虎為百獸之王,虎字指將虎形融為拳意。
  • 少林五形拳之蛇形
    以後又增至一百七十三手,成為少林拳中的重要拳術。這一百七十三手的少林拳,亦即本文所遭的少林五形拳。  少林五形拳,亦名少林五拳。少林五拳的五形分別是指龍形、虎形、豹形、蛇形、鶴形。這五形據說是脫胎於華佗五禽戲中五禽(虎、鹿、熊、猿、鳥)之意。所以少林五形拳是集導引之法及技擊之術於一體的武功。這就決定了少林五形拳不僅是強身健體的優良功法,而且是實戰技擊的絕學。
  • 少林禪門五形拳古譜訣
    少林之拳式,以五拳為最著,即龍、虎、豹、蛇、鶴拳。此五拳者,各有其妙用。
  • 南拳小知識,日字衝拳不止詠春拳獨家所有,詠春拳師傅梁康編寫
    下面的圖片是生活在廣佛、香港地區洪拳名家林世榮先生,演示的「虎鶴雙形」的相片描圖,林世榮1861年生人,算是傳統南拳了吧!書中註解練法:進馬衝拳,照獨臂單橋手法進左馬踏上一步,則為子午馬,隨用右拳打出,倘不進馬拳雖出而搥鋒不能達至敵者之身,是故,一手橋後則須進馬出搥方能命中。
  • 少林五形八法拳
    「少林五形八法拳」結構嚴謹,剛柔相間,簡練樸實,易學易用,便於自學。這裡介紹的這趟拳術,是根據傳統的少林五形八法拳,依其特點、風格而從中選編出的二十個動作。適於不同年齡、性別的初學者練習。  本文所指穴位,請參照附圖。
  • 少林拳 正宗少林五形拳
  • 南拳之五祖拳
    南拳拳種,又稱少林五祖拳、五祖鶴陽拳。所謂五祖,據《太祖拳譜》記載:「一太祖、二羅漢、三達尊、四行者、五白鶴。」
  • 「南拳北腿」中的南拳,到底是什麼?
    廣東有洪家拳、劉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五大拳種,還有蔡李佛拳、虎鶴雙形拳、佛家拳、俠家拳、刁家教、嶽家教、宋家教等;福建南拳有鶴拳、王祖拳、太祖拳、羅漢拳、梅花拳、連城拳、五獸拳、虎仔金剛拳及犬法、地術等;四川南拳有僧、嶽、趙、杜、洪、化、字、會八大拳種及峨嵋拳、白眉拳等;湖南南拳有巫家拳、洪家拳、薛家拳、嶽家拳等;湖北南拳有洪、魚、孔、風、水、火、字、
  • 武術拳種之南拳
    洪拳的拳械套路多而雜,其主要徒手套路有:龍拳、虎拳、豹拳、獅拳、象拳、馬拳、猴拳、鶴拳、蛇拳、彪拳、虎鶴雙形拳、五形拳、十形拳、鐵線拳、洪門拳、青龍手、武鬆手、白虎捶、子午捶、大洪捶等。洪拳是以龍、虎、獅、豹、蛇、鶴、象、馬、猴的象形與特性結合武術技法創編而成。有單形拳術,如龍拳、虎拳等;亦有混合形拳術,如虎鶴雙形拳、五形拳、十形拳等。其風格特點是:手法豐富,腿法較少,步穩勢烈,硬橋硬馬,剛勁有力,以氣催力,以聲助威。湖北洪門拳勁剛勢猛,故有「洪門一頭牛,打死不回頭」之說。四川洪門拳還有南北兩派之分。
  • 一拳一船一世界丨揭秘南拳功柔鶴法傳人的武者生涯
    一個矯健的身影,在方寸之地上下起伏,來回穿梭,時而沉肩疊骨,出拳如風;時而扎馬站樁,氣定神閒。不少路過的外鄉人,都把這當做難得一見的最美風景。周邊漁民都知道,這是林師傅,龍港儒橋頭村南拳功柔鶴法拳的主要傳承人林傳庚。每當退潮時,他經常在船上或堤壩上練拳。
  • 論南少林五行之豹形拳
    一九二五年,董秀生撰寫《少林五行柔術譜》書中自序雲「清光緒辛丑(1901年)遊藝燕京獲見李志英先生,始知有五行柔術,遂從而授業焉。考其術之源系先生之祖源自少林妙丹禪師者,而先生三世秘密,無傳他人,故今世少人知耳。」
  • 龔鵬程|南拳北腿
    如禪宗即分南宗北宗,畫家在明末亦分南宗北宗,書法則有北碑南帖之說。近代國學大師劉師培曾寫《南北文化不同論》《南北文學不同論》,詳細介紹了南北在學術文化及文藝上的這些差異。    中國地域遼闊,南北會形成此類區隔,一點也不意外。猶如論行則南橋北馬、論食則南茶北酪,南人北人之性行體氣也多有不同。這種差異,表現在武術上,自然也就形成了南拳北腿不同之風格。
  • 林世榮遺技——虎鶴雙形
    拳理:如對手一捶攻來,即用穿橋搭之,此橋切忌用弍指,何也?蓋恐他人行搶指之法,或用四指朝天亦可,如其搶指我可能反接其手,此橋術即三展雄拳練柔力之法。拳理:用逼掙起對手一槌打來,我用掌一閃連用直標出鏟他血堂部位,此乃鐵橋三公之穿橋妙法,如對手橫手截我,我即用右馬伸腰,以右伏左迫,即是虎憑豺狼之法,此穿橋倘遇對手緊難以解脫,可用搖擺手由他虎口脫出。
  • 海陸豐各地「虎獅拳」大全及拳系拳種拳頭師傅
    明末清初,是福建少林寺鼎盛時期,至清康熙年間清王朝大破少林寺時,傳說有數位少林高僧散走四方,隱居他鄉,各以其長傳徒授技,於是,少林南拳就在民間廣為流傳,其中流傳最廣的有以洪熙官、劉三眼、蔡九儀、李式開、莫清矯等五位少林弟子為代表人物的廣東五大門派。它們各有專長,各有特色。        一代神拳劉仕忠(1897 ~1974),諢號「三腳虎」,廣東陸豐甲子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