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安六都這條村養殖羅氏蝦40畝,年產值50萬元

2021-01-09 身邊24小時

雲安區六都鎮下四村的村民依靠當地良好自然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羅氏蝦養殖業,助力鄉村振興。

點擊觀看新聞

在下四村生態羅氏蝦養殖場,養殖戶鄧漢明正忙著餵蝦,他告訴記者,以前他外出做生意,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家鄉的發展讓他看到了希望,於是他便回來養殖羅氏蝦。

養殖戶 鄧漢明:我養了10畝蝦塘,頭苗投了15萬蝦苗,總產量2000斤左右,一年一造蝦收入10萬元左右,收益比養四大家魚或種水稻翻4-5倍。

由於下四村自然生態環境好,羅氏蝦採用原生態養殖方式,水質是無汙染的山泉水,加上是用五穀雜糧來餵養,所以養出來的蝦品質特別好,肉質鮮、有彈性。

目前,下四村有12戶養殖戶共養殖羅氏蝦約40畝,年產值約50萬元。但羅氏蝦的養殖受氣候等自然環境的影響一年只能養殖一季度,所以養殖戶們正在探索「羅氏蝦+澳洲龍蝦」的養殖模式。鄧漢明表示,為了提高產值,計劃一季養羅氏蝦,一季養澳洲龍蝦,5月至中秋養羅氏蝦,中秋至春節養澳洲龍蝦。

此外,鄧漢明還表示,他們正在謀劃羅氏蝦產業鏈延伸,助力鄉村振興。

養殖戶 鄧漢明下一步我們在這裡擴大蝦養殖的基礎上,繼續打造一個集觀光、旅遊、採摘、飲食、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生態農莊,現在已選好址 基建已搞好,百香果種了約20畝有收成了,可以進行採摘,準備在國慶期間開業。

【來源:雲安融媒】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樂東投入1600萬元 32個村每個村扶持50萬元
    樂東投入1600萬元 32個村每個村扶持50萬元種火龍果養石斑魚苗賣魚蝦幹古老漁村的致富拼圖10%分紅,實現每村5萬元集體經濟收入;鶯歌海鎮鶯三社區與企業合作發展水產養殖、志仲鎮奮賽村入股火龍果產業,集體經濟收入均超10萬元;抱用村、扎灶村、抱平村、抱郎村發展芒果、火龍果產業,集體經濟實現收入5萬元。
  • 羅氏蝦稱為淡水蝦王,而在湄公河大蝦,體長最大1米,讓吃貨畏懼
    在蝦類中,不管是海蝦,還是河蝦,都是一道美食,而羅氏蝦更是被稱為「淡水蝦王」,是一種大型淡水經濟蝦類,可見羅氏蝦受歡迎的程度。但不是任何地方生產的羅氏蝦,都是有人敢食用的,其中湄公河的羅氏大蝦,當地人不喜歡吃,同時在國內吃貨畏懼這種大蝦體型巨大,是不敢食用。羅氏蝦原產地集中在厄瓜多沿岸,但由於羅氏蝦繁殖能力強,容易飼養,很快成為世界上養殖量最高的三大蝦種之一,全世界多個地方都有養殖,已分布很廣。
  • 石泉縣中池鎮發展稻田養蝦一地雙收
    藉助較好的水產養殖條件,中池鎮積極引導群眾發展稻田養蝦,實現一地雙收。 4月23日,在石泉縣中池鎮東沙河村的水產養殖基地裡,合作社正僱用村民向田裡投放小龍蝦蝦苗。村民吳國青去年剛脫了貧,因為孩子正在上大學,學費和生活費開銷大,也來到水產養殖基地務工。
  • 廣東省汕頭市:養魚蝦餵山羊收入「節節高」!潮南實施產業扶貧助...
    年逾六旬的陳慶加正與大兒子陳鎮濤張羅著漁具,準備駕小木船捕撈成蝦。據介紹,這片面積約22畝的魚塘主要養殖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並混養草魚、鰱魚、松魚等。「那是去年政府用財政扶貧資金幫我購買的,用來給池塘打氧,提高養殖質量。」陳慶加指著遠處兩臺水車式增氧機高興地告訴記者。
  • 這種蝦一天就賣近萬元!
    2016年,海南養殖的南美白對蝦成活率也僅為兩成。在中國,南美白對蝦一般都養殖在沿海地區。養蝦是靠天吃飯的行業。但是誰能想到,沒有任何養蝦經驗的周晉成,卻在荒廢30多年的鹽鹼地中養出了南美白對蝦。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某養殖場負責人周晉成:我們這齣來的蝦,蝦殼硬,它是鹼水裡面出來的,它的品質味道特別好。
  • 昌邑下營鎮引來單體最大對蝦養殖園區
    依託邦普種業國家級水產遺傳育種中心和包振民院士科研團隊成功培育出的南美白對蝦種蝦,進行擴繁選育蝦苗,開展南美白對蝦種苗標準化生產,苗種輻射整個環渤海灣地區以及浙江、江蘇等主要養殖區。二是現代生態養殖示範產業園。佔地1300畝,主要建設研發中心和168個工廠化養殖車間,總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
  • 百名記者進百村|船山區老池鎮福龍村:近2000畝土地在流轉中煥發活力
    全村幅員面積9.5平方公裡,現有耕地3787畝(其中水田1136畝、旱地2651畝)、林地7600畝,轄9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140戶320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9戶371人,2019年全部脫貧並實現整村退出貧困村序列。
  • 市勞動模範㊻∣蕭勁松:發展水產養殖,年產值超2000萬元
    靠5萬元起家,如今年產值超2000萬元,這是東莞市松湖水產品養殖有限公司董事長蕭勁松的傳奇故事。因此,他也被稱為東莞「現代漁夫」。他的故事,先後登上CCTV-7農業頻道《聚焦三農》《致富經》《食尚大轉盤》等欄目。
  • 繼新疆後又一片養蝦「處女地」!草原養蝦畝產2000斤,一年可養殖三季!
    吳國君將打撈上來的新鮮對蝦現場炒制,前來品嘗的人對鮮香的蝦肉讚不絕口。數十萬斤草原對蝦上市後很快銷售一空,頭一年便取得了豐碩成果。今年,在養蝦的基礎上,吳國君又大量增加了螃蟹的養殖。中秋國慶雙節來臨,正值秋季蟹膏豐盈,這一批螃蟹也即將上市。大多數人對草原養蝦這件事都很疑惑。吳國君則說,內蒙古不光能養蝦,還是養蝦的優質區域。
  • 羅念念:育蝦有「稻」的新型農民
    念念蝦稻輪作專業合作社社長羅念念這樣介紹小龍蝦養殖的收益。  該合作社成立於2015年,目前已建成4500畝的蝦稻綜合種養核心示範區,年產值超過2000萬元。年輕小夥羅念念除了是合作社「帶頭人」外,還是宣城市宣州區洪林鎮七景村的村委會主任。近年來,他帶領300多戶農戶發展「稻蝦輪作」綜合種養,獲得了宣州區「優秀共產黨員」、宣城市首批「四帶」鄉土農業能手、第六屆「宣城青年五四獎章」等諸多榮譽。
  • 潼南壽橋:花椒成林 蝦田成片 魚兒成群 特色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蝦稻「聯姻」一田雙收「尹老闆,搞快點喲,十點鐘之前要送到重慶渝北區。」  「沒得問題,還有幾箱蝦裝上去就可以出發了。」「這兩天小龍蝦需求量很大,平均每天都是兩車蝦送到周邊地市,我正在裝的這一車就是今天發的第二趟。」
  • 物理殺菌技術,畝產蝦2000斤,一年可養殖三季!
    吳國君將打撈上來的新鮮對蝦現場炒制,前來品嘗的人對鮮香的蝦肉讚不絕口。數十萬斤草原對蝦上市後很快銷售一空,頭一年便取得了豐碩成果。今年,在養蝦的基礎上,吳國君又大量增加了螃蟹的養殖。中秋國慶雙節來臨,正值秋季蟹膏豐盈,這一批螃蟹也即將上市。大多數人對草原養蝦這件事都很疑惑。吳國君則說,內蒙古不光能養蝦,還是養蝦的優質區域。
  • 襄城縣這個村養了500畝的「豆青蟲」,一季賣了100多萬元
    邵俊坡說的豆丹書記是汾陳鎮宋堂村駐村第一書記崔戰偉,是許昌市委黨校下派的第一書記,從2017年入村以來,他帶領群眾養殖豆丹(俗稱豆青蟲)蹚出了一條致富路,不僅讓宋堂村民腰包實實在在鼓了起來,而且讓汾陳鎮成了襄城發展產業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榜樣。「你嘗嘗,這就是傳說中的油炸豆丹,味道怎麼樣?」
  • 重慶市潼南區壽橋鎮:發展稻蝦養殖 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
    經過分析研判,鎮黨委政府確定了建設生態小龍蝦養殖特色小鎮的近期目標。編制了《壽橋鎮小龍蝦產業發展2018—2020規劃》,成立了由黨委書記任組長、鎮長任副組長的小龍蝦產業發展領導小組。二是宣傳培訓。組織鎮村幹部進村入戶開院壩會宣傳動員貧困戶參與,加大投入營造宣傳氛圍;積極對接區農業農村委,請水產專家到鎮上開展專題培訓,提升養殖技能和抗風險能力。三是跟蹤指導。
  • 今天,浙報頭版關注三門濤頭村養殖戶雷蒙革的幸福生活
    靠海吃海,走出致富路每天5時多,天蒙蒙亮,雷蒙革便開著拖拉機去飼料廠買飼料,來回40多分鐘。「飼料都是新鮮的小魚蝦,22畝養殖塘一天得餵150多公斤,花500多元。」雷蒙革說,到下半年,天氣轉涼,就可以3天一喂。
  • 如何鑑別對蝦、羅氏沼蝦、北極甜蝦……一文解決「蝦」認識
    另外,不管是《康熙字典》還是「維基百科」,都沒有「蝦」字來源的紀錄,更別說互動、百度這些百科了——本文也許是第一篇探討蝦字淵源的文章。(現在維基有,那是我貢獻的)當然,咬文嚼字就沒意思了,作為科普文章,最主要還是解決「蝦」認識!例如:白對蝦、基圍蝦、羅氏蝦都有什麼不同?真蝦與螃蟹的關係,居然比對蝦還親?為什麼說波士頓龍蝦其實不是龍蝦?
  • 外塘純淡水養對蝦畝賺4萬多塊?曾經的混子蝦農,是如何完美蛻變的?
    外塘純淡水養對蝦畝賺4萬多塊?曾經的混子蝦農,是如何完美蛻變的?2021-01-08 09:3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養殖網        瀏覽量: 374 次 我要評論 12年前,遼寧盤錦的劉霞老闆開始進入對蝦養殖行業,從剛開始一兩畝塘試著養,到現在幾個塘加起來36畝全部用來養蝦。
  • 土雞養殖扶貧項目助力大維堵村脫貧致富
    原標題:土雞養殖扶貧項目助力大維堵村脫貧致富 民逸農牧負責人詩罕波進行雞舍管理 近日,走進雲南民逸農牧科技公司養殖基地,成群的土雞在林中悠閒覓食。「這是我們通過『政府+集體+企業』模式建成的土雞養殖扶貧產業項目。」
  • 「稻+蝦」 舞出農戶開心顏——西秀區同心村大力發展稻蝦養殖產業...
    「選得準,因地制宜掘窮根,稻田養蝦,脫貧千萬家。」走進西秀區大西橋鎮同心村小龍蝦養殖基地,目之所及,處處是一望無際的水田,近年來,同心村以稻蝦產業為抓手,整合資源優勢,讓貧困群眾能夠穩步脫貧,實現可持續發展,有效推動脫貧攻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