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用藝術來拯救最後的鄉村

2021-02-27 莞城故事燴

如果看過一條的熱門推送【日本人竟然用這麼美的方法,拯救了自己衰敗的鄉村】,想必對大地藝術祭這樣的方式不陌生。

‍而在同樣崇尚用藝術的方式來介入和活化社區的香港,也有一群年輕人用多元的藝術形式讓更多人來關注新界東北這片香港最後的鄉村。

 

第二屆空城藝術節 -「坪輋村校之外」

時間:2月20, 21 & 27, 28 (星期六、日,共4天)
12pm - 6pm




(本屆藝術節主舞臺)

三年前,第一屆空城藝術節「坪輋•村校•展演」,吸引了近二千位朋友,到達閒置多年、位處坪輋的坪洋公立學校校舍,共享這處空間的美麗和被這空間啟發的各種藝術介入。那美好的四天,除了讓人看見邊緣和閒置空間的可能性,也讓我們和不少朋友,認識了坪輋這個地方。

由此出發,三年後,第二屆空城藝術節「坪輋•村校•之外」將跳出閒置的校舍,察看它所座落的坪輋村落空間。空城計劃再度與打鼓嶺坪輋保衛家園聯盟合作,邀請一眾藝術家,通過創作介入不同的邊緣空間,展現它們的可能性。三年後,讓我們從坪洋公立學校出發,放漫腳步,細看更廣闊的地景和散落在其中的藝術作品。


點擊圖片查看藝術節詳細日程




包括

開幕音樂會: <香村>大碟發佈音樂會
戶外裝置藝術作品

表演


環境劇場、環境舞蹈及講古
藝術工作坊
打鼓嶺坪輋導賞中心墟市
散步團 (藝術作品及村落空間導賞)
桌球大賽
閉幕對談 及 巡遊

參與藝術家
[戶外裝置藝術 Outdoor Installation Art]
小朋 Siu Pang
林天翔 Lam Tin Cheung
林兆榮 Lam Siu Wing, Swing
吳家俊 Ng Ka Chun
李雪盈 Lee Suet Ying
餘榮基 Yu Wing Kei, Rik
張貴財(財哥) Choi Gor
黃振欽 Wong Chun Yam, Leo
黃福權 & 聲音掏腰包 WongFuk Kuen & soundpocket
樊樂怡 Fan Lok Yi
羅文樂 & 梁梓豪 LawMan Lok & Oskar Leung
蔡傑宏、黎永鋒、鄭穎臻、吳宛容及阮穎彤 Choi Kit Wang, Lai WingFung, Cheng Wing Chun, Yu Yu Ng & Claire Yuen 

表演
雄仔叔叔 Uncle Hung 
目乙劇場 Free Will Theatre
登記: http://goo.gl/forms/t6kGBKXM31
自由闊腿 Free Wide Thigh
登記: http://goo.gl/forms/2Iot73x0bW

音樂
The Interzone Collective
邱立信Nelson Hiu
老B@迷你噪音 BillyHung@mininoise
阿朗 Ah Long
崔展鴻 Tsui Chin Hung
煤炭書樓 MTSL
Ky@ libido
Wilmer Chan
MC仁 MC Yan
黃仁逵 Wong Yank Kwai
李文生 Lee Man Sang
曹疏影 Cao shuying
Heartgrey
客家婆婆唱山歌 Hakka Grandma

藝術工作坊
吳家俊Ng Ka Chun
聲音掏腰包soundpocket
老B@迷你噪音 BillyHung@mininoise

 

前往方法
港鐵粉嶺站C出口乘52k小巴,坪輋「九記士多」下車,在士多左側坪洋路向前步行5分鐘即達「坪洋公立學校」正門


關於【空城計劃 emptyscape】
2011年成立的藝術團體,願景是通過藝術實踐及跨領域協作,研究與介入城市裡的邊緣空間,重啟這些空間的諸多可能性,並開拓這方面的公共論述。除了2013年第一屆空城藝術節(坪輋•村校•展演),亦曾策劃吉場展演講座系列(2012)、崖上的Party (2012) 、消失的教室無電插音樂會(2013)、埋岸的Party (2013) 、原地.踏步:新界東北藝術展(裝置部份)(2014) 、祺森的Party(2014) 等。

打鼓嶺坪輋保衛家園聯盟
2012年夏天,數十位生活在香港新界東北、坪輋及打鼓嶺鄉郊村落的居民成立,除了致力通過行動、組織和教育實踐保衛家園的理念,也通過廣泛的公民社會結連,開拓香港市民對城鄉共生和可持續生活的想像。

資料來源及查詢詳情(需翻牆):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79865772376478/

 

東莞門團隊將於本週六組隊參觀考察,與活動策展人對談,

有興趣者請於本週五前聯繫東莞門Cici:zhangyingjun1006

 


東莞門,將定期為你推送與香港文化保育&社區藝術有關的內容及活動,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田野·青春 | 2017臺灣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大陸考古實習
    2017年暑假,來自臺灣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的我們通過中國人民大學與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的協助
  • 大師軼事 | 陳福善的藝術創新和香港精神
    那些就是以香港為家的人。」當時香港畫會是一個西人的畫會,他便在西人的社交圈有一點名望,他後來又設辦了『華人美術會』,又通過他的西畫訓練,向中國傳統的國畫,又向中國新興的國畫,如嶺南派國畫人士互相交流,所以當時北方來的畫家都會通過他的畫會在香港辦展覽。所以他成為一個當時中國的現代藝術,在香港一個重要的窗。該窗口是向西人、廣大的中國人和華僑打開的。變成一個很大的美術社交圈。」
  • 【羅芙奧2016秋季拍賣會】緣來私藏–古今人文藝術專場拍品預告
    拍品預告拍賣地點 | 臺北富邦人壽大樓國際會議中心11月19日 | 尊釀雲集 |11月20日 | 薈萃:國際現代與當代藝術 |11月20日 | 緣來私藏:古今人文藝術專場 | 12月4日 | 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 |
  • 10家香港藝術餐廳推薦 | 讓藝術落地,讓美味遠行
    堪稱完美🤩香港九龍尖沙咀廣東道2A號「1881」2樓208號鋪這是一家以梵谷藝術作品為主題的餐廳,從餐廳的佈置,裝飾器皿,美食的出品都圍繞著梵谷的作品並且衍生變化著,小編一般在海港城逛累了,就會來這家餐廳喝個下午茶。
  • Invader和香港街頭藝術
    香港「Over the Influence」將自己描述為「藝術家管理團隊」。它並沒有一個畫廊空間,而是依賴於展會和通過預約直銷來經營。它代理一些藝術家,包括Invader,Cleon Petersen,葡萄牙塗鴉藝術家Vhils(真名Alexandre Farto)及紐約塗鴉藝術家Jerkface。
  • 罐 專訪|李政勇:好的藝術不會寂寞 臺北安卓藝術十周年
    一間畫廊該用多少時間形塑品牌平臺?三年、五年還是十年?去年12月14日臺北安卓藝術推出石晉華個展【向大師致敬】,為畫廊成立十周年拉開序幕。「不僅是回顧畫廊初心,也是重新檢視畫廊當前的階段。」李政勇說道。
  • 拒絕沉悶的藝術冰激凌
  • 年輕人的藝術封面(上)
    作品概念:「只有用心靈才能看得清事物本質,真正重要的東西是肉眼無法看見的。」— 小王子作品主題為《IMAGINING DESIGN》,一般被人注意到的產品,都是其完成品。當中看不見而又重要的,是製作時用的模具。製作陶瓷、塑膠和金屬等產品都會用模具來塑造不同形狀,繼而量產。
  • 2018日本藝術祭五選!夏天來場藝術小旅行吧!
    去年北從札幌、南到鹿耳島都有藝術祭的蹤跡,緊接著邁入2018年夏季,又有哪些令人引領期盼的藝術活動呢?「宅大阪」編輯部精選2018五大特色藝術祭,囊括新潟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水與土藝術祭、琵琶湖雙年展等藝術活動,趕快來一探究竟吧!
  • 罐 專訪|臺北當代總監 任天晉 Magnus Renfrew:博覽會的核心是人與藝術親身互動
    他先是在2007年推出香港國際藝術展(ART HK),帶領展會走過豐盛圓滿的五年,更一躍讓香港成為現代及當代藝術市場的亞洲樞扭,吸引頂級西方畫廊的進駐。最後,作為一個進行交易和拓展業務的地方-不收稅才算是大贏家。亞洲藝術新聞:延續前一個問題,臺灣或新加坡是否有潛力取代香港在全球藝術界的地位?位於香港的著名西方藝術機構有可能轉移駐點嗎?我認為這不是看待事物的正確方法。我認為,您需要確定城市的獨特賣點,並發揮其優勢,發揮其先天條件或影響力範圍的作用。
  • 藝術香港|「香港、汕頭水彩畫聯展」於藝術香港空間開幕
    蒞臨畫展開幕式的主禮嘉賓有:香港畫家聯會會長陳家義先生、香港水彩畫研究會會長沈平先生、香港文化藝術交流協會主席韋勁敏先生、展覽總策劃許錦和先生、助理策劃陳懿舒女士、深圳市政協委員林克倫先生、亞洲美術雙年展主席林伊琦先生、藝術香港總策劃劉偉忠先生、藝術香港策展人賴東平女士。
  • 2016/10/15-臺中三德沉香藝術中心隆重開幕,海內外賢達人士前來祝賀!
    現場冠蓋雲集,氣氛隆重,多家媒體朋友們也紛紛出動來見證這沉香歷史上值得紀念的時刻!「三德沉香藝術中心」斥資上億元,融合了沉香文化、珍貴骨董、多媒體科藝等元素,打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高質感藝文中心。中心佔地近400坪,內部美輪美奐,並且收藏了數十件沉香相關作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價值超過三億新臺幣的沉香象,以及4.2公尺高、價值新臺幣一億元的天中柱。
  • 中國鄉村: 論19世紀的帝國控制
  • 藝術香港|專訪「+VE/-VE」展覽策展人 邢珠迪
    他們以藝術的力量安撫人的心靈,為社會帶來更多正能量。記得電影《午夜巴黎》中的一句對白:「不要害怕死亡。別那麼失敗主義,藝術家要想辦法找出那個時代空虛的解藥。」「+VE/-VE」展覽特意徵集超過四十位香港藝術家因新冠肺炎而觸發創作的藝術成果,展示他們期間對社會、未來的感悟與啟發,他們的作品正是這個時代的解藥,彰顯了逆境中的正面力量。
  • 中原大學藝術中心:觀察即思考——張路峰老師的手機攝影藝術展│影像•看世界
    張路峰目前任教於中國科學院大學,從事建築學及其理論學科的教學與研究,他造訪過許多城市和鄉村,透過他的雙眼觀察,將眼見景色拍攝並分享在微信的朋友圈中,雖然是使用手機拍攝,但因有便利性和即時性等特色,他能更即興的擷取當下眼中的畫面,除此之外,他也為每張照片加上註解,讓人莞爾之餘,也能思考照片拍攝背後的意涵。
  • 過年了,來這裡找舌尖上的香港 |非常薦
    圖:東網關於盆菜的起源,眾說紛紜,流傳最廣的當屬南宋末年宗室南逃,皇帝臣子逃到廣東的村落躲藏時,被當地居民招待,倉促之間用木盆盛滿菜餚奉上,成為今日盆菜的原型。中國古代的小吃佳餚,向來愛攀上皇帝神仙來打出名聲,皇帝到底吃沒吃過盆菜已經不可考,不過這不影響香港市民依舊喜愛在冬日裡圍爐而坐,享受美食。
  • 蕭公權 |《中國鄉村:論19世紀的帝國控制》序言
    儘管存在著這樣的缺陷,筆者仍然希望本書能夠相當清楚地呈現出,19世紀清帝國鄉村控制體系的一般狀況。 這個研究可以滿足幾個有用的目的。帝制時期的中國是一個農業國家,鄉村居民佔了總人口的絕大多數。任何有關中國歷史或中國社會的研究,如果沒有考慮到政府對鄉村億萬鄉村居民的影響,沒有考慮到人民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環境下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和行為,都不能算是完備的。
  • 罐 出版|《亞洲藝術新聞》2020/11月號 No.190|佳士得香港「現代及當代藝術」秋拍 +常玉專輯
    從某個程度來看,人;最經常陷入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有份量、也是個角色,甚至會認為這樣的工作或職務,由我來做都比這啥鬼的來得優秀千倍。但,真是如此嗎?你自己在前個工作真的表現得令人愛不釋手嗎?對自己人生有著極大誤會,應該是目前許多人最普遍都罹患的新冠肺炎。當一個人認為自己優於別人,就會對自己行為產生輕忽、對人也起了輕慢之心。
  • [君令/油畫]香港著名藝術家梁君令的油畫藝術作品
    香港著名藝術家梁君令香港廣州書畫會名譽會長香港油畫雕塑研究會會長香港中國書畫會副會長中國香港畫家梁君令中國廣州人早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附中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美術設計系畢業1969—1979年任廣東省話劇團舞臺美術設計1967年
  • [香港春拍]「融藝 」戰後及當代藝術作品精選 — 以藝術突破界限
    承接剛剛結束的紐約戰後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的優異佳績,5月27日,佳士得香港亦將隆重呈獻一場嶄新的晚間專拍 ——「融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