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部:眾聲喧譁如何「聽清事實」

2021-01-19 人民網

「全國人民一起點擊同一條新聞」,新媒體的發展,讓信息傳播進入了讀秒時代。置身這樣一個輿論場,有人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眾聲喧譁的網絡時代,快意味著先機、優勢;也有人擔心,「蘿蔔快了不洗泥」,不辨方向的快,很可能欲速則不達。

比如,取消高考英語考試、「殭屍肉」風波、中國老人日本碰瓷、中國女遊客在美掌摑店員……這些時有耳聞的烏龍新聞、反轉新聞,讓許多人「前一秒為之或喜悅或憤慨,下一秒就可能完全變了態度」。不僅如此,在求新求快的輿論場上,政府出臺的許多政策、文件也容易被「誤讀」:《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被理解成為事業單位人員漲工資提供依據,《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出臺被解讀成為「以人查房」做準備,《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被視為「政府要推卸養老責任」「政府要『算計』老人的房子」……

近年來,無論是影響國計民生的國家政策,還是具體而微的地方文件,類似的誤讀並不少見。其中,既有因相關部門遣詞造句不嚴謹、細節考慮不周全造成的誤讀,也有因媒體要找「亮點」、專家要找觀點、網友要找情緒點而導致的誤判。尤其是在比拼速度、搶抓眼球的背景下,媒體都在搶第一時間第一落點,甚至以點概面、以偏概全,更會讓這種誤讀被加速傳播、成倍放大。其結果往往是,義正辭嚴的批評、一腔熱血的聲援話音未落,新聞劇情就發生逆轉,各種混亂影響了政策的落地率、執行力,也損傷了媒體的公信力、感召力。

當然,媒體偏好的背後,是社會的「觀點市場」。比如,不同群體對政策的理解,往往從自身利益的角度出發,從而增加了政策被彈性解讀的空間。再比如,現代社會的專業化趨勢,讓很多政策背後都有專業邏輯,而公眾對此缺乏系統性了解。又比如,人們出於對改革的迫切期待,而對某些政策進行「善意」誤讀,希望藉此推動改革儘早破題……無論哪種,都忽略或者遺漏了一個基本前提,那就是公共政策的真實意圖,及其依託的基本事實。正所謂「對於事實問題的健全的判斷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礎」,否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政府治理現代化,既包括多元協同的公共性,也包含遵循規律的專業性。換句話說,政府出臺的公共政策,既要通過「公共性」來體現群眾意願,也要通過「專業性」來實現公共利益。認識到後一點,才能明白為何要有「無罪推定」原則,為何「程序正義」如此重要,才能理解化工項目背後的鄰避效應,明晰拆遷背後的權利界限……這提醒我們,一方面,政府需要儘可能多做政策說明工作,多一些社會預期管理,讓專業決策儘量通俗化;另一方面,媒體公眾也可以多一些細心耐心,「讓子彈飛一會兒」,學會用專業思維來評判公共政策,用系統思維來把握「全部事實」。

幾年前,有人曾寫文章發問:雄辯勝於事實的時代,誰關心真相?這話可謂振聾發聵。聽清事實,是一切判斷的基礎。真、善、美,「真」是第一位的。事實判斷、利害判斷、價值判斷,事實判斷是前提。在一個眾聲喧譁的輿論場,我們不缺乏多元多樣的觀點,卻往往缺乏完整可靠的事實。正如有人感慨今天的調查記者越來越少了,貼近事實本原的「就事論事」也已經成為一種稀缺的品質。的確,隨著信息流動速度的加快,有時候不得不對事實作出快速判斷。但即便如此,我們並非沒有選擇。比如,媒體至少可以明確一下消息來源,而不是盲目追求「首發」;至少可以多問幾個為什麼,而不是一味追求「新奇特」。

成熟的價值觀,必然是穩定的價值觀;如果沒有一個健全的事實觀,就不可能有一個穩定的價值觀。正如周恩來曾經說過的,「只有忠實於事實,才能忠實於真理」。成熟的政府,理性的公民,都可以從中得到啟示。

(本系列評論到此結束)

(責編:袁勃、文松輝)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副總編張首映:眾聲喧譁中需要有思想的「坐標系」
    11月12日,由人民日報社主辦、人民日報社評論部和解放日報社承辦的第四屆黨報評論融合發展論壇在上海舉行。圍繞「讓評論與時代共生長」這一主題,中央媒體、全國各省級黨報、相關新媒體的代表齊聚一堂,交流經驗、激蕩思想。
  • 眾聲喧譁中,需要思想"坐標系"
    原標題:眾聲喧譁中,需要思想「坐標系」   由人民日報社和解放日報社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全國黨報評論融合發展論壇昨天在上海舉行。圍繞「讓評論與時代共生長——重大主題宣傳的評論革新」這一主題,來自中央媒體、全國各省級黨報、相關新媒體平臺的代表共聚一堂,分享經驗、激蕩智慧、共謀良策。
  • 眾聲喧譁,卻無可相信
    [摘要]這所有的悖論,其實都是我們身處的這個社會的寫照:它眾聲喧譁,卻無可相信。作者:高昱(騰訊·大家專欄作者,財新傳媒副主編)我曾對同事們說,記者就是時代的異教徒,他不能躺倒在任何既有的主義、思想、理論乃至事實的懷抱。他沒有投降的幸運,交出自己的大腦和靈魂,讓自己沐浴神跡的光輝,不管是鏡子這邊的,還是鏡子那邊的,即使那裡曾經布滿我們絢麗的想像。這是我一貫的職業觀。在寫這些評論時,我也希望自己能夠不人云亦云,提供給讀者的是基於新聞專業主義的自由思想、批判精神和獨立思考。然而,這無疑又是困難的。
  • 王安憶出新書《眾聲喧譁》
    本報訊 由上海九久讀書人與上海文藝出版社聯合策劃出版的王安憶最新小說《眾聲喧譁》將於1月8日推出。此前,該書已經在當當網、卓越網、京東商城、博庫網、99網上書城五大網站預售。《眾聲喧譁》收入王安憶最新創作的中篇小說《眾聲喧譁》以及6篇短篇小說《愛套娃一樣愛你》、《釋夢》、《林窟》、《戀人絮語》、《閃靈》、《遊戲棒》,均為首次成書之作。《眾聲喧譁》寫的是市井小民,延續了王安憶在《長恨歌》中寫實的細膩筆觸:在上海喧譁和光怪陸離的背景裡,一群普通百姓上演了一段段市井故事,讓人在瑣屑卑微中窺見真實生活。
  • 語文課本的眾聲喧譁
    原標題:語文課本的眾聲喧譁  朱迅垚   幾乎每隔一段時間,語文課本的增刪修改都會引起一番討論。這其中有幾個標誌性人物,首先是魯迅,近幾年魯迅的文章從語文教材中大幅減少;其次是金庸,前幾年《射鵰英雄傳》進入語文課本引起爭議;接著就是最新的周杰倫,剛剛修訂的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材延伸閱讀收進了他的歌曲《蝸牛》,招來不少非議。
  • 【大家】眾聲喧譁,卻無可相信
    [摘要]莎士比亞寫到:「不要害怕,這島上眾聲喧譁。」人們不再相信,並非沒有需要,而是缺乏可信的信息內容。無論事實真相,還是基於事實真相的分析評論,都是這個時代的稀缺資源。作者:高昱,騰訊·大家專欄作家。
  • 在眾聲喧譁的時代體味小人物生活的詩意
    王安憶2013年開年新作《眾聲喧譁》,收入其最新中篇小說《眾聲喧譁》以及6部短篇小說《愛套娃一樣愛你》、《釋夢》、《林窟》、《戀人絮語》、《閃靈》、《遊戲棒》。6部短篇小說中的5篇是2012年新作,其中最近的一篇寫於2012年11月。
  • 評論:在眾聲喧譁中敢向流言說「不」
    伴隨著聯合調查組對事實的還原,民辦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小學部食堂食品安全問題的各項謠言被擊破、相關責任人受到處理、更多的相關制度正在完善……事實勝於雄辯,諸多舉措,得到了廣大網民的認可和接受。科學的檢測、詳細的答疑、確定的事實……讓整個事件呈現出一場「大反轉」。
  • 開卷八分鐘:王安憶《眾聲喧譁》
    梁文道:昨天跟大家介紹完張暉的《無聲無光集》,今天我跟大家介紹一本有聲有光的小說集,就是我手上的這本《眾聲喧譁》,作者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王安憶,說起來很奇怪,我這兩天一想才發現原來過去這麼多年
  • 眾聲喧譁,給你一份清醒書單!
    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人群是怎麼服從權威的?信息滿天飛的時代,到底是什麼真相?什麼又是「後真相」?我們需要用什麼樣的思維來面對這個世界?我們應該怎麼樣去有理有據說服他人?大眾心理到底是什麼樣的?在這個喧囂的時代,我們不無困惑。讀道書單精心選取了十本試圖回答以上問題的書。
  • 眾聲喧譁
    一回到國內,立即要習慣眾聲喧譁。早上請一位泰國朋友去茶樓喝廣式茶,大廳裡老老小小,邊吃邊談,嗡嗡嗡嗡,杯觥交錯,全是聲音。兩個人隔著桌子幾乎聽不清楚對話。早在泰國剛認識的時候,這位泰國友人就問:「為什麼中國人喜歡大聲說話,又不是聽不清楚,為什麼要扯著嗓子喊呢。」
  • btr專欄:誇張是這個眾聲喧譁的時代常用的修辭
    btr專欄:誇張是這個眾聲喧譁的時代常用的修辭 btr 2015-11-29 19:21 來源:澎湃新聞
  • 重返眾聲喧譁的說書現場(圖)
    「春、夏、秋、冬」系列是張大春的經典傳奇筆記小說,這一次,他化身說書人,重返眾聲喧譁的說書現場
  • 眾聲喧譁中,請給真相讓條路
    輿論場裡,眾聲喧譁。距離紅黃藍涉嫌虐童事件被曝光已過了24個小時,截至現在,警方的入駐專案組調查尚未得出結論。關於孩子身上的針孔問題,北京警方也約請了皮膚科大夫參與調查。在真相還未到來之前,需要銘記的是,比發表意見更重要的是還原事實真相。脫離了基本事實的言論,不僅讓我們離真相越來越遠,還會造成「次生傷害」。
  • 眾聲喧譁中影評公信力從何而來
    眾聲喧譁中影評公信力從何而來 2017-01-09 09:46:12來源:光明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魏巍
  • 眾聲喧譁時代,誰在「惡作劇」?
    當我們越來越習慣於「隨手轉」、「隨手評」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萬一所轉、所評的「新聞」根本不存在,或者存在嚴重的事實偏差,那會怎樣?答案是,不僅會幫倒忙,擴大其負面影響;同時,對於自身的聲譽也是一種不可挽回的損傷。而一旦沒有了公信,成了散布流言的「中轉站」,那麼不論對傳統媒體還是自媒體來說,不啻為一種致命的打擊。睽諸古今中外那些屹立不倒、受人敬仰的媒體,哪一家不是像愛惜生命一樣地愛惜自家的招牌?
  • 眾聲喧譁的大時代裡,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聲音?
    這是一個眾聲喧譁的時代,也是一個觀點過剩的時代。在奔騰不息的信息洪流裡,你要如何選擇傾聽的對象?信息越多,我們就越是要學會做出抉擇,觀點過剩的同時,理性的聲音卻依然千金難買。只有善於做選擇的人,能夠篩選出真正的好聲音。
  • 郭玉潔:眾聲喧譁裡,重回生命的現場
    南都訊 記者朱蓉婷 媒體人、《正午故事》主筆郭玉潔推出個人非虛構文集《眾聲》,日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眾聲》是一本非虛構文集,書名「眾聲」取「眾聲喧譁」之意。郭玉潔對南都記者說,「眾聲」其實是媒體出身的寫作特點,很多時候要把自己隱藏掉,去寫別人,而她希望這些「眾聲」之間能夠形成對話。
  • ...市民文化客廳」,將於上海書城舉辦活動——澎湃新聞《眾聲喧譁...
    5月19日,由上海報業集團與旗下上市公司新華傳媒共同打造的文化品牌「市民文化客廳」,將於上海書城舉辦活動——澎湃新聞《眾聲喧譁
  • 眾聲喧譁裡的遠山淡影
    本書濃縮了近乎整個中國近代史,體量很大,但絕非史料的線性「流水帳」,而是裁剪得當、調度有方,歷史的大事件作為人物活動的前景在卷中逐一閃過;政治家、經學家、舊派書生、新潮文士、革命黨人在眾聲喧譁裡漸次登場,而思想史的傳承脈絡是背景深處的遠山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