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根據:但以理二章)
在但以理和他的同伴開始侍奉巴比倫王之後不久,就有一些事件發生,向這敬拜偶像的國家顯出了以色列的上帝的能力與信實。尼布甲尼撒作了一個異夢,以致「心裡煩亂,不能睡覺。」王的腦海中雖然印象深刻,但他醒來之後,卻無法憶起那夢的細節。
尼布甲尼撒在困擾之中,就召集了他的一切哲士,「術士、用法術的、行邪術的,」尋求他們的幫助。他說:「我作了一夢,心裡煩亂,要知道這是什麼夢。」他既說出自己的困惱,便要他們提出那足使他的心得到寬慰的講解來。
哲士們回答說:「願王萬歲!請將那夢告訴僕人,僕人就可以講解。」
王不滿意這種推託的回答,並且感到懷疑,因為他們雖然誇言能顯明人的隱秘,但又似乎不願意幫助他,所以他一面以財富和尊榮為獎勵,一面又以死亡為威脅來吩咐這些哲士,不但要講解夢的意義,並且要將夢的內容告訴他。他說:「夢我已經忘了;你們若不將夢和夢的講解告訴我,就必被凌遲,你們的房屋必成為糞堆。你們若將夢和夢的講解告訴我,就必從我這裡得贈品和賞賜並大尊榮。」
哲士們仍舊答覆說:「請王將夢告訴僕人,僕人就可以講解。」
這時,尼布甲尼撒因他曾經信任之人的明顯不忠而勃然大怒說:「我準知道你們是故意遲延,因為你們知道那夢我已經忘了。你們若不將夢告訴我,只有一法待你們;因為你們預備了謊言亂語向我說,要等候時勢改變;現在你們要將夢告訴我,因我知道你們能將夢的講解告訴我。」
術士們因自己失敗的後果而感到恐懼,便設法向王表明他的要求不太合理,而且他的考驗也遠超乎一般君王所要求於任何人的。他們辯解說:「世上沒有人能將王所問的事說出來,因為沒有君王、大臣、掌權的,向術士,或用法術的,或迦勒底人問過這樣的事。王所問的事甚難,除了不與世人同居的神明,沒有人在王面前能說出來。」
因此「王氣忿忿的大發烈怒,吩咐滅絕巴比倫所有的哲士。」
在官長們準備執行王命而尋找的人中,也包括但以理和他的朋友在內。當他們聽說根據這道命令他們也必須死的時候,但以理就「用婉言」問護衛長亞略說:「王的命令為何這樣緊急呢?」亞略就告訴他王怎樣因他的異夢而困惱不安,以及他未能從他一向寄予充分信任之人那裡獲得幫助的經過。但以理聽到這話,便冒著生命的危險,進去覲見王,懇求寬限一時,讓他祈求他的上帝將那夢和夢的講解啟示與他。
王允準了這個請求。「但以理回到他的居所,將這事告訴他的同伴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於是他們共同向那光明與知識的根源祈求智慧。他們的信心堅定,意識到這是上帝將他們安置在當時的境地中,他們正是在從事他的工作,並在適應本分的需求。他們過去每逢困惑和危險的時候,總是向他祈求指導和保護,而他也顯明是隨時的幫助。現在他們懷著痛悔的心,重新向審判全地的主屈膝,懇求他在他們有這種特別需要的時候賜予拯救。結果他們並沒有徒然請求。他們所一向尊榮的上帝,這時也重看了他們。主的靈降在他們身上,而王的夢和夢的講解,「就在夜間異象中」顯示給但以理了。
但以理所採取的第一個行動,就是為所賜與他的啟示而感謝上帝。他讚嘆說:「上帝的名是應當稱頌的,從亙古直到永遠;因為智慧能力都屬乎他;他改變時候、日期;廢王、立王,將智慧賜與智慧人,將知識賜與聰明人;他顯明深奧隱秘的事,知道暗中所有的,光明也與他同居。我列祖的上帝啊,我感謝你,讚美你!因你將智慧才能賜給我,允準我們所求的,把王的事給我們指明。」
但以理立即去見王所派來滅絕哲士的亞略,對他說:「不要滅絕巴比倫的哲士;求你領我到王面前,我要將夢的講解告訴王。」這位首長就急忙將但以理領到王面前,對王說:「我在被擄的猶大人中遇見一人,他能將夢的講解告訴王。」
且看這個猶太的俘虜,在世上最強盛的帝國君王面前仍保持鎮定,泰然自若。他一開口就不將榮耀歸給自己,卻高舉上帝為一切智慧的源頭。對於王所發焦急的問題:「你能將我所作的夢和夢的講解告訴我嗎?」他回答說:「王所問的那奧秘事,哲士、用法術的、術士、觀兆的,都不能告訴王;只有一位在天上的上帝,能顯明奧秘的事,他已將日後必有的事指示尼布甲尼撒王。」
但以理宣稱:「你的夢,和你在床上腦中的異象是這樣,王啊,你在床上想到後來的事;那顯明奧秘事的主,把將來必有的事指示你。至於那奧秘的事顯明給我,並非因我的智慧勝過一切活人,乃為使王知道夢的講解和心裡的思念。」
「王啊!你夢見一個大像。這像甚高,極其光耀,站在你面前,形狀甚是可怕。這像的頭是精金的,胸膛和膀臂是銀的,肚腹和腰是銅的,腿是鐵的,腳是半鐵半泥的。
你觀看,見有一塊非人手鑿出來的石頭,打在這像半鐵半泥的腳上,把腳砸碎。於是金、銀、銅、鐵、泥都一同砸得粉碎,成如夏天禾場上的糠秕,被風吹散,無處可尋;打碎這像的石頭,變成一座大山,充滿天下。」
但以理充滿自信地說:「這就是那夢。」尼布甲尼撒王全神貫注地傾聽每一細節,知道這就是使他心裡十分煩亂的夢。這樣他的思想就有了準備,願意領受這夢的講解。那位萬王之王就要將偉大的真理傳給這位巴比倫王。上帝要顯明自己具有超乎世上萬國的權柄,就是立王、廢王的權柄。如果可能,他要使尼布甲尼撒心中覺悟到自己對於上天所有的責任。那些直到末時的未來大事,這時就要向他啟明了。
但以理繼續說:「王啊!你是諸王之王;天上的上帝已將國度、權柄、能力、尊榮都賜給你。凡世人所住之地的走獸,並天空的飛鳥,他都交付你手,使你掌管這一切。你就是那金頭。
在你以後必另興一國,不及於你;
又有第三國,就是銅的,必掌管天下。第四國,必堅壯如鐵;鐵能打碎、克制百物,又能壓碎一切,那國也必打碎、壓制列國。」
「你既見像的腳和腳指頭,一半是窯匠的泥,一半是鐵,那國將來也必分開;你既見鐵與泥攙雜,那國也必有鐵的力量。那腳指頭,既是半鐵半泥,那國也必半強半弱。你既見鐵與泥攙雜,那國民也必與各種人攙雜;卻不能彼此相合,正如鐵與泥不能相合一樣。」
「當那列王在位的時候,天上的上帝必另立一國,永不敗壞,也不歸別國的人,卻要打碎、滅絕那一切國,這國必存到永遠。你既看見非人手鑿出來的一塊石頭,從山而出,打碎金、銀、銅、鐵、泥,那就是至大的上帝把後來必有的事給王指明;這夢準是這樣,這講解也是確實的。」
王確信這講解是真實的,便存著謙卑和敬畏的心「俯伏在地……下拜」說:「你既能顯明這奧秘的事,你們的上帝誠然是萬神之神,萬王之王,又是顯明奧秘事的。」
尼布甲尼撒撤消了滅絕一切哲士的命令。他們的生命之得以倖存,都是由於但以理與那顯明奧秘事的主之間所有的關係。結果,「王高抬但以理,賞賜他許多上等禮物,派他管理巴比倫全省,又立他為總理,掌管巴比倫的一切哲士。但以理求王,王就派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管理巴比倫省的事務,只是但以理常在朝中侍立。」
在人類歷史的記錄中,國家的成長,邦國的興衰,似乎有賴於人的意志和武力;而事態的形成似乎大都取決於人的權勢、野心、或反覆無常的意願。但在上帝的聖言中,幔子業已掀開,使我們從世人的利益、權勢和情感所引起之千變萬化的衝突的上面,幕後,或其中,都可看出那位大有慈悲之主的許多媒介,正在默然忍耐地實現他自己旨意的訓令。
使徒保羅曾用無比美妙而柔和的話語,向雅典的哲士說明創造與分布萬族萬邦的神旨。使徒說:「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上帝,……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們尋求上帝,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徒17:24-27)
上帝已經說明,凡願意的,都可以來「被約拘束。」(結20:37)他創造的旨意乃要全地都住滿人,他們的存活不但要自身蒙福,而且互相造福、並要尊榮創造他們的主。凡願意的都可以使自己與這個旨意契合。有話論到這等人說:「這百姓是我為自己所造的,好述說我的美德。」(賽43:21)
上帝在他的律法中已闡明了那為一切真興盛——無論國家或個人的真興盛之基礎的原則。摩西曾向以色列人論及這律法說:「這就是你們在萬民眼前的智慧、聰明。」「因為這不是虛空與你們無關的事;乃是你們的生命。」(申4:6;32:47)那應許賜給以色列的福分,也必按相同的條件和相同的程度,應許賜給普天之下每一個國家和每一個人。
在某些國家尚未登上歷史舞臺之前千百年,那位無所不知的主已經看清往後各世紀的過程,並且預言世上列國的興衰。上帝向尼布甲尼撒宣稱:巴比倫國必要傾覆,另一個國度要興起,而這個國度也必有它的試驗時期。它既不能高舉真神上帝,它的榮耀就必衰退,而第三個國度必起而代之。這國也必過去,而第四個剛強如鐵的國度將制服世上列國。
如果巴比倫——地上最富強的國度——的君王們經常敬畏耶和華,他們就必蒙賦予智慧和能力,俾使他們與他聯合,並得保持長久強盛。但他們只在遇到困難或煩擾時,以上帝為他們的避難所。在這樣的時候,他們因為從自己的哲士得不到幫助,才向但以理這樣的人求助,他們明知這班人是尊重永生上帝,也是他所看重的。他們向這些人請求解釋上帝的奧秘;因為那班驕傲的巴比倫的統治者雖是智力極高的人,但他們已因犯罪而遠離上帝,以致他們無法了解那些賜予他們的有關將來的啟示與警告。
凡研究上帝聖言的人,都可在各國的歷史中看出神聖的預言如何逐字地應驗。巴比倫終於粉碎崩潰而消滅了,因為它的統治者曾在強盛中以為自己不必倚靠上帝,並將國家的光榮歸功於人的豐功偉績。後來瑪代波斯國也遭受上天的刑罰,因為上帝的律法在該國曾遭受到蹂躪。在絕大多數人的心中,敬畏耶和華竟毫無地位。邪惡、褻瀆和腐敗的事卻普遍流行。相繼興起的幾個國家則更為卑鄙腐敗,它們在道德價值的天平上已越降越低了。
地上每一個統治者所執掌的權柄,都是上天所賜的,因此他的成功乃在乎如何運用這種賜予的權柄。那神聖的「守望者」有話對每一個人說:「你雖不認識我,我必給你束腰。」(賽45:5)而那昔日對尼布甲尼撒所說的話,也是對每一個人所發生命的教訓:「以施行公義斷絕罪過,以憐憫窮人除掉罪孽,或者你的平安可以延長。」(但4:27)
人若明白這一切,明白「公義使邦國高舉。」而且「國位是靠公義堅立,」「也因仁慈立穩。」(箴14:34;16:12;20:28)並認清這些原則如何借著那位「廢王、立王」之主能力的彰顯而實現出來,這才算是明白歷史的哲學。
唯有上帝的聖言清楚地闡明了這種哲學。其中也顯明了邦國的強盛猶如個人一般,並不在於那似乎造成他們之優勢的機會或條件;也不在於他們所誇耀的偉大。它卻是根據他們實現上帝旨意之忠誠的程度而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