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的覺知,抵消抗拒與抑壓的習性,體會「禪修」妙用與功德

2020-12-26 重樓逾陀

專欄01期:

禪修實錄(一)

編輯:雲彌

試著友善地看待面前的一切內境與外境,運用友善來訓練覺知和舍心,以抵消抗拒與抑壓的習性。

禪修就是「覺知」(awareness)和「舍心」(equanimity)的訓練。

當人們缺乏「覺知」時,生活就變得機械化,被周圍的環境牽住鼻子走。當不如意的事發生時,只會煩厭;當如意的事發生時,只會雀躍。將一切的悲喜和周邊的環境變化掛鈎,緊緊地連繫。

「佛家說:一切情緒皆源於執著」

如何調伏種種掛礙,讓身心柔軟而又敏銳變得很重要。如同武術家脊柱如鞭筋骨柔軟,一息之間才能迸發無窮之力。禪修可以讓人卸掉身心的鎧甲,回歸柔軟!

今日與大家開一個禪修系列專章《禪修實錄》!帶你一起在「一呼一息」之間觀照那潮來潮往的氣與血!

上座:仍先聯結中心線,喬好坐姿,讓坐姿中正,頭頂百會聯結宇宙之氣,臀部會陰銜接地氣,讓自己以最省力的坐姿上座,特別提醒自己,可要隨時頭頂著青天,連著一根絲線,把頭部輕輕往上提,脊椎一節一節拉開。這樣的尋伺,非常有幫助,可以在整炷香的時間內,都沒有昏沉,我想這就是坐姿中正的妙用與功德吧!

上座後:按部就班,先隨意做幾口呼吸,讓自己聯結當下身心狀態,感覺呼吸停留在自然頻率的表淺當中,為打破慣性的呼吸模式,改換換鼻呼吸,可以讓呼吸深入聯結身心,透過交感與副交感的運作,身心快速收攝,換鼻呼吸好幾回之後,自然轉換為長呼吸,尋找呼吸剛好的量,剛好的長度,以全身來呼吸,也以全心全意來呼吸,同時也以全身來觸受呼吸的收縮膨脹,讓呼吸來感知身心的變化與奧秘…

有一段時間,感覺剩下呼吸連接著天地,呼吸讓身體變成透明,感覺著身體一個區塊一個區塊的不同與變化,感覺著血管的收縮擴張,感覺著頭部隨著氣息的進出,麻麻痒痒,感覺著雙手雙腳氣感的變化,感著胃部、臍輪的收縮變化……

此時,開始練習師隨念,觀想自己就是師,專注由衷感覺,呼吸的長度有著明顯的變化,感覺連天接地,綿長不絕,感覺身體與心量明顯變化,擴充整個空間,感覺像阿拉丁裡的神燈出現的巨人,… 然後,呼吸頻率變為極細微極輕盈,來到停止狀態,進入金色籠罩的天地裡,感覺著金色的光像液體一般,像血液般湧動,全身上下,不停地湧動,不斷地跳躍閃動,金色的波光,燦爛無比。

有一段時間停留在極為凝定無念的狀態,有趣的事發生了,此時竟然聯結上滿山的寂靜,有著山的穩定與寧靜,還有滿山遍野蓊蓊鬱鬱的森林,不知不覺進入森林想,奇妙的靜坐之旅,竟自動變換靜坐的場域。頃刻間,置身於大自然環抱中,靜靜地獨享闃寂空無之聲,靜靜地聯結身心本然的寧靜,與山、森林的聯結與迴向,原來身心含藏宇宙萬象是如此的神妙,無法言說,當心靜下來,山林河川、星辰日月… 自然湧現,成為靜坐的一股神秘力量與能量來源。

此時靜靜地端坐著,靜靜地領會著身心的神秘經驗,再度感覺身心蘊藏的圖騰與密碼,我不是星象學家,不懂此時身上的圖騰與密碼的意義,但無損於真實觸受這般的能量,感覺兩胸至會陰間,形成正三角形,成為一顆閃亮的鑽石體,光芒耀眼,靜靜感覺這能量,以及耀眼的光芒,遍及全身,酥酥麻嘛,通體舒暢… 。

相關焦點

  • 禪修實錄(二):呼吸之間連接靈(核心價值)與魂(自我認同)
    專欄02期:禪修實錄(二)編輯:愁雲試著友善地看待面前的一切內境與外境,運用友善來訓練覺知和舍心,以抵消抗拒與抑壓的習性。禪修就是「覺知」(awareness)和「舍心」(equanimity)的訓練。當人們缺乏「覺知」時,生活就變得機械化,被周圍的環境牽住鼻子走。當不如意的事發生時,只會煩厭;當如意的事發生時,只會雀躍。將一切的悲喜和周邊的環境變化掛鈎,緊緊地連繫。
  • 止觀丨全國如來禪止觀禪修基地——如來禪止觀禪修課程資訊更新至2020年11月20日
    願每個人都能在一生中,撥出七天的時間來修習如來禪止觀禪修。只有透過親身體驗,才能真正體會它是什麼。然後透過實修得到屬於自己的快樂、安詳、解脫、精勤、覺知、時時徹知無常。   一、如來禪止觀禪修介紹 如來禪是釋迦如來教導弟子由修止觀而入定的方法;● 一切成佛的功德皆由定生,即十方諸佛慧,皆依禪定生。
  • 內觀禪修是最簡單但也是最難的禪修方法
    內觀禪修教導我們如實觀察。認知如果缺少了身體力行的智慧(wisdom-in-action)是沒有意義的,所以真正的認知必須包含身體力行的智慧。教育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去獲得有關自己的知識,並進而獲得有關宇宙中其它事物的知識。為了認識自己,為了帶來內心的平靜和諧,必須觀察自己的內心及身體行為。觀察的過程必須是科學的,不摻雜任何記憶中的教條所帶來的偏見。
  • 禪修真的會走火入魔嗎
    這裡所說的實際操作淺意上就是指禪修,也就是我們常提到的很多名詞如打坐、內觀、靜心、冥想。禪修印度譯為心靈的培育,就是要把心靈中良好的狀態培育出來。透過禪修的力量我們就能輕易地保持內心的平靜祥和。那麼在家居士能修習禪修嗎?其實任何一個發心修習的人都能從平實的修習中體會到極具價值的覺悟真理。
  • 禪修分享 | 當周圍的一切都靜了下來
    內觀禪修是意志力訓練的大本營,是開啟智慧雲門的金鑰匙,儘管內觀禪修使我經歷了一次痛入骨髓的過程,但隨之而來的是身體的輕安心靈的洗禮生命的升華一次強壯自我的磨練     記得《僧侶與哲學家》一書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必須先有一個強壯的自我,才能發現它的不存在。」
  • 正念訓練丨試著用八周時間體驗"覺知當下"
    很多學佛之人會通過禪修來減輕煩惱、開發智慧。其實,不只是修行之人,大眾也可以通過禪修或者靜坐的方式安定身心、平衡心緒、從而達到身心平衡,開發出智慧。禪修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有相應禪修經驗的師父帶領,單單看書自學容易走入誤區。對於不少想要通過禪修或者靜坐讓自己身心安定下來的人,在缺少師父帶領的情況下,可以先嘗試更為基礎入門的「正念訓練」,也是為自己在未來正式體驗禪修打下基底。
  • 想知道修行功德有多少?那要看心的力量有多大!
    達摩祖師卻道:「實無功德!」幾番晤談,因緣不契,達摩祖師翩然渡江,留下了一則千古公案。後來有人問六祖慧能大師,梁武帝怎麼會沒有功德呢?六祖大師卻說,「造寺度僧、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變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梁武帝這些事相上的善行,確實有許多福報資糧,可是功德卻要向心性上見。六祖說:見性是功,平等是德。
  • 一篇深度好文,幫助您了解什麼是禪修
    其實是古人用古代的名詞,在形容現代物理學家所了解的世界觀。由於是用古代名詞形容禪修的狀態,使得現代人易懂的科學概念,變成了複雜、難以理解的哲學觀,甚至是成了玄學、神秘學,乃至形成了各種信仰和宗教。這就是我前面所說的,禪修和修心被誤以為是宗教,因此沒有被推廣和研究的原因之一。
  • 到緬甸禪修中心體驗修行
    事實上,在緬甸短期出家就是一種學習經歷,沒有人因為出家而和親人斷了聯繫,禪修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修行要過午不食緬甸的冬季不那麼悶熱和潮溼,是最佳旅行和禪修時節,因此,很多禪修中心在12月至1月會舉辦為期兩個月的國際禪修營,來自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齊集在道場裡學習內觀禪法。
  • 萬物皆靈性,真實覺知,心似蓮花開
    懂得感恩大自然,放眼世界,靜靜覺知,處處皆是生機盎然,安然自在的殊勝境界。否則,皆是虛度了大自然賦予自己的美好時光。我早時喜歡攝影,由於對佛門的深入,放下了心愛的單眼相機,專心念佛修行。偶爾看到了美圖,還是欣賞讚嘆一下,特別是拍得有藝術的蓮花。
  • 徹悟戒定慧三學:禪修者的必經之路,修持開悟的根本法門
    在「戒」的方面,如《佛遺教經》說:「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當知,戒為第一安隱功德住處。」一切誓願禪修者,都應該、也必須攝佛戒,眾生受佛戒是禪修證果的前提,是行動規範和守則。戒有防非止惡的功能,嚴防身、口、意三業,不做一切非法的、不合埋的、足以使身心染汙的事情。禪修的過程,思想和行為都要合乎戒的規律,促使身心安定,品行純潔,才能達到清淨無染的境界。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 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準提咒十大功德門:(一)護持國王安樂人民門。(二)能滅罪障遠離鬼神門。(三)除身心病增長福慧門。(四)凡所求事皆不思議門。(五)利樂有情救脫幽靈門。(六)是諸佛母教行本源門。(七)四眾易修金剛守護門。(八)令凡同佛如來歸命門。(九)具自他力現成菩提門。
  • 根源心禪修課程
    所以當如意師說可以邀請到西安做這樣的禪修課程的時候,我沒有猶豫的就應承了。老婆一直說我們一家來到西安,我們在這裡得到了那麼多的改變,總是要為這個城市做一點事情的,那麼這算是其中一件吧。  課程安排:         一、科目:根源心禪修課程安排二、總導師:阿頂焸如 【AadimGuru 】。導師:焸如 安牟麗妲【Guru Amrita】。指導:銥漩娜【Ishana】。
  • 楞嚴咒心,它有什麼神通妙用?不懂佛的人很難理解
    出生十方一切諸佛,十方如來因此咒心,得成無上正遍知覺。這一段首先我們要理解一下,開始還是說,是佛頂光聚悉怛多般怛囉,那麼這個我們前面講到是大白傘蓋的意思。但是這裡沒有大,只有悉怛多般怛囉,悉怛多是白,就是指的心性,如來藏心是不變的,傘蓋就是能夠展開,覆一切。所以說是隨緣的,還是表的這個如來藏心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之法。
  • 通過禪修,能達到一種怎麼樣的境界呢?看完你就明白了
    我們每一個人在娘胎裡就帶著深深的自我習性,哪怕擁有同樣的遺傳和家庭教育背景,兄弟姊妹的性格差別也非常大。當我們這一生不再沿著習性發展,用空性、無我的知見提升自己,放下並放鬆的時候,就是在消磁,消除過去無明甚深的行為對今生的影響。
  • 恰宓禪修中心
    從1979年4月至今,恰宓西亞多在亞洲、非洲、澳洲、歐洲及美洲等五大洲的28個國家,主持無數佛法演講及獨處禪修,廣泛而不知疲倦的傳播佛法。1994年,恰宓西亞多在莫比成立了第二個新的恰宓禪修中心,即莫比中心。隨著時間的推移,恰宓西亞多的禪修中心遍布整個緬甸。
  • 等待千年之地——邀您共創國際千人禪修中心
    ——靈巖山洞——在靈巖寺山門左側的"龍山"山腳下便有一處獨特的洞穴,洞穴面積約有一百平米,洞中一片清涼,地面平實,石墩石坐散生其中;洞頂布滿造型各異的鐘乳石,身處洞中,但覺得心清靜無憂。相傳過去曾有位"奇人"在洞中修煉。
  • 打拳、臥禪、行禪——正念禪修的新理論「餅乾模型」
    打拳、臥禪、行禪——正念禪修的新理論「餅乾模型」首先是「共通教學」,包括步驟一至四。早上以放鬆身體及精神為主要;午膳後安排行禪,幫助消化(也防止長肚腩,哈),之後才靜靜午休。經過半天的放鬆及休息,大腦應已回復較正常的運作。
  • 朱神光永覺法師是一位虔誠的禪修者,也是一位著名的意象派藝術家
    比如我們欣賞永覺法師的藝術作品,首先要了解永覺法師的生活環境,思想境界,意境覺知和創作背景。再就是要理解永覺法師的創作構思,信仰展現,設色技法與意象表現。然後是永覺法師藝術的時代特性,生活情趣,欣賞感染及社會作用。
  • 大手印、北傳觀心、南傳禪修,多種禪修法門,修學次第應怎樣?
    一、各種禪修課程我們聽說過不少禪修法門,包括藏傳佛法的大手印、北傳的觀心,南傳佛法的禪修,都有些許接觸。剛開始學習禪修的朋友們,我相信在一定的階段上,也一定曾經出現跟我類似的困惑:為什麼一樣是佛法,但不同的宗派對於禪修技巧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啊!最簡單的例子來看,大手印等許多強調「頓悟」的禪修系統,反對過度使用標籤化、刻意的念頭運作等技巧,但在南傳佛法、唯識宗等繼承阿毗達摩的的禪修系統中,則認為標籤化的禪修,不論貼的是什麼標籤,其實都是某種刻意與造作。